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比克国际品质部员工通用技术知识.doc
通用技术12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科学与技术一、技术技术: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
为了遮身御寒,有了纺织技术为了补充能力,有了烹饪、农耕、饲养技术为了避风挡雨,有了建筑技术技术的作用: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抵抗不良环境、防止病菌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疫苗等解放人:依靠技术解放了自己的手脚眼耳脑等,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
汽车等发展人:人在使用、发展技术中,不仅改变这客观世界,也改变着主观世界。
促进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的提高。
技术与自然: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注意保护自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技术的性质:目的性:技术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成果。
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革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变革和改进。
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
技术发明: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综合性:每一项技术都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两面性:既可以带来福音,也可能带来危害。
电池既方便,也能对环境破坏巨大。
专利性:是发明者的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有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科学:是对实物和现象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实验而发现的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为满足自身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1.设计的内涵: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通过设计可以把技术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是科技成果贴近生活,服务人类。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通用技术知识整理

通用技术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1、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造自然的工具与方法。
2、技术引起的重大变革:(1)第一次变革是大约14000年前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2)第二次变革来自18世纪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其他许多重要机器的研制。
(3)第三次变革来自数十年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近十年来的高速通信网的发展。
3、技术的性质: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相关性、价值性、保密性。
4、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利用和合理的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第二节1、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2、知识产权是指在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3、专利的种类:发明专利(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十年)。
4、专利以独占市场为特征,以谋求发明创造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专利必须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5、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第三节设计是技术的关键,设计的核心是创新。
第二章第二节1、设计的分类:原创性设计、改进性设计、综合性设计[(1)外形组合设计(2)性能组合设计(3)原理组合设计(4)功能组合设计(5)模块组合设计(6)系统组合设计2、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2)创新性(3)需要性和实用性(4)经济性(5)最优化(6)可靠性(7)安全性(8)工程心理学和生理学(9)法律道德规范(10)通用性、标准性(11)时效性(12)可持续发展3、人机关系:指人与“机器设备”及所使用的“一切物品”之间的关系,包括使用时与所在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合理的人机关系: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4、设计的一般过程:(1)、发现与明确问题(2)、制定设计方案(3)、制作模型或原型(4)、测试、评估及优化(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第三节1、设计的技术语言:口头语言、文本语言、技术符号、技术图纸、图样、图表、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网页和计算机演示等。
通用技术知识点汇总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知识梳理]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 C、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
D、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也隐威胁
8、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球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造成上述现象的罪魁祸首是( )
A、广义相对论 B、牛顿第一定律 C、阿基米德原理 D、蒸汽机的发明
通用技术知识点归纳之全册修改版A4版本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基础知识归纳概述通用技术是指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1、技术的内涵:☆技术有别于科学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3、技术的影响力回顾过去:技术的起源和发展①技术最早起源于人类寻找、生产实物,制作衣服和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②许多技术的进步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③技术可以用来定义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每一个时代的命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的技术特征,按时间顺序依次为:石器时代以石头为工具使用的时代青铜器时代以青铜为材料来制造工具、用具以及武器的时代铁器时代能冶铁和制造铁器的时代蒸汽机时代蒸汽机广泛使用的时代电气时代以电为能源的时代信息时代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五大领域。
④技术至少引起了3次重大的历史变革立足今天:技术的巨大影响①当代社会,技术无处不在。
技术已充分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Eg: 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空间技术,农业技术,电冰箱的产生②两面性在应用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具有两面性,而技术本身并没有两面性Eg: Ⅰ一件工具,一种炸药,其本身并没有两面性,只有它的应用才有两面性Ⅱ空调:降暑防寒\ 空调病B超技术:及时发现病症\ 男女比例失调汽车:出行便捷快速\ 引发能源、交通堵塞、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展望未来:技术的推动作用Eg: 机器人的普及;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1、技术的源泉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因为它们都实现了用新的技术取代陈旧落后的技术①发明指的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②革新指的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Eg: 洗衣机技术的进步手洗→人力洗衣机→电动洗衣机→自动洗衣机→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洗衣烘干机→“DIY模糊型”全自动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的智能洗衣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手动电话机→自动电话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技术革新从来源上分为两类:一是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
通用技术水平考试知识点(全)

通用技术水平考试知识点1.1.1 技术源于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改变自身生存的条件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P3)1.1.2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即可以指工具、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如:自行车是一项技术,牙膏、牙刷也是一项技术,也可以表示制造这些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
如:制造这样的自行车的材料选用,样式设计的制作工艺等。
它也可以表示技术知识体系产生的过程以及技术产品开发过程、协议、程序,例如:材料选择时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对比等,它也可以表示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生活在内的整个系统。
技术可以是上述中任意一点,也可以是以上的综合。
1.1.3 技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4-P7)1.2.1 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P14)1.2.2 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P14)1.2.3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
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P14)1.2.4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
(P23)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实现。
1.2.5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如电饭煲的设计、候车亭的设计;艺术设计侧重于欣赏、审美,更强调感觉的需要,如雕像的设计、装饰钟的设计。
在很多情况下,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2.6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主要途径。
(P23)1.2.7 技术水平对设计的制约作用或影响。
1.3.1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完整版)通用技术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一、设计:1、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2、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原型或模型④优化设计方案⑤编写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二、设计的特点:(1)设计的源泉是人类的需要(2)设计的本质是创新(3)设计的领域很广泛(4)设计工作需考虑多方面的问题(5)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三、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造型、色彩、美感、人机工程学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
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
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
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四、设计与技术的关系①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②技术的发展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条件③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设计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或原理,如飞机、汽车外型的流线型,可减少阻力。
2、实用性原则:“为我所用,服务于人,方便实用”。
如电视遥控器的发明。
3、创新性原则:“改进变化,精益求精,耳目一新”。
可从产品的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考虑改进实现创新。
4、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产品设计最起码的需求,如小孩玩具的棱角不能太锋利。
5、经济原则:“物美价廉”,以最低的费用(成本)取得最佳的效果。
6、美观性原则:“喜欢舒服,爱不释手”,给人以美的享受。
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可通过对产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设计组合来表达。
通用技术全套知识点

技术与设计一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一、技术的巨大作用1技术的起源:源于原始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2、技术: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3、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4、技术的巨大影响[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影响)。
如原子能技术、农药技术的应用。
二、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1发明与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发明:创造发明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电弧灯)[2]、革新:对原来的旧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白炽灯)[3]、发明和革新的结果:就是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和落后的技术。
正是由于技术不断发明和革新推动了技术及其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2、知识产权内容:广义上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计算机程序著作权等;狭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设计是技术的关键1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设计: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的目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技术创新的来源:[1]、是来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如航天技术;[2]、是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如青霉素的发现;第二章设计的基础一、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1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培养:[1]、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它以思考的问题为中心,从多角度、多个层次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展思路,然后从多个方法中选择最好的。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正确版)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汇总----------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一、常见结构的认识1.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a)2.从力学角度来说,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b)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内力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要能区分:书本P6)3.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b)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
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如:铁架塔。
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
二、稳定结构的探析1.结构与稳定性(1)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b)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如果一个物体的结构不能有效地抵御常见外力的作用,那么该物体是很难承受负载而保持平衡的。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b)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
1) 重心位置的高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范围内就是稳定的,没有就是不稳定的。
2) 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如:高塔的共同特点都是上端小而下端大。
3) 结构的形状: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
如:三条腿的凳比两条的稳定。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与强度(c)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质部员工通用技术知识1、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5S活动的中心要素:提高素养。
2、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它不仅适用于产品,还适用于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它们的组合,它据有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3、等级(grade):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4、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5、能力(capability)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6、体系(系统) (system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7、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7、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8、质量方针(quality policy)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9、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10、过程(process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支持过程。
产品(product)是过程的结果,通常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也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
11、合格(符合)(conformity )满足要求。
该定义与ISO/IEC 指南2是一致的,但用词上有差异,其目的是为了符合ISO9000的概念.。
术语“conformance”是同义的,但不赞成使用。
12、不合格(不符合)(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13缺陷:不能满足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14、CR(critical):严重缺陷(致命缺陷).可能使使用者,制造者或装配者受到严重或致使伤害。
(A不合格)15、MA(major):主要缺陷(重要缺陷).产品的使用性能不能达预期的目的或显著地减低其实用性的缺点。
(B 不合格)16、MI(minor):次要缺陷(轻缺陷).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C不合格)17、区分缺陷与不合格的概念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中有法律内涵,特别是与产品责任问题有关. 因此, 术语“缺陷”应慎用。
顾客希望的预期用途可能受供方信息的内容的影响,如所提供的操作或维护说明。
18、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19、返工与返修不同, 返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 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 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反修与返工不同,返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20、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且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示例: 回收、销毁。
对不合格服务的情况,是通过终止服务来避免其使用。
21、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让步通常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 对含有不合格特性的产品的交付.22、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 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偏离许可通常是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并针对特定的用途。
23、放行是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在英语中,就计算机软件而论, 术语“release”通常是指软件本身的版本。
24、评审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评审也可包括确定效率。
25、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组合。
26、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 校准或检定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返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量程、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等。
计量确认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27、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28、内部审核, 有时称第一方审核, 用于内部目的, 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29、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
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如:ISO9001和ISO14001:1996)的认证或注册。
当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 这种情况称为“一体化审核”。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30、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地结合测量和实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32、QC:品质控制,QA:品质保证,QE:品质工程,IQC:来料检验,IPQC:制程检验,FQC:最终检验,OQC:出货检验。
33、Ac(accept):接受,接收;Re(reject):拒收,判退。
AQL:允收水准。
34、PDCA(计划、实施、控制、改善)反映了开展一个项目改进循序渐进的一般规律,是进行品质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35、良品率=[合格数/(合格数+不合格数)]*100%36、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QSR(quality system review):质量体系评审。
37、4M1E(man,machine,material,method,environment):人,机,料,法,环。
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谁,干什么,何时,何处,为什么,如何。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
38、QC七大手法:查检表,柏拉图,鱼刺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层别图。
39、用于过程连续监控的统计技术:各类控制图(以X-R管制图、P管制图及U管制图、推移图为主)。
40、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消费者认为满意的制程平均之最高的不良率。
41、N表示批量,n表示样本大小,Ac为允收不良数,Re为拒收不良数。
42、品质检验方法: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43、抽样检可分为:单次抽样检验,双次抽样检验,AQL抽样检验。
44、检验的转换程式:减量检验,正常检验,加严检验。
45、一般检验水准:I,II,III;特殊检验水准:S-1,S-2,S-3,S-4。
如无特殊规定,一般用II级检验水准。
46、抽样:在送验批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的过程。
47、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
48、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其大小用N表示。
49、样本数:从批中抽取的部分单位数量,其大小用n表示。
50、不合格判定个数:样本中允许的最大不良品数,如该批产品被检出的不良品数超过此数量,判定该批拒收。
51、合格判定个数:样本中的最小不良品数,如该批产品被检出的不良品数小于此数量时,判定该批允收。
52、色标:绿色/蓝色代表合格,黄色代表次品,红色代表不合格,白色代表待判品。
53、产品状态识别:合格品:经检验或验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不合格品:经检验或验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待处理品:已判定为不合格品可返工但还没有进行返工处理或返工未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特采物料:IQC检验仅含次要缺陷且生产急需的物料。
未有合格检验状态标识的成品严禁出货。
54、特性要因图的思考原則(脑力激荡法)四原則:1.自由奔放2.意見越多越好3.严禁批评他人4.搭便车55、鱼骨追原因•检查集数据•柏拉抓重点•直方显分布•散布图看相关•管制图找异常•曾别图作解析56、数据:就是根据測量所得到的数值和資料等事實.因此形成数据最重要的基本观念就是:数据=事实57、运用数据应注意的重点:1.收集正確的数据2.避免主观的判断3.要把握事实真相。
58、数据的种类:A.定量数据:長度.時間.重量等測量所得数据,也称计量值;(特点连续不间断)以缺点数,不良品数來作為计算标准的数值称為计数值.(特点离散性数据);B.定性数据:以人的感觉判断出來的数据,例如:水果的甜度或衣服的美感.整理数据应注意的事項。
59、数据运用:(1)问題发生要采取对策之前,一定要有数据作为依据.(2)要清楚使用的目的.(3)数据的整理,改善前与改善后所具备条件要一致.(4)数据收集完成之后,一定要马上使用.60、计量学:(1)、“计量学”是“有关测量知识领域的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科学,它研究的领域有:计量单位、计量基准和校准的建立、复现、维护和保养;量值传递的方法;各种测量方法和应用;测量误差理论及测量结果处理方法;计量法制和管理;计量器具的性能评定、检定和使用;物理常量、常数的测定;标准物质的特性测定;操作者计量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法等。
(2)、“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计量是有特定目的的测量,是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而进行的测量。
计量与一般的测量相比,有更严格的要求。
诸如: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取得的量值可以溯源到计量基准;环境条件符合有关检定规程要求;操作者应受过培训、考核,具有检定员证书等。
广义来理解“计量”,它是一项重要事业,应包括计量学、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
(3)、量:一般又称之为可测的量。
它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广义的量——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阻等;特定的量——一段电线的长度、一段电线的电阻等。
(4)、量值: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的乘积所表示的量的大小。
如:5.3m、12kg、3.9v(5)、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例如:用卡尺度零件尺寸,用秤称物体重量。
(6)、测试: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或试验的测量的综合(7)、计量标准: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8)、仪器(测量设备):可单独地或与辅助设备一起,用以直接或间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地器具或装置。
实物量具——可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