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物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是在1983年成立的原华中理工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
经过近三十年广大教职工发扬“探物穷理创新,自信自强争先”的精神,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物理学院系之一。
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128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520余人,并接受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
目前在读的本科生有近6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物理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精密测量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学科获评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下设“理论物理中心”、“凝聚态与材料物理中心”、“光学中心”、“引力中心”、“等离子体物理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大学物理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和“物理专业教学中心”。
建有科技部“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力导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引力实验与理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并参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和磁约束核聚变(ITRE)计划平台的建设;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获准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两人),博士生导师25人,教授33人,副教授28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有3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1人获“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资助;1人被评为“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第五届全国科普作品奖”一等奖;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的称号,指导3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获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1人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十余项。
考研专业代码

01教育管理学02教育经济学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④教育管理学⑦外国教育史007外国语学院(025—83598181)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英语学科教学论3 ①政治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⑤英语教学综合基础(英语教学论和基础英语)⑥综合英语⑦翻译与写作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初试考试科目复试笔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俄罗斯文学02英美文学03日本文学04意大利文学15 ①政治01方向: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俄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英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3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4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意大利语④意大利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俄罗斯文学史02方向:英美文学史03方向:日本文学史04方向:意大利文学史⑥01方向:综合俄语02方向:综合英语03方向:综合日语⑦01方向:俄汉互译02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03方向:日汉互译04方向:意汉互译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1英美文学02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03翻译学52 ①政治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01方向:英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03方向: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英美文学史02、03方向:英语语言学⑥综合英语⑦英语翻译与写作050202俄语语言文学01俄罗斯文学02俄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 ①政治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01方向:俄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俄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俄罗斯文学史02方向:俄语语言学⑥综合俄语⑦俄汉互译050205日语语言文学01日本语言与文化02中日文学与文化8 ①政治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01方向:日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日语语言学02方向:日本文学史⑥综合日语⑦日汉互译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02日本语言学、日本文化研究03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及俄汉互译22 ①政治01方向: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日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3方向: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俄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英语语言学02方向:日语语言学03方向:俄语语言学⑥01方向:综合俄语02方向:综合英语03方向:综合日语⑦01方向:俄汉互译02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03方向:日汉互译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03空天防御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3
01智能信息处理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02网络与信息安全
03军用软件工程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5
01计算机控制理论与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03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综合
110803军事装备学
3
01装备发展论证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3数学三④809航空维修管理
02装备信息化建设
03装备保障系统分析与设计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3
01装备管理与决策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3数学三④810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8
01计算机控制理论与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02机载计算机技术
03智能信息系统
04网络信息系统
05网络与信息对抗
081401岩土工程
2
01特殊土与地基处理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05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综合
02边坡稳定分析
02航空指挥控制与战术引导
03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总体技术
04航空武器控制理论与技术
05航空导弹控制与检测技术
06航空导弹总体技术与作战使用
★082620无人飞行器作战系统与技
术
5
01无人飞行器武器系统总体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08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综合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导师姓名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备注303 电气信息学院137
080801 电机与电器3科学
学位
01 大电机安全分析与监控刘念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69 电路
复试
科
目:
电机
学
02 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故障诊断
曾成
碧
苗虹
同上同上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4科学
学位
01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及稳定
刘天
琪
邱晓
燕
张英
敏
王渝红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69 电路
复试
科
目:
电力
系统
分析
02 电力市场及电能质量
刘俊
勇
杨洪
耕
李华
强
肖先
勇
刘继
春
周凯
同上同上
03 调度自动化及计算机信息处理
周步
祥
滕欢
同上同上
04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及控制
吕飞
鹏
同上同上。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考试科目070401 天体物理01.(全日制)恒星物理02.(全日制)太阳物理03.(全日制)高能天体物理04.(全日制)实测天体物理05.(全日制)星系与宇宙学06.(全日制)日地关系与空间天气07.(全日制)活动星系核08.(全日制)系外行星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1.(全日制)空间目标精密定轨与应用02.(全日制)空间目标光电探测技术与方法03. (全日制)激光测月技术与应用04.(全日制)天体测量技术与方法0704Z1 天文技术与方法01.(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02.(全日制)高分辨率成像技术03.(全日制)射电天文04.(全日制)红外天文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0理论力学或856电子线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0理论力学或856电子线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0理论力学或856电子线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④810理论力学或859信号与系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5机械设计或817光学或856电子线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7光学或862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7光学或856电子线路或862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7光学或856电子线路或862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05.(全日制)天文数据处理085202 光学工程01.(全日制)天文光学技术与应用02.(全日制)天文望远镜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59信号与系统或862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6普通物理(乙)或815机械设计或817光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5机械设计或817光学或856电子线路。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01道路工程管理与经济
02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理论
03道路环境工程
04路基工程
05路面工程
06数字道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6交通工程学(一)
897道路规划与设计(一)
( 896、897选一)
01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与技术
02车联网技术
03交通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1工程力学
01岩土本构关系及理论研究
02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03岩土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
04桩基工程设计理论与检测方法
05土动力学与地下结构抗震
06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与可靠度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03造价管理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英语二
(只招委培生)
01工程管理理论及应用
02工程管理信息化
03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04可持续建筑与绿色建造技术
04交通运输信息技术
05运输自动化及控制
06交通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6交通工程学(一)
897道路规划与设计(一)
( 896、897选一)
0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02交通规划理论及应用技术
03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
04交通运输经济与交通政策
05物流理论与交通运输管理
01工程管理理论及应用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2212 博士研究生《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科目入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操作系统》入学考试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所设置的一个考试科目。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学科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的博士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及软件开发能力,以利于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
考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的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操作系统的外特性,包括: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特性、类型以及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与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功能与实现技术,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
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论题:死锁概念。
并发处理的概念及实现技术,包括:进程概念,进程状态及变迁、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了解进程通信的概念。
实例操作系统,如UNIX系统与Windows系统的类型、结构、用户界面,进程管理、设备管理与文件管理的有关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网络应用及安全等。
三、评价目标“现代操作系统”科目考试是要考核学生对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融会贯通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科目的考试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180分钟3. 考查内容及考查比例操作系统考试内容占70%,计算机网络内容占30%。
考查内容分为较易、较难、难三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配比例是3 :4 :3 。
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约占 30%,需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占40%,需要综合几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占 30%。
题目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问答题、计算题、图解题、分析论述题、编程题。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0原子核物理(含核物理实验方法)
复试笔试科目:普通物理(电磁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电动力学
2.原子核物理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430127)
01加速器技术及应用
02中子物理与技术
03核仪器及仪表
04 辐射测量技术
05 同位素应用
①101政治
同等学力加试:
1.电动力学
2.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选一门(与初试科目不能相同)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
01离子-原子碰撞
02高离化态物理
03离子与介质表面、界面作用的原子过程
同上
同上
◆★放射化学(070322)★
01环境放射化学
02放射分析与核化学
03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及应用
②204英语二
③301数学一
④830原子核物理(含核物理实验方法)
复试笔试科目:普通物理(电磁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电动力学
2.电子学
04放射生物学
05核废料处理及处置
06放射性药物化学及标记化合物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各占50%)
④831放射化学和物理化学(各占50%)
复试科目:化学基础实验、专业英语等
同等学力加试:
1.仪器分析
2.化学综合
◆核技术及应用(082703)
01加速器技术及应用
02中子物理与技术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编码及名称
备注
※027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2001年初,经过数年发展,已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群体。
历史学科现有教师10人,教辅人员1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
另本学科拥有兼职教授3人,外籍客座教授1人。
在职教师中,1人为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2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博士生指导教师罗家祥教授曾获选2005~2006年度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并应邀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进行学术交流;刘金华博士曾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学校长远发展战略,历史学科发挥所有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招收国学、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罗家祥教授同时招收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所所长,除担任本校博士生导师外,还兼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两宋政治史和学术文化史研究,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等研究课题,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重大攻关课题,其《北宋党争研究》、《宋代政治与学术论稿》、《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方向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所副所长。
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参与承担重大攻关课题、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多项,在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湖北地方文化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所著《宋代社会与文化管窥》、《中国古代乡里生活》、《湖北通史·宋元卷》(合著)等均获得学术界的较高评价,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各一项,湖北地方文化史相关成果曾被武汉市有关部门采纳,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方向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承担国务院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马克主义的史学成就》等重要社科课题的研究,所著《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魏晋南北朝史学与学术初探》、《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等论著有一定学术影响。
硕士导师、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刘金华博士和张超博士在简牍文献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等方面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理论素养。
历史学科近年引进的人才分别毕业或工作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大都年富力强,具有较大的学术成就,并富有学术创新精神,为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潜力与活力。
本科学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6项,参与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2项。
共出版学术专著16部,合作撰写“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和历史学专业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
为建立我校历史学科的学术地位,扩大我校历史学科的影响,历史学科积极以各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国外学术界,历史研究所与国外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
如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历史系等院校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学术交流渠道,为我校历史学科走上国际学术舞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历史学专门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富有宽广学识、严谨学风和创新精神,以历史学的智慧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论与应用专门人才。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教育科研单位从事历史学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及相关工作;传媒文博单位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深造。
欢迎全国有志青年学子报考本专业,报考条件和注意事项详见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