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由基聚合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3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3

f1
1 f2

[M1 ] [M1] [M2 ]
(3—12)
F1
1 F2

d[M1 ] d[M1] d[M2 ]
(3—13)
将式(3—11)、(3—12)、(3—13)合并并整理,可得到以摩尔 分数表示的共聚物组成方程。
F1

r1f12 f1f2
r1f12

2f1f 2

r2f
2 2
反过来, r1 < 1, r2 > 1的情况是类似的,只是曲线处于 对角线下方。
该类例子很多: 如丁二烯—苯乙烯体系( r1=1.35, r2=0.58, 50℃);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 r1=1.68, r2=0.23 );甲基 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体系( r1=1.91, r2=0.5 )。
即: 体系中自由基总浓度及两种自由基浓度都保持不变。 除引发速率和终止速率相等外,还要求M1·和M2 ·两自由基
相互转变的速率相等。
13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R + M1 ki1 R + M2 ki2
R M1 R M2
RiM1 RiM2
M1 + M1 k11 M1 + M2 k12 M2 + M1 k21 M2 + M2 k22

0
(3—4) (3—5)
根据稳态假定,M1·和M2·的引发速率分别等于各自的 终止速率:
RiM1 2R t11 R t12
(3—6)
RiM2 2R t22 R t12
(3—7)
16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根据稳态假定,M1·转变成M2·和M2·转变成M1·的速率相 等,即:

自由基聚合反应简介

自由基聚合反应简介
聚合总速率的变化规律为:初期慢,中期加速,后期又转 慢;由于单体浓度降低引起正常聚合速率降低的程度不及凝胶 效应导致的加速程度,故总的反应速率仍表现出自动加速效应。 这类反应通常采用低活性引发剂。
高分子化学
3.5 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因素
2、匀速聚合 当引发剂的半衰期适当时,正常聚合速率的衰减与凝胶效应的 自动加速部分可互补,从而可做到匀速反应。 3、前快后慢的聚合反应 当采用引发剂活性很高时,聚合 初期引发剂大量分解,使正常聚 合速率很大,聚合中后期,因引 发剂残留量少,正常聚合速率下 降幅度大,以致于凝胶效应的自 动加速部分还不足以弥补,故总 聚合速率降低,甚至为零。
CH2 CHR + O 苯醌
CH O CH2 CHR O CHR + HO HO CH2 CHR O O
O
CH2 CHR O
O
(17)
生成的自由基由于有苯环的强共振作用而稳定,引发活性低。
极性效应对苯醌(缺电子物质)的阻聚作用有显著影响。
18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 芳族硝基化合物
(iii) 硝基化合物:硝基苯、多硝基苯
高分子化学
3.5 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因素
(3)链自由基卷曲、包埋的程度以及聚合速率的大小受聚合物在单 体或溶剂中溶解性能的好坏的影响。通常,自动加速现象在良溶剂 中较少出现,在非溶剂(沉淀剂)中出现得早、显著,在不良溶剂 中自动加速现象介于以上两种情况。
图2 溶剂对MMA聚合时自动加速效应的影响 (1~3—采用非溶剂;4~5—采用不良溶剂;8~10—采用良溶剂)
氯化铁不仅阻聚效率高,并能化学计量地消灭一个自由基,因 此,可用于测定引发速率。
22
高分子化学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 自由基聚合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 自由基聚合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自由基聚合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们在聚合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这三个主题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化学反应的特性和应用。

一、丙烯酸丁酯1.1 丙烯酸丁酯的结构与性质丙烯酸丁酯,化学式为C7H12O2,是一种重要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等。

1.2 丙烯酸丁酯的合成方法丙烯酸丁酯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丙烯酸与丁醇酯化反应、使丙酮氢醇与丁醇发生缩合反应、将丙烯醇与丁酸酐酯化等。

每种合成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1.3 丙烯酸丁酯的应用领域丙烯酸丁酯在合成树脂、油墨、涂料、胶粘剂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较好的成膜性和耐候性,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涂装和保护。

它还可以用于医药、香料、香精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二、丙烯酸异辛酯2.1 丙烯酸异辛酯的结构与性质丙烯酸异辛酯,化学式为C10H18O2,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类似水果的气味。

它的溶解性良好,可以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醇类、酮类和醚类溶剂等。

2.2 丙烯酸异辛酯的合成方法丙烯酸异辛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异辛醇与丙烯酸酯化反应、异辛烷与丙烯酸酯化合成等。

其中,酯化反应是较为常见的合成方法,可以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使异辛醇和丙烯酸直接发生酯化反应。

2.3 丙烯酸异辛酯的应用领域丙烯酸异辛酯在化学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被用作合成脂肪族醇聚氨酯、环氧树脂、润滑油、增塑剂等,也可以用于合成光氧化抗氧化剂、润滑油添加剂、燃料添加剂等。

三、丙烯酸自由基聚合3.1 丙烯酸自由基聚合的原理丙烯酸自由基聚合是指丙烯酸单体通过自由基机理进行的聚合反应。

在聚合过程中,丙烯酸单体中的双键发生开裂,形成自由基,自由基之间发生串联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3.2 丙烯酸自由基聚合的特点丙烯酸自由基聚合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等特点。

第3章 自由基聚合-1

第3章 自由基聚合-1
C=O C O
• 碳碳双键: 既可均裂也可异裂,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
C
C
C= C
C
C
3 自由基聚合 3.2 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10
3.2.1 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类型 取代基的电负性(诱导效应)和共轭性决定烯烃的聚合反 应类型。 乙烯基单体(CH2=CHX)的聚合反应类型主要取决于双键 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electron effect,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无取代基:乙烯(ethylene)
阳离子聚合,如X = -R,-OR,-SR,-NR2等。
3 自由基聚合 3.2 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12
3.2.1 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类型 (ii) X为吸电子基团
H2C CH X
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
H R CH2 C X
分散负电性,稳定活性中心
电性活性种结合
阴离子与自由基都是富电性的活性种,因此易进行阴
+ + -
-*
-
-*
-* -* -
-
C6H5
0.232
+
-*
-*
-
-
注:1. +表示能聚合,- 表示不能聚合。2. *表示能形成二聚体。 3. 碳原子半径为0.075 nm。
3 自由基聚合 3.2 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21


首先从位阻上来判断单体能否进行聚合。 然后通过电子效应来判断它属于哪一类的聚合:
15
丙烯(propylene)、丁烯(butylene)
供电性和共轭效应均较弱,只能得到低聚物。
CH3 CH2=CH

什么是自由基聚合

什么是自由基聚合

1.什么是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解:自由基聚合:通过自由基引发进行链增长得到高聚物的聚合反应。

阴离子聚合:由阴离子引发并进行增长的聚合反应。

阳离子聚合:由阳离子引发并进行增长的聚合反应。

2.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写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历程中各基元反应。

解:3.在自由基聚合中,为什么聚合物链中单体单元大部分按头尾方式连接?解: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从位阻上看,自由基与含取代基一端靠近时会产生较大位阻,反应能垒较头-尾方式高;(2)从生成的自由基的稳定性看,通过头-尾方式生成的自由基在带有取代基的碳上,这样取代基可起共轭稳定作用。

4..自由基聚合时,单体转化率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有何特征?与聚合机理有何关系?解:自由基聚合时,引发剂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分解释放自由基的,因此单体是逐次与产生的自由基作用增长的,故转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而对产生的一个活性中心来说,它与单体间反应的活化能很低,kp值很大,因此瞬间内就可生成高聚物。

因此,从反应一开始有自由基生成时,聚合物分子量就很大,反应过程中任一时刻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相差不大。

5.解释引发效率、诱导分解和笼蔽效应引发效率:引发剂分解后,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将引发聚合部分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效率,用f表示。

诱导分解:指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反应结果为自由基总数不变,但白白消耗一个引发剂分子,使f下降。

笼蔽效应:由于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的浓度低,引发剂分解生成的初级自由基处于溶剂分子的包围中,限制了自由基的扩散,导致初级自由基在笼内发生副反应,使f下降。

6.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正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各是哪一机理造成的?解:Rp与[I]1/2成正比是双基终止造成的,Rp与[M]成正比是初级自由基形成速率远小于单体自由基形成速率的结果。

7..什么是自动加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会产生什么影响?解:当自由基聚合进入中期后,随转化率增加,聚合速率自动加快,这一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

自由基聚合名词解释

自由基聚合名词解释

自由基聚合名词解释
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化学过程,其中自由基(分子中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化学物质)通过连续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一个起始反应(通常是热或光化学反应)产生自由基,然后这个自由基与单体反应并形成新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又能与其他单体反应产生新的自由基,这样反应会不断延伸直到所有单体被消耗并形成大分子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合成纤维和聚合材料等领域。

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影响着反应速率和产物性质。

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形态等决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自由基聚合包括乙烯聚合、丙烯酸聚合、苯乙烯聚合等,它们在工业生产、能源、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另外,自由基聚合还可用于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聚合物纳米材料、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功能性聚合物等高附加值产品。

自由基聚合(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第三章)

的独电子与取代基构成共轭体系,使自由基稳
定。而头—头连接时无共轭效应,自由基不稳 定。两者活化能相差34 ~ 42kJ/mol。 共轭稳定性较差的单体,容易出现头-头结 (如醋酸乙烯酯)。聚合温度升高,头-头结 构增多。
30
(2)以头—尾方式结合时,空间位阻要比
头—头方式结合时的小,故有利于头尾结合。
C O O C O O 2 C O O 2 + 2 CO2
46
(4)无机过氧化类引发剂 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K2S2O8)和过硫 酸铵[(NH4)2S2O8]。水溶性引发剂,主要用于 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分解温度:60~80℃,解离能109~140kJ/mol
O KO S O O O O S O OK 2 KO O S O O O 2 O S O O + 2K
4
自由基聚合是至今为止研究最为透彻的高分
子合成反应。其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的
60%以上。
特点:单体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制
备方法多样。 自由基聚合是最重要的高分子合成反应之一
5
重要的自由基聚合产物:
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
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醇酯、聚(甲基)丙烯酸
及其酯类、聚丙烯酰胺、ABS树脂等;
34
4)链转移反应 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大分子
上夺取原子而终止,而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
自由基继续新的增长,使聚合反应继续进行
的过程,称为“链转移反应”。
CH2 CH X + YS CH2 CH Y + S X
35
链自由基可从已形成的大分子上夺取原 子而转移,结果是形成支链型大分子。
CH2 CH X + CH2 CH X CH2 CH2 + X CH2 C X CH2 CH X

聚合物合成工艺-第3章

聚合物合成工艺-第3章
b) 反应温度
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应与反应时间(停留时间)匹配
根据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kd
在相同介质和温度下,不同引发剂的kd不同,kd 大者,分解速率快,活性高。
根据引发剂分解活化能Ed
Ed大者,分解的温度范围窄 如要求引发剂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集中分解,则选
用Ed大者 反之,可选用Ed小者。
化率,是LDPE合成工艺研究的重点。
工艺概况
LDPE的合成工艺均由ICI公司的技术衍生而来,除反应 器、配方、工艺控制有所不同外,流程均大致相同。
生产流程示意图
兰化集团引进Basell公司20万t/aLDPE 装置工艺流程
流程简述
乙烯与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后,经一次压缩(25~30MPa) 后与循环乙烯混合,进入二级压缩机,出口压力110~ 400MPa(不同工艺,要求的压力不同)。
变宽 可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S]/[M]值,控制分子量分布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分批次补加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选择
一般根据50%转化率-U1/2进行选择。 U1/2-链转移剂消耗50%时单体的转化率。
U1/2=100(1-0.51/Cs) 一般情况下,CS提高,U1/2下降。 根据反应的单体转化率要求,选择合适的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U1/2可查阅有关手册。
物理机械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聚乙烯的主要分类
a. 低密度(高压)聚乙烯(LDPE)
密度为0.915~0.930 g/cm3的均聚物
自由基 共聚合
含少量极性基团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AA
b.线性低密度和中等密度聚乙烯(LLDPE、MDPE)
乙烯、α-烯烃(1-丁烯、1-己烯或1-辛烯)的共聚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基聚合有些类似于负离子聚合 如有吸电子基团存在, 如有吸电子基团存在,使乙烯类单体双 键的电子云密度降低, 键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易与含有独电子 的自由基结合 该吸电子基团又能与形成的自由基的独 电子构成共轭, 电子构成共轭,使体系能量降低而使自 由基稳定性增加
18
•强吸电子基团的单体倾向于负离子聚合, 强吸电子基团的单体倾向于负离子聚合, 强吸电子基团的单体倾向于负离子聚合 而弱的适合于自由基聚合 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既可进行负离子聚合, 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既可进行负离子聚合, 又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又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 卤原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而共轭效 卤原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 应却有供电性,但两者均较弱。 应却有供电性,但两者均较弱。
14
对CH2=CH-X, 当X为推电子基团 - 为 时
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大, 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大,有利于正离子进攻与结合 推电子基团可使正离子的活性中心稳定, 推电子基团可使正离子的活性中心稳定, 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因此, 因此,推电子基团使乙烯类单体容易进行 正离子聚合
15
烷基、烷氧基、苯基、 烷基、烷氧基、苯基、乙烯基 为推电子基团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章
3.1 自由基聚合单体 3.2 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 3.3 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及引发作用 3.4 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3.5 自动加速现象 3.6 自由基聚合的分子量和聚合度 3.7 阻聚原理和阻聚剂作用 3.10 聚合反应实施方法
1


按反应机理
连锁聚合
聚合反应 逐步聚合
19
共轭烯烃
苯乙烯、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等共轭烯烃, 苯乙烯、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等共轭烯烃, 由于π电子的离域性较大 易诱导极化, 电子的离域性较大, 由于 电子的离域性较大,易诱导极化, 能进行上述四 能进行上述四种类型的聚合 CH2=CH CH2 =CH-CH=CH2 CH2=C-CH=CH2 CH3
4
引发剂 引发剂
初级自由基
5
初级自由基
单体自由基
6
单体自由基
链自由基
7
大分子
8
9
单 体 转 化 率
产 物 平 均 聚 合 度
反应时间 链式聚合反应 ( 逐步聚合反应
反应时间 活性链式聚合反应) 活性链式聚合反应)
10
根据引发活性种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不同,链式聚合反应可 根据引发活性种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不同, 引发活性种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不同 分为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 自由基聚合、 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
实际上烷基的推电子能力不强 只有象异丁烯这样1, - 只有象异丁烯这样 ,1-双烷基烯烃才能 进行正离子聚合
CH3 CH2=C CH3 CH2=CH OR
16
对CH2=CH-X, 当X为吸电子基团时 - 为
将使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减少 并使形成的负离子活性中心共轭稳定 因此有利于负离子聚合
17
腈基和羰基( 腈基和羰基(醛、酮、酸、酯) 为吸电子基团
13
3.1
自由基聚合的单体
单取代乙烯类单体
CH2=CH-X,其取代基 的电子效应, - ,其取代基X 可分为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或 可分为诱导效应或共轭效应 能改变双键的电子云密度, 能改变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对所形成的 活性中心的稳定性有影响 决定着单体对自由基、 决定着单体对自由基、负离子或正离子 活性中心的选择性
3
自由基聚合是高分子化学中极重要的反应
工业上处于领先地位: 自由基聚合产物占 工业上处于领先地位 总聚合物的60%以上, 总聚合物的 %以上, 约占热塑性树脂的 80%。 % 理论上也较完善: 理论上也较完善:
自由基活性中心的产生和性质, 自由基活性中心的产生和性质 , 各基元反应和 反应机理、 聚合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 聚合反应动力学 、 分子量及影响分 子量的因素, 子量的因素, 聚合反应热力学理论, 都较为成熟。 聚合反应热力学理论 都较为成熟。 这些理论常作为研究离子型及配位聚合的基础。 这些理论常作为研究离子型及配位聚合的基础 。
24
三或四取代乙烯
一般都不能聚合 但取代基为氟原子的例外 氟原子半径很小,故氟代乙烯、 氟原子半径很小,故氟代乙烯、直到四氟 乙烯都能很好地聚合
25
分解 自 由基 : AA 2A CH2=CHX CH2=CHX A CH2 CH X A CH2 Hδ + δB C X Hδ- δ+ B C X
阳 离子
离子
离解 AB
AB
- +
CH2=CHX
A CH2
11
3.1
自由基聚合的单体
单体结构与聚合类型
单烯烃、共轭双烯烃、炔烃、 单烯烃、共轭双烯烃、炔烃、羰基化合 物和一些杂环化合物大多数在热力学上 物和一些杂环化合物大多数在热力学上 能够聚合 然而,各种单体对不同聚合机理的选择 然而,各种单体对不同聚合机理的选择 性具有较大的差异
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的产物占聚合物总产量60%以上 以上 自由基聚合的产物占聚合物总产量 自由基聚合的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完善
2

一般性特征

逐步聚合反应是由单体及不同聚合度中间产物之间, 逐步聚合反应是由单体及不同聚合度中间产物之间,通过功 是由单体及不同聚合度中间产物之间 能基反应来进行的。 能基反应来进行的。 链式聚合反应则是通过单体和反应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来进 链式聚合反应则是通过单体和反应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来进 单体和反应活性中心之间 这些活性中心通常并不能由单体直接产生, 行,这些活性中心通常并不能由单体直接产生,而需要在聚 合体系中加入某种化合物, 合体系中加入某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合 反应活性中心, 反应活性中心,再通过反应活性中心与单体加成生成新的反 应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链。 应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链。 引发剂。 其中加入的能产生聚合反应活性中心的化合物常称为引发剂 其中加入的能产生聚合反应活性中心的化合物常称为引发剂。 引发剂(或其一部分) 引发剂(或其一部分)在反应后成为所得聚合物分子的组成 部分。 部分。
12


氯乙烯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 氯乙烯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 异丁烯只能进行正离子聚合 异丁烯只能进行正离子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进行自由基和负离子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进行自由基和负离子聚合 苯乙烯却可进行自由基 负离子、 却可进行自由基、 苯乙烯却可进行自由基、负离子、正离子聚 合和配位聚合等 • 上述差异,主要取决于碳碳双键上取代基的结构, 上述差异,主要取决于碳碳双键上取代基的结构, 取决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 •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结构对称,偶极矩为零。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结构对称,偶极矩为零。 能在高压下进行自由基聚合或在特殊的引发体系 下进行配位聚合
20
表3-1 常用烯类单体对聚合类型的选择性 -
21
取代基的位阻效应 取代基的位阻效应
位阻效应-----取代基的体积、数量和位 取代基的体积、 位阻效应 取代基的体积 置 动力学上-----对聚合能力产生显著的影 动力学上 对聚合能力产生显著的影 响 但一般不涉及对不同活性中心的选择性 单取代基的体积效应不明显
22
1,1-二取代的烯类单体 -
一般仍不考虑体积效应, 一般仍不考虑体积效应,只是综合两个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决定单体的活性和选 择性 但两个取代基都是苯基时, 但两个取代基都是苯基时,由于苯基体 积大, 积大,只能形成二聚体而不能进一步聚 合
R CH2=C R’
23
1,2-双取代单体 , -
位阻效应大, 位阻效应大,一般都难以聚合 如马来酸酐难以均聚, 如马来酸酐难以均聚,但能和苯乙烯或醋 酸乙烯酯共聚 CH=CH R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