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暴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出自宋代苏轼的《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1”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全文赏析从天那边黑空中吹来的暴风,把海水吹得起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都被狂风吹飞过江的这边来。
这两句是写天风海雨的狂暴,从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写山河景观的壮丽。
从这两句也可看出东坡胸襟雄阔奔放的气概。
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
涌之势。
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
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
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
挥散不开。
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
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
我真想唤起沉。
有美堂暴雨原文赏析

有美堂暴雨原文赏析有美堂暴雨原文赏析有美堂暴雨原文赏析1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古诗简介《有美堂暴雨》,宋代苏轼诗作,诗云:“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此诗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注释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
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
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音敛艳):水波相连貌。
凸:高出。
④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
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
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⑥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琼瑰:玉石。
赏析/鉴赏这首《有美堂暴雨》是苏轼即景诗中的力作之一。
有美堂,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所建,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
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取的。
欧阳修曾作《有美堂记》,时人也纷纷吟诗作文题吟此堂。
《有美堂暴雨》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初秋作。
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
用传统的术语来说,是前赋后比。
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
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
次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
《有美堂暴雨·苏轼》原文与赏析

《有美堂暴雨·苏轼》原文与赏析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有美堂,原在杭州吴山之巅,是北宋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所建。
嘉祐初年,宋仁宗为梅挚出守杭州,特制诗以宠赐之。
有美堂之名,就得之于该诗的首章:“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
”梅挚并特请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写了一篇《有美堂记》,刻石以志。
自此之后,吴山有美堂之名声更著,四围风景山色点缀尤多,文人墨客留诗不绝。
苏轼倅杭以后,成了吴山有美堂的常客。
他既在这里与同僚挚友聚会酣饮,畅叙友情,也常在这里观赏题诗。
《有美堂暴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有美堂暴雨》,写诗人于熙宁六年(1073)七月在吴山有美堂上看到的暴雨景观。
如果说,苏轼前一年在望湖楼上看到的西湖暴雨,已是声势逼人、动人心弦的话,那么,苏轼这次目睹的钱江上的暴雨,更称得上是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了。
这是一首七律,是诗人一气呵成的、吐属不凡之作。
前四句,诗人以豪迈的手笔,极写云雷交加,风暴雨骤,勾勒出这场暴雨的奔荡磅礴之势。
后四句,诗人思绪奔腾、奇想蹁跹,以各种奇妙的比喻来描摹暴雨的情势。
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这样一种景观:刚刚从遥远的地平线处传来隆隆的轰响,猛然间便石破天惊,在游人的脚底下打响了一个炸雷。
霎时,天空布满浓密的乌云,遮天蔽日。
雷声轰訇未绝,江面上的狂风已经呼啸而至,仿佛是从天外刮来的一阵飓风,卷起海水,大有汹汹然矗立半空之势。
转眼间,瓢泼大雨随着风势从江对岸奔涌而来。
好一番瞬息万变的雄伟壮丽情景!这就是诗的前四句摹写的江上雨景。
俗话说高雷不雨,雷起脚底便是骤雨,故首句“游人脚底一声雷”,便以响雷预示这场暴雨的骤烈。
雷声轰隆,本来是天空中带电的雷雨云的放电现象,诗人却说来自“脚底”,看似背理,实质形容雷声震撼大地的威力之猛。
“一声”二字更有突兀之势。
次句“满座顽云拨不开”,“顽云”二字,揭示出四面八方的乌云汇集凝聚而愈聚愈浓的态势。
有美堂暴雨原文及赏析

有美堂暴雨原文及赏析原文: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译文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
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
我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脸,让他看看,这眼前的奇景,如倾倒了鲛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
注释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年),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
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貌。
凸:高出。
④敲铿(kēng):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
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
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⑥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琼瑰:玉石。
赏析:"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赏析从天那边黑空中吹来的暴风,把海水吹得起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都被狂风吹飞过江的这边来。
这两句是写天风海雨的狂暴,从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写山河景观的壮丽。
从这两句诗也可看出东坡胸襟雄阔奔放的气概。
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
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
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赏析二这首《有美堂暴雨》是苏轼即景诗中的力作之一。
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暴风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慑人心的壮观之一。
有美堂暴雨赏析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
用传统的术语来说,是前赋后比。
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
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
次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旨立。
”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
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来形容这场暴雨。
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
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
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
这一场暴雨也许是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
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
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p align=right>程宫</p>。
诗词鉴赏之有美堂暴雨【宋】苏轼

• 苏轼《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 评:此诗写有美堂遇雨,既运用了扩大夸张手法,也 运用了缩小夸张手法,两相结合,把暴雨生动描绘出 来。“吹海立”则以扩大夸张手法,极写出风猛浪高, 西湖水似乎被暴风吹得矗立起来,真是波浪涛天,惊 心动魄。 • 诗出以“十分潋滟金樽凸”的缩小夸张,笔调突然轻 松了。“潋滟”是水满波闪的样子,暴风雨灌注,波 满“十分”的西湖, 有如一只酒满欲溢的“金樽”, 诗人似乎想举起豪饮一大杯。从“黑风吹海立”的扩 大夸张写出风雨之猛,到“潋滟金樽凸”的缩小夸张 不见风雨狂,似乎太突然,不太合情理,却正是诗人 在有美堂观雨的独特感受。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14
苏轼描写大自然的诗词《有美堂暴雨》赏析

【导语】《有美堂暴⾬》是苏轼即景中的⼒作之⼀,诗如写⽣画家即兴挥毫,临摹⾃然实景,展现⼤⾃然的壮丽雄伟之景。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有美堂暴⾬》 宋•苏轼 游⼈脚底⼀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风吹海⽴,浙东飞⾬过江来。
⼗分潋滟⾦樽凸,千杖敲铿羯⿎催。
唤起谪仙泉洒⾯,倒倾鲛室泻琼瑰。
【赏析】 有美堂,为宋仁宗时杭州太守梅挚所建,在杭州吴⼭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
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美,东南第⼀州”⽽取的。
欧阳修曾作《有美堂记》,时⼈也纷纷吟诗作⽂题吟此堂。
苏轼的这⾸七律选取的是有美堂的⼀场暴⾬,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有声有⾊地摹写了骤然⽽⾄的急⾬之景,⽓势⼗分雄伟壮⼤。
颔联“天外⿊风吹海⽴,浙东飞⾬过江来”,写暴⾬突来,风起云涌之势。
天边的暴风,挟带着乌云,把海⽔吹得⼏乎⽴了起来;⼀阵暴⾬,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上句⽤“天外⿊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的景象。
风是看不见的,苏轼却给它着⾊,说是⿊风,以视觉代替感觉,很形象地表现了暴⾬来时疾风挟着乌云飞奔的情形。
“吹海⽴”则表现暴风之猛烈,⾬势之滂沱。
宋蔡绦《西清诗话》认为此句诗是学杜甫“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皆⽴”句,未必如此,但两者的⽓势很接近。
有美堂纵然很⾼,但作者不可能见到⼤海,因此“吹海⽴”是想象之词。
下句写风带着暴⾬从东⾯渐渐⽽来,连⽤“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动地展现暴⾬由远及近、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夏天的暴⾬,区域很⼩,来势迅猛,作者通过“飞⾬过江来”五字,将这⼀情况囊括殆尽。
扩展阅读:苏轼的诗作 苏轼⼀⽣宦海浮沉,奔⾛四⽅,⽣活阅历极为丰富。
他善于从⼈⽣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
在他眼中,极平常的⽣活内容和⾃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由渑池怀旧》两诗。
在这些诗中,⾃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苏轼的诗词《有美堂暴雨》原文及注释

苏轼的诗词《有美堂暴雨》原文及注释《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
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
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音敛艳):水波相连貌。
凸:高出。
④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
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
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⑥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琼瑰:玉石。
扩展阅读:的主要作品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望江南·春未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江南腊尽》《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扩展阅读:苏轼的成就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美堂暴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译文及注释】
1、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
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
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2、顽云:犹浓云。
3、潋滟(音敛艳):水波相连貌。
凸:高出。
4、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5、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
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
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6、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琼瑰:玉石。
【赏析】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