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课时

4、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即商品的有用性,主要指功能和质量)如面包 能填饱肚子,衣服能保暖等。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就 是商品的价值。
生产商品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耗费体力
耗费脑力
随堂练习
1. 将下列各项中属于商品的选项选出来( B A农民上交国家的粮食
√)
小结
商品含义 货币产生 货币含义、本质 商品基本属性
D )
B商场里长期滞销的东西
C已经变质的午餐肉 D集市里降价处理的鞋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商品和货币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伴随人类社会的 产生而产生,并将永远存在下去.( × ) (2)只有金银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 × ) (3)只要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只要有价值,肯定是 商品.( √ ) (4)不是商品的其他物品都没有价值.(
请你参与
阅读教材P4~5,了解并能复述 出货币的产生过程。
2、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
①物物交换
交换的难度大,成功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 好需要对方的商品,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寻找或 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
②一般等价物作 为媒介的交换
③固定地充 当了一般等 价物——货 币产生
贵金属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 羊作为一般等 贝壳作为一般 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 价物,具有携 等价物,具有 带不方便,易 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易破碎等缺点 死亡,易失去 等缺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
津巴布韦货币
主要国家的纸币
英 镑
美 元
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材分析】这一框是本课的开篇之作。
主要从商品的概念,以及货币的产生过程来论述,阐述了货币的职能和纸币的产生,发展。
这一框分为三目:第一目货币的本质,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第三目:纸币第一目:货币的本质,主要由我们的生活需要商品入手,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在思考中让学生明了,货币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得以出现的。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面对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它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于是教材接着阐述第二目内容。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主要分析了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同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价格。
明晰了货币的基本职能,那么货币在执行其职能时以什么形式流通最合理呢?于是引出了本框题的第三目内容。
第三目:纸币,主要通过叙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引出纸币,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优点。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⑴知道商品的含义。
⑵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⑶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⑷理解货币的本质⑸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⑹了解价格的含义。
⑺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⑻理解纸币的含义。
⑼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⑴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⑵历史的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⑶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⑷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⑸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⑵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问题探究 什么是商品?
妈
大 自 然 的 阳 光 空 气
妈 给 孩 子 织 的 毛 衣
医 院 用 的 氧 气
商
收
电
场
到
影
变
的
战
质
生
狼
的
日
月
礼
饼
物
2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意: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必须是劳动产品;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l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
——价值尺度
l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支付手段
l张三在市场上用6元买一斤肉 ——流通手段
l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
的10块银元留给了小明
——贮藏手段
l中国以100亿美元购买70架空客
飞机。
——世界货币
问题探究
货币的演进
纸币的产生过程:
足值的金银条块
足值的铸币
纸币
麻烦的物物交换 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
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 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茶叶
衣服
盐
大米
棉布
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 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 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 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电脑
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有很 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商品 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精选五篇)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我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货币”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因为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常识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
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特点上来看,1、本框题的逻辑结构是由商品引出货币——由货币的起源、本质,到货币的职能——由金属货币到纸币。
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
3.知识含量大,且高度抽象概括,理论色彩浓厚。
(二)学生分析从学生方面来看,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上升到理论高度还有一定难度。
(三)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基本职能),和对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通过认识从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要现实的货币,而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以上两种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我们要重点把握的。除了以上两种职能之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的含义(板书)
引导学生思考P7上面的探究
P4探究1的名词: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有用性)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缺一不可。
购买商品需要货币,但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③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不是像我们现在用钱买商品的呢?(不是)最初的是物物交换。那时候还没有钱出现。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为了深刻体会货币产生的必要性,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思考课本P4探究活动2的问题
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物物交换的缺点:扩大的物物交换要几经周折才能实现。花时费力,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怎么样才更方便呢)人们在长期的无数次交换中,认识到,某一地方的市场上,必有一种或几种商品是人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就好像北方人比较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米饭。人们把自己手上的商品先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商品,再用它换回自己想要的商品,这样一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2015年月日
星期
课标要求
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提示与建议
▲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共37张PPT)

(
特
点
公式
其
他
1
) 第一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一种商 商品-商品 由于个人需求不同以及地域等限制,物物交换存在
从
品的价值偶然通过另一种
相当大的困难
商
商品表现出来)
品 交 换 的
第二阶段 扩大的物物交换(一种商 品的价值经常性地通过多 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商品
阶 第三阶段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 商品-一般 一般等价物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可以表现其他
能
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易”“一手交钱,一手交
摆脱物物交换的困难,给商 货”等
品交换带来极大便利
贮藏手段 贮藏财富
其
他 支付手段 清偿或支付债务、税款、利
职
息、工资等
能
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
“赊销赊购”“还债”“地 租”“存、贷款利息”“税 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货”“国际支 付”“国际结算”等
例 1
抗灾救灾过程中,免费发给群众的救灾物资。()
A.商品,因为这些物资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这些物资能满足抗灾需要 C.不是商品,因为这些物资没有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这些物资是普通物品
二、比较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
价
值
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阅读郑板桥的《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 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 边。”(籴:买)据此回答5-6题。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因此,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货币的神秘面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组古今中外货币的图片,引发他们对货币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好奇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货币分别来自哪个时期和国家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问题驱动:提出一系列与货币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货币的出现?”“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1.知识点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货币起源、发展、基本概念、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知识点。
2.知识体系构建: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功能,理解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如货币的内涵、货币的种类、货币的计量单位等。
高中政治必修一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共41张PPT)

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属性
①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本质: 一般等价物 ③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即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观念上的货币)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 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③解决办法:请听下回分解---待续
(2)通货紧缩
①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 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②表现:物价下跌
(6)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
原因
表现
措施
实质
误区1: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价格。 评析:只有当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价格。 误区2:流通手段就是商品流通。 评析: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具有不同的含义,流通手段强调 的是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 行交换。
纸币发行规律: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假设一年内某国全社会待售商品数量为5000 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 次,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0亿元
实际发行: 20000亿元
过多: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过少: 商品卖不出去 物价下跌
通货 膨胀
通货 紧缩
误区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跌落就是通货紧缩。 评析:影响物价的因素有很多,通货膨胀一定表现为物价上 涨,但物价上涨未必就是通货膨胀,只有持续的物价上涨才 是通货膨胀。同样,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跌落,但物价跌落 未必是通货紧缩。
【总结提升一】纸币的面值和购 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 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 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 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 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 ③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 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流通中货 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 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 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 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 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不是观 念上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本质是固定不变 的,必然是一般等价物,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能购买所有商品。但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形式 是变化发展的,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足值的金、 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国家制造 的铸币。③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 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 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本质
误区三 关于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及通货紧缩 释疑:
通货膨胀 成因 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 求旺盛;成本上升 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 消费,扩大内需,推动 经济增长;但通货膨胀 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 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 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 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 乱,影响经济发展 通货紧缩 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 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 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 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 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 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 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误区三 关于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及通货紧缩 释疑:
通货膨胀 含义 表现 持续的物价上涨 的现象 通货紧缩 持续的物价下降现象
需求旺盛,物价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上涨,纸币贬值,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经济过热 社会总供给小于 社会总需求,流 通中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 需求,流通中纸币量过 少
例题 (2010·淮安二模)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 正式运营,武广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武广高铁运营,一等座车票价为 780元,二等座车票价为490元。这里的货币是 A.现实货币 B.现实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2010·南京三模)三月春光好,承诺暖人心。 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要让中国人民生活 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句话,铿锵有力,耐人回 味。 某中学高三(1)班师生利用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 活动,探究“尊严”问题。在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活 跃,畅所欲言: 甲:尊严首先是和经济密切联系,有了钱才有 尊严,没有钱就没有尊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 项资金426亿元。可见,经济对维护人民尊严作用很 大。
C.观念中的货币 D.观念中的货币
分析】 【分析】该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的有关知识,旨在 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由于题干中的“这里的货币” 指的是票价,所以应该是货币的价格,而价格是价值 的货币表现形式,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体现, 必须是观念的货币,即想象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 币,只有流通手段即购买手段才需要现实的货币,所 以本题只能选择C。A、D选项前后自相矛盾。 答案 C
②流通手段的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用现 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③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 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 界货币。
例题 (2010·淮安摸底)“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 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 能
分析】 【分析】A、B、D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先有商品而 后有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其基本 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而且货币只在一定意义 上是财富的象征。所以正确答案只能选C。 答案 C
误区三 关于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及通货紧缩 释疑: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对策 可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 策和货币政策 和货币政策 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 备注 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 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 物价下跌有多种情况、 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 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认为“货币的本质是等价物” 误区一 认为“货币的本质是等价物” 释疑: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等价物和一 般等价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等价物是一种商品能够 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是从其他商品中 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 切商品价值的商品。两者的差异主要是在“另一种商 品”还是“其他一切商品”上。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 ①纸币是随着生产力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 基础上产生的。②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 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 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 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
例 1 4 考点
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 ①最初的流通形式:金银条块。 ②缺点: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 色,很不方便。 ③含义: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 值的铸币。 ④特点: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 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它同 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
例 1 4 考点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例 1 1 商品的基本属性 考点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的含义: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的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 人和物的关系,而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使用价值 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其他物品或劳动产品也可能 有使用价值。②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 属性、特有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 劳动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是 商品的特有属性,凡是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 西一定是商品。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显 著标志。
1.(2010·安徽·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 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 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 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影响
误区三 关于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及通货紧缩 释疑: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对策 可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 策和货币政策 和货币政策 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 备注 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 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 物价下跌有多种情况、 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 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 ③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 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商品生 产者或销售者与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 同时兼得。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 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例题 (2010·福建·26)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 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 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 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 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解析】 【解析】试题背景取自教材中引用的马克思经典语录, 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 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在商品 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 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 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 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 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 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 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 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 为媒介,D项错误。
例 1 3 考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的含义: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 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的含义: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 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的职能。货币在执行 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 要观念上的货币。
例 1 3 考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例 1 2 考点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 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的媒介等四个阶段。 (2)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 ①货币产生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②注意 区分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两个概念,一般等价物具有 两个职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 品价值,即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③货币与一般等价 物、金银的区别,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 但金银并非天然就是货币。不能认为一般等价物就是 货币。
金属货币与纸币
(2)纸币: ①产生:金属货币——金属铸币——作为价值 符号的纸币。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③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 使用的价值符号。 ④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