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名著阅读(6分)4、某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4分)【辨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产物。
”“他”指的是(1)(填人名)。
(1分)【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2)(1分)【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
”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2分)(3)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2分)【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4、(1)周恩来(2)“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3)示例一:斯诺刚进人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
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
这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
示例二: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含答案)
三、名著阅读(6分)
5.《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4分)
所著。
(2分)
6.810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表格
的内容。
(
【辨人物】“他是个面容清瘦,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
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
(1)▲
(填人名)(1分)
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
指的是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
,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
,
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2)▲(1分)
,洋溢
答案:
(3)
▲
二、名著阅读
5、(2分)《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6、(1)(1分)周恩来
(2)(1分)“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3)(2分)示例一: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
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
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
示例二: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族声誉的少年,不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吗?。
部编八年级上册部编本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八年级》练习题(含答案)2试卷

部编八年级上册部编本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八年级》练习题(含答案)2试卷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关于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红军北上抗日。
C.《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含义,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下列文学常识及名著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成的科普巨著。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写《记承天寺夜游》时,作者正贬官黄州期间。
D.《藤野先生》一文的作者是鲁迅,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和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3.阅读完《昆虫记》,你可以学习法布尔身上的很多能力,以下哪项能力是不能向法布尔学习到的?()A.绘画B.探究C.写作D.观察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A.《昆虫记》通过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
B.埃德加·斯诺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深入井冈山根据地,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以及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老百姓。
C.《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精练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精练题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至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 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 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6.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7.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
(含答案)
3.名著阅读。
(5分)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
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
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
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
他确乎有一
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
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
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
到惊讶。
A(1分)是▲,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2分):
▲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3.名著阅读(5分)
(1)(3分)周恩来,原因是: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
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
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答到两点即可)(2)(2分)B。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时练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人。
3.明得失之道以为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饱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既是对民族历史和未来前途反思的自我革新,也是不断适应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的真实产物。
艺术家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创作出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学校举行“读名著,学党史”活动。
(1)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活动中,学习委员找来上面的两幅画,要求大家选择其中的一幅作为底本,为该书的阅读分享会创作宣传海报。
你也来参与,并填好推荐表。
推荐表图片事件理由(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从中获得哪些启迪?4.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子瞻中学开展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活动,校刊拟开设“读名著.学榜样。
树理想“专栏.征集推荐名著中的“人物名片”。
请你在“毛泽东、朱德、保尔、尼摩船长”中任选一位,按照“人物出处”“典型事件”“人物点评“的格式,拟写一则人物名片投稿。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典型事件(不少于两件),撰写人物点评。
参考答案1.埃德加·斯诺美2.(1)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
(2)C3.(1)图一:飞夺泸定桥;图二:红军过草地。
图一事件:1935年5月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
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过了大渡河。
图一理由:这次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
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图二事件: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
理由: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阶级友爱,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有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B.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朱德。
D.《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强渡大黄河”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面,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D.《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红星照耀中国》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部编本八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本八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引言和练习题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杰作。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并向全世界做出了公正的报道。
该书共12篇,主要包括:红军长征概论;采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红军的军事战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所激起的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和热爱,他在后半辈子几乎花了所有的精力继续探索和报道中国的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已经被翻译成20 多种语言,几乎遍布全世界。
这本书被不断重印,教育了数百万读者和几代年轻人,使它成为一部众所周知的文学作品。
西方语境中的199星指的是下层人民参与的民主革命,使旧世界反封建。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具有明显的褒扬意义。
1,选择题1。
埃德加。
斯诺在他的书《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大迁徙是历史上最大的流动武装宣传。
”本文中的“大动作” 是指(D)A、国民革命军北伐、朱、毛红军与井冈山会师、北方少数民族南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重大举措是历史上最大的移动武装宣传。
本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A,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
它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工农红军的长征,成了“革命的播种者”,刘邓的军队跃入大别山数千里。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和红军长征,一度风靡全球。
XXXX 是红军长征的胜利(D )1936A ,51 B,61 C,71 D,81红4 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苦和艰辛,英勇的牺牲和忠诚,千千千万青年人持久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他们永远不会在人类面前,在自然面前,在上帝面前,在死亡面前承认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附答案)一、简答题1、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2、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答: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答: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
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4、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答: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5、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6.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7.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8.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答: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9.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10.《西行漫记》全书共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11.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2.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13.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答: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4.简述《西行漫记》畅销的原因?答: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
真实是他畅销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第二:《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第三:《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书中充满激情的政论是他富有魅力畅销不衰的另一因素;第四:《西行漫记》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其畅销不衰。
15.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答:五次,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16.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么?答:1924—1927 年,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17.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 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8.斯诺人文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答: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19.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主要表现在哪里?答: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机智和老练、世故。
要想去掉一个坏习惯,不仅需要方法正确,不能饮鸩止渴,还需要坚定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阅读下列材料: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
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文中的“我”是谁?(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阶级斗争》D、《社会主义史》(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
14. 阅读下列材料: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请回答:(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答案】1936 年。
张学良杨虎城【答案】逼蒋抗日,停止内战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三、《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周恩来一、肖像: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二、出身: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三、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他确乎有一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态度温和。
四、贺龙一、肖像: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二、出身: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三、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
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他喜欢马。
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
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对有钱人仇视。
五、毛泽东一、肖像: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二、出身: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三、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
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