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敬教授先进事迹简介

合集下载

红色确山,我为你骄傲

红色确山,我为你骄傲

红色确山,我为你骄傲作者:陈川平来源:《雷锋》2021年第10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每当我咏读大诗人李清照的这句诗词,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为了我们的幸福而战的确山英雄。

我时常被这些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和英雄壮举感动着,对他们是无比崇敬。

身为生活在确山的人,我也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确山有哪些红色故事呢?让我来告诉您吧——杨靖宇将军,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抗日民族英雄,为抗击日寇侵略者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5岁。

他也是红色确山英雄的杰出代表人物,我们对他耳熟能详,在熟悉不过了,他从入党到被捕共五次被捕入狱,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靖宇将军面对日本鬼子的屠刀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作战中,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直到弹尽粮绝,食树皮,吃棉花,为民族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才倒在巍峨的长白山下。

杨靖宇将军为了我们的幸福而战,我们永远崇敬他、怀念他、学习他。

还有“刘店秋收起义”。

1927年11月1日夜,寂靜无声,寒气袭人,大地仿佛都被冻的瑟瑟发抖,显得格外阴森。

杨靖宇将军带领敢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日本鬼子驻扎的刘店镇。

“砰砰砰”一阵清脆的枪响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杨靖宇率领英勇的战士们夜间突袭敌人,日本鬼子有的吓得鬼哭狼嚎,哭爹喊娘;有的落荒而逃;还有的缴械投降。

起义军乘势而上,缴获了敌人枪支弹药,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敌人被全部歼灭,起义军和老百姓欢呼雀跃,革命的鲜艳红旗飘扬在刘店镇上空。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昔日的民族抗战已成为悲壮的革命历史,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成为砥砺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只有牢记历史,珍惜时光,奋发努力,勤奋学习,才无愧杨靖宇等先烈们,才不负新时代这幸福的生活,才可谓是祖国未来红色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于杨守敬的介绍

关于杨守敬的介绍

关于杨守敬的介绍杨守敬,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

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1839年6月2日,杨守敬生于宜都陆城一个商人家庭。

杨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

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

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

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76岁。

杨守敬逝世后,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

杨守敬是学坛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

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写有代表巨著《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

杨守敬是金石学家,又对目录版本学造诣颇深。

撰著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党金石录》等。

编辑有《寰宇贞石图》、《三续寰宇访碑录》等。

目录版本方面的著作有《日本访书志》、与人合辑的《古逸丛书》等等,都颇受当时学者名流的推重,至今也是少有的杰作。

杨守敬的书法、书论驰名中外,于楷、行、隶、篆、草诸书俱长,撰有《楷法溯源》、《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等多部书论专著。

在日本期间,杨守敬以精湛的汉字书法震惊东瀛,折服了许多书道名家。

他还应邀讲学、交流书艺,且收录弟子,在当时的日本书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杨风”,其影响至今犹存。

杨守敬堪称近代大藏书家。

在搜藏的几十万卷书中,海内外孤本有几万卷,宋版藏书有数千册。

为保存国家文化古籍,他多年节衣啬食购买,或“以有易无”换来,尤其是在日本期间,大量购回古籍汉书,得书数万卷“遂盈筐箧”,运回祖国。

其中有十分珍贵的六朝及唐代抄本,有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为保存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86岁告别大学讲台 杨敬年:生命从百岁开始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86岁告别大学讲台 杨敬年:生命从百岁开始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86岁告别大学讲台杨敬年:生命从百岁开始2由杨敬年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资料图片)2杨敬年近照(资料图片)1杨敬年入党宣誓(资料图片)11945年8月中英庚款董事会第八届留英公费生合影(第三排右起第二位为杨敬年)(资料图片)他,86岁告别大学讲台,90岁撰写综合性论著《人性谈》,93岁翻译《国富论》,100岁下兴亡,匹夫有责’夙愿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我渴望在党的直接教育下,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为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余年。

”杨敬年这样表达自己对真理的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杨敬年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我目睹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正在目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我深感幸福,了无遗憾!”王玉茹在回忆恩师当年入党情形时,不禁热泪盈眶:“苍苍白发映着鲜红的党旗,80岁的老人,此时此刻圣洁得如同一个赤子。

”(本报记者陈建强本报通讯员马超张剑)他的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杨敬年教授是我的老师。

1949年我选修了他开设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

这门课使我第一次知道了西方启蒙运动时期许多思想家,例如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

杨先生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是深刻的、清晰的。

他在课堂内外对我的教诲是令我难以忘怀的。

杨先生勤奋好学,并且持之以恒。

他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是在亲戚的帮助下获得读书的机会,所以他上学很晚,他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时已经三十多岁了。

后来他经过刻苦努力,又考取了公费留学资格,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杨先生的身上蕴含着一种惊人的毅力。

在他一生坎坷曲折的经历中,每当身处逆境,他都能荣辱不惊地以平和心态去面对。

他没有消极,更没有悲观,因为在他的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他热爱生活,他坚持自己的良知,他对自己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谷书堂)奋力前行日臻完善的人生写照我和杨敬年教授在南开园已经相处逾半个世纪。

“老年人的生活还和我无关”——百岁教授杨敬年的长寿之道

“老年人的生活还和我无关”——百岁教授杨敬年的长寿之道

3年第3期保健医苑保健医苑名人访谈|出生于1908年的杨敬年如今已是105岁的高龄,但却没有丝毫的龙钟老态。

70岁时,他还站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79岁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8岁时,他开始撰写20万字的《人性谈》;92岁时,他参加了央视《大国崛起》的录制;99岁时,他又完成了自己的回忆录。

杨老曾将自己的长寿之道概括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断运用大脑,每天坚持锻炼,合理饮食起居。

淡泊的心态是杨老长寿的主要原因。

在杨老的一生中,曾经有两次做官的机会。

他所毕业的中央政治学校行政系是专门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培养县长、行政督察专员和民政厅长的,但杨老却毅然放弃了,他淡然道:“我的好多同学后来都在台湾身居要职,但我对此没有兴趣。

”“七七事变”后,他在重庆政府工作,曾给孔祥熙做过秘书,“我那时也差不多做到简任了,就相当于现在的司局长。

但我还是想留学,去读读书。

所以再一次放弃了从政。

”杨老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做官,我觉得还是做大学教授好。

在大学里教书,只要把自己教的课研究到最前沿,教好了,就没有人来管你了。

但做官就得看上司的脸色,我不喜欢。

”也有人问杨老:你当年为何会选择南开?杨老说:这是因为南开很有吸引力,师生关系非常密切。

回首百年,杨老“老年人的生活还和我”◎文/王明洪百岁教授杨敬年的长寿之道无关保健医苑3年第3期保健医苑名人访谈|说自己“深感欣慰”,他感慨道:“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最幸福的人,因为我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要和大家一起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争取看到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作为一个名人,当然有人会问杨老的长寿之道是什么。

每当有人问起此事,他就会说:“这也许是我的心胸比较宽吧。

”当年,杨老被聘为南开大学校务委员,创办财政系。

1957年后,即被打为右派和反革命分子,待遇也从原来的200多元直线降落到每月30多元的生活费(后定为100多元,为三级资料员的工资)。

“这一搞就是20多年,这20年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候。

【参考文档】《晚清学人杨守敬》阅读答案附详细解题指导-word范文 (2页)

【参考文档】《晚清学人杨守敬》阅读答案附详细解题指导-word范文 (2页)

【参考文档】《晚清学人杨守敬》阅读答案附详细解题指导-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晚清学人杨守敬》阅读答案附详细解题指导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

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

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

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

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

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

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

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

《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

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

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事迹材料(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事迹材料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事迹材料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了,我们一起来了解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荣誉事迹吧。

晚清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简介

晚清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简介
杨守敬是我国取得重要成就的地理学家,清代文化学术史上
的一个伟人。他的地理学和李善兰的算学、王念孙与段玉裁的文
字学合称清代“三绝学”。
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1839年4月15日出生于湖北宜
都。他4岁丧父,跟随祖父生活。6岁,母亲教他读书习字。8
岁读私塾。11岁辍学当学徒。14岁到学馆学八股文。17岁依祖父
这套书“为其他书目所不及者有二,一曰古钞本,二曰医书”。
古钞本的价值在宋元刊本之上;医籍秘本也世上罕有,多见其他
书从没有登载过的。这期间,他曾给一朋友写信说“学问一事,
敬以前皆未闻。自来此,因纵览数万卷书,始知其中门径。”
“若明明年无他故,此身必当有五百年之称”,“故一切富贵功名
皆漠不关怀。”
但他在此期间,结识了潘存、邓承修等名流师友,向他们兢兢业
业学习,博览了很多书籍。一方面,为他日后做学问 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一方面与师友一起开始著述。1862年,他第一次入京会
试落第后,和邓承修同编了《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第三次落
第后,在家乡写了《论语事实录》,以后刻成了《望堂金石》;
院参证,如果不是穷困潦倒,不为谋求刻书,他是不会沦为袁世
凯的附庸的。
杨守敬一生契而不舍的研究,使后人对他无不崇敬,他的大
部分著作已刊发,到今天仍然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编著了《楷法溯源》和《集帖目录》20卷等。
1880年,杨守敬到日本后,正值日本变法维新,废弃汉学,
扔售古书的时候,而这些古书和旧书中,有很多价值很高的隋唐
抄本和宋元刻本,杨守敬如获至宝,便借机收购、交换了许多珍
本、孤本和稀有书。他利用买得的图书,撰写了《日本访书缘起

天下劳模榜样代表事迹

天下劳模榜样代表事迹

全国劳模模范代表业绩杨仁中,1933年生,山东济宁人,语音恢复专家,我国人工喉创造者,我国闻名的语音恢复医学开拓者之一。

1957年结业于山东医学院。

他创造的人工喉等系列语音恢复设备,使失掉发音才能的3000余例国内外“半路哑人”从头开口说话,先后招待100多个国家、区域的访问学者,至今仍被赞称为“前史久、办法多、作用好、构成系列、技术先进”。

本篇文章来自材料办理下载。

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65年参加我国共产党。

1978年被选为全国和山东省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屡次遭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历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省人大代表,享用国务院特别补贴和全国劳模补贴。

1958年,杨仁中、王有祥等研发成功国内榜首个语音恢复器械——我国人工喉(榜首型烟斗式)。

榜首批病员、喉癌全喉切除的王德胜装用后恢复了说话才能,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同年,我国榜首个语音恢复基地——山东医学院隶属医院“我国人工喉”科研组建立。

榜首型我国人工喉的特色是单页发音器,其前身是自造的契合生理功用、具有特别进路的“耳语音器”。

1959年,他们研发出第二型我国人工喉,改善为双页固定发音器,下降发音频率,说话明晰度增强。

当年7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国内外作了报导。

1963年,在张店山东新华医疗器材厂和青岛橡胶厂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出第三型我国人工喉,其立异与开展是改善为双页可调式发音器、特别发音膜,工艺水平进步,批量生产。

1964年4月,山东省卫生厅安排专家对我国人工喉进行了判定,定论为国内首创。

杨仁中、王有祥研发的我国人工喉(第三型)荣获国家新产品三等奖。

同年经改善结构研发成第四型我国人工喉,后又经改善气流进路研发成第五型我国人工喉。

1965年,在双页可调发音器基础上改善为卧式结构,更便于使用,研发成第六型我国人工喉。

经国家卫生部安排全国专家判定为一项“新的耳鼻喉科创造创造”。

1966年,选用白银和软塑料制作,改善为微型,使发音器得以进入口内,并开始调集鼻部功用,发音更为明晰,此谓第七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仁敬教授先进事迹简介
杨仁敬教授,1937年12月出生,福建晋江人。

1958年,杨教授从厦门大学外文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

1963年他成功考取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1966年毕业后到部队农场锻练,后又到南京缝纫机厂当工人。

1973年至1978年,杨教授曾任江苏外贸局首席翻译。

1978年底调回南大。

1980年春他考取哈佛大学博士后。

1986年5月初调回厦门大学任教。

1987年2月,杨仁敬教授被厦门大学破格提升为教授。

1993年8月,他考取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赴哈佛及杜克大学访学。

同年12月,杨教授带头为厦门大学成功申建英文博士点,并成为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福建省唯一英文专业博士生导师。

杨教授桃李遍天下,至今,他已招收和培养30名博士(1名结业)。

毕业生中有13人已升为教授,其中4人成为博导。

杨仁敬教授还是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南师大、西华师大、上海大学、海南师大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曾应邀到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延安大学、吉林大学和深圳大学等70多所高校作了200多场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同时,杨仁敬教授还兼任福建外文学会名誉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海明威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代表),曾入选《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思想经典》、《共和国精英人物》和《剑桥名人录》等。

美国传记学院曾授予杨教授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在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杨教授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著作等身。

从1990年至今,杨仁敬教授荣获中华社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四次,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一次,福建省社科基金一次。

他至今已发表230多篇论文,专著和译作各十余部,荣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福建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

他多次应邀担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文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还被聘为著名刊物《外国文学研究》、《译林》、《外国语文》和《外国文艺》编委,3次参加在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召开的海明威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深受好评。

特别是2007年12月杨仁敬教授办了退休手续,按学校的有关规定,原先的岗位补贴全部取消了,但是老当益壮的杨教授仍然未曾离开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这时他招收的30名博士生中只毕业了15人,还有15人怎么办?这时,许多在校的博士生都很焦急,他们9个兄弟院校的领导纷纷给杨老师打电话,希望他能继续下去。

他二话没说,继续克服重重困难,将余留的15人都带到毕业,最后一位是今年5月10日顺利答辩的,而且成绩全部优秀。

他的弟子们成为了各校院系教学、科研、行政的骨干,收到各校师生和领导的好评。

已有张龙海、蔡春露、陈世丹、曾艳钰、甘文平等12人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入项,詹树魁、谷红丽、方卂、王祖友等19人荣获省、部级课题入项,在学术界十分活跃。

张龙海、曾艳钰被评委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李美华、蔡春露、方凡、谷红丽等被评为省级跨世纪优秀人才;曾艳钰、张龙海、甘文平、李美华、方凡、谷红丽、林元富和肖飚分别被选为有关单位的书记或正副院长。

陈世丹教授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师。

不仅如此,杨老师还应邀到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闽南师大、中山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等评审美国文学和翻译学博士论文60 多篇(主持答辩30多篇),并应邀到南京大学等70多所省内外高校作了200多场学术报告,内容涉及美国后现代派小说探秘、海明威其人其作、文学翻译与文学流派等。

同时,杨教授作为南京大学等六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为各校的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献计献策,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几年来杨教授仍一直坚持参加全国美国文学和英国文学的学术研讨会,有时大会发言,有时为青年学者的论文讲评。

杨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海明威研究专家。

2011年,海明威逝世50周年之际,杨教授在报刊上发表了10篇文章,还出版了专著《海明威:美国文学批评八十年》(外教社)。

此外,他还参加了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研究员主持的社科院重点项目分课题《海明威学术史研究》(今年1月,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并编译了《海明威研究译文集》,近月内将问世;为北京大学申丹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名作家六十年》撰写《新中国海明威评论六十年》,即将由《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

杨教授与同事刘文松教授等人合作的教育部项目《新历史主义与美国少数族裔小说》2013年12月与读者见面。

2013年,杨教授还为复旦大学出版社撰写了《简明美国文学史》(60万字),不久将
出版。

此外,1996年在台北出版的《海明威传》(增订版)不久也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以来,杨教授在坚持指导15位博士生的同时,仍然刻苦钻研,著书立说,几乎每年出一本专著,如《美国文学简史》(2008)、《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选读》(英文版,2009)、《海明威:美国文学批评八十年》(2011)、《新历史主义与美国少数族裔小说》(2013),今年将有3至4本专著问世,这是很不容易的,他已经77岁高龄了。

几年来,杨仁敬教授为我国的英美文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国内乃至全球海明威研究领域重要的领军人物,为海明威研究注入了诸多举足轻重的研究成果。

同时,他潜心治学、顽强拼搏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当今青年学者们学习的榜样。

激励他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忘我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