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一讲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课件: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课件: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与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力相同情况下的加速度越小;质量越小,物体受到的力相同情况下的加速 度越大。
如何计算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可以计算出物体在受到施加力的情况下的加 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在自由落体运动 中的应用
自由落体运动中,地球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可以计算出物体下落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在斜面运动中的 应用
斜面运动中,物体受到斜面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可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受力分析是应用牛顿第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 以确定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与冲量的关系
冲量是力乘以作用时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可以推导出冲量的变化会导致物体速 度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件:牛顿第二 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与运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 所受力的关系。本课件将详细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各种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 达方式
牛顿第二定律阐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F = ma的公式,可以 计算物体所受合力产生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讲义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核心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以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其表达式为:F =ma,其中 F 表示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时,就会产生加速度。

而质量则是物体惯性的量度,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越不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受到恒定的合力作用时,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比如,一个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恒力作用的物体,其加速度恒定。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加速度的大小,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就能够求解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例如,一个质量为 5kg 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 20N 的力,求5s 末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 a = F/ m = 20 / 5 = 4 m/s²。

然后,根据速度公式 v = v₀+ at(假设初速度 v₀= 0),可得 5s 末的速度 v = 4 × 5 = 20 m/s。

再根据位移公式 s = v₀t + 1/2 at²(假设初速度 v₀= 0),可得 5s 内的位移 s =1/2 × 4 × 5²= 50 m。

2、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随时间变化时,物体将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此时,需要根据合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随时间变化的向上拉力作用。

在不同时刻,拉力的大小不同,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变化,再利用积分等数学方法,就可以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

三、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1、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讲义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学的众多领域以及实际生活中,牛顿第二定律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 ma ,其中 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当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二、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1、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受到恒定的合力作用时,它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如,一辆汽车在牵引力恒定的情况下在水平道路上行驶。

已知汽车的质量为 m ,牵引力为 F ,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 f ,则合力F 合= F f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 a =(F f) / m 。

通过这个加速度,可以计算出汽车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移。

2、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恒定合力时,它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比如,一个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木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逐渐减速。

假设木块的质量为 m ,摩擦力为 f ,则合力 F 合= f ,加速度 a = f / m 。

三、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1、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 a = g 。

通过这个加速度,可以计算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和位移。

2、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中,物体需要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向心力来维持运动。

例如,一个小球在绳子的牵引下做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提供了向心力。

设小球的质量为 m ,线速度为 v ,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则向心力 F 向= m v²/ r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向心力会产生向心加速度 a = v²/ r 。

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交通运输汽车的加速、减速性能与牛顿第二定律密切相关。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所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牛顿第二定律的详细内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以下表达式表示:F = 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表达式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二、质量的概念在牛顿第二定律中,质量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它是一个物体抵抗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属性。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强,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国际单位制中,1千克等于1000克。

三、力的概念与测量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者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常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种类的力,比如重力、摩擦力、张力等。

力的测量需要借助仪器,常用的力的测量仪器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的弹性来测量物体所受的拉力或者压力。

四、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加速度是物体改变速度的度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它的定义是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如果物体的速度从v₁变化到v₂,所用的时间是t,那么加速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a = (v₂ - v₁) / t五、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机械运动:当我们推车或者拉车时,施加在车身上的力会导致车产生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施加的力大小。

2. 自由落体: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解释自由落体运动。

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下时,它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F = mg。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当物体沿斜面滑动时,可以将物体的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经典、全面、实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经典、全面、实用)

t2
1
FN
F阻
t
代入数据可得: F阻=67.5N
F阻 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滑雪的人滑雪时受力如图,
将G分解得: F1= mgsinθ F 1-F 阻=m a
① ②
θ mg
2 m ( x - v 0 t)
FN
F1
θ
F阻 F2
由①②③得F阻=F1-m a = mgsinθ-
代入数据可得: F阻=67.5N
37 °
例4: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为37 ° ,从A到B长度为16m,传送带以v= 20m/s,变:(v= 10m/s)的速率逆时针 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 为m=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 所需时间是多少.(sin37°=0.6)
B.tl>t2>t3
C.tl<t2<t3
D.t3>tl>t2
练习 如图,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 个量程为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甲和乙 系住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当小车在 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时,两堂皇秤的读 数均为10N,当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 甲的读数是8N,则小车的加速度 是 ,方向向 。(左、 右)
A
B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 =2m/s匀速运动,传送带把A处的工件运送到B处, A、B相距L=10m.从A处把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 带上,经时间t=6s能传送到B处,欲用最短时间 把工件从A处传到B处,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 多大.
A
B
例题分析:
例2: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 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2m/s沿顺时针方向 匀速转动,传送带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 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 速率V’=4m/s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求 物体的最终速度多大?

高中物理课件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第一课时)

高中物理课件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第一课时)
同时消失 ④统一性:
⑤独立性:
1
手捏一支粉笔,举在空中,让它处于静止状态,
问:放手的那一瞬间,粉笔的速度多大? 加速度多大?
2 见课本P77:“说一说”
3
如图所示,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 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瞬间( )
A.物体立即获得速度
F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结论1:在质量 m 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 作用力F成正比.即a∝F
结论2:在外力F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 质量 m 成反比.即a∝1/m
加速度的方向如何?
加速度的方向跟 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 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例题:
某质量为10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试车,当达到108km/h 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60s停了下来.汽车受到的阻 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N,产生的加 速度是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课 一个物体,质量是2㎏,受到互成120o角的两个力F1 和F2 的作 本 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
2、表达式:F合 ma 1N: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 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合 ma
3、对公式的进一步理解:
①同体性:三个物理量应对应同一个物体。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③瞬时性:加速度与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称重)
升降机匀速上升(或静止)时 地板对人的支持力
F G 0
F G mg 509.8 490N
人对地板的压力
F F 490N
体重计示数,亦称为视重。
v F G
超重和失重
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 升降机里的物体的质量是50kg,物体对 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物体放 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 是多大?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分析教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 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有关问题,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掌握力学知识 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 节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实际问题:一是 共点力的平衡,另一个是常见的超重和失重。 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一是 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物理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二是注意总结归纳,讲练结合,方便学生理解 记忆。
支持力人对地板的压力
(即测力计读数) F F 515N
超重现象
• 条件:升降机加速度向上
结论: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 际受到的重力大
失重解答
v
[分析]以人为研究对象,
人受到二力:重力G、升降 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 F
G F ma
支持力
G
F G ma m(g a) 50(9.8 0.5) 465N
教学过程
共点力的平衡
如右图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
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足球的质量为m,
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
,网兜的质量不计。
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学案12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一、概念规律题组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由m =F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速度成反比C.由a =F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由m =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经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而求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可以不为零B .物体所受合力越大,速度越大C .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力方向总是相同的D .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方向成任何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力方向相同图13.如图1所示,质量为20 kg 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同时还受到大小为10 N 的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则该物体(g 取10 m /s 2)( )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 N ,方向向左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 N ,方向向右 C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 /s 2,方向向左 D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 /s 2,方向向右 4.关于国秒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g ,m /s ,N 是导出单位 B .kg ,m ,h 是基本单位C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kg ,也可以是gD .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 =ma二、思想方法题组图25.(2011·淮南模拟)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 1和F 2的作用,而且F 1>F 2,则1施于2的作用力大小为( ) A .F 1 B .F 2 C .12(F 1+F 2) D .12(F 1-F 2)图36.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A 和B 之下,以加速度a 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空然撤去拉力F ,此瞬时A 和B 的加速度a 1和a 2,则( ) A .a 1=a 2=0 B .a 1=a ,a 2=0C .a 1=m 1m 1+m 2a ,a 2=m 2m 1+m 2aD .a 1=a ,a 2=-m 1m 2a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矢量性公式F=ma是矢量式,任一时刻,F与a总同向瞬时性a与F对应同一时刻,即a为某时刻的加速度时,F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因果性F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加速度a是F作用的结果同一性有三层意思:(1)加速度a是相对同一个惯性系的(一般指地面);(2)F=ma中,F、m、a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系统;(3)F=ma中,各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独立性(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满足F=ma(2)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3)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满足F=ma即F x=ma x,F y=ma y【例1】(2010·上海·11)将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A.刚抛出时的速度最大B.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为零C.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D.上升时的加速度等于下落时的加速度[规范思维]【例2】(2009·宁夏理综·20)如图4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4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左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规范思维][针对训练1] (2009·上海综合·7)图5如图5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经过B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②经过C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③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④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分析流程图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好受力分析图,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4)求合外力F合.(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特别提醒(1)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所受的力及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共同决定的.(2)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都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3)如果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用正交分解法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当求加速度时,要沿着加速度的方向处理力即一般情况不分解加速度;特殊情况下当求某一个力时,可沿该力的方向分解加速度.【例3】如图6图6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对物块施加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向右移动距离x后立即撤去F,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撤去F时,物块的速度大小;(2)撤去F后,物块还能滑行多远.【例4】(2010·安徽理综·22)图7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7所示.g取10 m/s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水平推力F的大小;(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规范思维][针对训练2] (2009·江苏·13)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 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 m/s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 s时到达高度H=64 m,求飞行器所受阻力f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 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基础演练】1.(2011·海南华侨中学月考)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来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的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A.7 m/s B.10 m/s C.14 m/s D.20 m/s2.(2011·吉林长春调研)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达到最高点后又返回原处,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子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是()A.始终变大B.始终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3.如图8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8A.在0~1 s内,外力F不断增大B.在1~3 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C.在3~4 s内,外力F不断增大D.在3~4 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图94.(2009·广东理基·4)建筑工人用图9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00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A.510 N B.490 NC.890 N D.910 N图105.如图10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图116.(2011·福建福州质检)商场搬运工要把一箱苹果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推上水平台,如图11所示.他由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开始将箱推出(箱与手分离),这箱苹果刚好能滑上平台.箱子的正中间是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在上滑过程中其他苹果对它的作用力大小是()A.mg B.mg sinθC.mg cosθ D.0题号 1 2 3 4 5 6答案7.在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 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5 s内沿斜面滑下的位移x=50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问:(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 f为多大?(2)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3)设游客滑下50 m后进入水平草坪,试求游客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最大距离.【能力提升】图128.如图12所示,有一长度x=1 m、质量M=10 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一端放置一质量m=4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要使物块在2 s内运动到小车的另一端,求作用在物块上的水平力F是多少?(g取10 m/s2)图139.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如图13所示.力F作用2 s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 s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x.(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10.(2010.天星调研)图14如图14所示,长为L的薄木板放在长为L的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中点,木块、木板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施加水平外力F在薄木板上将薄木板抽出,最后小木块恰好停在桌面边上,没从桌面上掉下.假设薄木板在被抽出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水平桌面上.求水平外力F的大小.学案12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课前双基回扣】1.CD[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表明了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已知两个量,可求第三个量,但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与受力无关;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是由和它相互作用的物体作用产生的,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无关.故排除A、B,选C、D.]2.D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知,F 合为零,加速度为零,由惯性定律知速度不一定为零;对某一物体,F 合越大,a 越大,由a =ΔvΔt知,a 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率大,速度不一定大,故A 、B 项错误;F 合、a 、Δv 三者方向一定相同,而速度方向与这三者方向不一定相同,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 3.AD4.BD [所谓导出单位,是利用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只有三个,即kg 、m 、s ,其他单位都是由这三个基本单位衍生(推导)出来的,如“牛顿”(N)是导出单位,即1 N =1 kg·m/s 2(F =ma ),所以题中A 项错误,B 项正确.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只能是kg ,C 错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中,F =ma (k =1)只有在所有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时才能成立,D 项正确.]5.C [将物体1、2看做一个整体,其所受合力为:F 合=F 1-F 2,设质量均为m ,由第二定律得F 1-F 2=2ma ,所以a =F 1-F 22m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2-F 2=ma ,所以F 12=F 2+ma =F 1+F 22.] 6.D [两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匀速运动时,弹簧的弹力F 弹=m 1a ,在力F 撤去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大小仍为m 1a ,因此对A 来讲,加速度此时仍为a ;对B 物体,取向右为正方向,-m 1a =m 2a 2,a 2=-m 1m 2a ,所以只有D 项正确.]思维提升1.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其公式也就不能像数学公式那样随意变换成不同的表达式.2.a =Δv Δt 是a 的定义式,a =Fm 是a 的决定式,a 虽可由a =Δv Δt进行计算,但a 决定于合外力F 与质量m .3.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结合使用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4.对于弹簧弹力和细绳弹力要区别开.5.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结合使用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常用的一种思路是:利用整体法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隔离法求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核心考点突破】例1 A [最高点速度为零,物体受重力,合力不可能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B 项错.上升时做匀减速运动,h =12a 1t 21,下落时做匀加速运动,h =12a 2t 22,又因为a 1=mg +f m ,a 2=mg -f m,所以t 1<t 2,故C 、D 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开始时只有动能,因此开始时动能最大,速度最大,故A 项正确.][规范思维] 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就变化. 例2 BC [由题意可知,当撤去外力,物块与木板都有向右的速度,但物块速度小于木板的速度,因此,木板给物块的动摩擦力向右,使物块向右加速,反过来,物块给木板的动摩擦力向左,使木板向右减速运动,直到它们速度相等,没有了动摩擦力,二者以共同速度做匀速运动,综上所述,选项B 、C 正确.][规范思维] 正确建立两物体的运动情景,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再进行运动状态分析.例3 (1) 2(F -μmg )x m (2)(Fμmg-1)x解析 (1)设撤去F 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 a =F -μmg m又由运动学公式v 2=2ax ,解得v = 2(F -μmg )xm(2)撤去F 后物块只受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a ′=-μmg m =-μg 由运动学公式v ′2-v 2=2a ′x ′,且v ′=0解得x ′=(Fμmg-1)x[规范思维] 本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受力分析是求解的关键.如果物体的加速度或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则要分段处理,受力情况改变时的瞬时速度即是前后过程的联系量.多过程问题画出草图有助于解题.例4 (1)0.2 (2)6 N (3)46 m解析 (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2、初速度为v 20、末速度为v 2t 、加速度为a 2,则a 2=v 2t -v 20Δt 2=-2 m/s 2①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f =ma 2② F f =-μmg ③联立②③得μ=-a 2g=0.2④(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1、初速度为v 10、末速度为v 1t 、加速度为a 1,则a 1=v 1t -v 10Δt 1=1 m/s 2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ma 1⑥ 联立③⑥得F =μmg +ma 1=6 N(3)解法一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x =x 1+x 2=v 10Δt 1+12a 1Δt 21+v 20Δt 2+12a 2Δt 22=46 m 解法二 根据v -t 图象围成的面积,得x =(v 10+v 1t 2×Δt 1+12×v 20×Δt 2)=46 m[规范思维] 本题是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图象的综合应用.本题是已知运动情况(由v -t 图象告知运动信息)求受力情况.在求解两类动力学问题时,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两大关键,一般需列两类方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 [针对训练]1.B 2.(1)4 N (2)42 m (3)322s(或2.1 s)【课时效果检测】1.C 2.B 3.BC 4.B 5.D [m 刚放上时,mg sin θ+μmg cos θ=ma 1.当m 与带同速后,因带足够长,且μ<tan θ,故m 要继续匀加速.此时,mg sin θ-μmg cos θ=ma 2,a 2<a 1,故D 正确.]6.C [以箱子和里面所有苹果作为整体来研究,受力分析得,Mg sin θ=Ma ,则a =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再以质量为m 的苹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得,合外力F =ma =mg sin θ,与苹果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相同,由此可知,其他苹果给它的力的合力应与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相等,即mg cos θ,故C 正确.]7.(1)80 N (2)315(3)100 3 m8.16 N解析 由下图中的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ma 物① F f ′=Ma 车②其中F f =F f ′=μmg ③由分析图结合运动学公式有x 1=12a 车t 2④x 2=12a 物t 2⑤x 2-x 1=x ⑥由②③解得a 车=1 m/s 2⑦ 由④⑤⑥⑦解得a 物=1.5 m/s 2所以F =F f +ma 物=m (μg +a 物)=4×(0.25×10+1.5) N =16 N. 9.0.25 16.25 m解析 设力F 作用时物体沿斜面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撤去力F 后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 2,则: a 1t 1=a 2t 2①有力F 作用时,物体受力为:重力mg 、推力F 、支持力F N1、摩擦力F f1,如图所示.在沿斜面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cos θ-mg sin θ-F f1=ma 1②F f1=μF N1′=μ(mg cos θ+F sin θ)③撤去力F 后,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F N2、摩擦力F f2,在沿斜面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F f2=ma 2④F f2=μF N2′=μmg cos θ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得:a 2=8 m/s 2 a 1=5 m/s 2 μ=0.25物体运动的总位移x =12a 1t 21+12a 2t 22=⎝⎛⎭⎫12×5×22+12×8×1.252 m =16.25 m 10.6μmg解析 设小木块离开薄木板之前的过程,所用时间为t ,小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移动的距离为x 1,薄木板被抽出后,小木块在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为t ′,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2,移动的距离为x 2,有 μmg =ma 1① μmg =ma 2②即有a 1=a 2=μg ③根据运动学规律有x 1=x 2,t =t ′④所以x 1=12μgt 2⑤x 2=12μgt 2⑥根据题意有x 1+x 2=12L ⑦解得t 2=L2μg⑧设小木块没有离开薄木板的过程中,薄木板的加速度为a ,移动的距离为x ,有 x =12at 2⑨ 根据题意有x =x 1+12L ⑩联立⑤⑧⑨⑩得a =3μg ⑪对薄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3μmg =ma , 解得F =6μmg . 易错点评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注重对定律“四性”的理解.特别是“瞬时性”是常考要点之一;此外“独立性”也是解题中经常用到的.2.解决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加速度这一桥梁,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最好能画出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草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