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2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0张PPT)

意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建立
武士道
思维迁移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C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B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 “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
B 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大化改新意义:
大化改新使 日本发展成 为一个中央 集权制的封 建国家。
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名为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 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 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 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武士和武士集团
请同学们三至五分钟认真阅读课本53~54页,用 铅笔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是一种怎样 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什么? 2、幕府统治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创者是 谁?形成标志是什么? 3、幕府与天皇的关系是怎样的?
幕府统治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 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组成庄园。
• 大和政权组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1张PPT)

和同开珎
(始铸708年)

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 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 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锐意改革,重视教育.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武士道精神: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巩固提升
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
镰仓幕府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
室町幕府
力。
德川幕府
影响: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 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2)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 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
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 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 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 土地 分给公民,每隔 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 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共22张PPT

4.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
次改革是 B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 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 进行治理。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维新
5.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大化 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采邑制的实行、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 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
B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内容 D.大化改新的影响
3.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以下表述能正确反
映亚非文明的是 B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
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
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
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大化改新
1.开始:646年,孝德天皇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
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 里。 经济上:施行“班田收授法”、 施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3.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是日本从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室町幕府
(足利尊)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
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幕府统治时期。 江户幕府
(德川家康)
幕府统治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 “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 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 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 士阶层手中。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33张ppt)

(
) A.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希腊共和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3、《 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
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氏族贵族世袭制
B.分封贵族为诸侯
C.将部民和土地收回国有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随堂训练
朝廷号召去征战。
源赖朝
1185年,关东源氏击败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
1192年,源赖朝当上了“征夷大将军”,在镰仓设 置将军幕府,开始了武家政权镰仓幕府(1192-1333) 统治的时代。
幕府统治
建立标志:12世纪晚期,源 氏首领源赖朝获 得“征夷大将军” 的称号
镰仓幕府特点:
①幕府和天皇朝廷并存 ②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③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 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 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日本的历程
①“大化改新”诏书。
②日本。
③中国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标志。
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学反习抗中国央—贵—族《,日本书纪》
政局十分混乱。
“贞观之治”
贞观四年(630年),假米设斗你四是五当时钱从,中外国户归不国闭的者数月,马牛被 野,人行数千里缺粮,大和民国物遣蕃唐息使,,四面夷对当将时附两者百二十万人。是 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租庸调制、班田收授制)
③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文字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服饰
中国唐服
日本和服
建筑
中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铸币
中国唐朝铸币
日本铸币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西街 东
课堂小结
地理特点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合作探究2: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总结7—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
发展的影响之后,有一段值得引人深思的论述:
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留学生、留学僧学满带回的中
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日本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大化改新:
2、背景(原因):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唐朝先进文化制度(催化原因)
3、时间、人物: 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幕府统治
王室衰微 地方做大 社会动荡
武士阶层崛起
10世纪时期日本的城堡分布
幕府统治
武士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 己的庄园,组成一种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成 员成为“武士” 对抗对象 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 地方政府对抗 有时响应朝廷号召去 征战
幕府统治 武士效忠对象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 治全国。
今日日本称自己是大和民族的由来
大 和
初步统一
经济形态 领地经济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王室和贵族的关系?
王室只是地位高于普通贵族,属于大贵族阶层。
古代日本领地上的部民与哪里的什么居民相似?
西欧庄园里的农奴。
大化改新 背景
人物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 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1张PPT)

大化改新
背景
时间 改革者 原因 国际: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国内: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官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从646年开始 孝德天皇 (1)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 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日本大批留学生从中国学成回国,对比两国国情, 他们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产生了改革求新的 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
大化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比较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 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中国隋唐 政 治
中央集权、 科举制;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 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 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身使用,也 不能买卖;统一赋税等
B.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A )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 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C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形成的背景以及是如何形成的?
背景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
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形成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 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 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 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 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 员称为“武士”
源赖朝 (114Βιβλιοθήκη ——1199)幕府统治是如何建立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19张PPT)
——《改新之诏》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改新之诏》
大化改新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 治理。
经济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 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 卖; 3、统一赋税。
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本课小结
一、大和政权统一 日本
二、大化改新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
谢谢
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世袭 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 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 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
了什么变化?
政局动荡
同时期中国 的情况
繁荣稳定
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 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 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 称之为“贞观之治”。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阅读下列文字史料,你能得到哪些 学习与
历史信息呢?
探究
材料
解读
l
东征毛人五十
五国,西服众夷六
十六国,渡平海北
九十五国。
——《宋书》
⊙ 顺帝异明二年 (478),倭王遣使 向宋(刘宋)帝上 表,材料所述便是 其中的部分内容。 这说明了大和政权 统一日本的情况。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皇之间征战不休。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 土地国有,征收 量土地和劳动者 赋税,发展迅速。
大化改新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遣唐使、留学生 日本文字
儒学,佛教及其他
谢 谢 大 家!
第十一课 古代日本
武 士
幕 府 将 军
天皇儿子
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目标一: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 目标二: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内容。 目标三: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重点: (1)大化改新的内容。 (2)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
一、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三、日本对中国文 化的吸收
观察图片,找出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元素
茶道、服饰、绘画、瓷器、家具、坐姿
1、日本遣唐使、留学生
吉备真备
空海
晁衡(阿倍仲麻吕)
2、日本文字——假名
片假名(吉备真备)
平假名(空海)
今 天 的 日 本 文 字
3、佛教及其他领域
佛教
文学
儒学教育
合作探究
以史为鉴:从日本大化改新以及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 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2、大化改新背景(原因)
国际: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 段, 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 本大批留学生从中国学成回国,产生了改革 求新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
国内:7世纪中叶,日本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 父子专权,大和国统治出现危机。为了打击 贵族,挽救危机,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拥 立孝德天皇,建年号为“大化”。
1、一个民族要想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 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创新,我们要不 断改革创新。 3、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
课堂小结
日 一、大化改新 本 大 化 二、武士与武士集团 改 新 三、日本对中国文化
的吸收
背景 目的 内容 影响
武士兴起过程及幕府更迭
3、大化改新的目的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苏我氏大臣作为氏族豪强势力的代表,世代外戚,
独揽朝政,擅权跋扈,是改新派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
国家的主要障碍。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大化改新是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在遣唐留学生的
影响和支持下,以“法制完备”的唐代集权制国家为
典范,为建立天皇中心主义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
治体制的改革。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4、大化改新内容
时间:646年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财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

”和租庸调制。
军权
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
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人事

5、大化改新的影响
1、为日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 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2、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 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邪马台国 亲魏倭王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 政权统一了日本。
中央: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 为“天皇”,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地方: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 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 的形式组织生产。
大和兴起的地方
奴隶制国家
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 ,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 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 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 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在当今 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 家元首。
孝德天皇
二、武士与武士集团
1、武士与武士集团兴起过程
土地国有制破坏
庄园经济兴起
武士阶层形成
争夺土地,保护财产
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
征夷大将军,镰仓幕府建立
2、日本幕府更迭


镰仓幕府

( 1185年町幕府
尊 氏
(1336年—1573年)
德川幕府
德 川

(1603年—186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