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的时候谁输得最惨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文本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联农股份(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什么是殷氏定律

什么是殷氏定律殷氏定律是殷保华提出的,具体内容为:线上阴线买,买错了也要买,线下阳线抛,抛错了也要抛。
殷保华说:“不论是大盘还是个股,只要站在‘工作线’上,你就大胆在阴线买入持股,便可轻松赚钱。
”七日线止赢;十四日线为工作线;二十五日线为生命线。
编辑本段殷氏定律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50%理论。
若股票向下跌,第一波只是跌了50%,还得往下跌同样的高度;反之,向上突破创新高,必定还要再涨50%。
第二部分价值平均理论。
该理论有二根重要的平均线:14日线和181周线。
大盘或股票跌破14日线,殷保华要劝大家“有钱的去香港,没钱的去乡下”,不要再理会股市了。
而大盘或股票跌到181周线之上,必有一波中级反弹;跌破181周线,再反抽到181周线,是最后的逃命机会。
第三部分江恩八号线和底部三绝。
江恩八号线由四根日线、四根周线组成;底部三绝是发现黑马的指标。
第四部分即最新推出的箱体理论。
该理论由9线组成,在任何一条线之上,该线是支撑位;在其之下则是压力位。
所谓“线上阴线买”,要满足两个要求,即股票有效突破均线,在其后几个交易日里,股价就将出现回抽,从而形成一条阴线,但只要没有放量,就可以大胆买入,阴线位置越是靠近均线,买入价越是好。
懂得了“线上阴线买”,也就自然懂得了“线下阳线抛”。
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某一天的成交量放大到近期平均值的3倍,即可抛出。
如果出现了买错股票的问题,也不必过于紧张,更没有必要匆忙杀跌,可以在随后股价反弹到均线附近时逃跑,大约只损失手续费。
所谓'工作线',顾名思义,就是工作线上'上班工作',工作线下就'下班休息'。
虽然简单,但它非常之绝妙管用,可以说它是掌控股市操作的一个'司令',它能让你在第一时间进入股市和退出股市,躲开风险,尽享盈利的快乐。
”编辑本段关于殷氏定律质疑任何一项金融理论创新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持。
风正起,帆欲扬。
业界专家预计,随着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平稳推出,融资融券等创新产品的亮相也指日可待。
14年5月股票暴跌行情回顾

14年5月股票暴跌行情回顾
2014年5月,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暴跌行情。
这
次暴跌的原因有多重因素。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是这次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14年,全球多个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特别
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的经济增长疲软,导致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
其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对全球股市造成了冲击。
在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至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这引发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放缓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股市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第三,美国经济数据的不佳也是这次暴跌的原因之一。
在
2014年5月,美国经济数据不如预期,特别是就业数据和消
费数据表现疲软,这让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产生了担忧。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的放缓对市场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以上因素的叠加作用,2014年5月股票市场出现了较大
规模的暴跌。
这次暴跌对投资者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也让市场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不过,随后股市又逐渐恢复了一定的稳定,投资者逐渐恢复了对市场的信心。
总体来说,这次暴跌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也让市场更加关注全球经济的变化。
期货爆仓经典案例

期货爆仓经典案例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它的特性决定了在其中交易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而期货爆仓,更是投资者们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经典的期货爆仓案例,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个案例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大量的房地产贷款违约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期货市场等各种投资市场都受到了影响。
在期货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因为没有及时止损,而被迫面临爆仓的风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避免因为贪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二个案例是2011年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暴跌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由于市场利率的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遭遇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有人因此爆仓。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利率的波动是期货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
第三个案例是2015年的原油暴跌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原油期货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因为没有及时平仓,而被迫面临爆仓的风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原油期货市场的波动是非常大的,投资者在交易原油期货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及时平仓,避免因为市场波动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以上这几个经典的期货爆仓案例,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期货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避免因为贪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同时,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避免因为市场波动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期货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只要投资者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密切关注市场因素的变化,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爆仓的风险,保护好自己的投资。
希望以上这些案例能够给投资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期货市场中进行投资交易。
因疫情跌得最惨的股票有哪些

因疫情跌得最惨的股票有哪些疫情对全球股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股票都出现了大幅下跌。
下面介绍一些因疫情影响而跌得最惨的股票。
首先,航空公司股票是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由于封锁措施的实施,旅行限制和人们对公共交通的担忧,航空公司的运输需求急剧下降。
国际航空集团(IAG)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控制着包括英国航空和伊比利亚航空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
在疫情爆发时,IAG股票的价值暴跌了约70%以上。
其次,旅游和酒店行业也是受疫情影响极大的行业之一。
由于旅行限制和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担忧,酒店和度假村的需求大幅下降,这导致了酒店公司股票的暴跌。
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在疫情期间,其股票价值下跌了超过60%。
第三,零售行业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冲击。
封锁和居民出行限制使得很多商店不得不关闭,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些零售公司的股票市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例如,印度最大的电子零售商Flipkart控股公司Walmart在疫情期间股价下跌了约25%以上。
第四,休闲娱乐行业也是受疫情最严重冲击的行业之一。
由于公共场所关闭和社交距离的要求,电影院、游乐园和体育馆等场所的需求锐减,导致了娱乐公司股票的暴跌。
例如,美国最大的电影院连锁公司AMC娱乐在疫情爆发时,其股票价格下跌了超过85%。
此外,能源行业股票也承受了疫情带来的冲击。
由于全球经济活动的减缓,需求下降以及油价战争的爆发,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股票受到了重创。
例如,美国最大的独立油气生产商康菲能源(ConocoPhillips)和英国最大的能源公司BP的股票价格都下跌了超过40%。
总之,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许多股票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
航空公司、旅游和酒店行业、零售行业、休闲娱乐行业以及能源行业的股票是受到疫情影响而跌得最惨的。
雷曼危机始末

6月:二季度亏损28亿雷曼兄弟两大将被红牌罚下纽约时间6月12日,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宣布:“荷勃特·迈克戴德(Herbert H. 'Bart' McDade III)将接替约瑟夫·葛里高利(Joseph Gregory)替换格里高里任首席营运长(chief operating officer),同时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埃林·卡兰(Erin Callan)由伊恩·劳伊特(Ian Lowitt)取代。
”消息一出,就有评论称此次换将是雷曼的无奈选择,这两名被炒鱿鱼的高管实际上是为整个公司管理层扛起了黑锅。
今年4月份,雷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德(Richard Fuld)曾乐观地表示:“美国次贷冲击最猛烈的时候已经过去。
”然而,目前看来,即使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冲击的最高峰已经过去,雷曼却依然深陷次级债的泥潭。
此前两天,雷曼刚刚爆出二季度(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预计亏损额约28亿美元,即每股收益-5.14美元。
综合考虑已经公布的一季度财报,雷曼上半年的收益预期是——每股收益-4.33美元,这与2007年同期相比,一年时间落差约为200%。
今年以来,美国主流媒体曾猜测“雷曼会沦为下一个贝尔斯登”,这次高管的突然下课,更是给予了悲观论一个有力的论据。
这次管理层变动只是在雷曼内部进行的一次“换血”,两名接任者均是雷曼的老员工。
前首席财务官埃林·卡兰走马上任仅仅6个月便被送回其原位——雷曼的投资银行部,继任者伊恩·劳伊特则是兼具固定收益和股票投资的业务骨干。
伊恩·劳伊特在雷曼有3年时间负责固定收益部,其后操盘股票业务,在他的领导下,股票业务的贡献一跃成为公司收入前三甲。
虽然雷曼未具体解释换将的理由和目的,但是纽约时间6月16日——二季报的出炉时间已经逼近,届时,投资者在看到具体的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之后作何反应,是雷曼管理层需要重视的。
a股股灾历史

a股股灾历史自2005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多次股灾,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本文将回顾a股股灾的历史,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007年,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股灾,被称为“7·24股灾”。
这次股灾主要是由于过度炒作和投机导致的。
在短短一年内,a股指数翻了一番,投资者纷纷涌入股市。
然而,由于缺乏基本面支撑和资金的迅速撤离,股市在2007年7月24日当天大幅下跌,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市场恐慌。
这次股灾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非常深远,许多投资者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015年,中国股市再次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股灾,被称为“2015年股灾”。
这次股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杠杆交易的疯狂扩张和监管不力。
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疯狂的牛市,吸引了大量散户投资者进入市场。
然而,随着股市的下跌,许多散户投资者不得不借贷购买股票,形成了大量的杠杆交易。
当市场开始下跌时,这些杠杆交易加速了股市的崩盘,导致市场恐慌和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股灾不仅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股灾使得投资者对股市失去了信心,导致资金流出股市,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此外,股灾也暴露了中国股市监管的薄弱环节,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和监管漏洞被广大投资者所诟病。
为了应对股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股市和恢复市场信心。
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救市政策,包括减少交易费用、暂停新股发行、禁止大股东减持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股市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打击。
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股市,并使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然而,股灾的教训依然深刻,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中国股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此外,投资者也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和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和短期投机行为。
a股股灾的历史给中国股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教训。
通过回顾股灾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股市的风险和投资的重要性。
股市历史事件: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

股市历史事件: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股市作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势和波动对于投资者和整个经济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股市的历史中,曾经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仅改变了股市的格局,也对整个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并分析这些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包括股市崩盘、金融危机、政治事件等。
1. 股市崩盘事件股市崩盘是指股市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下跌并引发市场恐慌的事件。
历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崩盘事件之一是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也被称为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起点。
在这一事件中,股市崩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2. 金融危机事件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系统出现严重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经济事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该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
这场危机对全球股市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公司倒闭,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3. 政治事件政治事件也是对股市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例如,英国脱欧公投是2016年股市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投票结果意味着英国将离开欧盟。
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股市指数下跌,投资者对市场前景产生了担忧。
4. 自然灾害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也会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日本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事故,对日本股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此外,自然灾害还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生产设施损毁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
5. 经济政策调整事件当政府宣布或实施重大的经济政策调整时,也会对股市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政府的股市救市行动和经济改革政策调整,都对中国股市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类似的事件也出现在其他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能够直接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投资氛围。
综上所述,股市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对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股市崩盘、金融危机、政治事件、自然灾害以及经济政策调整等,都曾改变市场的格局,对投资者和经济带来了长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跌的时候谁输得最惨?
2015年06月19日 10:03 作者:向小田
低于一百万可投资资产的,要问我有什么建议,我真没有建议。
这个群体注定是这一轮牛市的牺牲品。
吃肉的时候没赶上,挨打的时候都在场,说的就是这帮人。
这个群体是无意识的,暴跌的时候输得最惨的就是他们——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识别风险信号。
牛市下
半场,你该怎么买?
最近一段日子,监管机构、机构投资者和大量散户就股市的走向展开了广泛讨论和激烈争辩。
许多核心观点是围绕5000点是否是中国股市的一个顶部区域来进行。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就此问题提供一个稍微冷静一点的观点。
本人确确实实支持目前是牛市下半场的看法,并且认为需要在投资策略上作重大调整。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阐述对牛市下半场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股市的顶部区域可能在6000-8000点之间(这个范围有些广)。
我们的主要依据是来自于股票交易量。
我们之前也讲过,从本轮牛市动辄上海加深圳两万亿甚至三万亿的成交量来看,突破上一轮牛市的最高点是大概率事件,这让我们对于顶部区域预测稍微乐观。
此外,一般而言,股价上升时的交易量比股价下跌时要大(如果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在熊市中你很少进行交易。
而在牛市中,由于买入股票常常能够获得不菲的涨幅,极其容易让投资者信心大增,从而增加操作。
)由于股价和交易量的波动方向在大多数时间段(大概率上)是一致的,我们常常借助于交易量来预测大盘走势。
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普世真理,那就是均值回归(Mean Reversion)。
均值回归理论在证券投资界经常使用,被证明广泛实用。
如果把均值回归理论用在股市交易量上,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是股市难以长期保持高于某个历史平均水平的交易量。
在去年蓝筹股行情启动前,上海的交易量长期处于1500亿以下的水平。
但是自2015年3月份以来,上海市场的交易量一直在5000亿以上,最高达到6月9日的1.5万亿。
在美国市场发展的几十年中,高于熊市平均交易量的2-3倍以上的牛市最短持续了3个月,最长持续了8个月(1961年)。
6月9日之后交易量持续回落,且恰逢3个月时间关口,让我们判断交易量最高峰时期已经过去。
如果交易量回落,牛市进入下半场的概率就非常之大了。
也就是说,五千点以后,牛市下半场的特点是缩量上涨。
当然,有许多其他的证据支持目前是牛市下半场的观点。
比如频繁的IPO,比如产业资本大规模减持(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最近许多减持股票的比例都在5%,即顶格减持)等等。
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那么,对于牛市下半场,我们有什么应对策略呢?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刷卡走人(兑现利润离场)。
这个策略许多人无法接受,因为他们还需要赚下半场的钱(虽然大家最近可能意识到,上半场怎么买怎么赚钱,下半场一不留神还会亏钱——实际上这也是个下半场信号),不把一条鱼从头吃到尾,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更何况有的人上半场居然没赚到什么钱呢!)。
如果不走人的话,在这种环境下,你需要大幅改变以往的投资策略。
如果之前你是听别人随便讲几个理由就买入股票的话,现在可就要谨慎了。
对于证券公司推荐的股票要保持警惕,同时切勿相信所谓内幕信息。
另外,也别说什么买成长型股票之类的话。
市场上有一些人经常说,牛市下半场还是坚持买成长型股票(目测许多大佬喜欢用这句话)。
但成长型股票这个词汇本身没有预测性——它是后验的,如果一只股票涨了,我们就叫它成长型股票;如果跌了,它就失去了成长型股票的称呼。
你现在能做的,是控制好仓位,要有目的的减仓,为退出做准备。
其次,自己看好的有底仓的股票,在震荡市场中瞄准机会多做几次T,降低成本。
再次,记住止损。
牛市下半场追高套牢的股票,很可能追在历史高点,这个时候如果持有不动,损失会非常巨大,有可能一直拖到熊市去。
最后,买入股票后,跟我一样,多祈祷。
攒人品,攒运气,也许你会用得着。
如果说牛市上半场主要是进攻的话,那么,牛市下半场进攻和防守则要兼备。
纯粹买指数,谈不上进攻;追创新高的股票和次新股,进攻有余而防守不足。
那么,怎么样才能兼具进攻和防守呢?我给大家支几个招:
高于五百万可投资资产的,可以适当将股市中的盈利拿一部分出来,投资于股权投资市场。
笔者最近在看几个股权投资的案子,老板纷纷提高了目标价,有的甚至还表示,你看人家新股上市连续多少个涨停,我这估值必须向那看齐,不看齐也得七八折,还不还价。
利润稍微高点的,现在都自己挂新三板了,根本没人卖。
股市如果走牛,股权市场价格一定水涨船高。
虽然股市的流动性比较好,但是估值高出几十倍。
流动性溢价已经充分反映。
所以,投资于股权投资市场,可进攻,可防守。
当然,股权投资对项目的要求非常高,笔者还是建议,对自己不了解的项目,根本连投都不要投。
不是靠谱人关系介绍的项目,理都不要理。
千万别像买股票一样,连公司是干啥的都没搞清楚,几百万就杀进去了。
介于一百万到五百万可投资资产之间的,可以考虑买房。
上半年股市套现在深圳买房的,笔者身边有不少人。
现在正规的配资杠杆很少有超过2倍的,算起来跟买房的杠杆也差不多——但是买房的资金成本比配资低多了。
看准房地产一波行情,赚得比股市要多多了。
毕竟,相比于股市而言,中国楼市才是真正的“慢牛”行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买房取决的因素有很多。
我这里送大家一句李嘉诚老师的话: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买错了地段、买错了小区,套多少年都解不了套。
如果你问我对当下房地产市场什么看法,我建议大家考虑一下上海内中环的房子。
外环已经三万了,内中环许多地方也就是三四万,完完全全价值洼地。
很快这个洼地就会被无所不至的流动性泛滥给填平。
低于一百万可投资资产的,要我问我有什么建议,我真没有建议。
这个群体注定是这一轮牛市(财富分配,财富掠夺?)的牺牲品。
有句话说得好,吃肉的时候没赶上,挨打的时候都在场,说的就是这帮人。
虽然一部分人可能赚钱套现离场,但是就一个整体而言,宿命很难改变。
这个群体是无意识的,暴跌的时候输得最惨的就是他们——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识别风险信号。
有人问,如果风险这么大,我不参与不就行了吗?大错特错,这就是宿命论的地方。
不参与是等死,参与是找死。
不参与,错过了人生仅有的五次机会中的一次,距离你人生成功的目标又远了26%,能不是失败吗?参与,那就是一场财富的肉搏战,能不能回来都不好说。
进退两难啊!
马云[微博]老师说,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拥有一百万的时候。
有一千万,他就要考虑投资了,会各种操心。
只有一百万,为了活得痛快点,建议多消费,多把钱花在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上。
放在兜里,太多人都帮你惦记着,防不胜防。
(本文作者介绍:生于湖北省西南部。
他的作品风趣幽默不拘一格,深受人们所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