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毅力、玄奘西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世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
2.教学难点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三、玄奘西行1. 目的通过史料讲述玄奘西行的目的。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阅读教材了解玄奘西行的目的。
通过参与课堂,提升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
2. 概况通过玄奘西行动画示意图,讲述玄奘西行的概况(时间、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等),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其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玄奘西行的概况。
通过阅读材料,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3. 贡献教师通过史料和图片资料,讲述玄奘的贡献。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通过阅读材料和聆听讲解,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拓展知识面。
合作探究:对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件事的异同。
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进而比较其异同点。
学生回忆所学,并积极思考回答。
想一想:探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和启示?教师通过史料和地图资料,讲述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发。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随堂练习1. 《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本意是波斯人的围巾,唐朝时用作宫廷歌舞的曲子名,后来演变为长短句的词牌。
这表明当时文化的特点是( B )A.博大精深B.包容并蓄C.影响中外D.历史悠久2.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C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唐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3.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1. 外交往来:唐朝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都十分强盛,多次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流,这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商业贸易:唐代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唐朝进行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3. 学术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儒门学术繁荣时期。
唐代的大教育家魏征曾经担任了公元618年至626年的翻译官,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 宗教思想:唐代佛教盛行,许多外国僧人来到唐朝传播佛教,也带来了佛教教义、经典等宗教思想。
2. 文学艺术:唐代文学艺术之风盛行,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同时也对外传播了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3. 科技医学:唐代经济发达,科技医学方面也十分发达。
唐朝多次进行海外探险、科技考察等,在科技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吸引了外国人前来学习、探讨。
三、具体交流成果1. 《大唐西域记》:唐朝大文学家玄奘在住持鎏金寺时,在公元627年至645年之间,历时19年,经西行取经之路,走过了15000千米,到达印度等国,取得大量翻译大量佛典文献。
他将所学记述成书,即为《大唐西域记》。
2. 忘书室的书:忘书室为唐代名士韩愈私人收藏书籍之处。
其中不乏外传的书籍,如有《护法论》等。
3. 西安的回民街:中国早期的伊斯兰教徒,即回族,自唐代便大量涌入中国。
在唐朝中后期,回族就被分为数支,其中就有多数回族居住在西安,形成了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民街。
总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十分广泛而深入的,不仅让中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与计划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与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内,中外文化交流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推动。
本文将探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
1. 文物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来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宝物、纺织品、艺术品和书籍从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引进中国。
这些文物的引进丰富了唐代的文化,并对后来的艺术、工艺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教交流唐代是中国宗教多元化的时期,、和等宗教在这段时期内相互影响。
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艺术和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和也在唐代融入了中国社会,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3. 文学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和文化交流者。
唐朝皇室和贵族推崇文化艺术,诗词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许多外国游客和外国文人都前来唐朝,并与当地文人交流创作。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4. 商业交流唐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商业时期之一。
长安(现在的西安)是当时的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
各种商品和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流通,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
这种商业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影响。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国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文物交流、宗教交流、文学交流和商业交流,唐代成为了一个多元、开放和创新的时期。
唐代的文化成就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参考资料:- 杜牧《春夜喜雨》- 斯里兰卡古佛像- 罗布遗址出土的波斯漆器。
第5课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主备:娄朋爵审核:杨新幸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长安城的布局,知道长安市国际大都会。
2、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日交往和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概况。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疑问】【预习提纲】1、唐代长安城:唐代长安城分、和三部分。
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外廓城是和。
2、简答:唐代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3、长安城的东、西两市是和的集中地,唐代的长安城不仅是全国的、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大都会。
4、玄奘西行:玄奘,原名。
贞观初年,从出发,到取经,前后历时十余年,历尽千辛万苦。
645年,他携带657部返回长安,后居长安,专心,。
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一书。
5、鉴真东渡:鉴真是朝名僧。
受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
后双目,仍矢志不移。
第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被尊为日本。
还被日本人民誉为。
6、遣唐使:唐朝的时候,日本先后次派“”到中国来学习交流。
到时规模最大,多时一次达594人。
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学习,为中日的交流作出了巨大功绩。
【质疑再探】1、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玄奘为求学问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的精神值得学习。
玄奘的所作所为促进了我国对佛学的研究,对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2、唐代的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答: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
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
可见唐文化全方位地影响了日本。
3、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是什么?答:(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7年级的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小说等文学作品,对唐三藏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但是小说中的人物毕竟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与史实的区别。
另外、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贡献及优秀品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参与讲、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唐与新罗的关系介绍了新罗与唐朝政治、科技、文化的交流,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目的是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目标2: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并分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
(重点)目标3: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这首片尾曲同学们都听过吗,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呈现诗词]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教师讲述]
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两句诗。
这是唐代诗人
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九天
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两句诗是什
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
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这两句诗,
虽有一定的文学渲染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当时唐朝时期各方来唐的盛况。
的确,唐朝
时期,由于自身的繁荣,加上唐朝实行开明的民
族政策,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
国的人们来到大唐。
可以说,这一时期,世界在
走向大唐,同时,大唐也在走向世界。
请大家把
书翻到第19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走
向世界的大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起
去感受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盛况。
阅读古诗,跟随教师
的讲述,体会唐朝万
国来朝的盛况
通过诗词
导入,营
造本课的
学习氛
围,教师
开篇点
题,明确
本课学习
主题。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材料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材料
1. 中世纪初期,唐朝皇室开始对外交流,接纳了许多来自中亚、哥萨克斯坦以及蒙古等地的使节。
这些使节带来了各种物品和文化,包括战马、丝绸、琉璃、金银器等。
同时,唐朝也派遣使节去这些国家,带回了外国科技、艺术以及文化。
2. 文化交流不仅限于物品的交换,也包括观念的交流。
比如,唐朝开始引进佛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许多佛教艺术作品和建筑风格都融合了中外元素。
3. 唐朝还在诗歌和文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交流。
唐朝的文人墨客以及官员们经常与来自各国的使节、学者和艺术家交流,互相学习。
这种交流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也把唐朝的文学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4. 唐朝开放的国际贸易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唐朝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有着广泛的经济交流,这导致了文化上的交流。
一方面,外国商品和技术进入了中国,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文化产品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5. 唐朝的艺术和音乐也受到了来自中亚、蒙古以及其他地方文化的影响。
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融合了中外元素,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6. 唐朝还通过外交婚姻进行文化交流。
唐朝皇室嫁女给吐蕃、
回纥、契丹、渤海等国的国王,实现了政治联姻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丰富多样,不仅仅限于物质交流,还包括观念、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的交汇与融合。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拓宽了唐代人民的眼界和视野,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 奘
第5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都长安 二、玄奘西行 三、鉴真东渡
世界古代十大城市面积:
1、隋唐城市:582建立,84.1平方千米 2、北魏洛阳城:493建立,73平方千米 3、明清北京城;4、元大都;5、隋唐洛阳城;
6、明朝南京城;7、汉长安城;8、巴格达城;
9、罗马城;10、拜占庭
遣 唐 使
鉴 真
玄 奘
想一想: 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都生活在唐朝,都 是僧人,都对唐与邻邦 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 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 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 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 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 神。
唐朝的文化交流为何如此频繁? 1、唐朝的经济文化繁荣
2、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 文化采取开明政策,重视对外交往
一、唐都长安
玄武门
西市 外郭城
东市
观察《长安城平面图》,说一说长安城的布 局。
1、布局整齐严密:
• 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总 面积80多平方千米。 • 东市、西市是长安城内的两大商业 。
鸟瞰长安城
大明宫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长 安 城 下 水 道 铁 滤 网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说一说:图片说明了长安城布局有什么特点?
思 考:
1.玄奘为什么西行 感到佛教经义众说 纷纭,难得定论,决心 往西方求取真经。
玄奘取经图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玄奘讲经处
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去天 竺取经,在历史上做出了哪 些贡献?
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 《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 我国佛学研究,促进中印文 化交流。
大 雁 塔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大唐西域记》书影
大雁塔
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求取真经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唐朝VS日本(社会生活)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 什么相似之处?
日本平城京
唐长安城
朱 雀 大 街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东 市
三、中日文化交流
• 1、鉴真东渡 • 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 筑艺术、书法绘画等
◇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时期 经过:六次东渡 影响: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被 尊称为日本律宗初祖和“天平之甍”对中日文 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鉴真东渡
鉴真
(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 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 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 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 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
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 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 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 习。
选择题: 1.唐代的
城,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 )
二、玄奘西行
玄奘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 家。俗姓陈,名祎,公元602年,玄奘出生在洛阳 偃师氏镇陈河村,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 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 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 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
洛阳玄奘故居
2、长安城布局的特点
(1)规划严整,宫殿宏伟
(2)市容壮观,功能完备
(3)坊市严格分开
居住区 商业区
(4)注重城市绿化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韩 愈
繁华的长安西市
卖 鱼 肉 等 的 东 市
长安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 市之一,它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又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鉴真 东 渡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 哪些贡献?
1、传布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医药知识、建筑 艺术、书法绘画等(天 平之甍)
鉴真坐像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
真
2、遣唐使
◇派遣遣唐使
日本派往唐朝的使团叫做 遣唐使。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从630~ 895年的260多年中,奈良时代和 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共任命了十 九次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的文 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 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A.东京 B.长安 C.洛阳 D.北京 2.唐朝初年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的是( )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玄奘 D.吉备真备 3.被尊称为日本律宗初祖的是 。( ) A.鉴真 B.玄奘 C.甘英 D.唐太宗
4、先后1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的国家是( )
A.新罗 B.波斯 C.大食 D.日本 5、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的唐朝著名 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甘英 D.唐太宗 6、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庸才时期的僧人;②都为中外文化交 流做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④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