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21课 杠杆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1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1课杠杆精选教学PPT课件2青岛版

跷跷板
压汁器
支 点
阻 力
点
动力点
夹子
动
支
力
点
点
比较
跷跷板 压汁机 夹 子
支点在中间
阻力点在中间
动力点在中间
分类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5
6
7
8
(1 2 4 6 8)
图提示,请制作一个简易废纸篓。
自由探究3
一,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让我们帮阿基米 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 球的装置并将装置图 画在探究纸上。
我静静的站在角落里,看着这个世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的从我的身边走过,渐行渐远。
似乎所有的人都处于已经离开我,或者将要离开,以及正在离开…… 看着悄无声息离去的人群,我恐惧不安,异常失落。 突然看清自己是一个极其懦弱的人。 原来,我是害怕寂寞的。 原来,我是在乎这些人的。 无论是在好朋友的包围之中,还是在一个人的时候,
心里总像是有个很大的洞,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好像永远都填不满。 总想说一些话给谁听,但很多时候似乎都只是在说给自己听。 也许是我要的太多了。 而我要的,是看不见的,无法衡量,无法捕捉,更无法留住。 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最后多半是什么都得不到。 别人并不能给我,或者不能,或者不愿
又回到了这个让我倍感孤独的城市,我的日子也回到从前的单调无味。 其实我并不希望这么孤单的活着, 我渴望温柔的疼爱, 我渴望被身边的人喜欢。 我拒绝被不能忍受的忽略陪伴着,
安静的走近,安静的离开。 离开·遗忘
我不怕遗忘,只是心里会遗憾, 然而,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本就无力。 我想,我们都可以,空空的前行.一对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姐妹,几经周折才被一家礼品公司招聘为业务员。 她们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任何关系,每天只能提着沉重的钟表、影集、茶杯、台灯以及各种工艺品的样品,沿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买主。五个多月过去了,她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处碰壁,连一个钥匙链也没有推销出去。 无数次的失望磨掉了妹妹最后的耐心,她向姐姐提出两个人一起辞职,重找出路。姐姐说,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一阵,兴许下一次就有收获。妹妹不顾姐姐的挽留,毅然告别那家公司。 第二天,姐妹俩一同出门。妹妹按照招聘广告的指引到处找工作,姐姐依然提着样品四处寻找客户。那天晚上,两个人回到出租屋时却是两种心境:妹妹求职无功而返,姐姐却拿回来推销生涯的第一张订单。一家姐姐四次登门过的公司要招开一个大型会议,向她订购二百五十套精美的工艺品作为与会代表的纪念品,总价值二十多万元。姐姐因此拿到两万元的提成,淘到了打工的第一桶金。从此,姐姐的业绩不断攀升,订单一个接一个而来。 六年过去了,姐姐不仅拥有了汽车,还拥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和自己的礼品公司。而妹妹的工作却走马灯似地换着,连穿衣吃饭都要靠姐姐资助。 妹妹向姐姐请教成功真谛。姐姐说:“其实,我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我比你多了一次努力。” 只相差一次努力啊,原本天赋相当机遇相同的姐妹俩,自此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不只是这位姐姐,多少业绩辉煌的知名人士,最初的成功也就源于“多了一次努力”。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斜面

食物捉迷藏…...
提示小锦囊 :
这里最长,有5-7米, 而且弯曲。
往下页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了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食物捉迷藏…...
提示小锦囊 :
这里有很多唾液, 并会把我磨碎成小块。
往下页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食物捉迷藏…...
提示小锦囊 :
哗!这里肌肉发达, 能把我进一步磨碎。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YES
返 回
YES
返 回
YES
返 回
YES
返 回
NO
返 回
保护消化器官,请做到以下几点: • (1)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 • (2)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贪 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 (3)起居有规律,定时排便。
友情提示:
课外拓展
• 办一期关于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 先独立阅读、思考; • 再和小组成员交流; • 最后推选一位代表汇报。
资料卡
•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 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解成麦芽糖。
消 化 过 程
食物捉迷藏……
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就会 被消化吸收。你认识每个消化器 官的特点及功能吗? 现在食物走进人体内和你玩捉 迷藏,凭每次的提示小锦囊,你 能猜出食物躲在哪个器官吗?
往下页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食物捉迷藏…...
提示小锦囊 :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1课杠杆课件2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21.杠杆
调整螺丝
杠杆尺
支点
43 2 1
刻度
调整螺丝
12 3 4
支架
杠杆尺平衡表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 钩码 动力点到支点 钩码 的距离(格) (个) 的距离(格) (个)
分析自己小组的记录表,我们发现 杠杆平衡的规律是:
阻力点到支点 的距离(格)
钩码数
动力点到支点 的距离(格)
钩码数
自由探究1
二,请利用杠杆平衡原理解决下面问题: 有一集装箱重1吨,要利用杠杆把集装箱运到车
上,已知阻力点到支点距离为1米,搬运工能举起 100千克的重物 ,问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至少多少 米搬运工才能把集装箱运到车上?
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
阻力点
动
支点
力
点跷Leabharlann 板压汁器支 点阻 力
点
动力点
夹子
动
支
力
点
点
比较
跷跷板 压汁机 夹 子
支点在中间
阻力点在中间
动力点在中间
分类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5
6
7
8
(1 2 4 6 8)
(5
)
( 37
)
自由探究2
1,根据下图提示,请制作一个简易废纸篓。
自由探究3
一,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让我们帮阿基米 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 球的装置并将装置图 画在探究纸上。
小学科学杠杆(课件)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

小学科学杠杆(课件)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杠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小学科学课程的五年级上册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杠杆的知识。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科学杠杆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杠杆。
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它可以使我们更轻松地移动或举起重物。
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在一级杠杆中,支点位于力臂的中间;在二级杠杆中,支点位于力臂的一端,而在三级杠杆中,支点位于力臂的另一端。
了解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后,让我们来探索一下杠杆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杠杆时,我们需要施加力量在一个力臂上,从而产生扭矩。
扭矩是用来旋转或产生转动效果的力量。
当我们施加较小的力量,但却有更长的力臂时,杠杆就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更大的力量。
这是因为杠杆乘法原理的作用。
换句话说,杠杆的力矩乘积始终保持平衡。
公式为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些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杠杆来举起重物,比如捡起一个沉重的箱子。
我们也可以使用杠杆来控制门的开关,比如门把手。
此外,杠杆还在许多工业和建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挖掘机和起重机的操作。
除了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杠杆。
当我们选择要使用的杠杆时,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是强度和稳定性。
我们需要确保所选的杠杆能够承受所需的力量并保持稳定。
其次是长度和重量。
我们需要选择适当长度的杠杆,以便能够在施加力量时保持平衡。
最后是杠杆的材料。
杠杆应该由强度高且耐用的材料制成,以确保其长期使用。
除了以上内容,我们还将学习一些与杠杆相关的专业名词。
比如,力臂数量的单位是米,力的单位是牛顿,杠杆的长度单位是米,力臂数量的单位是牛顿米。
这些单位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杠杆的力矩。
最后,为了更好地掌握杠杆的概念和应用,我们可以参与一些小实验。
小学科学杠杆(课件)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杠杆(课件)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杠杆是一个常见而重要的物理现象。
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在机械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杠杆原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能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引入杠杆的概念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
因此,在本次课件设计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关于杠杆的部分。
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一种能够产生力的工具或装置。
它由一个支点或转轴以及两个或更多的杠杆臂组成。
通过应用力于其中一个臂,可以产生力来移动或扭转物体。
支点是杠杆工作的关键部分,它负责提供支撑力。
杠杆的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二、杠杆的类型在科学中,杠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1. 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力的施加点和负载之间的杠杆。
当施加力与负载的距离相等时,杠杆保持平衡。
2. 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力的施加点和负载的一侧的杠杆。
在这种情况下,负载要比施加力更远离支点,使得施加力可以产生更大的力来抵消负载。
3. 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力的施加点的一侧,而相对负载更近的杠杆。
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力比负载离支点更近,需要更大的力来抵消负载。
三、杠杆的应用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撬棍:撬棍是一种一级杠杆,常用于把东西从地上抬起。
通过将一个杆子放在物体下方,并施加力在另一端,产生的杠杆效果可以轻松抬起较重的物体。
2. 钳子:钳子是一种二级杠杆,用于夹取物体。
通过将物体放置在钳子的一侧,并施加力在另一侧,可以应用更大的力来夹紧物体。
3. 剪刀:剪刀是一种三级杠杆,用于剪断物体,例如纸张或绳子。
剪刀的两侧臂可以产生较大的力来剪断物体。
四、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是基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杠杆原理,当施加力在杠杆的一侧时,力矩的总和保持平衡。
力矩是由施加力和力的距离乘积得出的。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1杠杆》教案

21杠杆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学会做杠杆作用的实验;3、渗透科学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杠杆的作用难点:杠杆作用的实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易拉罐汽水、旺仔牛奶、八宝粥拉手、啤酒扳、教师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各12套,计算机课件,老虎钳,螺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研究兴趣。
出示一个油漆罐师: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个油漆罐盖子打开。
(指名上前动手尝试)你怎么想到用东西来撬的?你有没有想过,直接打开很难,而用东西撬就比较容易呢?师:在生活中象这样用棒子撬东西的事情,你还见过哪些?(撬啤酒、撬石头、撬钉子……)油漆罐、啤酒的盖子如果直接用手打开则很难,甚至根本不能打开,而通过撬的方法就能做好以上这些事情,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2、认识杠杆。
讲述:一根棍子,当你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板书课题)为了更好研究杠杆,我们首先要研究它的构造。
出示课件:认识杠杆三个点——支点、力点、重点认识变形单个杠杆认识变形组合杠杆3、认识杠杆工具。
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你还知道那些地方应用杠杆吗?出示几种杠杆工具(木工锤、老虎钳)问题:它们是不是杠杆?指出杠杆三个点——支点、力点、重点同学们经常喝牛奶、吃八宝粥吧,出示一个没有易拉扒手的八宝粥,你能很容易把它打开吗?(没有拉手)看来小拉手的作用是很大的,你有没有研究过它?4、杠杆作用。
问题:通过研究你认为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是不是一定省力?(举手表决,强调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认识杠杆尺(教师演示:讲清杠杆尺上三个点——支点、力点、重点,以及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学生研究杠杆尺的规律实验要求:改变力或重点的位置,使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1课《杠杆》公开课教学设计案

21 杠杆一、学情分析在三年级下册《跷跷板》一课中,学生已经对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不会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跷板的经验,所以,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感到相对比较轻松。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发现杠杆所蕴含的科学规律以及这种科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特点,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通过在操作体会和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通过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类只有了解到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带钉子的木条2、分组材料:杠杆尺、钩码以及实验记录单3、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先问班中谁力气最大?愿不愿意帮老师一个忙?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本来准备做实验用的木板,不知道被谁钉了一个钉子,你用手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好吗?2、学生下来拔钉子,拔不出来。
3、看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
谁帮老师想个办法,看看用什么工具能够把钉子拔出来呢?4、学生说用羊角锤或钳子。
师:恰好老师这里有一把羊角锤,还是请原来的那个同学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
5、同样的一个钉子,用手拔怎么也拔不出来,用羊角锤却能很快地拔出来,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谁能说一说?(学生可能说“杠杆”,教师说:你的知识真丰富,锤子之所以能把钉子拔出来,确实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谁能说说什么是杠杆?学生可能说不出来。
2019秋青岛版科学五上第21课《杠杆》word教案

2019秋青岛版科学五上第21课《杠杆》word教案一、学情分析在三年级下册《跷跷板》一课中,学生已经对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不会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跷板的经验,所以,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感到相对比较轻松。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发现杠杆所蕴含的科学规律以及这种科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特点,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通过在操作体会和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通过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类只有了解到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带钉子的木条2、分组材料:杠杆尺、钩码以及实验记录单3、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先问班中谁力气最大?愿不愿意帮老师一个忙?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本来准备做实验用的木板,不知道被谁钉了一个钉子,你用手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好吗?2、学生下来拔钉子,拔不出来。
3、看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
谁帮老师想个办法,看看用什么工具能够把钉子拔出来呢?4、学生说用羊角锤或钳子。
师:恰好老师这里有一把羊角锤,还是请原来的那个同学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
5、同样的一个钉子,用手拔怎么也拔不出来,用羊角锤却能很快地拔出来,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谁能说一说?(学生可能说“杠杆”,教师说:你的知识真丰富,锤子之所以能把钉子拔出来,确实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谁能说说什么是杠杆?学生可能说不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帮阿基米德 设计一个能抬起地球 的装置并将装置图画 在探究纸上。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分析自己小组的记录表,我们发现 杠杆平衡的规律是:
阻力点到支点 的距离(格) 钩码数 动力点到支点 钩码数 的距离(格)
自由探究1
二,请利用杠杆平衡原理解决下面问题: 有一集装箱重1吨,要利用杠杆把集装箱运到车 上,已知阻力点到支点距离为1米,搬运工能举起 100千克的重物 ,问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至少多少 米搬运工才能把集装箱运到车上?
改变支点位置
省力
费力
不省力 不费力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 √
√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想一想:
• 1、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
举例
聪明屋
• 小明同学觉得按住木棒的力好大,好辛苦。 你认为他应该怎样改变位置会舒服些?请 讲出你的理由。
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公元前 287-前212),古希腊伟大 的数学家、力学家。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21.杠杆
杠杆尺
支点 调整螺丝
4 3 2 1 1 2 3 4
刻度 调整螺丝
支架
杠杆尺平衡表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 钩码 动力点到支点 钩码 的距离(格) (个) 的距离(格) (个)
• • • • • 实验(演示) 1、你先猜一下,挂几个才能平衡? 第一种情况(如图所在的位置) 其他的情况: 2、你觉得什么情况下是省力?费力?不省 力也不费力?以上实验结果是哪种情况? • 3、在这个实验中,支点到重点的距离关系 是怎么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
1、小组分工合作。 2、左侧为物重,右侧为拉力。 3、杠杆每侧只能选择一个位置 悬挂钩码。 4、在杠杆平衡后再做实验记录。
第21课 杠杆
撬棒在撬石头的过程 中是怎么样运动的?
杠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棍 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 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2. 杠杆的三点: 力点
支点 重点
讨论:
•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 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 省力?
实验天地
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
阻力点
支点
动 力 点
跷跷板
压汁器
动力点
支 点
阻 力 点
夹子
支 点
动 力 点
比较
跷跷板
压汁机
夹子
支点在中间
阻力点在中间
动力点在中间
分类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5
6
7
8
(1
2
4
6) 8
(
5
)
( 3 7
)
自由探究2
1,根据下图提示,请制作一个简易废纸篓。
自由探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