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南移学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表现。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此时,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总体上北方仍占据经济重心的地位。
2、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再次大规模南迁。
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上水利工程的兴修和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使得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3、两宋时期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南方。
到了南宋,“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的粮仓,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社会动荡不安,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发展。
2、人口南迁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统治者的重视南方的统治者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5、政治中心的南移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南方的地位逐渐提高,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方面的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南方地区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荒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农作物品种增加南方引进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品种,如占城稻等,提高了粮食产量。
3、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农业工具不断改进。
(四)经济重心南移在手工业方面的表现1、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棉织业兴起并逐渐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相互关系。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
3.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否发生过转移?如果是,转移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经济重心南移”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和过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案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是如何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单元测试: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深入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各小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
2、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难点(1)理解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2)运用历史资料和分析方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发展1、先秦时期(1)北方地区: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业发达,以种植粟、麦等为主。
(2)南方地区:长江流域的农业也有一定发展,但相对北方较为落后。
2、秦汉时期(1)北方: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发达。
(2)南方:随着秦和西汉对南方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发展,但仍落后于北方。
3、魏晋南北朝时期(1)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破坏。
(2)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4、隋唐时期(1)北方:经过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
(2)南方: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5、宋元时期(1)北方:在宋辽、宋金对峙时期,北方经济再次受到破坏。
(2)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
6、明清时期(1)南方: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工商业市镇。
(2)北方:虽然北方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与南方相比仍有差距。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和意义。
2. 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地理环境、人口迁移、政策导向等。
3.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南方的经济发展、北方的产业转型等。
4. 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区域差距、产业布局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的理解和观点。
第二章: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 掌握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3.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回顾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2. 探讨南方经济的特点,如湿润气候、丰富资源、交通便利等。
3.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如产业转移、人口迁移等。
4. 讨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方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3.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南方经济发展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章:北方产业转型教学目标:1. 掌握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和现状。
2. 了解北方产业转型的原因和挑战。
3. 分析北方产业转型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教学内容:1. 回顾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2. 探讨北方产业转型的现状,如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等。
3. 分析北方产业转型的原因和挑战,如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
4. 讨论北方产业转型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如区域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和现状。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第10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明白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进程和方式:通过试探和归纳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进展的要紧成绩,培育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试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提高明白得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的学习,熟悉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那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进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进展作出了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学习难点: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自主预习,自我提高新标第一网一、南方农业的进展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专门快在江南地域推行。
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
民间流传着“”的谚语。
2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流域。
茶树的栽培也有专门大进展。
问题归纳:江南地域农业快速进展的缘故有哪些?二、南方手工业的兴隆1蜀地丝织品“”。
从海南兴起的,南宋时已进展到东南沿海地域。
2是中国磁器史上的辉煌时期。
烧制的冰裂纹磁器,给人以新颖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后来进展成闻名的瓷都。
3宋朝的造船业局那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宋朝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其发达。
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和。
杭州改成都城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那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舞海外贸易,在要紧口岸设立,加以治理。
3北宋前期,地域显现,是世界上最先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进展。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问题归纳:我国经济重心何时移到南方?现在南方经济发达的表现是什么?一起窗习,合作探讨合作探讨一改错题北宋初期,商人李某从海外做生意归来,预备到东京探亲。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地理学科,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结合文化学科,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 结合其他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串联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件、图片、地图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学案3: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
【学习诊断】1. 10世纪初,契丹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
2、11世纪前期,首领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史称西夏。
3、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起兵抗辽,在称帝建立,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
4、960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
5、宋辽议和,辽撤兵,北宋给辽岁币,史称。
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学习过程】(一)普读求是:基础知识浏览(提示:认真阅读课本,标记出关键词)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的引进与推广;成为重要粮仓;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 .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棉织业发展到沿海地区制瓷业()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窑烧制瓷;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造船业发达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是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立货币北宋前期,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从期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特别是地区。
(二)合作探究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2.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的表现【效果检测】1.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3.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一批商品到泉州市场上销售,他需要到哪个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 )A. 市舶司B. 蕃市C. 巡检司D. 海关4.宋高宗曾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玉中学历史学科学案
班级学生姓名主备教师康晓雯备课时间审核人王继平
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明确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3、认识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
整理教材内容填写表格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原因表现
手工业丝织业棉织业
制瓷业造船业
商业商业繁荣的条件
商业
都市
对外
贸易
货币
经济重心南移:
1.开始:
2.完成:(1)时间:
(2)标志:
【合作交流】
1.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
货币又优有了什么新发展?
分层训练
一、轻松入门
1.南宋时,居于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玉米
B.甘薯
C.小麦
D.水稻
2.有人想研究宋朝最大的商业都市,你应向他推荐()
A.开封和杭州
B.上海和北京
C.南京和杭州
D.西安和北京
3.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
4.两宋时期,既是造船中心又是著名大商港的城市有()
①开封②广州③泉州④杭州⑤景德镇
A.①④
B.②③ C .②⑤ D.①③
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
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南方人口增加③北方民族大融合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①③④
6.以下有关纸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
B.纸币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C.纸币的出现是宋朝商业繁荣的结果
D.“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B. “苏湖熟,天下足。
”
C.“无徽不成镇。
”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8.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日本
9.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指的是什么地方()
A.四川
B.江西
C.江苏
D.浙江
10.有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A.唐代刑窑
B.宋代哥窑
C.唐代越窑
D.北宋景德镇
11.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12.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苏湖熟,天下足”
13.假设你回到了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情是你可能遇到的( ) ①夜间酒楼、商店营业 ②在四川用交子买东西
③酒店里的用具有精美瓷器 ④在饭馆中,看到了一个大汉吃了三大碗米饭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二、快乐晋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二 图一宋代《耕获图》
(1)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农民在从事那些劳动?
(2)宋代从国外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结果如何?
(3)宋高宗所言是何意?他说明什么?
(4)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其主要表现有那些?
自我反思
收获:
困惑: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