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课件·第8课 拿来主义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8《拿来主义》ppt教学课件.pptx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8《拿来主义》ppt教学课件.pptx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赏析: 小诗本无题,是鲁迅于 1903 年在日本东京 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 许寿裳的。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这 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练的概括:“首句说留 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园风雨飘 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 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从这首 小诗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爱国之 情、报国之志。
-8-
8 拿来主义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自诩.
脑髓.
譬.如

给.与 送给.

孱.头 孱.弱
读音 xǔ suǐ pì jǐ gěi càn chán
加点字
残羹冷炙.
1.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2.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
8 拿来主义
学法提示
1.阅读杂文和随笔,可从理清作者的思路入手。作者的思路是文章内在的结构 骨架,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就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观点。
2.要善于抓关键语句。杂文、随笔中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 要抓住这些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开头结尾的语句,它们往往是全文的观 点。
词语 kē 头 kē 睡
易错字 磕 瞌
词语 bié进 鱼 biē
易错字 蹩 鳖
3.解词语 (1)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指责;碰壁。 (2)自诩:自我夸耀。 (3)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4)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5)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精品课件

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精品课件

2、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 九· 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 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 线,实行“送去主义”,主张“全盘 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 严重危机。
3、当时(1934年)在文化工作者中间, 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上,存 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 “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对此, 鲁迅先生提出要运用“拿来主义”, 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创新
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 为新宅子”。“占有”、“挑选”, 是为了推陈出新。具体到文艺建设 方面,也是如此。作者说:“没有 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 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怕被染污徘徊 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 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 室大吸鸦片 实质 害怕继承拒绝借 鉴,逃避主义
课文分析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媚外、卖国
文化堕落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 和平交往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实质 惧外、排外
丧权辱国 利弊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思考探究
2、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 义是什么?
2、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杂文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鲁迅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像投枪,像匕 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鲁迅共有16部杂文集:《热风》; 《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 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 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拿来主义PPT课件(人教版必修四第8课)

拿来主义PPT课件(人教版必修四第8课)

枪炮 炮制 别扭 别致
【答案】 (1)ɡěi
pá o辨析法 (5)他善于审时度 ( . (6) 他虽然取得了冠 ( . 言。
【答案】 (5)duó /dù (6)ɡuà n/ɡuān
)势,终于度 ( .
)过了难关。 ) 冕堂皇的语
) 军,但在获奖感言里并没有冠 ( .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最新调查显示,德国五分之一的企业在 圣诞节庆祝活动方面表现过于
吝啬 吝啬/吝惜),而企业老板说绝不会在培训员工方面_______( 吝惜 吝啬/吝惜) _______(
金钱。
(2)鼓吹· 鼓动 两者都有“宣传”的意思。 “鼓吹”①宣传提倡。②吹嘘。侧重于宣传。 “鼓动”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 起来。侧重于结果。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如生
【答案】 翎/诩/栩/栩/翊 憋/鳖/蹩/弊 辨/辩/辫/瓣 粹/悴/淬/碎
第 3 步用词语 ——送你一双慧眼 (1)吝啬· 吝惜 两者都有过分爱惜财物的意思。 “吝啬”形容词,主要指当用的不用,含贬义;后面不能带宾语。 “吝惜”动词,表示珍惜,指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多为中性词。 还可以用于财物之外的生命、力量等以及具体的物品。后面可以带 宾语。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nɡ 毛 lí 自xǔ xǔ xǔ 戴 yì n bià bià n n bià n 花bà 认 论 子 闷 biē 鱼biē 脚 bié 端 bì 国cuì 憔cuì 火 cuì 破suì
鼓动 鼓吹/鼓动) ①华为在美国的竞争对手思科等其他一些电信企业幕后______(
国会审查华为,借此破坏华为名声,从而给自身带来商机。
鼓吹 鼓吹/鼓动)产品功效,授课时还免费赠送鸡 ②他们在宣传单中大肆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八课《拿来主义》教学课件 (共27张PPT)

议论文的逻辑思路:
为什么 (为什么要拿来) 是什么 (什么是拿来主义) 怎么样 (怎么拿来)
一、本文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 前半部分却多论述 “送去主义”,为什么? 作者又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二、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 论述“拿来主义” 的主张的?
提问:说说“抛来”、“抛给”、“送 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 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 用的东西。
(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 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第一种错误态度
怕被染污徘徊不
敢走进门
指哪类人?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
一把火烧光
指哪类人?

盲目排斥的虚

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喜: 欣欣然蹩
进卧室大吸鸦片
废物
指哪类人?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 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接受
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思考?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 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8【教学课件】《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8【教学课件】《拿来主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研习第一部分
1、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 主义”? 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 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 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2、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明确: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1)送古董.“不知后事如何”——有去无 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2)送古画和新画。 “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 , “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3)送梅兰芳。作者讽刺批 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修4
3.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明确:作者以尼采发疯作类比,说明 “只是送出去”是 愚蠢可笑的。“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 ”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 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如何理解“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的用意? 明确:这是欲抑先扬的笔法,表面上肯定,实质上否定。 明明要批判,却先做肯定,然后揭示这种“肯定”的荒谬 。这种欲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叫做“归谬法”,也叫 “引申论证”。“丰富”“大度”在这里都是反语。 5.“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 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 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学习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8.《拿来主义》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8.《拿来主义》课件
如今社会,面对来势汹汹的“韩潮”、美剧等 大量外国文化的进入中国的形势,有专家就指出这 是文化侵犯,这回慢慢腐蚀青少年的心理。你是如 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鲁迅
(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 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 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 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 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 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文中的穷青年,对祖上阴功而来的“大宅 子”,有多少种态度呢?
大宅子
文化遗产
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比喻论证)
孱头
“怕给他的东西 染污了,
(请举例说明)
本文的语言艺术
• 讽刺辛辣, 妙趣横生
• 诙谐中见讥 讽,憎恶溢 于言表
反语:
•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 了。”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 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 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 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关于杂文
杂文古已有之,到20世纪 20-30年代,经过鲁迅的倡 导和垂范,成为独立的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 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 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 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 丑陋,针砭时弊,求索真理, 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 为“匕首”或“投枪”。杂 文的特点:迅速反应现实生 活;短小锋利;幽默感和灵 活性;议论形象化。

语文必修4(人教版)课件:第8课 拿来主义

语文必修4(人教版)课件:第8课 拿来主义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 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 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 腔北调集》等。译著有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苏 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同年 6 月 7 日的《中华民报·动向》上,署名“霍冲”,后被作者收入 《且介亭杂文》中。
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 年 5 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 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主将。1926 年 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 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30 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 迫害。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
第三单元
第8课 拿来主义
学国学
【原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护他;尊敬别人的 人,人们总是尊敬他。 【解读】 这句话阐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想赢得别 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别人,这种尊重,应该是发自 本心的,非功利主义的。如果一个人将这种尊重着眼于具 体的某人某事中,时常惦念:我给某人帮了忙,某人为什 么没有给我帮忙?这样的结果,多数是“爱人者人难爱之, 敬人者人难敬之”。
这篇杂文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写的。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 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 和文化“围剿”。1934 年,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其反动统 治,大肆鼓吹“尊孔读经”。同时,接连将祖国文化遗产 送去外国,当作崇洋媚外的工具。买办文人跟着吹捧帝国 主义文化,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使中华民族文 化面临严重危机。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共29张PPT)
送去 主义
实质
危害
“送去”、“送来”和“拿来”有什么 不同? 送去 —— 主动送去, 媚外求荣, 自欺欺人 送来 —— 被动接受, 没有选择, 大受其害 拿来 —— 主动挑选,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 (因果论证)
所以:我们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 迅
关于杂文
杂文古已有之,到20世纪 20-30年代,经过鲁迅的倡 导和垂范,成为独立的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 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 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 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 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 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 为‚匕首‛或‚投枪‛。杂 文的特点:迅速反映现实生 活;短小犀利;富有幽默感 和灵巧性;议论形象化。
议 论 文 阅 读 的 一 般 流 程
文 —通篇浏览,了解文意,宏观把握
段 —梳理段落,明确关系,深化理解
文 —确定中心,了解背景,体会智慧 段 —明晰思路,赏析构思,体味严谨 语 —细察深意,品味技艺,把握风格
阅读课文并思考:
一、正音
自诩
残羹冷炙 脑髓 孱头 阿剌伯
给予
冠冕 譬如 羡慕
磕头
吝啬 女婿 蹩进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发现一所 大宅子!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列举了几种态度?是 怎样说理的?
喻 “文化遗产” “大宅子”
孱头 昏蛋 废物 拿来主 义者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辩证吸收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比 喻 论 证
占有挑选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占有挑
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比 喻 论 证
什么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的工具。买办文人跟着吹捧帝国主义文化,文化界反动文人 的复古主义逆流使中华民族文化面临严重危机。为了促进革命 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 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 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文化 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和糊涂的观念。在革命文艺 阵营内部,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态 度:割断历史 ——全盘否定;拜倒在古人、洋人脚下 ——全盘 接受。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 “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 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 学态度。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人生只是一瞬,思想创造永恒。人活着,就应当思考。当 思考真正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时,思考的乐趣就成为生活中不可 或
缺的一部分。思考产生无穷的力量,正因为人会思考,才 诞生了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也决定了人类前行的方向。走 进本单元,我们会用另一种思维去探究文化发展、语言演变的 规律,我们会用全新的视角去诠释爱、生命、理想、信念的内 涵。学会思考,这样才会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只听到 一种声音只能说明整个社会思想水平的低下,听不到多种声音 的社会也就成了思想的荒漠。
的共同特点是融深刻的哲理于朴素的文字中,如智者静夜里的 独自私语,又似挚友与你促膝密谈,亲切自然,深沉悠远。 【师说· 单元所学】 本单元为随笔、杂文,属于论述类文体,是 2017 年新课标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必考内容,其中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 综合的能力,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 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一般考查题型是客观选择题,有的省市是主观题。
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是用西方思维方式 ——弗 洛伊德式心理分析行文的,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采取分 析语句难点、理解关键句等方式,然后再整体理解课文。同时 可以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理解的父母的爱的感受理解 文章反映的思想感情。
3. 《短文三篇》可参照上一条学习,重在领悟文章哲理美 和语言美。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学习文化论著类文章,要注 意“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 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注重 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 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所以,学习这几篇课文,还 要注意根据上述精神,注重反思和探究。
3.相关知识 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 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 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以广泛的 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 思想启蒙色彩。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 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 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夯实基础自主学
课堂探究破重难
课堂内外话阅读
课时作业
夯实基础自主学
夯基固本 熟记要点 自主学习 整合知识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 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生 平 经 历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随后连续发表了 《孔乙己》 《药》 《故乡》 《阿 Q 正传》 《祝福》等著 名小说。“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 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 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了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 《为 了忘却的记念》 《“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 了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 界文坛上较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三篇课文虽都属于社会科学类文章,但因时代不同、背景 不同、作者不同、国别不同,写作风格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应 根据各篇文章的特点,确立不同的学习方法。 1. 《拿来主义》一文可从理解作者的思路入手,在理清思 路的同时,抓住文章的论点,同时要注意抓住杂文形象说理的 特点。一是文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二是运用对比和反衬; 三是卓越的讽刺和幽默。另外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注重“知人 论世”。
拿来主义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日本的动漫,那你们爱看韩剧吗?前 些日子,一部《太阳的后裔》横扫中国大江南北,无数人痴迷 其中,日夜追剧,于是有人说要抵制韩剧,而有些人则认为, 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岂是一个小小的韩国影响的了的?那么 针对这种文化问题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让我们走进《拿来 主义》 ,看文笔犀利、诙谐幽默的鲁迅先生是怎样解读这个问题 的。
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主要 作品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坟》 《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且介亭杂文》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等。 译著: 《死魂灵》 (俄· 果戈理), 《毁灭》 (前苏联· 法 捷耶夫)等。
2.背景解读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 最初发表在同年 6 月 7 日的 《中 华民报· 动向》上,署名“霍冲”,后被作者收入《且介亭杂文》 中。 这篇杂文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写的。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 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 剿”。 1934 年, 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 大肆鼓吹“尊 孔读经”。同时,接连将祖国文化遗产送去外国,当作崇洋媚
【图说· 画中有话】
【概说· 单元内容】 《拿来主义》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虽然这篇 杂文写于 20 世纪 30 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 性和现实意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一篇随 笔,是从哲学高度来分析母爱和父爱的。虽然每个人都是在父 母爱的阳光下成长的,但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写父母之爱的 文学作品和记叙文,它可以使我们上升到理论高度,重新认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短文三篇》这一组随笔启迪人们要爱惜 光阴,热爱生命,努力思考,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三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