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同济医院杨长青教授综合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同济医院老教授讲述“烽火青春” 一张图见证白衣战士抗 …

同济医院老教授讲述“烽火青春” 一张图见证白衣战士抗 …
“骨头的事情要用骨头去解决。 ”同济师 生与同时西迁的中央研究院一起,在李庄的 田埂上搞了个医学科普展, 把人体内脏、骨 骼等一一展示说明。 在宜宾,同济师生创办 了“医学科学陈列馆”,陈列馆后厅放置人体 器官标本、张挂各种医学图片和同医资料陈
列馆,供病员和市民参观。 一扇带来科学新 风的窗户打开,在偏僻的川南古镇播下医学 文化的种子。
林竟成193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 抗 战8年, 他率领中国红十字会的一支医疗救 护队,在保卫大武汉的战斗中活跃在兵站医 院、难民收容所。 武汉沦陷后,这支医疗队随 军撤离,转战长沙、衡阳、桂林。
面对如麻的虱子,林竟成首创了一种酒 灶式蒸汽灭虱器。 用这种机器,可以快速简 便地灭虱。 医疗队用这一方法,跑遍湖南40 多个县先后为军民灭虱。
1941年春的一场“解密”,为川南百姓们 解除了一个“心病”。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 宜宾中学学生们 “打牙祭”后,37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身体 软弱无力的症状。 在急邀同济大学医学院唐 哲、杜公振教授和邓瑞麟助教就诊后,他们 立即判定与食物中毒有关,或为钡中毒。
一边抢救学生,一边化验,但凡喝汤多 者情况越重,顺藤摸瓜后他们发现食盐中含 有大量氯化钡。 经反复动物实验,确认了在 四川危害多年并被称为Pa(音)病的这种地 方病。
1955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同济大学医学 院南迁武汉, 林竟成是迁汉后的第一任院 长, 随后筹建武汉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于 1987年在汉去世。
防空洞内学习争相报名上前线
“对日本鬼子我们真是恨极了! ”冯克燕 教授回忆当年往事,仍恨得牙痒痒。 上海的 路上走路时一定是小心翼翼的,看见日本人 一定要鞠躬,否则“鬼子”会用枪来抵着你。
“白 色 的 棉 被 被‘染 ’ 成 黑 色 , 棉 背 心 上 布 满 的 黑 色‘粉 末 ’ 直 掉 …… 大 片 大 片 的 虱 子像千军万马一样‘攻占’了病员……”

牛奶我们不可或缺的“白色血液”

牛奶我们不可或缺的“白色血液”

□策 划:本刊编辑部 □执 行:邱婷婷《2017中国人喝奶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奶类年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影响中国居民牛奶摄入量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消费者对饮奶和营养知识匮乏,认为牛奶是营养品,只有老人和儿我们都知道,每年的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一天还是“世界牛奶日”,这是世界上唯一以食物来命名的国际性节日,旨在通过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人们饮用牛奶的意识。

目前,我国牛奶消费大幅增长,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但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还有不少人对喝牛奶有着莫名其妙的顾虑和认识误区。

其实——牛奶:我们不可或缺的“白色血液”童才需要喝;二是饮奶习惯没有养成,部分人认为牛奶只在早晨喝,还有部分人因乳糖不耐受而不习惯饮奶;三是奶制品种类较少,尤其在农村地区无法满足需求;四是谣言打击了消费者信心。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表示,奶类是最佳的营养食物,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便秘等健康问题,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应遵照科学,打消不必要的顾虑,足量、多元摄入奶制品。

人类6000年前就开始喝牛奶发表在《考古学和人类学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英国史前农民牙齿的牙菌斑中含有乳蛋白质,这说明人类早在6000年前就开始食用乳制品,尽管他们乳糖不耐受,仍想尽办法“硬嗑”。

事实上,欧洲人最早喝的是羊奶。

在很久以前,3种西方人熟知的产奶动物被驯养,最早是山羊和绵羊,然后才是奶牛,但对奶牛的驯化最为成功,当时每头牛每天大约可产100磅(约45.4千克)牛奶,同时因为牛奶营养丰富,自然而然成为了人类食用奶制品的最佳选择。

不过人类饮用牛奶还是经历了不少曲折。

在冰河时节,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我国居民平均饮奶量未达标期,牛奶对成年人来说还并不是可以轻松饮用的食物。

其原因在于,人类的幼童可以产生乳糖酶以分解母乳中的乳糖,但随着机体逐渐成熟,大多数人的乳糖酶基因都会被关闭,而牛奶作为乳糖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在进入人类肠道后,其中的乳糖无法被消化,因而饮用者会出现腹胀、绞痛、恶心和腹泻等症状,也就是我们临床上所说的乳糖不耐症。

促进医工理学科交叉在临床医学科研研究中的实践与思考1

促进医工理学科交叉在临床医学科研研究中的实践与思考1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12DOI:10.16660/ki.1674-098X.2018.16.212促进医工理学科交叉在临床医学科研研究中的实践与思考①王菲1,2 周永新2 龚朱2 施燕2 高萍2 杨长青1 靳令经2*(1.上海市同济医院消化科 上海 200065;2.上海市同济医院科研处 上海 200065)摘 要: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发展使临床医学这一原本独立的学科向综合化、技术化趋势发展的需求更为突出。

在多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医工理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前景。

医工理学科结合课题必须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等原则,这样才能确保课题的实际可行,同时必须开发有效的医工平台及机制,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有效推进医工理学科的共同发展,促进临床科研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学科交叉 临床医学 实践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6(a)-0212-03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technology has changed rapidly, it make the originally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more prominent. Whil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subjects, the study of medical industry science, combined with great prospect.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combining the project must be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feasibility principle,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project is feasible and must develop medical platform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research.Key Words: Cross-subject; Clinical medicine; Practice①基金项目:上海市卫计委重大疾病联合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4ZYJB0201)。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40DOI:10.16660/ki.1674-098X.2018.15.240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①王菲 杨长青*(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上海 200065)摘 要:形成性评价的定义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发展性评估,其特点是具有动态性及反思性。

形成性评价与传统评价体系相比,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自身需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师生交流。

该文将对实习生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终结性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实习教学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5(c)-0240-03Abstract: The defini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the dynamic and ref lective. Formative eval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needs, and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department of probation teaching in the use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ummative assessment in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obation.Key Words: Clinical probation; Summative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①作者简介:王菲(1979—),女,汉族,上海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同济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硕导名单

同济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硕导名单

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硕导学术型硕学术型硕胎学学学术型硕学术型硕导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博导学术型博导学术型博导学术型博导学术型博导导师姓名所在院系安毛毛医学院陈建军医学院陈锡群医学院陈义汉医学院成昱医学院崔磊医学院戴亚蕾医学院丁玉强医学院范国荣医学院高正良医学院戈宝学医学院何淑君医学院贾鑫明医学院姜远英医学院李华顺医学院李丽医学院李少光医学院李思光医学院李永勇医学院林欣医学院刘根桃医学院刘海亮医学院栾冰医学院罗坤甜附属东方医院潘卫庆医学院彭鲁英医学院亓立峰医学院时东陆医学院孙毅医学院孙云甫医学院文学军医学院徐国彤医学院徐俊医学院薛志刚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招生专业袁健附属东方医院张兵波医学院张鸿声医学院张军医学院张磊医学院张玲医学院张青锋医学院张文医学院章小清医学院郑加麟医学院周大鹏医学院左为医学院陈义汉医学院陈英杰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葛均波医学院李俊附属东方医院梁兴群附属东方医院刘学波附属东方医院罗明附属同济医院吕斐附属同济医院彭文辉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沈甫明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娟附属同济医院王乐民附属同济医院魏毅东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许嘉鸿附属同济医院张少衡附属杨浦医院朱伟东附属东方医院丛英滋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郜恒骏附属同济医院江华附属东方医院刘占举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选福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许树长附属同济医院杨长青附属同济医院褚海青附属肺科医院郭忠良附属东方医院荆志成附属肺科医院李惠萍附属肺科医院刘锦铭附属肺科医院邱忠民附属同济医院任涛附属东方医院肖和平附属肺科医院徐金富附属肺科医院冯波附属东方医院曲伸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克勤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内科学彭艾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余晨附属同济医院庄守纲附属东方医院梁爱斌附属同济医院施菊妹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李觉医学院消化病理生理学李永渝医学院中医内科学颜新医学院侯黎莉附属肺科医院施雁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谢晓恬附属同济医院靳令经附属同济医院李刚附属东方医院刘学源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聂志余附属同济医院赵延欣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赵旭东医学院申远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史玉玲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秀丽皮肤病医院周平玉皮肤病医院吕中伟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肾内科学血液病护理学儿科学史景云附属肺科医院汤光宇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培军附属同济医院吴蓉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辉雄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波附属东方医院赵小虎附属同济医院范列英附属东方医院李冬附属同济医院刘维薇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潘秋辉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孙奋勇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吴文娟附属东方医院艾开兴附属同济医院范跃祖附属同济医院房林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葛海燕附属东方医院李济宇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林谋斌附属杨浦医院秦环龙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宋振顺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普外科余震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昶附属肺科医院范慧敏附属东方医院费苛附属肺科医院姜格宁附属肺科医院李钦传附属东方医院刘中民附属东方医院梅运清附属同济医院蔡明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雁西附属东方医院程飚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程黎明附属同济医院李少华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谭军附属东方医院吴德升附属东方医院吴兴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春林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世民附属杨浦医院神经外科海舰附属同济医院吴登龙附属同济医院许云飞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姚旭东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泌尿外科外科学胸外科郑军华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李茂全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汪饶饶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姜成华医学院分子病理学易祥华附属同济医院程忠平附属杨浦医院段涛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郭晓青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李芳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千日成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孙静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万小平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汪希鹏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毕燕龙附属同济医院王方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国彤医学院于靖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董春燕附属东方医院高勇附属东方医院陆琰君医学院任胜祥附属肺科医院妇产科学眼科学唐定国附属东方医院王军臣附属东方医院蔚青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谢克平附属东方医院许青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周彩存附属肺科医院周崧雯附属肺科医院褚立希医学院李泉附属东方医院王清秀附属东方医院吕欣附属肺科医院高成金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胜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我身边的青年榜样事迹材料

我身边的青年榜样事迹材料

我身边的青年榜样事迹材料(2) 我身边的青年榜样事迹材料三身材高瘦,态度亲和,这是章小清教授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作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里一名从事基础医学领域研究的教授,他不仅拥有无数傲人的科研成就,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一大批的学生粉丝。

医学院的学生们给他起了一个时髦的称号――“男神”。

“把事情做好”是章教授恪守的人生训条,而他也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锐意进取、坚持不懈的学者精神,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烛蜡精神,更用他的沉稳、谦虚、淡泊、认真,影响着他的学生和身边的人。

兢兢业业,为科研站岗踏入医学院7层,便看到了走廊上一台台毗邻排列着的医用冷藏柜和药品保存箱,这里的一间间实验室,便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的教研室。

作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主要从事实验室里的研究工作,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等。

它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对实现医学科学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走廊尽头的702办公室就是章小清老师以及他的学生们正在工作着的教研室。

踏入教研室,入目所及便是学生们忙碌的身影,桌上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及器材有序地堆放着,为了正在推进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神经分化各阶段细胞命运决定的调空网络研究及其转化应用》,同学们已经奋斗了无数个日夜。

在这个过程中,章小清教授始终和学生们并肩作战,对于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数据,都保持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与认真。

目前,章教授从事着多能干细胞编程、重编程、神经定向分化的机制研究,他始终视医学研究为自己的首要之事,保持着数十年如一日的一丝不苟。

他总是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开始他一天的工作,而这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往往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回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周末也从不松懈,章教授全身心地投入了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

学生们笑谈:“总是很容易就能够找到他,因为他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开会,或者去上课了。

关于新型冠状肺炎作文写作素材_抗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

关于新型冠状肺炎作文写作素材_抗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

关于新型冠状肺炎作文写作素材_抗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尽管疫情来势凶猛,泱泱大国挺得住、站得直、迈得过。

国有国的气质,大有大的样子——坚强不屈逆风飞扬的样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十来天就奇迹般建成,让世人惊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抗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仅供参阅。

方舱日记【一】截至2月22日,武汉已经有15家方舱医院开舱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应收尽收”逐步出现成效。

来自全国各地的72支医疗队入驻,进一步提高了救治能力。

以下是4位已经康复出舱或者正在方舱医院的患者写的日记。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一起了解他们在这艰难时期的抗疫故事和战斗精神。

黄陂方舱医院姜婷出舱后,我最想去献血2月23日,多云转晴。

“少女懿”,还记得我吗?今天是我进入黄陂方舱医院的第11天。

这几天,我的体温挺正常的。

下午,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如果各项指标达标,过几天就能顺利出舱。

老实说,我对什么时间出舱已经不那么焦急了。

还记得刚入舱的那几天,无奈与爸妈隔离,又刷着新闻,害怕到眼泪止不住地流。

那时,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艰难地蹲在我床边,拉着我的手安慰我、开导我,让我树立信心。

我看不清你的长相,只看到白色防护服上写着“少女懿”三个字。

13日那天,我第一天入驻方舱。

也是那一天,你正通过广播给我们疏导紧张情绪。

你说去年5月来过武汉。

除了开会学习,最吸引你的就是武汉各个美食街。

等这次疫情过去,也欢迎大家到浙江去品尝美食。

当时,正在吃午饭的我哭了。

哭有很多种,这次是感动的哭。

你们不远万里,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来这里照护我们,我有什么理由不坚强起来呢?听说你们浙江医疗队又转战光谷方舱医院了,我很不舍。

跟你说个好消息。

前不久,方舱医院由党员志愿者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我是党员,也加入了。

现在,我每天搜集病人意见,然后跟医护人员反映;还在医护换班时,协助帮助重点患者……现在,我每天都很充实,能帮到别人让我觉得很开心。

我还决定,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出舱后就去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患。

寻找身边的青年榜样事迹

寻找身边的青年榜样事迹

寻找身边的青年榜样事迹身边青年榜样事迹材料1XXX,男,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军医大学XX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他坚持军人本色,冲锋在前。

在对口支援的XX医院,他主动请战,带领19名党员骨干率先进入重症监护室,逐一查看患者、掌握病情,发挥从事重症医学24年经验优势,与地方医护人员密切协同,精准制订每名患者的个体化救治方案。

他坚持科学精神,严把关口。

XX医院重症科室建设期间,他经常跑工地、改图纸、调方案、走流程,红黄绿区设置、ICU通道布局、换隔离服的房间建设,他都守在现场,确保万无一失。

经过48小时奋战使病房设施条件达到感控要求,保证XX医院按时收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他心怀生命重托,分秒必争。

作为XX医院专家组副组长,全院所有危重患者的会诊他都参加,在往返医院的通勤车上与同事讨论救治方案,回到驻地收看关于CT影像的学术研讨视频,围绕危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处处是他忙碌奔波的身影。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必须做到惜时如金”,病房、驻地、会诊三点一线,是他每天工作的常态。

20XX年X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身边青年榜样事迹材料2XX,女,19XX年X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省XX市XX区XX 街XX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她立足本职岗位,带领党员干部坚守社区防控一线。

疫情暴发之初,她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宣传组、党员先锋组,张贴宣传通告近4000份,为社区居民筹集口罩2000多个,指导居民做好居家隔离。

她发动社区党员、门栋长、网格员对3846户居民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电话核查每户情况,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她组织巡查队、环境卫生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社区公共区域开展消杀作业,确保社区环境安全。

她心怀群众冷暖,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她发挥自己昔日“全科医生”专业优势,发动社区有医护工作经历和医学知识背景的居民,组建“居民问诊”微信群,为居民提供专业解答,缓解居民恐慌情绪,提供体温计、药品代购和送货上门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属同济医院杨长青教授综合事迹材料 一.经历与业绩
杨长青,男,1965年11月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附属同济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消化疾病质控专家,美国胃肠病协会(AGA)会员,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全国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肝纤维化学组委员、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消化分会委员、肝病分会委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分会委员。

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消化专业二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会审专家。

杨长青教授1998年在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作博士后,出站后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消化科工作,期间于2001年4月至2003年9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eth Israel Deaconess医院肝病中心作博士后。

杨长青教授在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的同时,一直以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探索,他在该领域已取得数项原创性进展,其研究结果已被多种国内外核心期刊所发表,其中不乏国际核心期刊,如Gastroenterology(SCI影响因子IF 12.8)、Cancer Research(IF 8.3)、FASEB J(IF 7.1)、J Biol Chem(IF 5.8)、PNAS(IF 10.2)、Cancer Cell(IF 24.07)和Kidney Int(IF 4.8)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主编论著3部,其中英文专著《Basic Study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Hepatic Fibrosis》在美国出版发行。

该书为中国医师在国外出版的第一本关于肝纤维化研究的英文专著,已为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在内的众多学术单位所收藏。

杨长青教授目前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省级研究课题,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

二.医学教育
在医学教育领域,杨长青教授坚持“行为示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热爱教学,执着追求,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绩。

1.作为骨干教师及研究生导师,他在临床教学第一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完成日常医疗与科研任务的同时,杨长青教授坚持“教授上讲台”,作为内科学和消化内科学课程的主讲教师,亲自承担内科学总论、消化专科教学等工作,同时受聘参与医学英语教学以及循证医学等理论课授课,每年授课时数超过50个课时。

他不仅仅讲授基本理论知识,还将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最新进展结合到授课内容中,他授课科学严谨、生动形象,善于启迪学生主动思维,其强烈的教学意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多年专家教评和学生教评均为优秀,多次获得“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作为研究生导师,教育和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20余名,悉心指导研究生系统学习和科研,利用业余时间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seminar of study group”,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各届研究生均高质量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及硕士学位外,其指导的多名学生获得突出成绩。

例如他培养的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祁小龙同学,相继获得了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一等奖以及上海市“上汽教育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

2.作为教学管理者,他善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融入本教研室各层次教学及青年师资培养 杨长青教授从2008年开始担任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

为切实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水平,杨长青教授在医学院内率先将国外先进的PBL学习方法引入内科学教学,并培养了第一批PBL指导教师,为之后在系部及医学院层面PBL教学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

基于2007年临床二系建立的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平台,内科学教研室在杨长青主任的倡导下,将模拟教学引入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并
应用于技能考核,极大提高了临床技能训练水平。

近年,积极参与医学院基于器官系统的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内科学网络课堂,突出、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研室还制定一系列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以及各层次教师培养计划:严格试讲制度,竞争上岗;严抓集体备课,提高课件和授课质量;动员、鼓励青年医师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学讲座及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比赛,发现青年才俊,多年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多名,先后获得同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医学院特等奖、一等奖;同济医院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同济医院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奖项与荣誉称号。

杨长青教授所在的消化内科病区还是同济大学临床教学示范病区。

目前,同济医院内科学教研室已经建立一支学历与职称层次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3. 作为创新理念实践者,他完成多项教学改革研究、打造大学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
作为教研室主任,带领教研室广大教师开展和完成多项教学课题,如《全程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医学模拟教学中心为平台实施本科生临床基本技能模拟实训的实践》和《创建基于器官系统的PBL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等。

结合理论教学归纳与引导法、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与经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教学论文。

其参与的《全程临床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内科教研室目前是同济大学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

杨长青教授本人先后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2007年上海市育才奖、同济大学奖教金二等奖、同济大学“苏邦俊”奖教金二等奖。

三、建设优秀文化
1、积极传播健康文化
杨长青教授注重“治未病”健康文化的传播,他在繁忙的临床、科研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医学知识普及活动,并定期在《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各大报刊中撰写科普文章,提升老百姓的健康认知水平,为社会防病治病科学意识的普及做出贡献。

在他的带领下,消化科已经成长了一批活跃的擅长科普论文撰写和健康讲堂宣教的青年医师。

2、培育科室“家”文化
杨长青教授在科室建设上一直秉承开拓进取、发展个性、争创特色组织的理念,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注重为员工创造有张有弛的活动空间,营造和谐、健康的科室文化。

针对科室年轻人多、活泼好动的特点,定期组织科室羽毛球、乒乓球及篮球等体育比赛,不定期去KTV一展歌喉,每年定期组织去金山海滩、南京温泉等团队活动,让所有成员舒缓平日紧绷的神经,在埋头工作之余不忘浏览生活沿途的美妙风景。

3、弘扬志愿精神
而在汲取了社会给予的养分的同时,杨长青教授的团队也着眼于关注社会,以自身所能志愿服务社会。

在献血工作中,消化科青年医护成员带头捋袖,每年参加自愿献血,为中华血库献上自己的一份热血。

在医院和科室组织义诊活动中,消化科医护人员热情高昂,不畏酷暑和严寒,投身到每一次的义诊中去,人民广场、金山、奉贤以及医院周边各个社区都能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

不但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更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杨长青教授立足本职工作,为员工营造和谐进取的氛围,同时也利用各种平台教导员工关注时事热点、参与社会活动,关心科室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大家真正能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