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评价目标1.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2.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对自身发展情况的认知,推动其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和评价过程;4.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三、评价内容1.学业表现评价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活动等。

2.身心发展评价通过体育活动、健康体检、体质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情况。

3.思想品德评价通过班级、学校的德育活动,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认同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4.创新能力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科学实验、手工制作、艺术创作等活动,并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5.团队合作评价通过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定期考试评价设立统一的考试制度,定期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掌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2.平时表现评价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外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主动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3.综合评价各类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采用综合素质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评分。

评价内容包括学业发展、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五、评价结果运用1.个体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反馈,并依据评价结果提供个体化的学习指导和发展规划。

2.班级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班级管理和学业发展的参考,对班级进行集体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模板(五篇)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模板(五篇)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模板(试行)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小学学生是否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

根据教育部《____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____》精神和遂平县教育局《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教育部《____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____》精神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____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____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要____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____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

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体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发展,使评价工作成为学生、教师、学校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教育过程。

3、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4、多元性原则。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信息系统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途径立体化,使评价工作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交互活动,注意发挥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背景综合素质评定是对学生在课内外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面评估,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为了促进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制定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水平。

二、目标1. 建立科学公正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能力、素质发展等方面。

2.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3. 引导教师以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

三、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业特长、身心健康、品德发展等五个方面。

1. 学习成绩:评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成绩、作业成绩等。

采用百分制评分,具体评分标准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并向学生和家长公示。

2. 学习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考试、作业以及其他形式的评价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学业特长:评估学生在学业方面的特长和兴趣,包括科学实验、数学建模、英语演讲等。

通过竞赛、展示、作品评比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业特长。

4. 身心健康: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身体素质、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心理调适等。

通过体测、体育活动记录、心理测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5. 品德发展:评估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

通过班级评议、社会实践记录、学生自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

四、评价方式与权重分配1. 学习成绩的权重占30%,包括各学科成绩的百分比、考试完成情况等。

2. 学习能力的权重占20%,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学业特长的权重占20%,包括学生在学科竞赛、学术科研、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一、背景。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是对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评定。

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评定内容。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内容包括学业水平、学习态度、品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

学业水平主要是指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的成绩和表现;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品德品质主要包括学生的品行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身心健康主要是指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三、评定方式。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定期考试、平时表现、综合素质评定等。

定期考试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量化评定;平时表现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品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评定;综合素质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品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评定。

四、评定标准。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的标准应该是科学、公正、客观的。

评定标准应该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

评定标准应该包括定期考试成绩、平时表现、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和评价要求。

五、评定结果。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应该是客观、公正、公平的。

评定结果应该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评定结果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品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评价,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提供参考。

六、实施保障。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

学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定制度和评定标准,确保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评价和引导;家长需要关心孩子的成长,积极配合学校的评定工作;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

七、结语。

小学综合素质评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已逐渐成为衡量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标准。

本方案旨在明确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并提供具体的实施细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素质优良的小学生。

二、目标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目标是: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文体活动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等各项素质,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三、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定内容要涵盖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包括学术成绩,还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等。

2.客观性原则:评定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人云亦云。

3.科学性原则:评定要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获得准确的评定结果。

4.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

四、方法1.定期考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日常表现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3.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与他人的相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等社会适应能力。

5.文体活动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文体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

6.心理健康水平评价: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和情绪管理能力等来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实施细则1.建立学生档案: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文体活动能力等内容。

2.规范评价流程:评价工作要按照年级统一安排,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比性。

3.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要兼顾定期考查和日常表现,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家长参与评价: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工作,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生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其综合素质评价更是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价项目。

1. 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学科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学科成绩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 体育健康。

体育健康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体育成绩、体育技能、体育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美育素养。

美育素养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在美育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4.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可以评价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情感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6.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评价方式。

1.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 定期评价。

定期评价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等,定期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考试、测评、实践活动、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2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2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2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通用22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1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根据根河市教育局《关于湟中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运动与健体、特长与表现为基本内容。

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

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二、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馈、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和管理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

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_细则_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_细则_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精神,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全面性;通过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引导广大小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结合我校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评价改革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我校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

通过评价,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把握优势,增强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评价应坚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引导学校正确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从德、智、体等诸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全面性原则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全面性,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评价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评价的过程,使多元评价更进一步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激励学生健康成长.4.多元化原则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即从过去过分重视学业成绩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兴趣特长表现等多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其中科学文化素质及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实施原则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过程性原则。

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测试结合起来,把书面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3、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4、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5、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

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6、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四、评价内容及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1、操行表现评价: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

2、学业发展评价:根据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学业评价的内容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检测评价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

3、个性特长评价:学生个性特长形成与发展的状况及学生在体育、科技、艺术比赛和各类学科素养竞赛获奖情况。

五、评价标准1、操行表现评价(附表1-3)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按★★★★★★三个等级分别评价。

小项合评根据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情况按★★★★★★三个等级分别评价。

大项合评根据栏目内几个小项合评按★★★★★★三个等级分别评价。

操行表现总评根据学生几个大项合评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评价。

2、学业发展评价(附表4)学业评价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检测评价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

其中课堂评价占10%,作业评价占20%,检测评价占30%,综合评价占40%。

具体计算方法: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按评定等次分别权重为:优秀(1)、良好(0.8)、合格(0.6)、不合格(0.4)计算出该项目得分。

(如某学生课堂评价中“认真倾听”项目评定为良好,则折算得分为:2×0.8=1.6分,与其他四项累计即为课堂评价得分)检测评价和综合评价按综合评定成绩和所占比例计算出该项目得分。

(如某学生检测评价为85分,则折算得分为:85×30%=25.5分)如总分为120分制,则计算时再乘5/6,折算成百分制。

学生学期综合评定得分为:课堂评价得分+作业评价得分+检测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得分。

然后按照优秀(90分以上)、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待合格(60分以下)给出该学生学期综合等第。

3、个性特长评价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含集体项目,合唱除外);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含集体项目,合唱除外)可以评为优秀;基本符合标准者视情况评为良好和合格;经常不参加艺术活动、体育、音乐、美术课,学习不努力者评为待合格。

六、评价方法1、重视日常评价。

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

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七、实施步骤1、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

成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每班都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个小组成员5—7人,由班主任担任组长。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整个评价重视过程,依据年段具体行为目标达成情况,在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每月由学生自己记载完成,但每次评价结果必须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签字认可。

3、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依据月评情况,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

4、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

学期结束,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八、评价结果的呈现及使用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操行表现、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方面的过程性资料。

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3、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必须填写等级。

4、评价结果作为评选、表彰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

附表1学生操行表现评价表(1~2年级)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总评项目要素表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小项合评大项合评品行素养爱国守法1.认识国旗,国徽, 知道国歌并逐步做到唱好国歌。

2.认真参加升旗仪式。

3.知道学校与社区的基本行为规范,无违章行为。

诚实守信1.不说谎话,有错就改。

2.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关心集体1.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2.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尊重他人1.听从长辈的教育,外出或回家时主动向长辈打招呼。

2.不取笑别人,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不随意翻动他人的物品,不随意打扰别人的谈话和休息。

文明守纪1.知道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会使用基本的礼节。

如握手、招手、敬队礼等。

`2.按时上学,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先请假。

3.说话文明,不打架不骂人。

4.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定,不拥挤,不喧哗。

环保卫生1.积极参加班级值日,学会打扫卫生。

2.知道爱护花草和树木,不攀折不践踏。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安全自护1.自觉地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

2.记住家庭住址、电话以及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3.知道火警(119)匪警(110)和急救(120)电话,并会拨叫这些电话。

学习习惯主动学习1.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大胆发言。

2.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字迹端正,书写整洁。

读写姿势正确。

3.遇到问题能主动大胆请教他人。

学会学习 1.喜欢写字、朗读、背诵、讲故事。

2.有读课外书的兴趣。

创新实践1.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爱提问题。

2.积极参加科技活动,有金点子和小制作。

合作交往乐于交流1.能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乐于接受同学的批评。

2.有自己的好朋友。

学会合作1.合作时,能与组员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2.积极参与合作,懂得合作的方法。

生活习惯健康状况1.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2.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怕吃苦。

3.坐立行姿势正确,体质测评成绩合格。

生活方式1.早睡早起,按时作息。

2.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

3.吃喝起居穿戴洗漱打扮能自理,仪表整洁。

审美表现审美情趣 1.喜欢美的事物,能认真上好艺术课。

2.喜欢看少儿艺术节目。

艺术表现 1.积极参加艺术活动。

2.有简单的艺术作品。

附表2 学生操行表现评价表(3~4年级)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总评项目要素表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小项合评大项合评品行素养爱国守法1.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时,庄重严肃,行好队礼,唱好国歌。

2.懂得简单的法律常识。

诚实守信1.待人真诚,言行一致。

2.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3.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关心集体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为班级做好事。

2.不做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情,懂得互相尊重和合作。

尊重他人1.知道父母和长辈的生日,关心父母。

2.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和同学能友好相处。

3.懂得谦让,不任性,能主动为他人着想。

4.尊敬老师,虚心领教,积极协助老师的教育工作。

文明守纪1.微笑待人,主动向别人问好。

2.遵守公共秩序,乘车时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

3.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环保卫生1.认真参与环卫劳动,懂得爱护环境,不乱扔废弃物。

2.讲究节约,有随手关灯和随手关水龙头的习惯。

3.爱护公物,不乱刻画,不随意损坏。

安全自护1.珍爱生命,不做危险性的游戏,不疯赶打闹;放学上学能结伴同行。

2.遇到紧急或危险情况时知道利用各种紧急电话正确地报警。

3.健康上网,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学习习惯主动学习1.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会倾听和表达。

2.自觉按要求完成作业,有订正的习惯。

3.坚持每天阅读课外书籍半小时。

学会学习 1.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预习和复习。

创新实践1.喜欢思考和创造,经常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实践。

2.积极参加科技活动,有金点子和小发明。

合作交往乐于交流1.活泼开朗,愿意和同学交往。

2.愿意把心里话告诉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学会合作1.合作时能与组员合理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2.学会谦让和宽容。

生活习惯健康状况1.积极参加运动,养成锻炼习惯;2.有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体质测评成绩合格。

3.知道奥林匹克精神并有主动参与意识。

生活方式1.早睡早起,劳逸结合;2.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