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二诊语言运用及作文分析及复习建议

合集下载

广东省广州高三语文“二模”语言表达与运用阅卷情况分析

广东省广州高三语文“二模”语言表达与运用阅卷情况分析

2009年广州“二模”语言表达与运用阅卷情况分析广雅中学刘文岩一、题目分析第22题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简明、得体”。

本题选择了一段学生参加某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文字,要求学生在画线处找出用语不当的地方,并做出删除或修改。

本题考点较为明确,学生在解题时,应该结合“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自荐信”这一信息点,着眼于语言运用的“赘余”、“得体”,即可较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修改语句,应该依照“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注意说话的对象,结合说话的目的”这一原则。

判断删除语句时,应该依照“以简明的语言,清晰合理地实现表达的目的”这一原则。

第23题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压缩”。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概括和转述能力,具体是要求学生对语段信息进行加工概括,转述要点。

学生对语段信息中的信息要素要准确、全面概括,表述要有条理。

因为题目中有“每点不超过8个字”要求,对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答题时,应紧密结合“实现太空旅游的四个条件”这回答方向,对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要求,并在要求的字数范围内合理表达出来即可。

二、试卷作答情况学生的答题情况基本正常,第22题难度系数0.4,第23题难度系数0.60,基本符合预期设想。

(以上为四校联改的数据)总体来说,学生的两种意识得到了强化:一是阅读题目的审题意识,二是规范答题的意识。

学生两题均做完的情况好于“一模”,解题速度有一定的提高。

但不少学生字迹潦草,涂改严重,思考不清楚就下笔,导致失分。

三、第22题答题出现的典型问题及原因分析1.审题偏差答题时,不能完全按照题目的要求回答。

题目要求找出用语不当的地方,并作删除或修改。

而在答题卷上,对删除的部分要求只写出序号,不少学生对此理解不当,把不需要删除的句子的序号也写出来,失去了分数。

究其原因,学生对“删除”这一要求理解不当。

“删除”就是整个句子多余,不要。

从文段上看,只有第④句话是与文段的“中文系自主招生”这一核心内容不相符,需要整句去掉,而其他的句子中,虽然也存在着多余的成分需要修改,但并不是整个句子删除,只需要去掉多余部分(个别词语)。

2009年高考英语II卷阅读理解评析及今后复习展望

2009年高考英语II卷阅读理解评析及今后复习展望

The pas ge s m a n y bo ’ sa i i l a ut一, The e t b s
篇的旅游 经步 骤是 预 览 题 目, 记住 考察要点 , 览材料及 复读 阅读材料 ,寻 浏 找 与问题 有关 的细节或 内容。最后解答 问题 , 确定 答案 。 但根 据不 同的试 题类型 , 可以有针 对性 地 采取一 些策 略 。语篇理 解 的常 见题 型 有 四大类 : () 1事实 细节题 :此 类型要 求考 生根据 文
章 所提供 的直 接信 息选择 正 确答案 ,一 股可 以 直接从 文章 中找 到 明确 的答案 。从近 几年
的 事 实 细 节 题 来 看 ,往 往 分 布 在语 篇的 A 篇和 B篇。 目设 置顺序一 般与全文 行文顺序 题 致 ,但 题 目信息 与原文 信 息表达 方法不 一 致 。因此 , 考牛 要带 着 问 题在 阅 读 中 寻找 答 案 ,迅 速寻找 支撑选项 的原文。 () 旨大意题 :此 类型 的常 见设 问方式 2主 有 :Th i ie ft s p sa e i… , e man d a o hi as g s
2 今后复 习展望
2 1 教学方法选 用的原则 . “ 学 有 法 、教 无 定 法 ”。 由于 高 中课 教 文体 裁广 、内容丰富 , 师在教学 中所 采用 的 教 方法 也要 灵活多样 , 不可 千篇一律 , 因为再好 的 方法 倘若一 成不 变地 使用 下去 ,也 会变 得 枯燥 乏味 。 教学 过程 中 , 在 教师要以高 度的事 1 试题分析 业心 、责任感 ,从 实际出发 ,针对教学 内容 、 A篇阅读 理 解是 一 篇大家 比较 熟 悉 的一 教学 对象 、 极探索行之 有效的 方法 , 积 开展 各 个话题 :建议 吃好早 餐。 这篇文章文 字简单 , 种 各样、 “ ” 丰富 多彩的课堂 教学活 动。 不论采取 就总 体而 言 ,考 生大致 能理 解和 掌握 它的大 何 种方法 ,都 必须 有利 于充 分调 动学 生的学 意: 一些人 们对早 餐的误 解; 不吃 餐能减肥 习积极性 、主 动性 和培 养学 生 的独立 学 习能 等错 误的 做法 。从选材 和文 字特 点方 面 可以 力 。 看 出,这篇文章通 俗易懂 ,不 “ 偏”不 “ 。 2 2 处理好语 篇和语言 间的关系 怪” . 如果 感觉 完形难 度偏 大的学 生在 做这 道试题 语 篇定 位 是 当今 英 语 教 学 的 主导 趋 势 , 时 , 相对轻 松。 会 也是 英语 课程 教材 设计 的基 本思 路 。课文 教 B 篇阅读理 解的文字风格诙谐 但有 实际的 学 必须 以语 篇为 中心 。通过 语篇 教学 使学 生 描述 了一 个很普 遍 的社会 问题 :男女 角色在 家庭责任 承担上随 着时 期的不 同而发生变 化。 这是 一篇 展示社 会 问题类 型的文 章 。作者通 过描 绘不 同时期 的 男女一 单身 婚后 ~孩 子 出生 等阶段 他们 角色和 责任承 担的改 变。 从文 字设计 上看 ,影响 考生理 解 完整 意 思 的因素 并不 多 ,整 篇文章 文字 比较 通顺流 畅 。难度并不大 。但是在 4 、4 题 的理解上 , 5 6 部分 考生会 出现 问题 。 这 篇 文 章 看 似 科 学 发现 ,但 是 文 字 简 单 ,不妨碍 绝 大多数 考生对 整 篇文章 的 完全 清 楚地理 解 。尤 其是试 题选 项均 可以 在原 文 中找 到直接句子 即该题答案 , 比如 4 、 0 5 9 5、 1 小 题 ,都 很 容 易 在 原 文 得 出。 D篇读 理解给我们 呈现 了报业 从起 源到现 在 面临的 困境一 受 到更 多先进快 捷 媒体 比如 itr e 的 冲击的现状 。作者通过 回顾和 现状 nen t 事 实的描述 ,也表达了 自己的担忧:未来报 业 何去何从 ? 这 篇 文 字 设 计 上看 ,也 没 有 更 多 的 难 度。总体文字流畅 , 事例逻辑 表达完 整。从问 题 的设 计 方面 看 ,也没 有 过 多 的 迷惑 度 。 E篇是 一篇旅游 景点文笔风 格的文章 ,描 写 了斐济这 个国家的旅游 资源 。比如:维提岛 ( t Lv ) Vi e u ,斐济第一 大岛 。最佳气候— — i 仅仅 5 的温 度 变 化 、各种 运 动 、各种 保 留 。 完美 的土 著传统 等等 的描 写 ,更 加突 出 了该

2009年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语言文字运用阅卷分析

2009年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语言文字运用阅卷分析

2009年广州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语言文字运用阅卷分析语言表达与运用题阅卷分析一、试题分析第21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语言概括能力,题目要求较为综合。

解题时,一定要结合题目的要求:中国环保方面所存在的三个问题,进行概括得出答案。

三则材料,实际上是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对中国的环保问题进行阐述的,学生首先要从三则材料中分别获得有效信息来回答。

第三则材料是一个表格,对学生的读图(表)能力,也进行了考查。

【得分情况】本题广州市平均分为1.46,难度为0.49。

【答案示例】中国机动车多,排放废气量大;机动车排放大量污染气体,严重破坏环境;环保投入不够;环保投入小;环保措施没有制度保障,环保投入小;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离国际标准有明显差距。

【存在问题】(1)审题不准。

答非所问,不是归纳出中国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对机动车进行管制,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升。

空气净化任务重,要加大环保投入。

奥运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要以“减排”方式提高。

环保挑战还没有结束。

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空气浑浊。

臭氧层破坏了。

中国的空气质量差。

除了汽车尾气,还有其他原因影响空气质量。

环保方法不正确。

环保工作起点低,未来工作繁重以上答案,均不是归纳中国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是回答了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环保工作,或是有关于我国环保工作的其他方面的具体表现。

学生不审题就下笔,往往会造成真接失分。

(2)表达不准确。

许多学生能针对“中国环保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概括,但在语言表达上却存在严重问题,导致失分。

如:环境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不接轨”,指什么,不明确)。

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不相等,大多超过(高于)世界标准。

(“超过”、“高于”,表意不明)。

中国环保问题比国际水平严重(“问题”比“水平”严重,语法错误)。

空气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偏差(偏差了什么,指代不明)。

中国汽车排气量很大(中国的汽车排气量的大小与环保有何关系)。

09年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

09年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

09年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
作为中学生升入高中前的一道坎,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备考中,语文
考试更是需要各位同学充分准备和积累。

在09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难度较往年
有了一定提高,其中语言积累与运用难度较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1.语言积累
在语言积累方面,各位同学推荐多读高质量文学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积累
大量的词汇与短语,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要注重记忆生僻词汇和常用成语,对一些常用的修饰词、连词、副词等词类有所了解,并在字义、词性与拼音等方面有所了解。

2.语言运用
在语言运用方面,需要提高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做题前,要先熟悉语言表达
的经典句式和常用搭配,如常见的高考作文中使用的句式或优美的成语、警句。

在做题时要更注重语境分析,尤其是“读懂、说通、会用”和“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独立思考”的思路。

3.做题技巧
在做题时,尤其是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应注重做题技巧。

如熟悉命题人的出
题思路,了解各个题型的命题特点,切忌在考场上直接抄题目,要详细分析、分开讨论、分别回答,客观详实。

总之,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地加强
语言的灵活运用,最终通过正确的解题技巧,进而斩获高分。

2009广州“二模”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1

2009广州“二模”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1

2009广州“二模”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1新高考新作文2009-05-03 2159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6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五官很有意思,眼睛两只,耳朵两个,嘴巴一张。

两只眼睛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两个耳朵却向着不同的方面;一张嘴巴也许是要人们少说。

所以,有人得出这样的感悟多看、兼听、慎说。

请你以“看·听·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根据下面的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2009广州“二模”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一、关于题意内容(一)总体把握第(1)道是话题作文。

该题由三个部分构成材料、话题、要求。

对话题作文的审题应把握“三审”原则①审材料,抓材料的关键信息。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话题的铺垫,其作用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考生写作时可以用、也可以不使用话题中的材料。

本次作文的话题材料分别从“人的五官、五官的摆设和人的感悟”三方面提供写作思考的情境,以激活想象。

考生可以从材料中五官的摆设思考,“两只眼睛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理解为目标要一致;“两个耳朵向着不同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广泛听取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一张嘴巴也许是要人们少说”可以理解为少说、慎说、不乱说。

考生也可以参照人的感悟“多看、兼听、慎说”来立意写作。

但无论怎样解读话题中的材料,都不能离开话题的范围写作,因为话题中的材料是服务于话题的。

②审话题,明确判定话题类型,灵活驾驭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话题是话题作文的灵魂,立意角度的选择,论证材料或记叙事件的选取、行文思路的把握都必须要围绕话题展开。

本话题“看·听·说”是由话题材料延引出来的关系式话题。

话题中的三个动词“看、听、说”分别由两个间隔号分开,组成关系型的话题。

考生一定要认真思考“看·听·说”之间的关系,至于将三者理解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还是折关系,是侧重在“看”或“听”还是“说”,则完全由考生自己选择完成,只要文章能将三者的关系写清楚,能自圆其说即可。

汕头市2009年第二次模拟答案及评分意见(印刷版)

汕头市2009年第二次模拟答案及评分意见(印刷版)

汕头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第二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12分,共4小题,每小题3分)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力层级E。

1. C(A zhà,cuì/zuì,yì,zhì B cì,shuò/sù,huì,pǐ C dànɡ,xīn,chèn,hàn D f ān,chì,kào,ān/yīn)2.A(A “平易近人”既指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亲近。

也比喻文字浅显,通俗易懂。

用在此处恰当。

B“风尘仆仆”指旅途劳累辛苦,不符合语境;C“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贬词褒用;D“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这里是“首先发难”的意思)3.B(A“奖章”不是称号,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可删去“导致的”;D应是“被‘吞’”)4.D(②句承接开头说明“阅读与写作”合为一体,①句说具体说“阅读与写作”关系,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④句小结内容。

)二、(12分,共4小题,每小题3分)5.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B(殆:危险)6.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C(C者:代词,……的人。

A 之:的/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何:疑问代词,什么/副词,为什么;D则,连词,表连接/副词,就。

)7.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D(该项都是判断句,其余三项各只有一个判断句)8.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B。

B(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9. ⑴(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2009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2009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一、把握复习方向
♣ 中考考什么?怎样考?
▲ 中考阅读考什么?
《2009年中考说明》说:(《说明》中有二处说 到阅读考察) 第一处: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注重考察学生对 各种语言材料的理解、筛选、概括、感悟、体 验、探究及鉴赏能力。(画线处为今年新增) (这是从试题的能力要求角度来说明的)
1.语言运用 据音写字 选词填空 句子仿写 综合实践 (能力综合 答案开放 区分明显) 2.现代文阅读 三个步骤: 审察题干(前提) 筛选信息(正误) 整合表述(优劣) 三种意识: 草稿意识 (对思考的一种提醒) 原文意识(答题的正确与否) 整体意识(答题的完整与否) 三项能力: 辨析信息的能力(真伪 主次) 提炼升华的能力(表里 点面) 语言转述的能力(简明 转换)
▲ 怎样考?
• 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常结合起来 考查,常设置具体的活动情境,采用语言表述的方式考查学生运 用语言的能力;避免其他学科知识喧宾夺主以及将学生的活动能 力视为主要考查对象。 • 10.现代文阅读:避免在此处考查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内容, 如词语辨析、关联词填空等。常从不同层面设题,如整体感知、 信息筛选、要点概括、词语理解、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说明 文、议论文阅读避免考查说明方法、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概念 性知识,而将重心放在内容的把握上(即作用的理解上)。 • 11.诗歌鉴赏:选用古诗词为材料,所选古诗词较易理解。(一 般为绝句) • 12.文言文阅读:分两篇,课内文言文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 目(16篇)为考查范围,课外文言文则依据古籍,选取故事性、情 节性较强的材料。以考查实词的意义为主,突出理解能力。避开 理解有争议的字词,以教材下的注释为主要考查依据。文言文内 容、主题、形象的考查较浅显。 • 13.写作:所考内容应来源学生的普通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不会因为城乡差别、地域差异而造成不公平现象。

2009成都二诊语文

2009成都二诊语文

成都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答第Ⅱ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焦躁不修边幅账簿(bó) 徇私舞弊(xùn)B 弦律词不达意倾轧(yà) 大模大样(mú)C.本分堂而皇之尽管(jǐn) 无声无臭(xiù)D.平添要言不繁证券(quàn) 敷衍塞责(s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B专家认为,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充耳不闻,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C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实干家,而不要当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

D对于当前流行的某些大部头系列图书,有人认为内容扎实、叙述从容,也有人认为行文拖拉、不利阅读,两种意见针尖对麦芒,僵持不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将汉字按部首归类,这是文字学领域一项伟大的创举,其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人也多望尘莫及。

B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国家财力的增加为促进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失分点: 1.忽略题干要求,描写中没有体现出“四川”这一地域要求。 2.对“文化特色”理解不准确。 3.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详细的描述,过于概括而不够生动。 4.重心不突出,不是以描写为主,用笔较散。 李白咏:“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成都 乃人言阜盛,钟鸣鼎食的天府之国,望江园内饮茶赏竹,望江 楼上望锦江东流,白鹭飞升。雕梁画栋,佩玉鸣鸾,吟诗作画, 绣口吐出巴蜀文化。 文笔优美,但重心不突出,只有画线部分才符合题意。 5. 欠缺答题规范和应试技巧: 小吃一条街灯火辉煌,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麻辣火锅,一张 张的脸像红辣椒似的,他们开心地吃着一块块牛肉,喝着一杯 杯酒,大声畅谈着最近发生的乐事儿。(3分) 没能点出四川特有的文化特色。
20题: 考点分析:考查“宣传标语”,考点涉及“正确运用常 见的修辞方法”“简明”“得体”等。 【参考示例】 ①吟诵国学经典,涵养书香校园 ②沐浴圣贤光辉,濡 染智慧人生 附优秀答案: 诵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 / 诵读国学经典,感悟生命内涵 /诵儒家经典,读史家绝唱/ 孔孟老庄浩浩国学,之乎者也琅琅书声/ 诵读国学经典可 明智,领悟古人高见晓修身/ 在国学经典中体味大师风范,从传统文化中探寻为人之 道/品国学,传承民族文化;读经典,陶冶你我情操。
参考答案: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 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 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 好意思。 【05年重庆卷】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 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 后,且字数在20到30字之间。要求思想健康,语 意连贯。(4分) 想象 雾 倾听 (1)表现“欢快”: (2)表现“忧愁”:
2009级“二诊” 语言运用及作文 分析及复习建议
四川师大附中 易晓
语言运用及作文命题特点
1.涵盖不同题型,全方位能力覆盖。 2.关注社会生活,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3.强化思维考察,突出分析概括能力。 4. 注重语言表达,强化文学魅力。
六大题答题情况及分析
(一)学生答题情况 18题: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用一个单句给“3G”下定 义。 参考答案:通过卫星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的结合,能提供 (为用户提供)高速无限上网和多媒体业务的、信息传 送质量稳定的、可全球漫游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考点分析:考点涉及压缩并概括信息,句式转换。侧重 考察分析综合、表达应用能力。 主要失分点: 1.知识储备不足;不清楚什么是“单句”。 2.答题策略欠佳:不懂“下定义”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定义概念=具体特点(各个属概念)+本质属性(种概念) 3.概括能力不强,表达不够通顺。
示例1: 【06年江苏】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 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4分) ①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 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 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 类迁徙地图。②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 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 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③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 明,人类起源于非洲。④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 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 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 轨迹。 ⑴研究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 超过24个字) ⑵最终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 超过12个字)
2.锻炼思维,注重运用——兼顾思维训练和表达 训练,注意突出重点,做到备考有序。 思维训练。比如压缩语段、句式变换、新闻评论 题、辩论稿、简明、连贯等题型,必须强化逻辑 思维的严密性,使学生能审清 己的看法。 表达训练。有“文采”的表达是每年训练的重点, 扩写、仿写、修辞运用主要涉及这方面的考查。 实际生活中运用能力的训练。如口语交际的得体、 为某种现象提建议等题型。
19题:请你描述体现出四川的地方文化特色的一个 场景或一组画面。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字数不少于60字。 考点分析:考点涉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及“准确、鲜明、生动”。 学生答案示例: 走在锦里古街上,人们仿佛置身于古代闹市: 传统的小吃,五彩的服饰,热闹的表演……坐在茶 馆里,手捧清茶,看着如走马灯变幻的街景,浅笑 不语,呷一口清茶,感受闹中取静的乐趣。 学生多取材茶馆、火锅、川剧、锦里古街等体现 四川文化特色处。
主要失分点: 1.没能突出“国学经典诵读”这一主题。如: 做中国人,读中国书。 2.审题不仔细,不按要求答题。 如部分考生只写一条标语,而将标语的上下联分 别写在两格内。结果为0分。 如:1.照明镜知自身 2.诵国学明天下; 1.品国学经典之精深 2.颂中华文明之博大。 3.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偶运用不工整,忽略 “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 的特点。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成都人把国学读。
3.强化审题,完善技巧——强化审题意识, 明确题干要求,做到答题有据。 分析题干,应从中明确答题要求:如表达方 式要求、答题角度、答题重心、字数或句数 限制等; 分析材料,应从中明确主要表达方式、材料 组成、结构重心等,为作题做好准备。 分析语言环境,应从中明确试题目的和功用, 懂得答题的方向、语气等。
(二)六大题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还原考点——覆盖各种考点,以考点带题型, 做到心中有数。
示例: 【08年湖北卷】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 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 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 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 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