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循序渐进三步教学法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标签: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4种方法,简称“四诊”。

通过四诊,可以观察机体外在表现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内在联系,为进一步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中医四诊是决定中医学“现象-状态医学”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是为实现认识人体的“现象-状态”层面生命规律而采取的手段和思维途径,因此,四诊是不可取代的中医诊疗方法。

熟练运用四诊,对中医临床培养优秀人才及中医临床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目前四诊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中医院校对学生四诊教学渐渐弱化,实习生临证时不善于四诊合参,抓不住四诊的关键,导致无法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1 四诊内容抽象,表述困难四诊内容抽象,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述,尽管近年来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了很大改进,但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不能直观了解四诊的临床应用,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扎实掌握四诊基本理论,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及诊疗技能的提高。

1.2 病证复杂多变,难以再现临床病证表现复杂,常多个病证并见,而教材中所选的案例都是一些典型案例,不能很好地再现真实而复杂的临床情况,这使四诊理论与临床应用相脱节,学生进入临床后辨证思维混乱,不能灵活运用四诊获取有效的信息对病证加以辨识和判断。

1.3 培养欠规范,思维能力缺陷既往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规范,针对性差,缺乏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导致学生存在临床思维上的缺陷,如表面思维、片面思维、印象思维和惯性思维等,即使提取了部分四诊信息,也无法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进行辨证分析,从而影响了疾病的诊断。

1.4 检查手段丰富,四诊被忽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检查手段的不断健全,中医四诊逐渐被医者忽视[1],也使许多学生对四诊的运用更加简化。

如望诊的内容较多,而临床应用常存在漏项的现象;较少顾及闻诊;问诊存在片面性,抓不住主诉,忽视重点询问,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术语,不能掌握问诊的方法和技巧等问题;由于脉诊具有“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特点,加之学生受西化思维影响明显、临床实践少等原因,致使切脉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形式。

中医内科学如何通过四诊方法全面诊断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通过四诊方法全面诊断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通过四诊方法全面诊断疾病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四诊”,即望、闻、问、切。

这四种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望诊,是医生通过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

首先是观察患者的神色,包括面部的色泽、神情等。

如果患者面色红润,精神饱满,通常表示正气充足,病情较轻;反之,若面色苍白、晦暗,神情疲惫,可能是正气虚衰,病情较重。

形态方面,观察患者的体型、姿态也能提供重要线索。

例如,肥胖者多痰湿,消瘦者多阴虚;肢体活动自如者病情较轻,而肢体拘挛、颤抖则可能是风证或虚证的表现。

舌苔的变化也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都能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情况。

比如,舌苔白厚而腻,多为寒湿内阻;舌苔黄厚而燥,多为里热炽盛。

在望舌时,还要注意观察舌质的颜色、形态。

舌质淡白多为气血两虚,舌质红绛多为热入营血。

脉象更是中医诊断的特色之一。

正常脉象应当是和缓有力、节律整齐。

而不同的脉象则反映出不同的病症。

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数脉主热证,迟脉主寒证;弦脉主肝胆病、痛证,滑脉主痰湿、食积等。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等声音。

比如,说话声音洪亮有力,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寒证。

呼吸急促、声高气粗,多为实热证;呼吸微弱、声低气怯,多为虚寒证。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弱,多为肺气亏虚。

嗅气味方面,通过嗅患者口中、身体、排泄物等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口中有酸腐气味,多为食积;口臭秽浊,多为胃热。

患者身体有腐臭气味,可能是疮疡溃烂;排泄物有恶臭气味,多为湿热下注。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来了解病情的方法。

问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通过询问患者发病的时间、诱因、症状的特点、病情的变化、治疗经过等,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中医-四诊法教案

中医-四诊法教案

中医-四诊法教案《中医——四诊法》教学设计08传统文化汪向荣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四诊法的起源及内容;认识到事物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科学判断。

通过学习《四诊法》,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诊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四诊法的内容难点:望、闻、问、切的独立运用关键:望、闻、问、切的综合运用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四、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和学生一起做教室健康操。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一、手部运动:把你的手握紧成拳头,然后放松,舒展手指,重复八次;然后转动手腕八次。

二、背部和肩部运动: 站直了,把你的右手放在左肩上,慢慢地回头;同样地方式对右肩再做一次,如此重复八次。

三、头部和颈部运动:把头从左往右转,再转回左边;重复做八次,再把头往前低,再往后仰,重复做八次。

活动二:把课本P89页《扁鹊见蔡桓公》编成话剧表演。

话剧内容梗概:扁鹊来到蔡国,蔡桓公宴请了他。

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大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桓公不相信,说自己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医术高明。

”几天后,扁鹊再去见蔡桓公,说道:“大王的病已到血脉,不治会加深的。

”桓公仍不信。

而且很不高兴。

又过了几天,扁鹊见到桓公时说:“大王的病已到了肠胃,不治会更重。

”桓公十分生气,。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见桓公时,就赶快避开了。

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在血脉和肠胃,都有办法治愈,但病在骨髓,我就没有办法医治了。

几天后,桓公体痛,忙派人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蔡桓公就病死了.活动三:扁鹊通过三次见蔡桓公就可以准确的判断病情,我们可以看出扁鹊确实是医术高明的人。

让两名学生介绍一下扁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或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名医扁鹊)扁鹊简介:扁鹊姓秦,名越人,齐国人,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他在各国行医,精通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并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活动四:下面我们就分别了解一下诊断疾病的4种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让学生选择讲课的顺序。

班主任工作中的“四诊”法

班主任工作中的“四诊”法

班主任工作中的“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方法,简称为“中医四诊”法。

医生运用这四种手段来收集疾病的症状,通过归纳分析,就可以了解疾病的成因、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其内在联系,最终确定治疗措施,下药除病。

通过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本人认为:假如能把“中医四诊”法敏捷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望”“望”就是运用视觉,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同学的思想状态。

由于人的精神、表情、言语及动作等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通过留心同学这些方面的变化,就能准时了解其思想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班有位女同学,刚开学时精神状态不佳,成天心事重重,少言寡语。

我观看到这些状况后,与其谈话,了解到其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亲年纪大了,母亲又生病;另外,她担忧自己成果不好,对不起父母。

获知这些状况后,我急躁地给她做思想工作:目前家庭的经济困难只是临时的,等你母亲身体康复以后,困难就会小得多。

班级有两个困难家庭生活补助的指标,肯定支配一个给你,你现在应当做的就是放下包袱,刻苦学习,以优异成果去回报父母以及全部关怀你成长的人。

通过这次谈话,这位同学思想稳定下来,学习也很刻苦,还担当了班干,现在学习、工作都比较精彩。

班主任的“望”准时地了解了同学状况,使同学轻松学习。

二、“闻”“闻”就是运用听觉,收集有关班级的信息,真实、快捷地把握班级状况。

有时班主任在班里,仅靠“望”还不能了解到全部的状况。

这时,班主任就必需设立自己的信息渠道,而且这个渠道是多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源有授课老师、班干部、同学等。

只有多渠道收集信息,才能做到“兼听则明”。

有一次,我听说班上有位同学过生日,当时也没放在心上。

傍晚,我来到同学宿舍,却见了一场“奶油大战”,十几位同学用奶油相互涂在脸上,兴致正高。

事后了解到,这场生日聚会花去近200元。

而且有同学还准备统计全班同学的诞生日期,预备大兴生日聚会之风。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就在班级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围绕生日我们庆祝什么?该怎样庆祝?钱从何而来?这几个问题在班级绽开大争论。

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有哪些

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有哪些

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有哪些中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四诊”,即望、闻、问、切。

这四种方法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况。

首先是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眼神等,可以判断其正气的盛衰。

如果患者神志清晰、反应灵敏、目光明亮、表情自然,说明正气充足,病情较轻;反之,若神志不清、精神萎靡、目光呆滞、表情淡漠,则提示正气亏虚,病情较重。

其次是望色。

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

面部色泽的变化能够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气的消长。

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如果面色苍白,多为气血不足或阳虚;面色潮红,多为热证;面色青紫,多为血瘀或寒证;面色发黄,多为脾虚或湿邪内阻。

望形态也很重要。

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以及动静姿态,可以推测其体质和病情。

身体强壮、肌肉丰满者,多为正气充足;身体瘦弱、肌肉松弛者,多为正气不足。

肢体活动自如,多无大碍;若肢体震颤、抽搐,可能是风证;若四肢蜷缩、不愿活动,多为寒证或虚证。

此外,望舌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

舌头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所以舌头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病变。

正常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而均匀。

舌头的颜色、形状、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方面的变化,都有特定的诊断意义。

比如舌红苔黄多为热证,舌淡苔白多为寒证,舌体胖大有齿痕多为脾虚湿盛。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声音。

语言清晰、声音洪亮者,多为正气充足;语言低微、声音微弱者,多为正气虚衰。

呼吸急促、声高气粗,多属实证、热证;呼吸缓慢、声低气微,多属虚证、寒证。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微,多为肺气亏虚。

嗅气味包括患者身体、口腔、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气味。

比如口臭多为胃火炽盛;口气酸臭多为食积胃肠;排泄物有恶臭,多为热证;排泄物有腥味,多为寒证。

教案名称:第四节 四诊与辨证

教案名称:第四节 四诊与辨证

教案名称:第四节四诊与辨证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中医诊断学》中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四诊和辨证。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四诊的方法和适用范围,以及辨证的原则和步骤,同时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中医诊断学的内容还较为陌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对中医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四诊和辨证的具体应用和临床意义,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四诊和辨证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四诊和辨证的方法对常见病症进行诊断和分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诊和辨证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四诊和辨证的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果。

五、教学对象本节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中医诊断学的内容还较为陌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后,他们将能够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中医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四诊和辨证的基本方法和应用,能够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和方法,为后续的中医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诊和辨证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可以安排一些实验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中医诊断的魅力。

八、教学准备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好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参考书籍等,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

中医四诊察疾病基本方法

中医四诊察疾病基本方法

中医四诊察疾病基本方法
四诊是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四诊望、闻、问、切。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及全身、内脏的病变。

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正如《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

盖有诸内者形诸外”。

可以通过四诊等手段,诊察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为辩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闻丶问、切是调查了解疾病的四种方法。

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即所谓“四诊合参”,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指方法,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十分重视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客观反映,并通过这些客观反映了解其内在的联系。

《中医诊断学》辨证实践课的循序渐进教学探讨

《中医诊断学》辨证实践课的循序渐进教学探讨

2 0 1 3年 l 0月
0 c t o b e r . 2 0 1 3
《 中医诊 断学》 辨证 实践 课 的 循序 渐进教 学探讨 术
邹志东, 李冬华( 通讯作者 ) , 范 晔 , 郭丽娃 , 董晓英 , 马 赘, 杨 铮, 周 杰, 刘文兰 ( 首都 医科 大 学 中医 药学 院 。 北京 1 0 0 0 6 9)
m e n t o f s y n d r o m e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c o u r s e i n D i a g n o s t i c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e,a n n d a l w a y s f o c u s o n t h e a i m
『 摘 要1 阐述 了在《 中 医诊 断学》 辨证 实践课 程的设 计及 实施过 程 中, 根 据《 中医诊 断学》 教 学大纲 , 按照 中医人 才成长 的 规律 , 尤其 是临床 能力的培养 方面 , 始终 围绕提 高学生临床技 能这一 目标 , 设计循 序渐进 的 临床 实践教 学环节 。 认 为在 实践 课教 学 中, 先从 已有 四诊记 录的纸质病 历入手 , 进 而采取 模拟病 人训 练 , 最终 临床 见 习接 触真 实病例 , 让 学生通过 实践课 的 学习, 逐步培 养四诊 收集能 力, 分析和 解决 问题 的辨证 能 力, 及早认 识l 临床优 势 ; 同时也能激发 学生的 学习兴趣 , 在 实践过程
Di a g n o s t i c s o f T r a d i i t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 娜
( 广西 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 医药学院 , 广 西 南宁 5 3 0 2 2 2)
【 摘 要 】中医四诊是诊察和收集病情 资料 的基本手段 ,是 中医诊 断教 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 了让学生在有限的 学时内掌握 中医四诊 的方 法,提 高四诊运 用能 力,文章 中研 究采取 了课 堂一 实训一 临床循序 渐进 的四诊教 学模式 ,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为 学生今后进入临床 打下 坚实的基础。
床实 践减 少等原 因,四诊的教学被逐渐 弱化 。对此 ,为帮助
学 生 掌握 四 诊 技 能 ,鉴 于 中 医 诊 断 学 理 论 性 和 实 践 性 俱 强 的
起来 更直观 明了,让 整个教学过程 变得生动形 象而又活泼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热情 ,丰富了教学内容。
特点 ,笔 者认为 中医诊 断技f l  ̄ i ) l l 练可从 以下三个方面循 序开
总第 1 8卷 2 0 8期
2 0 1 6年 1 2月
大 众 科 技
P o pu l ar Sc i e n c e& Te c h n ol o g y
VO 1 . 1 8 No . 1 2
De c e mb e r 2 O l 6
中医四诊 循序渐进 三步教 学法探 讨

将基 本理论与临床 实践紧密结合 ,
手 资料 。脱离 中医四诊,将无从辨证 论治 ,而 四诊 的精准
掌握 不仅 需要课本 理论的熟练背诵 ,更 需要反复 的临床 实践
中 医诊 法 内容 繁 多 而 庞 杂 ,学 生 大 多 停 留在 知 识 层 面 ,无
c l a s s r o o m— t r a i n i n g - c l i n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i v e f o r u c l i n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mo d e s ,i t h a s a c h i e v e d g o o d r e s u l t nd a b u i l d a s o l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i r f u t u r e wo r k . Ke y wo r d s : f o r u d i a no g s t i c s o f TCM ; s k i l l s ; t e a c h i n g
Ab s t r a c t : F o u r d i a g n o s t i c o f T CM i s t h e b a s i c me ho t d s o f d i a no g s t i c a n d c o l l e c t i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i t i s he t k e y p o i n t s i n d i a g n o s t i c o f T CM t e a c h i n g . I n o r d e r t o ma k e s t u d e n t s ma s t e r t h e m i n t h e l i mi t e d t i me , i mp r o v e he t f o r u s k i l l s , he t s ud t y a d o p t e d he t
展 , 以期 提 高 学 生 的 中 医 四诊 操 作 能 力 。
2 教师示范 ,学 生互练
中 医 技 能 操 作 是 否 规 范 ,直 接 影 响 诊 察 结 果 。 因 此 ,在 技 能 训 练 中 要 以严 谨 规 范 的标 准 , 强 化 基 本 动 作 训 练 , 我 院
¨J

法 将 学 到 的 知 识 运 用 于 实 际 当 中 。此 外 , 随 着 现 代 医 学 技 术 的进 步 , 各 种 检 查 手 段 的 健 全 ,学 生 受 西 化 思 维 的影 响 , 临
搜集 到的各种声音 的音频资料 ,图文并茂 ,声情 融合,将疾
病 的全 过 程 直 观 展 示 给 学 生 ,刺 激 学 生 的感 官 , 使 学 生 掌 握
【 关键词 】 中医四诊 ;技 能;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G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1 1 5 1 ( 2 0 1 6 ) 1 2 . 0 0 7 4 . 0 2
Di s c us s i o n 0 n t hr e e-s t e p t e a c hi ng me t ho d o f s t e p b y s t e p i n f o u r d i a g n o s t i c 0 f Tr a d i io f n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e
中医四诊 占据 了中医诊断教学的很大一部分 比例 , 例如黄
腻苔 、镜面舌 、失神 、撮 空理线等 等知识点 ,若 单纯依靠教
师 课 堂 讲 解 并 不 能快 速 让 学 生 理 解 记 忆 , 因此 充 分 合 理 运 用 现 代 的 科 技 手 段 ,包 括 大 量 的舌 象 图 片 、望 诊 图 片 、 网 络 上
中 医 四 诊 是 指 望 、 闻 、 问 、切 四种 诊 察 疾 病 的方 法 , 是
泛应 用,给 中医 四诊 教学 的现代化提供 了一个 良好平 台 ,通
过 视 觉 、听 觉 、视 频 、动 画和 声 音于 一体 的 多媒 体 教 学 技 术 ,
中医基本技能 的重 要组成部分 ,它为疾 病的真谛及辨 证提供 了重 要依据 ,是 医生从病人身上获得 的最方便 、最直 接的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