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外国公司把电影带入中国,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开始。

但是,在战乱、动荡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电影一度停滞不前。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电影才开始进入了起飞阶段。

50年代,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中国电影产业,以此为国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6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电影人,他们将时代背景与艺术完美结合,创作出了多部影响深远的经典电影。

70年代是中国电影业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电影作品,既有表现现实的革命电影,也有反映人性的艺术电影。

80年代,电影市场进入市场化,电影票房成为电影产业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这时,王家卫、张艺谋等导演崭露头角,他们创造了一大批国际级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产业树立了国际形象。

90年代,电影市场火爆,电影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期。

大量国产电影涌现,电影市场占据了中国文化市场的重要地位。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电影产业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票房第二大、规模最庞大的电影市场。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达到了642亿元人民币,几乎是北美市场的两倍。

到2021年1月25日,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已达到58.1亿元人民币。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1. 产业政策的支持:政府吸纳了民间力量,大规模刺激了电影行业的发展。

2. 新的商业模式: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使得电影行业逐渐进入了新的时代,例如电影联营、IP制作、广告赞助等等,都为电影产业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3. 投资人的参与:电影市场的变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他们愿意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影制作中,进一步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1. 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影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中国电影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不仅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而且在国际市场也逐渐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从单一的艺术创作到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中国电影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1. 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票房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电影总票房已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国内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热情不减。

2. 国际市场逐步开拓中国电影已经逐渐走向国际舞台,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在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作品不断斩获奖项,多部华语电影也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成功尝试。

可见,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3. 形式题材多元化在类型题材上,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传统的古装剧、现代商战剧,逐渐融入了科幻、奇幻、动作等元素,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电影市场。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型题材,如纪录片、动画片等,大大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4. 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中国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制作公司和从业人员。

从电影策划、制片、导演、演员到后期制作、发行、宣传等环节,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

电影投资和融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为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 国产电影艺术水平逐步提升国产电影的艺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不断有高水平的电影作品面世。

一些电影作品在叙事手法、影像表现、剧情创新等方面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整体品质。

1. 强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城乡差距的缩小,电影普及度将得到提升,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电影市场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逐渐进步,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成为了全球电影市场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1. 数字化促进市场发展数字化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电影院线中的放映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放映质量和效果愈发出色。

同时,数字技术给电影制作及后期制作过程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更容易吸引年轻观众。

2. 优惠政策刺激消费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电影产业,通过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提高市场对电影产业的认可度。

比如,《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将电影产业阐述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传统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税收政策支持的通知》,明确了在重点旅游文化区域建设集成电影院、升级改造文化场馆等税收优惠政策。

3. 多元文化需求不断推动市场发展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多元文化需求成为越来越多人对于电影市场的关注点。

多元文化需求催生了一批有独特风格的电影作品,同时也推动电影市场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从国产优秀电影的累计票房数据来看,优秀电影市场份额逐年升高。

二、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发展趋势1. IP经济将进一步发展IP经济成为电影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大势所趋,类似 IP 这样的原创素材能够在多媒体互动游戏、影视作品等领域中形成广泛影响,开创出更广阔的商业价值。

因此,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更加注重IP经济的开发与应用。

2. 电影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消费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及文化素养不断提升,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在消费端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3. 产业链深度发展推动市场繁荣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整体产业链已经逐渐形成。

上游产业包括影片制作、发行等环节,下游产业包括电影院线和相关消费市场。

《2024年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范文

《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产电影的类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类型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持续繁荣。

本文旨在探讨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以期为国产电影的创作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现状1. 主流类型与地域特色当前,国产电影类型主要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科幻片、悬疑片等。

这些类型电影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

例如,动作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喜剧片则善于运用地域性幽默元素。

2. 商业化与市场化趋势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与竞争加剧,商业化与市场化成为国产电影发展的主要方向。

制片方为追求票房收益,往往倾向于投资热门类型电影,并注重营销策略的运用。

三、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特点1. 题材丰富多样国产电影在题材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涵盖了历史、战争、现实、科幻、奇幻等多个领域。

这使得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2. 技术水平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产电影在特效、音效、画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使得类型化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吸引力,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3. 创新元素不断涌现在类型化发展的过程中,国产电影也在不断尝试创新。

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或是将不同类型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电影作品。

四、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未来趋势1. 关注现实题材与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现实题材与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未来,国产电影应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传达正能量与价值观。

2. 强化文化自信与本土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产电影应强化文化自信,挖掘并传承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同时,应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电影。

3. 持续创新与多元化发展国产电影应持续在题材、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拓展新的类型与领域。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就开始发展,经过了几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影产业之一。

但是,中国电影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改善和完善。

一、现状分析1、发展速度快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已超过了6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同时,国内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电影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2、题材多样化中国电影近年来的题材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既有商业大片,也有文艺片,还有针对特定观众群体的题材电影。

同时,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电影日渐走向世界,不仅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佳绩,还有很多电影出口到海外市场。

3、质量参差不齐尽管中国电影发展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但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商业大片泛滥,良莠不齐严重拖累了整个电影产业,使得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还很大。

同时,中国电影面临着一些文化局限和审查制度的压力。

4、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电影市场集中度较高,前十名的电影票房收入经常占据全年总票房的一半以上,这也导致了较小的制作公司难以获得合理的市场份额。

同时,中国电影市场被少数几家大型影院集团垄断,因此,对于其他小型的影院和电影制作公司来说很有压力。

二、发展展望1、加强电影质量控制在加强电影质量控制方面,中国电影需要注重制作质量和编剧水平的提高,不断深化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

同时,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电影制作人才和技术的培训,提高电影产业整体的制作水平。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确保高质量电影的制作和上映。

2、改善电影发行和放映环境电影发行和放映环境的改善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中国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集中度较高,需要扩大电影供应,提高多元化电影的市场比重。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小型影院和电影制作公司的支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据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648.25亿元人民币,逆势增长近5%。

但与此同时,电影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市场现状1. 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截至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北美。

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约为648.25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占比更是高达64.12%。

此外,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未来市场规模增长的潜力巨大。

2. 院线影院数量和布局院线影院的数量和布局也是衡量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截至2021年5月,中国院线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5万家,较2015年增长近80%。

此外,大部分院线的影厅都位于一、二线城市,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布局。

但是,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为电影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 电影类型和口味中国电影市场观众的口味和偏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观众选择电影类型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

国产电影市场中,喜剧、动作和爱情电影一直是较为热门的类型,但随着观众消费升级,题材、风格更加多样的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外,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还出现了一些比较特别的现象,比如口碑和口感不成正比、明星高片酬等。

这类现象不仅影响着电影观众的体验感,也制约着整个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电影产业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口味的多元化,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从单纯的电影投资和制作走向了内容输出和衍生品开发方向,涵盖了电影制作、发行、营销、衍生品、展览等多个领域。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将会更好的拓展各领域,走向更加成熟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早期的黑白电影到如今的国际级电影制作,中国电影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一员。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中国电影产业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观影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票房总收入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票房第二大市场。

这一现状显示了中国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

其次,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

过去几年中,中国电影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获得了一系列的国际奖项,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例如,《流浪地球》成为中国首部进军北美市场的科幻片,并取得了相当的票房成功。

此外,中国电影制片公司也开始与国际制片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制作具有全球市场潜力的电影作品。

这表明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竞争力,并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然而,中国电影产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虽然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庞大,但是电影质量和内容仍然不尽如人意。

一些商业片注重票房收入,而忽视了对观众的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

这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对电影市场的不满。

其次,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色,成为国内电影的竞争对手。

中国电影制片公司需要进一步提升制作水平和创意,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在未来,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其次,数字化技术和影视产业的融合将为中国电影提供新的机遇。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为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此外,在内容方面,中国电影制片公司应注重多元化和国际化。

探索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问题,将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除了市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电影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庞大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中国的人口众多,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电影产业报告,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额达到646.98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5.4%。

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这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人们去电影院观影的机会。

随着更多人加入中产阶级,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观影成为一种日益受欢迎的消费方式。

其次,中国电影市场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提供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引入IMAX、3D和4D等高端观影技术,使观影者能够享受到更加逼真、震撼的视听效果,吸引了更多观众前往电影院观影。

第三,中国电影业在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电影市场开始进口更多的外国电影,并在国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份额。

同时,中国电影公司也开始与好莱坞以及其他国际电影公司合作制作电影,为中国电影业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创新。

未来发展趋势:多元化内容和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出现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电影内容将更加多元化。

中国观众的口味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不同类型的电影都有需求。

未来,中国电影制片商将更注重创新和多样性,推出更多不同题材和风格的电影,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电影公司合作,引进更多优秀的外国电影,促进中外电影之间的文化交流。

其次,新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中国电影市场。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电影制作和观影体验。

未来,这些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为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同时,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电影人提供更多观众与粉丝互动的机会,促进电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中国电影市场将继续走向国际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

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

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

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

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

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

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

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

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

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

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

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

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

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

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

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

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

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

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方几个电影节的评委。

回看中国所有的电影,成功受欢迎的无一不是有着浓厚中华文化特色的,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红高粱》,李安的《卧虎藏龙》,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它们的成功是在于中华文化的成功表现。

二.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思考
其实,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对头,国产影片创作水平的进步及其文化软实力提升,应大有希望。

为此,我们尝试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强化影片主题的美学化处理,加强中国电影美学传统的传承和开发。

第二,加强电影制作技术与文化品位的探索。

组织电影制作技术班子,集中研究3D技术等高科技在电影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 调集我国电影剧本创作的最强阵容予以攻关, 吸纳优秀作家参加剧本创作,为我国电影产业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剧本。

全力改善电影剧本创作这一目前我国电影发展的“短板”,这是是我国电影软实力迅速提升的关键。

第四,加大中国电影对外推广和传播的政府扶植力度。

第五,积极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了解把握各民族文化心理,将“文化折扣”变为文化优势。

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从而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第六,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电影的外推模式,努力提高推广操作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合理的营销策略和发行渠道。

第七,加强国际电影合拍协作。

第八,大力办好国内和国际电影节。

回归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中国人的品味当然也不是那种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境况了,而是急需要看反映自己文化价值观的电影。

电影人应努力发扬民族文化的优势,将民族性的东西再发现,再延伸。

中国电影要占领市场,可以在题材、样式上利用小投资、精制作表现大主题,表达中华民族的愿望。

我们想看的中国电影,是反映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的影片,反映中国正在如何发生变化。

电影的这种反映不单单是为了娱乐,而且还促使人们进行思考。

中国电影要继续现代化的道路,同时又不应失掉中国传统的灵魂,电影不能忘记过去的生活。

中国电影理应表现中国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电影只有一百年的历史,绝对达不到穷尽的境界。

中国电影的观众,主要的还是中国百姓,而中国百姓接受的始终还是中华文化。

面对中国观众的这一广大市场,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还
很广阔,不应该一味地模仿抄袭外国电影,也不应该脱离中国观众而进行个人意识的创作。

当前中国电影步入困境,很大一个原因是现代的电影人对中华文化理解的太少,接受的太少,他们用西方的思维来演绎的中国故事,虽然角度新,但却变了味,又怎能获得中国百姓的认同呢。

民族气息是一个民族电影的生命之源,我们在注入外国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时,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之源给去掉。

回归中华文化,坚持本民族的特色,才是中国电影继续发展的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