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精神、商业潜规则与文学阐释——当代商业文学的价值冲突分析
当代名词解释

当代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提出背景:(1)国内:①需要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尤其是知识界)。
②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农村的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城市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国际: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
2、“大跃进”新民歌运动答:在毛泽东的倡导下1958年4月开始,全国文联及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地县党委都纷纷发出有关收集新民歌民谣的通知,要求成立“采风”组织和编选机构,开展规模浩大的“社会主义采风运动”,并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新民歌运动在毛泽东的提倡和推动下,在郭沫若、周扬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发展成为遍及全国的大规模的诗歌运动。
3、“两结合”名词解释答:50年代后期,由于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的分歧,中国结束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时代,在文学理论方面也考虑用新的提法来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另一方面,1958年大跃进运动也要求文学有新的创作方法反映“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造方法,简称两结合。
1960年7月“两结合”创作方法在第三次文代会上得到了正式确认。
“两结合”最为极端、刻板的理论形态是从革命样板戏的艺术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原则。
4.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精神商业时代已来

精神商业时代已来序言存在感、创造力和幸福感是精神商业时代企业重点要考虑的。
品牌人格化是精神商业的品质,品牌无格是功能商业的致命问题,品牌有格则是精神商业的真正魅力,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觉悟者的天下。
2018年6月15日,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精神商业时代的社群思维”活动。
这场活动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商业沙龙活动模式,它去掉了商业的形,还原了商业的本。
来自深圳著名的经济学家曹阳老师,商业模式专家骆新中老师,吉祥斋品牌创始人杨帆老师一起与来自深圳15位服装行业和珠宝行业的企业家朋友共同参与了这场深度的讨论。
在这座拥有着全球最大的艺术书墙的空间里,知范儿企业家和专家们共同就“精神商业的本质、精神商业用户最大的痛点、如何创造企业IP、如何引爆传播渠道”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的碰撞。
什么是精神商业?精神商业的本质是什么?精神商业是消费者需求的全面升级,这种升级表现为从实物的功能或者服务的功能消费需求全面跨越到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
品牌人格化是精神商业的本质。
什么是社群?社群就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三种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存在感、创造力、幸福感。
社群经济商业模式是:吸引用户体验,以精神需求为入口构建有效社群,品牌人格化引爆口碑传播,最终实现C2B商业模式。
为什么说互联网思维必然走下神坛?互联网有三个关键词:结点、链接、数据。
互联网是为人类服务的一种技术和工具,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则是一种典型化的工具化误区。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缺乏一种作为指导人的生存所必须的基础要素——以人为本,以人的根本需求为着眼点,以平衡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为立足点。
为什么企业的生存会如此艰难?究其根本,是由于功能商业时代的“三无”造成的。
所谓功能商业,是指企业将产品或者服务的功能层面放在首位,不断通过技术改进和模式创新来改善用户体验,力求不断为用户创造更大的实用价值。
功能商业最致命的问题在于,片面重视人的物质功能满足,却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这导致人的精神满足效果非常差。
中国现代文学对文化消费与商业化的反思

中国现代文学对文化消费与商业化的反思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和商业化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也开始对文化消费与商业化进行反思。
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作家们试图表达对商业化的担忧,探索文化消费的真正意义,以及寻找文学在商业化社会中的价值。
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对商业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上。
许多作家选择以商业化为背景,描绘商业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这些作品通过对商业人物的塑造和商业活动的描绘,折射出商业化对人性的影响和社会问题的存在。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以商业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商人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商业化对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冲击。
作家们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唤起读者对商业化现象的思考和警醒。
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对文化消费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
一些作家选择以文化消费为主题,探索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追求和消费行为的背后。
他们通过对文化产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消费行为的动机和意义。
例如,余华的《活着》以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线索,通过对他与文化产品的关系的描写,反思了文化消费对生活意义的影响。
作家们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引发读者对文化消费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还对文化消费与商业化的反思体现在作品的批判性和反叛性上。
一些作家选择以批判的态度来揭示商业化的弊端和问题,以及文化消费的虚无和肤浅。
他们通过对商业化现象和文化消费行为的讽刺和批评,呼吁人们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韩寒的《三重门》以商业化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商业活动和文化消费的讽刺,表达了对商业化的反感和担忧。
作家们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唤起读者对商业化和文化消费的警觉性。
然而,中国现代文学对文化消费与商业化的反思并不仅限于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还体现在作家的身份和行为上。
一些作家选择保持独立自主的创作态度,拒绝商业化的诱惑和侵蚀。
他们坚持追求真实和艺术的价值,不为市场和商业利益所左右。
马列文论整理

导论一.回到马克思1.不能被狭义地修饰成一种原教旨意味,误导读者形成一种错误的理解。
这不是唆使人们脱离现时代,无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回到过去的书本,停留在对文本进行一般的考古学诠释上,而是要重建我们从未曾抵达的全新的历史视域,以使我们真正有可能重新构建马克思的开放性和当代生成。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宣传、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初期,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装入一定的常规的阐释体系和框架之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着某种合理性的。
但是,这种方法毕竟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难以体现该学说的理论本质,也有悖于作家本人初衷,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回到马克思”或“重读马克思”,“回到”和“重读”是有区别的,“回到”概念有纠偏的性质,“重读”概念则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过“回到”也是倚重“重读”的,是一种重读性的“回到”。
3.“马克思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教条。
”它为我们观察文艺问题提供了一个出发点,一个指南,而不是标签,公式。
回到马克思是要超越材料的堆积阶段,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表达这一问题的“自己的方式”,提出有原创以为的思想和理论,这就是“回到”或“重读”马克思的目的所在。
第一章一.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写于1842年初。
这是马克思的第一篇反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和代表德国封建反动势力的思想统治的政论性文章。
普鲁士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用行政手段,对精神生产进行检审,对带有异反倾向的著作和作品加以封杀。
为了赢得发表进步思想的自由和权力,马克思对普鲁士政府的文化专制和文化禁锢主义政策进行了严正的声讨,撰写的这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呼吁解除书报检查令。
二.对“风格就是人的看法”的看法。
(论)风格就是人:这是马克思援引18世纪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的话。
马克思据此说明,风格是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精神个性,反映着作家的心灵世界内在的独特的意向和质态。
商务策划专家李海波谈道商

人的进步是以头脑为标志的。要想商业经营成功,必须有“道”。什么是“道”呢?我们来看汉字里的“道”字。“道”字,左边一个“走”字旁,表示行动与前进,右边一个“首”字,表示大脑和思想。
《黄帝阴符经》开篇主旨即告诉我们:“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如何去“观天之道”,必须通过大脑之“首”,去观察、发现、分析、领悟和认识宇宙自然运行的法则和规律,然后,按照这个法则和规律去“执行”和“实施”,依靠“大脑”来指挥“行动”,用“思想”来推动“前进”。如果把思想和行动这两点把握好、协调好,那么成功之“道”的全部奥妙,已经全备、说尽了。
、道魂商才:道商就是以道家的精神气质来从事商业经营的人。
、道体商用:道商就是秉承“道”的思想与精神,运用“道”的规律和力量来经商治事,实现人生大成的智慧商人。
、以道兴商,以商阐道:道商就是以“道”的规律来指导商业经营的成功,同时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发现这些符合“道”的规律的绿色商业智慧,再通过整理与传播,最终实现和诠释“道通万物”、“道生万物”的思想型与实践型兼容合一的商人。
“道商”这个名词,最早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博先生提出的。王博先生针对“儒商”所谓的“士魂商才”的阐述,对“道商”给出了“道魂商才”的文化定义,即“我有道家的灵魂,但我从事商人的事业”,倡导用道家的精神与气质来塑造新一代企业家魅力。
当代著名商务策划专家、道学学者李海波先生的著作《道商》中,他对“道商”这个概念给出了以下几种定义:
查看 李海波 的所有文章进入营销论坛与作者交流
有外国企业家称:“在中国做生意,要懂老子。”其实老子的“道”不仅仅是在中国通用,更是公司花园里,塑有一尊老子的铜像,下面石座上刻着中文:“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松下商业帝国的缔造者,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他强调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从另外一方面对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的充分肯定。
文学杂志属于商业用途吗

文学杂志属于商业用途吗在讨论文学杂志是否属于商业用途之前,我们需要先理清楚商业用途的概念。
商业用途指将商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出售或推销,以达到经济利益的行为。
因此,从商业用途的定义上看,文学杂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商业用途。
首先,文学杂志出版需要资金投入,而资金的来源往往来自广告收入、销售收入或者赞助等形式。
广告收入是传统上文学杂志获取收入的主要方式,杂志上的广告往往涉及到书籍、文化机构或线上平台的推广,这些广告商的推广目的往往是为了增加销量和了解市场动态。
加上销售收入和支付的稿费,文学杂志的出版需要达到一定的销售量才能保持经营的盈利,这也意味着文学杂志的商业运营是以盈利为导向的,因此文学杂志可以被视为商业用途。
其次,我们还需要从内容的角度对文学杂志商业用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文学杂志的内容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以及书评、评论、访谈等相关文章。
虽然文学杂志注重文化领域的传承和积淀,但在商业环境下,杂志的主编、编辑以及出版社等相关人员都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状况,以谋求最大化的销售利益。
在商业环境下,文学杂志的内容不可避免地与市场经济产生了内在冲突。
编辑虽然会对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但往往也要为了维持读者群体和市场需求而调整文章的顺序和内容,这些调整可能对作品的渲染压缩和核心意义磨损,带有明显的商业利益考虑,从而体现出文学杂志的商业运营模式。
但商业用途并不等于文学杂志就失去了文化和社会价值。
事实上,文学杂志的存在旨在弘扬文化和艺术理念,促进文学交流和思想启迪。
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学杂志,其内部文学作品的选题、编辑、出版等环节更多地关注的是如何挖掘新人、激励创作和发掘文学价值。
在保证杂志商业利益的同时,编辑们往往会尽力在内容上去追求卓越性,兼顾文化与商业,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综上所述,文学杂志作为一种出版物,在商业运营和文化价值之间存在内部冲突,但并不等于其失去了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本质属性。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公共管理系•【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顾杰.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邓泽宏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丁宇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周均旭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何应龙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魏敏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雷德明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李秋容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吴汉军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石秀华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卢珂.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程红丹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刘文波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张彦英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王哲2013-07-08•【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讲师】张雅勤2013-07-08•【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讲师】唐青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董登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张智勇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熊吉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周云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王伟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罗莉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胡荣芳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刘珺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卢敏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邱莉丽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程妍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陈秀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彭惠青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张英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副教授】李莉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副教授】柯燕.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讲师】冯晓平2013-07-08教师系统分析与集成社教社社数社社常社。
商业伦理方面的著作

商业伦理方面的著作商业伦理是指商业活动中所涉及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在商业领域中,伦理问题经常出现,因此商业伦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商业伦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相关的著作。
商业伦理对于企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良好商业伦理的企业能够建立起信任和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商业伦理,可能会因为不诚信的行为而遭受严重的声誉损失,甚至面临法律诉讼。
因此,遵守商业伦理原则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商业伦理方面的著作中,一本经典的书籍是《商业伦理学》(Business Ethics)由Philippa Foot和John Rawls合著。
这本书系统地探讨了商业伦理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人们理解商业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另一本重要的著作是《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Business Ethic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由Archie B. Carroll和Ann K. Buchholtz合著。
这本书强调了企业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它介绍了企业如何在商业活动中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并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和工具,帮助企业实施社会责任。
还有一本受到广泛关注的著作是《商业伦理的道德边界》(The Moral Limits of Business)由Joseph Heath撰写。
这本书探讨了商业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如广告伦理、员工权益、环境保护等。
它提出了一种基于实用主义的分析框架,帮助人们理解商业活动中的道德边界,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还有一些其他的著作也值得一提。
例如,《商业伦理的伦理学基础》(The Ethical Foundations of Business Ethics)由Tom L. Beauchamp和Norman E. Bowie合著,它探讨了商业伦理的哲学基础和道德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s t r ac t :W h a t i s t he k e y v a l u e O {c o m me r c i a l l i t e r a t u r e?I s t he r e a ny v a l ue e o n li f e t b e t we e n c omm e r e i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o r y a n d
LI Ha i —b i n g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c o n o m i c Ma n a g e m e n t , G u a n g z h o u R a i l w a y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4 1 0 4 3 0 )
e r a , mo d e r n c o mme r c i a l s p i i r t , i n c l u d i n g c o n t r a c t s p i i r t a n d eh o u l d b e a d v o e a t e d . Ho we v e r , t h e r e a r e h ) t s o f h i d d e n
— —
当代 商 业 文 学 的价 值 冲 突 分 析
李 海 兵
( 广 州铁路职业技 术学 院 经济管理 系 , 广东 广州 4 1 0 4 3 0 ) 摘 要 :商业文学所要追求 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这种核心价值在现实世界 中遭遇怎样的 困境 , 由此 给商业文学带来怎样 的
困境 ?本文 以 2 0 世纪 9 0年代以后的商业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 认 为当代 中国商业文学应该倡导和传播现代商业 精神 , 包括契约 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 但是 , 在转型期 , 当代 中国的商业 活动存在 商业潜规 则 , 读者也有 了解商业潜规则的需要 。 为 了追求市场收 益, 当代商业文学以商业潜 规则 作为卖点 , 大量传播商业潜规则 , 不利 于建构现代 商业精神 。
第2 0 卷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 双月 刊)
J OURNAL OF HUNAN UNI VERS I T Y OF COMMERC E
V0 1 . 2 O N( ) . 1 F e b. 2 01 3
商业精神 、 商 业潜规则 与文学 阐释
关键词 : 商业 文学 ; 商业小说 ; 潜 规则 ; 商业精神
中 图 分 类 号 :I 2 0 6 . 7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8 — 2 1 0 7 ( 2 0 1 3 ) 0 1 — 0 1 0 2 — 0 4
Co mm e r c i a l S pi r i t ,H i d de n Ru l e a n d Li t e r a r y I nt e r pr e t a t i 0 n:A n a l y s i s o f Va l ue Co nf li c t o f Co n t e m po r a r y Co mme r c i a l Li t e r a t ur e
随着 商 品经济 的发 展 ,中国 当代 商 业文 学 不 断 发展 ,有学者认 为 ,2 0世纪 9 0 年 代后 ,当代 中国商
r u l e s i n b us i n e s s a c t i v i t i e s i n Ch i n a Wh i c h ne e d t o b e k no wn b y r e a de r s .I n o r d e r t o pu r s u e mar ke t pr o it f s ,co n t e mp o r a y r c o mm e r c i a l
t h e r e a l w o r l d ?T a k i n g t h e c o mm e r c i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a f t e r t h e y e a r o f 1 9 9 0 a s t h e s t u d y o b j e c t , t h e p a p e r h o l d s t h a t , i n 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l i t e r a t u r e h i g h l i g h t s t h e h i d d e n r u l e s a s t h e s e l l i n g p o i n t , wh i c h i s n o t b e n e i f c i a l t o t h e n l o d e r n c o mme r c i a l s p i r i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