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一。
经济大危机
1.爆发前“繁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但是繁荣的背后却必然孕育着。
2.爆发及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
3.影响: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饥寒交迫,而垄断资本家为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却大量。
二。
罗斯福新政
1.上台: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
2.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以消除经济危机。
3.中心措施:(特点),根据《》,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
4.作用:美国缓慢恢复,得到改善;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与管理得到加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问题情景导入]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着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
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他的前任总统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你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会谢了。
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
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我们不必怯于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
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
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NewDeal)。
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二、[教材内容全解](一)“繁荣”及其崩溃1、20年代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荣”。
这一时期,日本、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是前所未有。
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
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⑴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
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高中历史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汇总
【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危机爆发原因
⑴根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VS生产资料私有制)
⑵具体:供求矛盾突出
⑶导火线:1929.10,纽约股市崩溃(金融)
2、过程:⑴行业:金融——工农业生产——失业⑵资义世界:
美国----世界?
3、危机特点:⑴时间长⑵范围广⑶破坏大
4、影响
⑴经济:破坏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⑵政治:激化资义社会矛盾
①国内矛盾激化,工农运动不断
②与殖、半殖矛盾激化,转嫁危机
③资义矛盾尖锐,关税、倾销、货币战,货币体系瓦解、经济
秩序混乱
④世界局势紧张: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法西斯上台,
积极对外扩张。
经济大危机全解

左图反映了美国 罗斯福新政的哪 一方面举措?
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
产生什么作用?
增加就业, 稳定社会; 刺激消费,复苏工业; 改善美国基础设施
罗斯福新政 效果
•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 到改善; •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得到加强; •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这说明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唯利是图。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残忍。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遭受到的损失 最大,面对危机,胡佛政府一筹莫 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人民怨声 载道。假如你想竞选美国总统,针 对危机中的具体问题,请你设计解 决对策,发表竞选演讲。
1931年,英国的失业者在 职业介绍所外排队
这 次 危 机 的 特点
范围广
时间长 破坏性大
美
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
1929——1933年
破坏性大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 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高达3000万人 以上,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3)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 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 建立背景: 政治动荡,工农运动高涨, 墨索里尼趁机建立法西斯党。
建立标志: 1922年法西斯党进军罗马。
(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
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梦 想恢复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录经济大危机 (2)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2)二、罗斯福新政 (2)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3)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3)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一、慕尼黑阴谋 (3)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4)二、雅尔塔会议 (4)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5)四、二战的胜利 (5)五、二战的影响 (5)六、二战的启迪 (5)经济大危机一、经济大危机爆发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矛盾加深。
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对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1.背景:(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经济大危机课件

一 一战后资本主义繁荣及其崩溃
1 相对稳定时期
1924——1929年
2 表现: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 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 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 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二 经济大危机 ——之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升值
$ 1000万 $10
$ 5000万 $ 50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贬值
$ 1000万 $10
$100万 $1
a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经
b 破产—工业危机
济
c 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d 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进行救济 和解决就业问题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 自由的市场经济;最 好的政府是不干预 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 我保证将为美 国人民实行新 政
1575万票—2280万票 PK
罗
胡
PK
斯
佛
福
自强不息的实干家罗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年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 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 部门必须密切协同 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 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 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 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资
黄 金 时 代
三、经济大危机

一.罗斯福新政(1933.美国)
二.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经 济 危 机
1.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法西斯暴行:(1)国会纵火案(2)反犹狂潮(3) 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2.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 4.影响: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侵 略战争的步伐。
• 材料二 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 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 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 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 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 个政府挽救了它。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以前 的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美国采取的政策最突 出特点是什么?说说其实质。 •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 •罗斯福新政力图拯救资本主义而不是在消 危 机 特点
影响 解决 方式
1929-1933
生产相对过剩
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 坏性特别大
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一.罗斯福新政(1933.美国)
1.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
经 济 危 机
3.日本: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亚洲策源地)
图1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图2美国失业率曲线图
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 (5)结合图4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采取的重 1929-1933年失业率直线上升,1933年后逐渐 2、依据图二,说明1929-1941年美国失业率 1、上面图片共同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 (4)针对图1和图2呈现的历史情况,美国采取了什 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3)图1内容同图2现象有什么内在关系? 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罗 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兴建 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 么重大举措?试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大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回落。 的变化。 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史? 福实行新政 制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 大型公共工程。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梳理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大危机1.时间:1929年爆发。
2.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供需失衡;股票投机活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概况:1929年10月下旬,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贸易额大幅下降,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4.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5.影响:①对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对外贸易等以沉重打击;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②对美国: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使美国调整了经济政策,实施罗斯福新政。
③对德意日:使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④对苏联:经济危机并未波及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苏联利用经济危机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二、罗斯福“新政”1.时间:1933年开始。
2.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3.目的:①直接目的:应付经济危机。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4.主要措施:①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企业活动;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以工代赈”,大量兴建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6.作用:①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7.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召开75周年1.时间:1939~1945年。
2.主要进程:(1)序幕: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济危机的原因
1、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 ①、直接原因: 剩。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 ②、根本原因: 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 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 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 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 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 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 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 而导致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的时间、标志
1、时间:1929——1933年 2、开始的国家:美国 3、开始的标志: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 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 溃。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 价证券。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 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 进行买卖。股票价格与股票票面金额不一致。经济繁荣时期, 买进股票者多,股票价格猛涨。经济危机时期,卖出股票者 多,股票价格急跌。股票主要有融资等功能;资本主义国家 的企业都是私有的,采用股份制经营。 企业生产停滞而其股 票热卖,则多为炒作,纯属泡沫。
三、经济危机的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 涉及范围特别广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持续时间比较长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 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 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破坏性特别大
四、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
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 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 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 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新政 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 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 除危机。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下岗 问题有何借鉴意义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 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一、一战后资本主义“繁荣”及其崩溃
1.相对稳定时期
1924——1929年
2.表现: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 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 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 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 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 新应用。” ——罗斯福 3.新政能不能够“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 中的严重缺点”? 为什么? 不能。因为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而经济大危机的根源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 矛盾造成的。所以新政不能 “永远纠正我们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经济大危机)
敢于直面困难、坦率果敢、爱国救民 信念坚定、 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一)美国: 实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 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开始时间: 1933年
3.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 直接目的: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 除经济危机。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7.启示: (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4)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5)要勇于创新
……
7、 材料: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 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 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答: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调整工业,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答: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阅读:P20-21第一个蓝框 问:从表面上看,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表面 繁荣,但潜藏危机,请问危机何在? 答: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产量猛增V.S.人民相对贫困 (不是卖不完,而是卖不掉)
探究问题:——经济大危机 1、爆发的原因?
2、爆发的时间及标志? 3、特点? 4、影响?
根本目的:
4.中心措施: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①内容 :各工业企业制定… … ,确定… … ② 目的: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③ 作用: 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 的控制与调节 5.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 “ 新 ” 的体现)
6.影响:
(1)积极: ①国内: 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 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 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 工业的调整;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 代社会主义国家,为此采取的核心措施是改革开放。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采取 的措施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有 什么经验值得吸取的?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 自由的市场经济,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 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 我保证将为美 国人民实行新 政!
1575万票—2280万票
胡 佛
罗 斯 福
轮椅上的总统
◆1921年夏天,罗斯福带全家在坎 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 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 上了脊髓灰质炎症(俗称小儿麻痹 症)。高烧、疼痛、麻木及终生残 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 想和信念,1924年,他又拄着双拐 重返政坛。1932年竞选总统已双腿 瘫痪。
①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 ②都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③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⑤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境)。
⑥都巩固了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
A.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B.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C.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D.使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②国际:
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国家干预和指导经济的新模式
(2) 消极:
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可能从 根本上消除经济大危机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经 济 危 机
e.社会动荡不安,垄断资产阶级统治面临危机
美国有一年失业率很高。 一个人工 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一天他在街上 转悠,忽然一个人从建筑工地的楼上掉 了下来。他急忙跑到工头那儿问:“那 个刚掉下来的人的工作我可以接替吗?” 工头说:“不行,他的工作已经 有人接替了。”“谁呀?”“就是 把他推下来的那个人呗。”
(1)①涉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比较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6分,写出范围广、时间长、 破坏性大即给分) (2)实行新政。(2分,答罗斯福新政亦给分)需要全国上下通 力合作,战胜恐惧、增强信心。(2分)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 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 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 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材料中“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 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 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 福 2.“旧民主秩序” 和“新应用” 分别指什么?
“旧民主秩序”指: 资本主义制度 “新应用”指: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加强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遭受沉重打击,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 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 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 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造成世界局势紧 张.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三种语言,我 已经有三年工龄,我有三个孩子, 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现在仅仅需 要一份工作。
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具 体 表 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 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特 点
① ②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 下降了1/3以上, ③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材料二 1933年,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鼓励美国 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几天后,他在 向全国发表的谈话中说:‚我们这个伟大的全国计划能不能完全得到成 功,当然要靠大众的合作。„„执行我们的计划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 勇气。‛ (1)根据材料一所列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归纳其特点。(6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全国计划”指的是什么?读了罗斯福的话 ,你认为应对经济危机,除了国家干预外,人们还需要什么?(4分)
(1)金融危机:
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②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③重视三农问题,保护农民利益; ④调整工业,由过分依赖外需转为依靠内需。 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②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③实行再就业培训,扩大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