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精选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精选诺贝尔文学奖(英语: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瑞典语: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 [1]。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死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死后追授的获奖者。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2]。
诺贝尔文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并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3]。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文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由瑞典文学院颁发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
截至2020年,共有119人获得该奖 [4],其中115次由一人获得,4次由二人分享;其中有7年因故停发;有8年延迟一年颁发;有17位女性获奖 [5]。
中文名诺贝尔文学奖外文名英语: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瑞典语:Nobelpriset i litteratur主办单位瑞典文学院首次颁发1901年12月10日首届得主苏利·普吕多姆公布时间每年10月颁奖时间12月10日颁奖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奖人瑞典国王颁奖周期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奖励内容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奖励对象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部分得主(18张)1895年11月27日,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以下简称:诺贝尔)在他逝世前一年写成的最后一份遗嘱于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订。
根据最后遗嘱所述,他的遗产将用于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
用于设立五个诺贝尔奖的资产占诺贝尔总资产的94%,即3100万瑞典克朗 [1]。
诺贝尔文学奖十部最佳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十部最佳作品1、《地平线上的日出》(1954)——萨特·海明威:这部作品是关于德国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迫害的传记小说,以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为例,描写了他们如何面对种族歧视和暴力。
2、《慢性病》(1971)——米歇尔·格拉汉姆:这部作品反映了1960年代欧洲新左派运动的氛围,讲述了一个女孩如何抵抗当时的生活环境,追求自由和幸福。
3、《让·巴蒂斯特的故事》(1977)——索尔·贝克:这部作品充满了社会批判意味,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求得成功,但同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白鸽》(1981)——卡尔·贝特:这部作品以冷静而理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拜登夫妇的胁迫之下,勇敢地站出来反抗暴政。
5、《千年之恋》(1982)——赫尔穆特·韦伯:这部作品以叙事的方式描写了一对男女之间的爱情,表达了人性的真实和坚定。
6、《看不见的人》(1983)——尼采·马奎特: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心理受损的男子如何在比利时独立战争中苦苦挣扎,为了保护他的家人而不得不做出残忍的决定。
7、《追梦赤子心》(1984)——米歇尔·格拉汉姆: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个年轻的法国女孩在二战前后的激烈变化中,如何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8、《瓦尔登湖》(1985)——威廉·怀特: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个男子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如何实现自我解放的历程。
9、《抗议者》(1986)——布鲁诺·马里奥:这部作品以激动人心的叙事风格,描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如何在反抗种族歧视和暴政的斗争中,走向精神成熟。
10、《大桥下的马蹄声》(1987)——伊曼努尔·卡尔维诺:这部作品用动人的文字,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艰难生活,以及他对被历史遗弃的群体的深刻思考。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经颁发了117次。
本文将介绍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萨尔玛格妮,他的代表作品有《铁道员》、《诺克斯庄园的女主人》等。
1913年,卢森堡作家莫泊桑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特别的一天》、《爱丽丝》等。
1922年,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为《尤利西斯》。
1949年,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荒野之声》、《喧哗与骚动》等。
1954年,法国作家莫里斯·马特林获奖,代表作品为《莫里哀小姐的爱情历险记》、《魔笛》等。
1962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为《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1982年,加勒比作家瓦尔科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为《广场》、《夜晚的骑士》等。
2003年,南非作家库慕·纳迪·贝特获奖,代表作品为《草原之歌》、《我和尼尔逊·曼德拉》等。
2013年,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13位女性作家,代表作品为《我身后的人》、《她们的父亲》等。
以上是部分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承载了世界各地作家的思想、情感和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目录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目录
1、《失乐园》,爱德华·享利
2、《孤独六美》,伍尔夫·格林
3、《天使神秘的湖》,莎士比亚
4、《浮士德与惠特妮》,伦敦
5、《愤怒的葡萄》,威廉·斯特洛克
6、《当富人时代》,西蒙·威尔逊
7、《不可能的任务》,乔治·戴维
8、《海底两万里》,约翰尼·巴赫
9、《变形记》,马克·吐温
10、《佛罗伦萨春光》,乔治·拜伦
11、《青蛙王子》,安徒生
12、《博福特家族》,赫胥黎
13、《尤利西斯》,茨威格
14、《男人谁懂》,海明威
15、《蒂凡尼的早餐》,塞林格
16、《追逐猎物的人》,詹姆斯·弗兰克
17、《太阳照在破布上》,泰戈尔
18、《罗生门》,太宰治
19、《夢的深處》,詹姆斯·賀伯特
20、《百年孤寂》,贝多芬。
诺贝尔文学常识

诺贝尔文学常识
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诺贝尔学院每年颁发的一个奖项,以表彰在文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以下是一些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常识:
1. 诺贝尔文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迄今为止已经连续颁发了100多年。
2. 诺贝尔文学奖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项中的一个,其他四个分别是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和平奖。
3.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标准是根据文学作品的杰出性、创新性和影响力来评判。
4. 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诺贝尔学院的一位专门选定的委员会颁发,该委员会由瑞典作家和学者组成。
5. 诺贝尔文学奖是全球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被认为是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6.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仪式通常在12月10日,也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纪念日的同一天举行。
7. 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金额一直在变动。
目前的奖金是93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
8.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的作家,只要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杰出的。
9. 这个奖项曾经因为一些争议和争议而备受关注,包括颁发奖项给政治上有争议的作家或忽视其他重要作家等。
10.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发给了许多世界知名的作家,包括威廉·莎士比亚、埃兹拉·庞德、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鲍勃·迪伦等。
总之,诺贝尔文学奖是一项世界级文学奖项,被广泛认可,并且将继续为世界各国的作家和文学创作做出贡献。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第一部: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著的《老人与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为数不多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篇小说,不仅篇幅很短,连人物和故事也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在大海中和鲨鱼搏斗的故事。
剧情如此简单,还能获得如此成就,可见海明威的功底有多强,内在的思想有多丰富,精神、和立意等有多高的高度。
这部小说直接反应了海明威的处世哲学,那句“人可以被消灭,却不可以被打败”更是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座右铭。
第二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千只鹤古都》提起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国作家老舍,原本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颁发给老舍的,最终投票数老舍高居第一,瑞典的人几经求证,却得到老舍先生已“去世”的消息。
其实他当时并没有去世,由于我国当时国情特殊,对于文化这一块并不重视,所以老舍“去世”是一个处心积虑的谎言,目的就是让他错过该奖项。
以至于到最后,老舍不堪其辱,投湖自杀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每每想到这一点我还是觉得很遗憾,好在我国的优秀作品,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到的,身为国人也能稍稍欣慰一点。
说回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本身也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作家,他的经典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和《千只鹤》等,都在世界文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他的《雪国》更是在1968年取代老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第三部: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讲述了一个跨越几代人的故事,其代表的已经不再是故事本身,而是代表着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缩影,是世界往前发展的某部分载体。
该小说写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幽微,每一个细节都极其耐人寻味。
1982年《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第四部:中国作家莫言的《蛙》前面三位都是国外的,这一位是我们自己国家的,不算没有领奖的老舍,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原因作品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原因作品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已经有许多杰出的作家荣获了这一殊荣。
以下是一些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他们获奖的原因和作品的简要介绍。
1.塞缪尔·贝克特(1969年):贝克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语言著称。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等待戈多》和《忒修斯之船》,这两部作品都展示了他对人性和存在的思考。
2.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深受世界读者的喜爱。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部作品被认为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渡边淳一(1994年):渡边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而著名。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红》和《权力的游戏》,这两部作品讲述了战争和人性的复杂关系。
4.寄藤树立(2024年):寄藤是韩国的作家,他的作品通常探讨家庭、性别和权力等社会议题。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请你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和《最后一个疯子与他的闻耳男子》,这两部作品都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入的情感描写而闻名。
5.刘震云(2024年):刘震云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编剧,他的作品主要关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地鸡毛》和《幸福的飘浮》,这两部作品以其生动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以上只是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的几位,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对人类经验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通过他们的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
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不仅是对这些作家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文学艺术的鼓励和推动。
这个奖项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成为了全球文学界备受瞩目的奖项之一。
好看的诺贝尔文学作品

好看的诺贝尔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诺贝尔文学作品:1. 《百年孤独》:这部作品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描绘了一个虚构的马孔多小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奈。
2. 《老人与海》:这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老年渔夫与一条大鱼的斗争,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命运时的坚韧和毅力。
3. 《围城》:这是中国作家钱钟书的作品,是一部经典的现代中文讽刺小说。
它以幽默、机智的语言,揭示了现代人对于婚姻、爱情和生活的矛盾和困境。
4. 《红高粱家族》:这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史诗般的小说。
它以红高粱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人性的伟大。
5. 《白鹿原》:这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作品,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小说。
它以中国北方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6. 《追风筝的人》:这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儿子的友谊和背叛,以及他们在阿富汗历史中的命运变迁。
7. 《活着》:这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苦难和生存挣扎。
它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悲凉和生命的脆弱。
8.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
它以霍乱疫情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悲凉。
9. 《铁皮鼓》:这是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作品,讲述了一个畸形儿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二战时期德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
10. 《百年血泪》:这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家族在百年历史中的命运变迁,展现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性的挣扎。
以上是一些备受赞誉的诺贝尔文学作品,它们涵盖了不同国家、文化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才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页君按:长得不好看的叫自己实力派,强调自己技艺上的实力,而以姿色取胜的人只能被称作偶像派。
不过太多以偶像著称的明星也是被这个title埋没了自己真正的实力,不可谓不够公平。
遇到那些颜值高却又才华惊人、还拿了一堆世界顶尖奖项的人,那真真是要逼死凡人啦!下一位漂亮得不像话的实力派人物,就是硬汉派文学的代表——海明威。
代表作《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
在非洲狩过猎,在海上捕过鲨,无数次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的海明威,貌如其人,年轻时穿着军装的他威风凛凛,神情坚毅,简直男友力MAX,是女生心目中标准的白马王子类型。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永别了,武器》南非小说家,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库切是公认的笔法平静而冷冽的作家,他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就同他的小说般看遍世界沧桑。
如他小说中最常见的主人公一样,他对自己一切缺点的贬低和顽固自我的冷峻解剖,像一个诚实的教徒。
痛苦是灵魂的学校。
——《青春》爱尔兰诗人,1923年获得诺贝尔奖,代表作《当你老了》。
一副呆萌少年的模样,清秀文雅,一生只爱着《当你老了》的女主角毛特冈,女主后来另嫁他人,他却仍痴心不悔,多次求婚,多次被拒,苦苦等待30年。
男神也有悲情和脆弱的一面,也着实让人心疼......人类的一个大麻烦,在于我们无法拥有说一不二的感情。
——《凯尔特的薄暮》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黑塞的作品总有漂泊、隐逸的色彩。
相较之下,黑塞的魅力并不在于绝对颜值,而在于气质。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德米安》20世纪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等待戈多》。
贝老师有着标志性的忧郁、严肃表情,眉头紧锁,使得他看上去仿佛陷入痛苦的沉思当中,不过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悲观主义者:“只要我还懂得说最糟糕,就说明最糟糕的时候还没有来。
”一位以飘然气质取胜的作家,符合他一贯的文笔风格:在沉重故事底下释放出的一丝轻捷的幽默。
开始是等待,后来我发现等待成为了习惯。
——《等待戈多》奥地利女作家,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钢琴教师》。
满脸的激越、挑衅,桀骜不驯和不可一世,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冷傲之美。
正是这种叛逆的性格为世界贡献了一位敢于挑战社会强权和固定秩序的伟大女性作家。
我们一直用我们睁开的双眼眺望,只寻找自己。
生长,并成为森林。
——《魂断阿尔卑斯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摘得了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想不到这位前英国首相不但能领导国家取得世界大战的胜利,年轻时还是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拍照时最喜欢比萌萌哒V字手势的首相,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总是满满的自信和乐观呐!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我的早年生活》生活中的略萨,因打小过着“小康且有贵族气息”的生活,且接受过军事学校教育,又身经几段离经叛道的情事,永远自带蜜汁微笑的招牌表情,加上那种神秘带娇羞的笑不露齿,迷妹迷弟一大把一点也不奇怪!有人说他像是好莱坞电影明星,也有人说他有“总统一般的容颜”,而事实上,在1987年,他真的差点当上了秘鲁总统。
文学抱负不是消遣,不是体育,不是茶余饭后玩乐的高雅游戏。
它是一种专心致志、具有排他性的献身。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最富争议的“中美文化中介人”,凭借描写中国的《大地》夺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虽不能算得上秀丽迷人,但自有一股温柔端庄的坚贞气质,尽管经历了一次次爱情上的伤害,肩负养育痴呆女儿的重担,她依然坚强地背负起家庭和事业的重责,并为社会解放事业和公益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碰触对他们来说是拳击,声音对他们来说是噪音,不幸对他们来说是悲剧,喜乐对他们来说是至福,朋友对他们来说是情人,情人对他们来说是神,而失败对他们来说是死亡。
——《论高度敏感者》诺奖评委详解鲁迅、老舍、沈从文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10月23日 18:06:42来源:新华网6【字号:大中小】【打印】【纠错】新华网上海10月23日电(记者孙丽萍)曾17次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瑞典著名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23日在上海独家“解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文坛秘史,即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中国文学大师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长期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谢尔23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过程有保密规定,但也有一定的解密空间。
82岁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是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
他说,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人欣喜。
但事实上,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关注,中国也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作家。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机制还处于比较不完善的状态,几乎没有亚洲作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直到1938年,以中文为母语之一写作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凭借《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时期,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作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作家。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中国文豪鲁迅最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所关注。
然而,当委员会辗转通过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以“非官方的途径”去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被提名为候选人时,鲁迅以“配不上诺贝尔奖”为理由婉拒荣誉。
在鲁迅先生致台静农的一封信中,他曾这样表示:“我觉得中国现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
”“此后,在1968年,中国作家老舍也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诺贝尔奖评委会正在考虑颁奖给一些亚洲作家,但激烈的讨论却持续了六、七年,在此期间一些作家陆续辞世,其中就包括1966年去世的老舍。
最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在中国作家中,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是沈从文。
沈从文于1988年5月在北京辞世,距离当年诺贝尔奖评选揭晓仅剩几个月。
“诺贝尔文学奖只能颁给依然在世的当代作家。
事实上,沈从文已经非常接近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他表示,以湘西凤凰为文学故乡、作品充满浓郁中国情怀的沈从文深受评委会成员喜爱。
“沈从文不仅获得提名,而且已经通过初评,出现在仅有5位作家名字的‘短名单’上。
有足够多的信息和证据表明,中国作家沈从文是当年最受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成员喜爱的候选人。
”谢尔·埃斯普马克认为,从唐诗宋词到《西游记》《红楼梦》,中国文学一直有着自己的伟大传统,为世界文学贡献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涌现了不少世界级的优秀作家,而莫言最终获得来自西方的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无疑具有新的意义。
在他看来,莫言的小说吸收了中国古老的民间叙事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的现代性,从而成功地走向了世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许能让中国作家更多地向自己的传统文化致敬,并且回归到中国文化本身去挖掘属于自己的文学叙述方式。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
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揭开尘封许久的谜团曾17次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瑞典著名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23日在上海揭开了尘封许久的谜团,即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中国文学大家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作家在莫言以中国作家身份夺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中国人有强烈的“诺奖情结”,文学界也隐约流传着关于鲁迅、林语堂、老舍、沈从文等文坛大家曾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视野的传言。
不过,传言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正式回应。
长期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谢尔终于在23日介绍了相关情况。
他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过程有保密规定,但有一定的解密空间。
82岁的谢尔·埃斯普马克现在仍是诺贝尔奖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之一,2011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邀请其访问上海,因其七卷本长篇小说《失忆的年代》被译为中文在华出版,由于种种原因,谢尔·埃斯普马克今年才得以成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谢尔·埃斯普马克说,莫言作为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人欣喜,事实上,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关注,中国也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作家。
然而,由于东西方交流的重重障碍,鲁迅、老舍、沈从文都令人遗憾地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
鲁迅“婉拒”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机制还处于比较不完善的状态,几乎没有亚洲作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直到1938年,以中文为母语之一写作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凭借《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作家,其中包括中国作家。
他说,中国文豪鲁迅最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关注。
然而,当委员会通过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以“非官方的途径”去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被提名为候选人时,鲁迅以“配不上诺贝尔奖”为理由婉拒。
老舍、沈从文距离诺奖很近“此后,在1968年,中国作家老舍也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上世纪60年代,诺贝尔奖评委会正在考虑颁奖给一些亚洲作家,但激烈的讨论持续了六七年,在此期间一些作家陆续辞世,其中包括老舍。
最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中国作家中,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是沈从文。
沈从文于1988年辞世。
“诺贝尔文学奖只能颁给在世的当代作家。
事实上,如果沈从文没有去世,他已经‘非常接近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谢尔说,这的确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遗憾。
谢尔·埃斯普马克认为,以湘西凤凰为文学故乡、其文学作品充满浓郁中国情怀的沈从文深受评委会成员喜爱。
“沈从文不仅获得提名,而且已经通过初评,出现在仅有5位作家名字的‘短名单’上。
有足够多的信息和证据表明,中国作家沈从文是当年最受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成员喜爱的候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