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和项目

合集下载

工业“四基”发展目录(word版)

工业“四基”发展目录(word版)

前言工业基础是支撑和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是我国制造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决胜制高点。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取得了一定成就,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增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稳步成长,产业技术基础体系逐步建立,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一般性需求。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差,创新体系缺失,制约制造业由大到强的瓶颈更为凸显。

因此,未来5-10 年,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制造业基础,则实现制造强国根深本固。

国务院牵头编制并于2015 年 5 月8 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做出战略部署,提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明确到2025 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 种标志性先进基础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2016 年8 月1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

为营造从国家到企业全社会重视工业基础的氛围,引导企业从事工业基础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基础领域发展,发挥金融体系支持工业基础能力的作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发展目录,汇总成册,称为《“四基”发展目录》。

发展目录的编制始于2015 年 3 月启动,动员了40 多位院士、200 多位专家和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广泛征集了行业协会、学会、企业、科研院所的意见,并将征求意见稿抄送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国防科工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9.09.18•【文号】工信厅规函〔2019〕212号•【施行日期】2019.09.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规函〔2019〕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为贯彻落实《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重点工业基础产品和工艺示范应用,我部将继续开展2019年度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施目标围绕《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一条龙”应用计划,以上下游需求和供给能力为依据,以应用为导向,依托第三方机构,针对重点基础产品、工艺,梳理产业链重要环节,遴选各环节承担单位,加快工业强基成果推广应用,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着力去瓶颈、补短板,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升级。

二、工作任务2019年,选择“传感器”“控制系统”“超低损耗通信光纤预制棒及光纤”“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耐高温叶片”“高性能难熔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石墨烯”等6条龙开展相关工作。

三、申报条件(一)基本条件“一条龙”应用计划承担单位应满足以下条件:1.须为中国境内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

2.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良好,相关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3.产品、工艺或项目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要求,与拟参与“一条龙”应用计划有直接关联性,满足具体环节设定的条件。

IGBT器件“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

IGBT器件“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

IGBT器件“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要求一、产业链构成瞄准智能电网、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等终端用户,以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能力为基础,应用为导向,针对关键环节重点基础产品、工艺,推动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突破,形成上下游产业对接的“一条龙”应用示范链条,解决我国能源交换与传输技术的瓶颈。

同时,按照“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推进产学研用国际化协同创新,深化产业链协作。

关键产业链条环节二、目标和任务(一)上游材料1.电力电子器件及功率模块(大功率IGBT)封装用DBC基板─高纯无氧铜箔。

(1)环节描述及任务。

开发出符合使用要求的DBC用高纯无氧铜箔产品,支撑我国功率集成电路与大功率器件产业发展。

(2)具体目标。

电力电子器件及功率模块(大功率IGBT)封装用DBC基板─高纯无氧铜箔。

化学成分:全元素分析(GDMS法)杂质元素(不含气体元素)≤10ppm,O含量≤5ppm;显微组织:平均晶粒尺寸≤70μm,960℃下10分钟退火平均晶粒尺寸≤100μm;抗拉强度:330~370MPa;硬度HV1:105~120;导电率(%IACS):101;铜箔厚度:0.1~0.7mm;铜箔表面粗糙度:≤0.4μm。

2.电力电子器件用平板全压接陶瓷结构件。

(1)环节描述及任务。

实现平板全压接多台架精密陶瓷结构件产业化生产能力,满足用于柔性高压直流输电、轨道交通IGBT的需求。

(2)具体目标。

平板全压接多台架精密陶瓷结构件:直径≥125mm,耐压≥12kV,绝缘电阻≥15MΩ,平整度≤0.005mm,平行度≤0.03mm,粗糙度Ra≤0.5µm,漏率≤1×10-9Pam3/s,抗拉力≥12kN。

(二)IGBT设计、芯片制造、模块生产及IDM1.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用柔性高压直流输电高电压、大电流IGBT器件(1)环节描述及任务。

实现压接型定制化超大功率IGBT关键技术,并完成验证工作。

具体包括:不同类型柔性直流输电装备与压接型定制化超大功率IGBT联合仿真与协同优化设计技术;超大功率IGBT封装并联均流控制及多物理场分析,高电压串联用驱动保护与封装一体化及电磁兼容技术,压接型封装绝缘体系;压接型定制化超大功率IGBT测试技术和可靠性技术;压接型定制化超大功率IGBT在直流断路器和柔性直流换流阀中应用验证。

绍兴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要点汇总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

绍兴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要点汇总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

绍兴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要点汇总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突出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和建设,整合优化资源,抓实战略抓手,综合集成推进工业强基、产业再造、平台升级、项目续力、数字变革、集约增效、稳企稳链、码上服务等八大工程任务,为建设智造强市、深化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一)工业强基工程强化产业链核心基础。

聚焦产业前瞻领域,紧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研发,推广“揭榜挂帅”攻关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建设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的强基项目储备库,梳理共性需求,促进产学研资源、上下游资源、军民资源开放共享。

促进核心技术同步研制,基础技术同步支撑、配套技术同步升级,基本形成风险可控、处置有效的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标准强基体系,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引进培育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国际标准对接合作,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鼓励企业制定“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

构建品质强基体系,实施质量领先、品牌领军工程,支持企业争创“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等省级以上品牌,依托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创集群区域品牌。

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

引进国际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培育国家和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质量检测中心、CNAS实验室,不断提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能力。

构建服务强基体系,补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等基础服务短板。

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

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建设智慧创新的基础设施。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5G网络,部署下一代互联网(IPv6),推进建设5G体验馆、绍兴数字馆、镜湖5G试验区、新昌县5G智能装备小镇、滨海新区5G工业应用示范区。

建立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行动方案

建立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行动方案

建立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行动方案2025年主要目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XX智造”“XX 服务”的新名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配套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发展更加显著,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迈向更高层次。

一、发展目标2025年主要目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XX智造”“XX 服务”的新名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配套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发展更加显著,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迈向更高层次。

2035年远景目标: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基本实现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首都特点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更加成熟,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保持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先进制造能力,广泛形成智能、绿色生产方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

二、建立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聚焦高精尖产业重点领域,实施产业“筑基”工程。

建立“整车整机企业发榜一创新企业或创新联合体揭榜一揭榜企业挂帅攻关一发榜企业认可采购”的机制,鼓励揭榜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赛马”,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制突破进程。

支持在京创新主体主动承担揭榜攻关任务,对揭榜攻关成功的技术和产品,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和推广。

强化产业链创新协作,以重点基础产品和工艺的关键技术、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先进工艺、公共试验平台、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的“一条龙”应用为抓手,促进终端设备和集成系统与基础技术协同创新,建立上中下游分工协作新模式。

支持央地协同创新,共同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

附件2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工业强基工程,夯实工业基础,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够满足整机和系统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

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先进基础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能力薄弱。

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

未来5-10年,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迫在眉睫。

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决定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推进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组织推动全社会齐心协力,抓紧抓实,长期坚持,务求抓出实效。

二、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高端突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产需结合、协同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牵引,创新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聚焦五大任务,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市场化的“四基”发展推进机制,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

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产业链瓶颈,从问题出发,分析和研究工业“四基”的薄弱环节,针对共性领域和突出问题分类施策。

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不同技术路线有望并行发展汉威科技占据市场龙头地位

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不同技术路线有望并行发展汉威科技占据市场龙头地位

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不同技术路线有望并行发展汉威科技占据市场龙头地位气体传感器属于传感器产业,一般被归为化学传感器的一类,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是一种将气体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换成可以被人员、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利用的信息的装置。

按所用气敏材料及适用的传感原理不同,气体传感器可分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热导式气体传感器、红外线气体传感器、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等。

显示,气体传感器基本特征是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抗腐蚀性等;优点是精度高、选择性好、可靠性高、不中毒、不依赖于氧气、受环境干扰因素较小、寿命长等,因此其应用广泛,适用于监测近乎各种易气体。

一、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传感器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是中国“强基工程”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国家日益重视传感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传感器行业发展。

例如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产业形态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涉及国防和重点产业安全、重大工程所需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实现自主制造和自主可控,高端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近几年来传感器相关政策(部分)月传感器向中高端升级;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健康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建设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2019年12月工信部《2019年工业强基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公示》传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瞄准机械、文物保护、流程工业、汽车、智能终端、环保等领域应用,立足光敏、磁敏、气敏、力致等主要传感器制造工艺,兼顾MEMS等技术,锁定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用位置传感器、声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等,以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能力为基础,应用为导向,针对关键环节重点基础产品、工艺,推动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突碱,形成上下游产业对接的“一条龙”应用示范链条,按照“以我为主,兼收并蕃”的原则,推进产学研用世界化协同创新,柔化产业链协作。

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领域

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领域

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领域
一、工业五基
1、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2、关键基础材料、
3、先进基础工艺
4、工业基础软件
5、产业技术基础
二、十大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揽子”突破行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3、航空航天装备
4、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
5、轨道交通装备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7、电力装备
8、农业装备
9、新材料“一揽子”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三、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
1、传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
2、控制器“一条龙”应用计划。

3、控制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

4、高精密减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
5、伺服电机“一条龙”应用计划
6、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
7、轻量化材料精密成形技术“一条龙”应用计划
8、高速动车组轴承及地铁车辆轴承“一条龙”应用计划
9、IGBT 器件“一条龙”应用计划
10、超大型构件先进成形、焊接及加工制造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
11、超低损耗通信光纤预制棒及光纤“一条龙”应用计划
12、工程机械高压油泵、多路阀、马达“一条龙”应用计划
13、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耐高温叶片“一条龙”应用计划
14、高性能难熔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3D 打印)“一条龙”应用计划
15、石墨烯“一条龙”应用计划
18、存储器“一条龙”应用计划
四、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1、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平台
2、信息服务类服务平台
3、工业大数据平台
五、具体产品
具体产品,应属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16年版)》所列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控制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
产业链环节石油石化行业控制系统示范企业轨道交通行业控制系统示范企业电力电网控制系统示范企业控制系统安全设计——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控制系统
SOC芯片————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性能实时总线芯片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补链)实时操作系统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边缘计算网关及
服务器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
研究所通信协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
系统(SCADA)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散型控制系统
(DCS)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安全仪表系统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安全防护系统网络安全监管及态势
感知系统
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思极网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
护系统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
公司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试验验证环境
软件与信息安全试验
验证环境
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补链)
控制系统可靠性试验
验证环境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可靠认证体系——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用户示范应用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思极网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
分公司)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2
控制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石油石化行业控制系统
1.高速实时总线芯片、协议开发与产业化推广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SylixOS实时操作系统产业链关键技术及应用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安全可控工业控制计算机在石油石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高速实时总线芯片、协议开发与产业化推广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RF-SCADA系统软件研发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6.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研发及应用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研发及应用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8.油气管道SCADA系统的安全防护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9.面向石油石化行业网络安全监管及态势感知、安全
防护技术升级项目
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0.成品油管道控制系统(SCADA)软硬件国产化开发
与应用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11.自主可控可靠DCS系统产品系列产业化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12.SylixOS实时操作系统产业链关键技术及应用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3.油气管道SCADA系统的安全防护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轨道交通行业控制系统
1.标准化全自动运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产业化应用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高安全轨道交通列控系统产业链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3.SylixOS实时操作系统产业链关键技术及应用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开发及示范应用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轨道交通行业控制系统“一条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6.机车制动控制单元(BCU)长沙鸿汉电子有限公司
7.面向装备行业的国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8.安全控制系统开发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9.铁路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监管及态势感知平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0.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防护体系
建设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1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轨道交通工业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中国铁路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自主创新高性能故障记录分析仪系列产品产业化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13.高速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安全应用研究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14.轨道交通行业控制系统“一条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电力电网控制系统
15.应用于电力电网/重大工程装备控制系统的国产高可
靠工业级处理器、密码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及数据
安全中的应用
神州龙芯(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6.应用于电力电网/重大工程装备控制系统的国产高可
靠工业级处理器、密码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及数据
安全中的应用
神州龙芯(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7.实时操作系统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安全可控工业控制计算机在电力电网控制系统中的
应用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基于重大工程装备行业的安全可靠可编程逻辑控制
系统
中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基于国产高性能龙芯处理器的电力安全系统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补链)21.电力行业工业技术软件化与信息安全测试验证环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补链)22.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安全综合防护系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3.电力控制芯片及操作系统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4.电力电网行业示范应用北京睿航至臻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