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药误区
5大用药误区

5大用药误区,你中了几个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5期
据了解,用药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效发挥
与治疗效果,甚至会对用药者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那么,生活当中,大家在用药方面存
在哪些误区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
老年朋友购买保健食品时要理性,不要将保健品当作“救命稻草”,盲目听从商家所宣传的功效,必须严遵医嘱、科学用药。
擅
自停药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反而会贻误病情。
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用
很多人认为生病了多吃几种药,作用会更强,疗效会更好,病好得会更快。
事实上这种做
法是错误的!在选购药品时,消费者首先应识别药品的通用名,判断该药的成分,弄清楚该药
是不是自己要买的或与自己正在服用的药是否存在成分相同的情况,以免买错药或重复用药,
导致严重后果。
误区三:随意换药调剂量
随意加大或减少用药剂量、随意换药等行为,会大大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和危害
程度。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
孩子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一些药品形状、色彩对他们都很有吸引力,若家长存储不当,孩子可以拿到就很容易当糖豆误食,诱发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误区五:盲目相信OTC,认为没有副作用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
也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但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不是绝对没有不良反应。
(摘自华龙网)。
用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用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用药错误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使用不当,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的一种现象。
用药错误的发生率较高,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浪费了医疗资源。
为了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用药错误的原因分析1. 患者因素(1)用药知识缺乏:许多患者对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用法等方面了解不足,导致用药过程中出现错误。
(2)依从性差:部分患者不能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擅自调整剂量、停药或更换药物,容易导致用药错误。
(3)记忆力减退: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容易忘记用药时间或剂量,导致用药错误。
2. 医生因素(1)诊断不准确:医生未能准确诊断病情,导致开具错误的药物或剂量。
(2)医嘱不明确: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明确注明药物剂量、用法、频率等信息,容易导致患者误解。
(3)药物知识不足:部分医生对药物的了解不够全面,可能导致开具不适宜的药物。
3. 药师因素(1)处方审核不严:药师在调配药物时,未能严格审核处方,导致药物搭配不当或剂量错误。
(2)用药指导不详细:药师在售药时,未能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用法、剂量、注意事项等,导致患者用药错误。
(3)药师业务水平不高:部分药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难以发现和纠正用药错误。
4. 管理因素(1)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机构床位、医生、药师等资源不足,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容易出现用药错误。
(2)制度不完善:医疗机构在用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如处方点评、用药监测等制度不完善。
(3)信息化程度不高: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药物信息传递不畅,容易出现用药错误。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1)提高患者用药知识水平: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用药知识讲座,提高患者的用药素养。
(2)加强用药指导:医生、药师在开具药物时,应详细解释药物的用法、剂量、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3)提高患者依从性:医生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常见服药误区和用药指导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692020年 第30期引起上火导致便秘,还是要少吃。
杏、杏仁要忌吃,桂圆、巧克力不宜多吃,不宜喝咖啡,酒不能喝。
还有些孕妇会偷偷的去吃羊肉串、麻辣烫等食物,外面的餐馆的食物,调料放的多,像花椒、八角、桂皮、五香粉等,这些热性调料容易引起便秘,要少吃。
孕期要少食多餐、营养均衡怀孕后,要注意营养搭配,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能够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的需求。
有的孕妇爱美,怕身材走样,含脂肪或热量高的食物就不吃,只吃些蔬菜和水果,这样很容易使母婴都缺乏营养,还可能会出现早产、胎膜早破感染,母体会贫血、低血糖,生产时会难产、产后出血多等。
而担心孩子营养不足而过度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则会导致营养过剩,使胎儿过大,生产困难等。
所以,要合理的安排饮食,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
孕期早上可以吃一些牛奶或者小米粥,吃个鸡蛋和包子,少量的坚果,早餐清淡些;中午可以吃鱼、肉、蛋、奶、豆制品、水果和蔬菜、主食和汤类食物,午餐丰富些;晚上吃些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主食加上蔬菜,还有粥,少吃油腻的。
在孕中期可以再添加一些海带、虾皮等补钙的食物,孕晚期添加一些猪肝、木耳、紫菜等食物。
孕期多吃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叶酸,像苹果、猕猴桃、香蕉、芒果、金桔、圣女果等。
产妇产后的饮食搭配产后一周:辛苦的孕育过程,终于顺利生产,产妇在生产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这时需要吃些流食,像大米粥、小米粥、鸡蛋汤、软烂的面条等,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不仅起不到催奶的作用,很可能还会使奶水堵塞。
产后两周:产妇生产第二周后,可以吃些催乳的食物,像猪蹄汤、鲫鱼汤、红萝卜玉米排骨汤等,还可以吃些蔬菜和水果,水果可以蒸一下,食用蔬菜和水果还能有效的预防便秘。
产后三周:在第三周,可以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鸡蛋、牛奶、肉类、动物肝脏、坚果类食物,可以做猪肝菠菜汤、猪肝炒油菜,荤素搭配,给产妇补血和维生素。
家庭使用药物四大误区

家庭使用药物四大误区误区一:药越贵越好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误区二:感冒自作主张乱吃药抗菌药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抗菌药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误区三:服药随心所欲很多人病情较重时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而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浓度达不到,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误区四:随意联合使用抗菌药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的做法,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使用抗生素存在六大误区误区一、抗生素使用越多药效越好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误区二、新抗生素一定比老抗生素好用药因病、因人而选择,不因新旧而论疗效误区三、抗生素就是消炎药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它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发挥作用的误区四、无规律服用抗生素无规律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误区五、抗生素储备量越多越好易造成药物过期,服用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误区六、大人小孩儿药量一样用药过量或不当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安全用药事关健康,百姓用药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到零售药店买抗菌药别忘带上医生处方过去,人们生点小病习惯自己到药店买盒抗菌药,省去了到医院的麻烦。
殊不知,这种随意使用抗菌药的作法是不科学的。
目前,滥用抗菌药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各种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也引发了许多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照国际惯例,要求全国所有零售药店从7月1日起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
今后,因病情需要购买这5类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抗菌药,记得先去趟医院,从医生那里开了处方,再到药店按方抓药。
常见用药误区及其原因分析

常见用药误区及其原因分析用药误区指的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行为,在个人或公众中较为常见。
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下面将分析一些常见的用药误区及其原因。
1.症状消失后停药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就自行停药,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对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认为疾病已经痊愈,不必再继续用药。
然而,许多疾病的治疗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疗程,以确保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或疾病得到彻底治愈。
过早停药可能会导致病原体残留、耐药性的产生,甚至导致疾病复发。
2.自行增减剂量有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凭自己的感觉调整药物剂量,例如增加剂量以加快效果,或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这是因为患者自认为对自己的疾病了解更深,认为自己可以更好地调整剂量。
然而,药物的剂量是经过医生仔细考虑和计算的,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自行增减剂量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不足,进而影响疗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混合用药一些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中草药。
这是因为患者往往希望通过多种药物的组合来增加疗效。
然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产生影响。
此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用药期间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随意混合药物。
4.错误理解副作用一些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副作用是一种药物不良作用的暗示,从而担心副作用的发生,甚至拒绝使用药物。
这是因为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知之甚少,对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存在误解。
实际上,药物的副作用是根据临床试验和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虽然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副作用的风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
因此,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正确理解其发生率和严重性。
用药误区及正确用药

用药误区及正确用药一.用药常见误区1 不注意预防用药。
鸡群平安就不用药,忽视了防重于治的原则一旦发病难以治愈。
2.滥用药物。
有病没病先用一些药物,起不到防病作用,造成抗药性的产生(特别是抗生素)3 用药不及时。
发病后等待观望,能拖则拖,想不治而愈,耽误了治疗时机。
4有病乱投医。
使用某个厂家的药物一天还没有见着效果,就换药。
5 重复用药。
相同成份相同性质或相同功用的药物重复使用,浪费投资同时使药物相互影响,甚至使鸡群发生中毒。
6.单一用药。
不注意联合用药或药物配伍,只用一种药物,使并发症难以治愈。
7自作主张。
凭经验自己拿药,用药错误从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应仔细诊断病情后再对症下药。
8随意停药。
病情一有好转即停药,造成治疗不彻底引起复发或二重感染,更难治愈。
9.中途换药。
药物达到一定量,有效成分在血液或机体中达到一定浓度时方显效果,且需一定的时间,因心急而中途换药从而造成疾病难以控制。
10.盲目加量或随意配伍11集中用药的误解(全天用药一次是全天的用量而不是一顿的用量)12.心存绕行心理先轻后重(应先重后轻,如磺胺类药物)13.图省事,用药方法失误:1.注射的药物饮水用,造成吸收效果不好,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2.不溶水的药物饮水,如痢特灵 3.拌料时搅拌不匀如原粉类二.正确的用药方法1对因:即针对病根如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以治疗新城疫为主。
2.对症:即缓解外表症状,如缓解呼吸道拉稀高烧等症状。
3.对时:即把握时机,适时用药。
4.对史:即了解用药历史,以便确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5.对量:用量一定准,剂量过小效果不好,量过大不但造成增加费用还可造成中毒。
6.对发:不同的用药途径,效果不一样。
1 一般来说对于全身感染,注射给药好于口服给药;饮水用药好于拌料给药。
2感染部位不同用药途径不一样。
肠道感染口服用药好,呼吸道病喷雾效果好.7.根据不同日龄的生理生长发育特点及发病规律科学用药。
如产蛋鸡慎用磺胺类抗球虫药等影响产蛋和免疫的药物。
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用药错误是指在药物的处方、配制、分发、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药物使用不当,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用药错误的现象在我国逐渐引起了重视。
为了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我们需要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用药错误的原因1. 信息传递环节的错误(1)处方错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剂型等方面的错误。
(2)医嘱错误: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能由于诊断不准确、沟通不当等原因,导致医嘱错误。
(3)处方调剂错误:药剂师在调配药品时,可能由于疏忽、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处方调剂错误。
2. 用药操作环节的错误(1)给药错误:包括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等方面的错误。
(2)自我用药错误:患者在自行购买、使用药物时,可能由于对药物知识的缺乏、误解药物说明书等原因,导致自我用药错误。
3. 药物本身及环境因素(1)药物名称相似:部分药物名称相似,容易混淆。
(2)药物包装相似:部分药物包装相似,容易误用。
(3)环境因素:如医院环境、家庭环境等,可能对用药过程产生影响。
二、整改措施1. 加强用药管理(1)完善用药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用药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
(2)加强用药培训: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知识培训,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2. 优化信息传递环节(1)电子处方:推广使用电子处方,减少处方错误。
(2)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确保医嘱准确无误。
(3)药师参与查房: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提高处方调剂质量。
3. 改进用药操作环节(1)规范给药操作:医疗机构应制定给药操作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2)提高患者用药素养: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4. 完善药物本身及环境因素(1)药品命名和包装:药品生产企业应尽量简化药物名称,避免名称相似;改进药物包装设计,降低误用风险。
(2)优化用药环境:医疗机构应营造良好的用药环境,提高用药安全。
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有哪些_如何避免用药误区

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有哪些_如何避免用药误区药物治疗给人类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一:孕妇不能吃药,生病了要硬抗许多孕妇在孕期生病了不敢吃药,就去硬抗,其实这是错的。
专家表示,孕期用药确实需谨慎,因为药物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或可通过引起母体变化而间接影响胎儿。
孕期用药首先避免不必要用药,尽量避免在孕早期(12周内)使用药物,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疾病需要时,慎重选择治疗药物,一切用药都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尽量选择对胎儿危害小的药物,按照最小有效剂量、最短使用疗程使用。
二:小孩吃大人的药,掰开就行小孩生病了,家里没有专门的儿童药,把大人的药掰开喂下,相信很多家长都这样做过,其实这是不对的。
专家建议,大人的药给小孩服用要慎重,有些药品是不适合掰开服用的,如一些肠溶片,掰开服用剂量不准,掰开之后可能会影响疗效,一些成人用药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专家建议使用儿童专用制剂。
三:降糖药可以减肥有些降糖药的确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如大家所熟知的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体重,这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算是一种额外的获益,因此,临床上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
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服用二甲双胍后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服用者会感到肌肉乏力、疲乏等现象,达不到真正健美的目的。
四:慢性病用药想停就停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吃药觉得控制住了,就擅自停了,这可犯了大错。
专家介绍,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或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药物治疗是慢病控制的重要方式。
一些慢性病用药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验证是安全有效的,长期服用副作用不会增加。
如何避免用药误区1.吃药对症、避免自开处方坚持到正规医院医生就诊后对症吃药,不求新药、贵药,只吃对的药,杜绝自行诊断、自行服药,不信广告、不信偏方秘方、不信经验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乔友林 , 教授 , 研 究 员, 博士 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 学
院肿 瘤 医 院肿 瘤 研 究所 肿 瘤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室 主 任
■ 胡 欣 、卫 生 部 北 京 医 院 药学 部 副 主任
些癌多 芷 足感染 来的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答案五花八门 : 有人说是遗传 的, 有人觉得是接
现代 生活 中的饮食 、 环境 污染 , 以及 久坐不动 、 吸烟 等不 良生活 习惯 , 也
会 增 加 风 险 、然而 , 对 中 国人 群 环 境 和 行 为 危 险 因素 归 因 的 最 新 调 查 发
现: 慢 陛感染是导致 中国患者癌症 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 因 , 占2 9. 4 % ; 其
吉日 直
不
■ 开 芸 , 郑 州人 民 医 院 心 血 管 内科 主 任 医
师, 心 内科 三 痛 区主 任
讳 岫
每
年 轻 人心 梗 更 凶险
一
家
2 0多 岁 的 年 轻 人 竟 然 会 得 心 肌 梗 旦 出现 某 些 突 如 其 来 的 诱 因 , 就 可 能 成 补充。加上由于 以往身体健康 , 年轻人 即 者 便出现不适也易被忽视 , 从 而 错 过 急 救 的 说 谚 死?如今 , 这 些 看 似 不 可 能 的 悲剧 正 越 来 为压垮心脏 的最 后一根 “ 稻草” 。
次是主动和被动吸烟 , 占2 2. 6 1 %; 另外还有食用蔬果不足 、 饮酒 、 职 业 暴 露 与 环 境 污 染 等 各 类 因素 。
从某种意义上 来讲 , 有些癌症是 “ 传染 ” 来的 。乔 友林 表示 , 在我 国,
乙型 / 丙 型 肝炎 病 毒 、 幽门螺旋杆菌 、 人 乳头瘤 病毒( H P V) 和 E B病 毒 是 最 常 见 的感 染 致 癌 因 子 。 中 国是 “ 肝炎 大 国 ” , 原 发 性 肝 细 胞 癌 患 者 绝 大 多 数 与 乙 型 和 丙 型 肝 炎 病 毒 感 染 有 关 。 它们 通 过 急 性 、 慢 性 炎 症 进 一 步
演变 为肝硬化 , 部分患者最终可导 致肝癌。幽 门螺旋杆菌 在人群 中的感 染率高达 5 O % ~ 6 O % , 是 最为普遍 的一 种感染细菌 , 它可 能引发 胃炎 和消
膜过早受损 , 为 疾 病埋 下 隐 患 。 另一 方 面 , 供 血 不足 , 心脏 会逐渐 适应 , 形成 “ 侧 支 小 时 : 出现 胸 痛 、 胸闷, 特 别是在 劳 累、 运
如今年轻人普遍 喜欢玩 电脑 、 手机等 电子 供 血” 一 定 要 及 时就 医 。 生活 中, 最 的 自我保护机制 。当血管狭窄导致 动 后 加 重 时 ,
一
方 面 , 中青 年 面 临 巨 大 的 工 作 压 力 , 为 发 生 急 性心 肌 梗 死 时 , 血 管 易 出 现 大 范 围 因 , 比如精神 紧张 、 情绪 激动 、 过 度疲 劳 . 了家庭 、 前途 , 不惜 熬夜加班 、 透 支 身体 , 痉挛, 导致 大面积心肌 缺血 , 增 加 猝 死 的 因此 ,我们要特 别 关注这 些健康 “ 信号 加上缺乏运 动 、 吸烟等 原因 , 心 脏 血 管 内 发 生率 。. d : A, k I 、 , 老 年 人 一 般 有 多 年 的 心 脏 灯” 。 加班感到疲倦难熬时 , 不妨 先休 息半
越 多地发生在 我们 身边。开芸主任表示 ,
开芸提醒 , 需要格 外注意 的是 , 年轻 最 佳 时 机 。
但是 , 与 老年 人不 同 , 大 多数 年 轻 人
尽 管心肌梗死 的发病高峰是 6 0 ~ 7 0岁的 人 一旦发生心肌 梗死 , 风 险性和致命性更
老 年 人 ,但 现 在 正 呈现 出 年 轻 化 的 趋 势 。 高 这 是 因 为 , 中青 年人 的血 管 比较 光 滑 , 在 心 梗 发 作 前 ,往 往 都 能 找 到 明 显 的诱
例 。 曾经 有 一 位 老 同 志 , 由于尿酸高 , 发 生 了 轻 度 的 关节疼痛 , 自行 到 药 店 买 了 治 痛 风 的 常 用 药 。 结 果 发 生 了过 敏 , 又到药店 买了治过敏 的扑尔敏 , 后 来 发 生 了严 重 不 良 反应 , 即剥 落 性 皮 炎 。住 院 治 疗 , 用 抗 生 素 后 又 发 生 了二 次 感 染 , 直 到 最 后 导 致 了死 亡 。很 多 聋 哑 患 者 也 都 是 由 于 儿 时 乱 用 药所 致 。 常 见 用 药误 区 包 括 : 1 . 服 药 时 间 不 对 中 医 用 药 讲究时辰 , 其实西药也一样。 2 . 随意停药和减药 , 症状 消 失 了 就 不 吃 药 。3 . 对 不 良反 应 并 没 有 防 范 意 识 , 其
产品 。 经常“ 废 寝忘食” , 精 神 高 度 紧张 , 引 心 肌 缺 血 时 , 可 通 过侧 支 供 血 发 挥 补 偿 作 好定 期检查血 糖 、 血压 和血脂 等 。 对 自己 预 的健 康 状 况 心 中有 数 。 起血压升 高、 心率增快 , 心 肌耗氧量猛增 , 用 。 而 年 轻 人 则 缺 乏 这 种 自我 调 整 的 “ 引起 或 加 重心 肌 缺 血 。 在 这 样 的 前 提 下 , 适应 ” 过程, 心 肌 缺 血 后 找 不 到 其 他 通 路
触了致癌物质 , 有 人 认 为是 环 境 污 染 。 还有人怪 “ 命不好” … … 乔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授表示 , 癌 症 是 一 种 退 行 性疾 病 。 人 口老 龄 化 是 主 要 因 素
日常 用 药误 I
由 于 用 药 误 区 的存 在 ,世 界 上 7 0 %的 药 品 被 浪
费 了。同时 , 不合理用药也给很 多人 的健康带来 了严 重地不利影 响 ,在这方面有许 多滥用非处 方药 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