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重庆大屠杀》(上传文件)

合集下载

《江姐》纪念重庆大屠杀60周年

《江姐》纪念重庆大屠杀60周年

米 简 森 ( ) S .
J A S m y
. en sen 。
自 199 5 年至 200 1 年担
任该歌剧 院的财务
总 监。 在 此 之 前 , 她还在密尔沃基交
响乐团担任 副总裁
和首席财政官。 剧
院 的经 济
D iUn e r 于 8 月辞 职 。
6 9 O P E R A 2 0 。9 ,1 2
O p e r a T k H’ hite H a ir e d G 试 r e v iv a l in t h e G r e a t H a ll
o f t h e Pe o ple t
0 Z干 生于 1 9 4 5 年的我 国历 史上 第一 部新歌剧 《白
易世 毛 女 》 经 过 复 排 , 1 1 月 1 9 日在 北 京 人 民大 会堂上 演。 作 为中央歌剧 院首届 国际歌剧季 的重 点剧 目之 一 , 此 次 《白毛 女 》 复排 由中央歌剧 院 院 长、 艺术总监俞峰携手 著名导演陈薪伊担纲 。
得 到 了悉 心 指 导 。 同时 , 新版 《江
姐》 主创人员有意识地加入 了一 些
年轻、 时 尚的元 素 , 力求既有 民族 特色 , 又 有历史厚重感和现代韵味。
大 型 原 创歌 舞剧
O l ’ ig i n a l M u s ic a l S o n ~ v h e r e F a r ! d t “ ’’ w i l l h a s i t s d e b u t
S 妇 r m t n g c o m l n e n l o r a t e d t h e
y 6 0 ” a l l n l %j e r s a r
of
t il e

参观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宣传语

参观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宣传语

参观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宣传语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让世人了解重庆大轰炸惨案的真相,我们特推出了以下宣传语:1. 重庆大轰炸遗址,见证历史悲情重庆大轰炸遗址位于重庆市中心,它见证了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重庆市区进行的大规模空袭。

这个遗址是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

2.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观赏重庆大轰炸遗址,让我们深刻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灾难。

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无辜百姓和勇敢抗战的抗日先烈,唤起我们珍爱和平的责任和使命。

3. 历史的镜头,不忘国耻重庆大轰炸遗址是历史的镜头,不忘国耻不忘历史是我们每个我国人的责任。

通过参观遗址,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让我们警醒,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4. 宣传和平,反对战争重庆大轰炸遗址的宣传,旨在通过历史的镜头,向世人宣传和平、反对战争。

对历史的反思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的和平环境。

5.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参观重庆大轰炸遗址,我们不仅可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更可以教育后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让国家繁荣昌盛,让人民幸福安康。

6. 教育青少年,引导正确的历史观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是未来的希望,引导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向他们传递正确的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参观重庆大轰炸遗址,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了解历史,珍爱和平,热爱祖国。

7. 推动和平教育,促进世界和平参观重庆大轰炸遗址,是推动和平教育的一种方式。

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珍爱和平,推动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

以上宣传语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重庆大轰炸遗址,通过参观、学习和纪念,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这些宣传语的传播,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人参与到和平和历史的传承中来。

8. 促进国际友好交流,增进彼此了解重庆大轰炸遗址并非仅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

编辑/续延吉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据此前不完全统计,日机空袭中国陪都重庆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3万多幢,30所大中学校曾被轰炸。

据此后的2011年中国官方统计,日军轰炸造成重庆32829人直接伤亡、6651人间接伤亡,财产损失约100亿元法币(折合1937年价值),该调查显示战争的持续日期为1944年12月19日,轰炸的时长也由5年半变为6年零10个月。

图为日军轰炸下的重庆居民区。

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在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

其目的是希望透过制造大量平民杀伤,以瓦解对方抵抗的士气。

图为为躲避轰炸,大量民众进入防空洞。

1939年5月3日及4日,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轰炸机由汉口机场起飞,连续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

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损毁建筑物4,889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

图为“五三、五四”大轰炸照片。

“五三、五四”大轰炸致使罗汉寺、长安寺被大火吞噬,同时被炸的还有外国教会及英国、法国等各外国驻华使馆,连挂有纳粹党旗的德国大使馆也未能幸免。

图为此前的德国驻华使馆屋顶涂上纳粹德国国旗防止日本飞机误炸轴心国使馆。

图为1939年7月1日,日军对重庆了又一轮轰炸后,当地居民在废墟旁展开修缮工作1938年10月4日起,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升级,轰炸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客货船只也未能幸免。

图为不少欧洲商船顶部被涂上各国的国旗图案,防止日军误炸1940年8月10日,日本战机整整轰炸了重庆城区四天四夜,城区大面积房屋已经变为废墟。

图为一名挑着水桶的男子经过轰炸后的废墟。

1940年5月,日本中国派遣军第三飞行团与“联合空袭部队”达成《陆海军101号作战协定》,决定由陆军派出81架飞机,海军派出212架飞机,“以挫伤敌之抗战意志”。

记忆中的重庆大轰炸

记忆中的重庆大轰炸

记忆中的重庆大轰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作者:孙世耀原载2015年8月17日华兴时报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为了迫使中国屈服,对当时的中国临时首都重庆实施了惨无人道的野蛮轰炸,从1938年到1944年长达六年之久。

对非军事目标的商业街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甚至寺庙的狂轰滥炸,使重庆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人员伤亡数以万计,房屋和财产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但是重庆人民是吓不倒的,在残垣断壁上书写的巨幅标语“愈炸愈强”,表达了重庆人不屈不挠、抗战到底的决心。

重庆大轰炸期间,我正在重庆读小学和初中。

“跑警报”伴随着我的童年,炸弹落下时的呼啸声和爆炸时的巨大冲击波,以及目睹炸后的惨状,永远铭刻在心。

那时小小的年纪,每天一早最关心的是天气。

如果是阴天下雨或有雾,那鬼子飞机就不会来了,要是晴天的话,就有危险。

虽然学校里有老师照顾,大人难免要多叮咛几句。

长期的轰炸,老百姓已习以为常,学校正常上课,商店依旧营业,机关企业还要上班,报纸每天出版。

我的记忆里,大轰炸对生活还是有影响的,物资短缺,物价飞涨,吃的是霉变的糙米,很少有肉类鸡蛋。

报上说英国人每周配给一个鸡蛋,很是羡慕。

大人们常以“孔夫子三个月不知肉味”聊以自慰。

长期停电,晚上要点油灯,小孩早早就睡觉了。

房子虽然没有挨炸,但窗户都没有了玻璃,屋顶漏雨,墙皮脱落,很烦人的。

到了冬天,要用纸把窗户糊住。

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修了很多防空洞。

重庆是一座山城,地形起伏,地层多为岩石,有利于修建防空洞。

那时没有什么动力机械,全靠人力一锤锤凿出来。

一般防空洞大约3-4米宽3米多高,深度有几十米,纵横交错,有好几个进出口。

洞壁和顶板都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局部松散的地方,用立柱和木板支护。

两侧靠墙有木板搭建的条凳,如果人多不够用,就要自己带小板凳。

洞内装有电灯,但长期停电,根本没有用处,只能隔一定距离挂一盏小油灯,一响警报就有专人把灯点亮。

但有时来不及,就只好摸黑进洞。

记得小学两三年级时,一天正在上课,警报响了,老师领着我们进防空洞,洞里漆黑,老师在前面摸索前进,我们一个个手拉手跟着,忽听老师用四川话喊着“倒拐!倒拐!”,意思是要拐弯了。

叶歌乐山下的英烈

叶歌乐山下的英烈

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江 姐是对她的爱称。
• 小萝卜头
中国革命史上最年轻 的烈士,原名宋振 中,牺牲时还不足 9岁,1942年9月, 不到一岁的他和母 亲一起被捕入狱, 在狱中斗争很坚定, 是个很勇敢很机智 的英雄。
刑房
绣红旗
囚歌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篇文章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赏析
•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作者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 之一,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挺。 • 诗的开篇是一组凝练而又生动形象的对偶句,在鲜明的对比中,蕴含 着褒贬爱憎之情。同时也为后两节作铺垫。“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生动而深刻地表明反动派所给“自由”的本质, 便是人格的沦丧和气节的毁灭! 诗的第二节语言铿锵,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家“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格。“自由”,对一个身在牢笼的革命者 来说,是多么渴望!但是“自由”不能靠反动派的施舍,也不能向敌 人卑躬屈膝来换取;而只能靠斗争,只能在彻底推翻旧世界之后,才 能真正获得!所以,在无比黑暗的牢狱中,诗人仍然高唱自己的希望 之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无产阶 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无畏的自我献身精神。 《囚歌》三节,层层深入,抒发了叶挺将军的爱憎分明之情,表 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贞气节和崇高人格,反映了革命者崭新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读到此诗,胸中顿时会有一股热气直往上涌,令人感慨不已。这首 诗教育人们懂得人格气节的尊贵,在面对外来任何压力时都不能放弃 它,更不能糟蹋它。

亲历者忆1941年重庆大轰炸“大隧道惨案”:尸体成堆像地狱

亲历者忆1941年重庆大轰炸“大隧道惨案”:尸体成堆像地狱

亲历者忆1941年重庆大轰炸“大隧道惨案”:尸体成堆像地狱从1938年初到1943年8月,日本侵略军对当时的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空袭轰炸,无数生灵涂炭、家破人亡,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尤其是“大隧道惨案”震惊中外。

我作为“大隧道惨案”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对当时的惨状仍历历在目,心有余悸。

1941年6月5日傍晚5点多,我与同学余德坤一道前往当时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区都邮街购物。

正逛着,突然传来尖利的警报声,顿时繁华的商业区像炸了锅,惶恐万分的人们左冲右突,争相逃命。

我与余德坤随人流直奔附近的大隧道防空洞。

还未进洞。

敌机已经临空!接着,一声声巨响,一阵阵热浪迎面扑来,敌机开始俯冲轰炸了。

这时人们不顾一切涌进了大隧道防空洞。

当时的情况十分混乱,我又有孕在身,体力不济,被挤得喘不过气来。

余德坤紧紧拉住我的手说:“让他们进去吧,我们最后进,反正听天由命!”当我们进洞后,发现洞内人成千上万,十分拥挤,找个立足之地也难。

洞内空气混浊,温度很高。

洞外火光冲天,敌机正轮番狂轰滥炸。

大隧道是重庆最有名、最坚实的大防空洞,设有许多洞口,洞内路径四通八达,有的洞口可通至郊外。

洞内交通道宽约2米,高的2米,两旁安装木条凳供避难者休息。

墙上凿有凹洞,安放油灯照明。

洞内设有通风口,通风口装有鼓风机,以调节洞内空气。

这一天,可恶的日本鬼子似有目的的在我们头上持续投弹轰炸。

更可怕的是,不少通风口被炸塌了,洞内空气越来越稀薄,越来越闷热,人们越来越烦燥。

突然一声巨响,一枚重镑炸弹在我们头顶爆炸,整个防空洞震得弹跳起来,煤油灯灭了,漆黑一团。

打氧的抽风机毁了,我越来越觉得呼吸困难。

这时洞内秩序大乱,孩子哭,大人叫,挤成一团,相互撕咬。

我喘着气对余德坤说:“今天情况不妙,我们可能出不去了。

”窒息的人们衣衫褴褛,歇斯底里,不断有人晕倒,情况万分危急!我张着嘴,喘着粗气,冷汗湿透全身。

突然两眼一黑,栽倒了。

幸好我的同学余德坤是个身体强壮的20岁未婚女孩。

老照片揭重庆解放往事烈士血染大屠杀现场(图)

老照片揭重庆解放往事烈士血染大屠杀现场(图)

老照片揭重庆解放往事烈士血染大屠杀现场(图)展开全文1/6•••••••1950年元旦,重庆市人民群众集会游行,庆祝西南解放,拥护人民政府建设大西南。

今天,是重庆解放65周年纪念日,数百幅重庆解放的照片将首次向社会公开。

今天下午3点30分,由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巨变一瞬》——时盘棋纪实摄影作品展”,将在重庆文联美术馆拉开大幕。

昨天,照片拍摄者时盘棋接受了晨报独家专访,讲述他与重庆结下的不解之缘——“在我的一生中,重庆是一个比我故乡还要重要的地方。

”时盘棋2012年获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这样写到:1948年投身革命,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1949年重庆解放时,他作为第一个进驻重庆的解放军摄影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国民党特务在中美合作所的大屠杀、21兵工厂大爆破等事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1949年11月30日30日凌晨,当他们抵达重庆时,敌人已经跑了。

就在这一天,重庆解放。

虽然已经82岁高龄,但回忆起解放重庆的全过程,时老仍记忆犹新。

时盘棋说,当时,他主动申请前往解放重庆第一线。

“从11月下旬开始,部队连续行军,我们十几天背包都不打开,就睡在街上,加上出汗,天气潮湿下雨,十几天后,背包一打开,东西全烂了。

”1949年11月30日凌晨2点,时盘棋跟着12军103团从南面包围重庆。

30日凌晨,当他们抵达重庆时,敌人已经跑了。

就在这一天,重庆解放。

解放军入城时,时盘棋用相机记录下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民解放军举着“打到大西南解放全中国”的旗帜进入市区,重庆各界人士冒雨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

这张照片,已成为见证重庆解放的经典之作。

“我是第一个进驻重庆的解放军摄影记者。

”时老回忆,1949年12月2日,部队在璧山县跟敌人交战,12月3日中午解放了合川。

6日,时盘棋回到重庆,此后便一直跟随部队驻扎重庆。

1949年12月11日“杨虎城将军的遗体被挖出来的时候,他的双手被反绑着……”12月7日,时盘棋跟随部队首长来到渣滓洞、白公馆。

在烈火中永生的红岩魂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在烈火中永生的红岩魂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庆祝中w共产党成立1()()调年►打卡红色博物馆©/红岩革命纪念馆正门。

该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原为“大有农场”,因此地附近丹霞地貌有着大片红色岩石,因而得名红岩嘴。

1939至1946年,八 路军办事处同中共南方局机关即设于此处,现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红岩革命文物旧址之一在烈火中永生的红岩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文丨李思达1937年11月,国民党政府迁都 重庆,使得这座位于大后方的 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战时首都、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 指挥中心。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 全民族抗战,丨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 方局成立,机关就设于重庆红岩嘴的 “大有农场”。

在此,中共南方局领导了 整个中国南方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曰斗 争,用智慧和勇气在敌人的心脏里战 斗,如灯塔一般在抗战中为迷茫的人民群众指明方向。

抗战胜利后,1946 年中共南方局移驻南京,改为中共中 央南京局,另在重庆成立四川省委,继 续领导西南地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斗 争。

1947年前后,由于敌人破坏和叛 徒出卖,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挫 折,大批地下党员被捕,关押在重庆市 西歌乐山原中美合作所内的白公馆和 渣滓洞集中营里。

这些共产党人在身 陷囹圄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原则,在狱 中与敌人英勇斗争,为红色的重庆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在重庆这段战 斗的历史,2007年1月,重庆市委、市 政府整合资源,将原有的红岩革命纪念 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以及重庆 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整合为“红岩 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红岩革命文物 旧址53处,其中有4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让该博物馆成为保护红岩革 命历史文化遗址、研究发掘革命历史文 化资源、全面反映和宣传弘扬红岩精神132丨国家人文历史幵拓先驱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人气最高的红色 景区之一。

抗战的灯塔,红色三岩今天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在20世 纪30年代的时候还是郊外一处农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纪念“11.27”殉难英烈 数千市民歌乐山凭吊
• 中新网重庆11月26日电 (孟幻)初冬的歌 乐山,仍是满目青翠。为纪念60年前为 建设新中国而牺牲在此的数百位民主革 命志士,11月26日,重庆在歌乐山烈士 陵园举行“重庆市各界人士纪念 ‘11•27’烈士殉难六十周年大会”。中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 来出席了当天的纪念活动。 据了解, 歌乐山烈士陵园是“中美合作所”军统 集中营旧址,白公馆、渣滓洞中关押着 300多名革命者。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 国民党开始陆续对革命者进行残害,11 月27日,国民党疯狂地集体屠杀了关押 在此的革命者,并火烧渣滓洞,最后只 有35人在大屠杀中脱险。 • 26日上午,纪念大会在军乐队奏响 的雄壮国歌声中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带领现场 1500位学生、军人、机关干部等,静静 肃立在在“11•27”烈士陵墓前,为红岩 英烈默哀致意。
也许 我们已经无从知道 他们的英名 但 我们知道 他们最最富有 他们失去的仅仅是 —— 生命 他们的精神 在烈火中永生!
同学们,全体起立,双手合十放在 胸前,让我们面对庄严默哀1分钟。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继承红岩精神,接过先 辈们手中的火炬,珍惜今天,努力学习, 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让红岩精神陪我长, 责任教育伴我行!
战士痛哭“我们来晚了”
12月1日,解放军冲进了渣滓洞、白公馆。 在刚刚经历了与胡宗南部队和罗广文残部的生死 厮杀之后,那些流血不流泪的战士们此刻也失声 痛哭:“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呀!” 两三天后,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人们跑回 歌乐山。罗广斌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冲 进白公馆,冲进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块木 地板,五星红旗还在。那是狱中难友们听说新中 国成立后用被面、草纸和饭米粒制作成的红旗。 攥着它,几个人抱头哭起来……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 视频,用心去感受战 争的残酷与无情。
寂暗如死的夜里 一群寻找太阳的人 不断奋争 而如地火奔腾
为了冲破历史的桎梏 甘愿自己坐穿牢底 为了使祖国免受苦痛 宁愿自己受尽酷刑
不愿作 历史闲逸的乘客 而是将自己化作炉膛的烈火 把历史的列车驱动
屠刀扼杀得了生命 却扼杀不了真理的永恒 正是他们 为真理而死 才创造了这满天红霞的风景
江姐不留遗憾而去
10月28日,陈然、王朴等10名难友被押到大坪刑场枪杀,在囚 车上,王朴高喊道:“父老乡亲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重 庆就要解放了!蒋家王朝就要垮台了!”
11月14日,一群武装特务以转移为名,把江姐等30人押赴歌乐 山电台岚垭杀害。临刑前,同赴难的李青林突然问道:“江姐,想云 儿了吗?”江姐点点头,说,“想,这时候真想看他一眼,照片就在 我身上,可惜,手被烤着,没法拿。”“那就算了。”李青林说道。 “是呀,不看就不看吧,反正就要解放了,他们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江姐反过来安慰着李青林。解放10小时 前32人牺牲
厉华介绍,重庆11月30日解放,在11月29日下午4时,共有32人 被枪杀在松林坡,敌特连尸体都来不及埋上便仓皇逃窜。在殉难的烈 士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女青年叫黄细亚。她先后在《西南晚风报》 和保育幼稚园工作。重庆解放前夕,她协助地下党做国民党部队策反 工作,于1949年9月13日被捕。黄细亚在被捕前送给同学一首《一个 微笑》,诗中表明了她的人生志向:“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 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掉人类的痛苦。”
惨不忍睹记者无法下笔
据有关资料显示: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车毅英离开欢迎解放军 进城的人群,独自一人跑向歌乐山。她是原中共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 儿。此时的车毅英还不知道被捕多年的父亲早已被秘密杀害。她以为父亲就 关在歌乐山监狱里。 多年以后,车毅英这样描述当日的所见所闻:“白公馆里人去楼空,渣滓 洞的余火还在冒烟。渣滓洞楼下的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 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围墙的缺口处、房前屋后、厕所内,另有 20多具尸体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个大坑,满是尸体,血水横流。看见一个 个死难者睁目仇恨的眼神、紧握的拳头和流出的鲜血,我说不出一句话。歌 乐山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怕的寂寞,一片荒凉。” 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歌乐山寻找亲人、朋友和同学时,山林再也 无法沉寂下去,哭喊声处处可闻。1949年12月1日出版的重庆《大公报》以 “蒋匪灭绝人性屠杀革命志士”为题,记下惨绝人寰的一笔:“一位青年妇人, 正抱着她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那里痛哭,找她丈夫的尸体。天!这怎么 找得到!那么多焦尸,已没有一个还像人样,没有一个能认清面目。” 记者们亲眼看见遍地的焦尸、一两尺深的血水和亲人们的眼泪,写 道:“这惨痛的情景,叫记者怎能下笔,怎么能形容得出来呢!”
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杀共有321人遇难
厉华说,从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军统 集中营对“政治犯”进行集体大屠杀,尤以11月 27日最为惨烈。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对抗战后期至 重庆解放前夕系列大屠杀殉难者统计:目前有案 可查的死难者总数是321人,其中经审查已定为 烈士者共计285人,加上5个父母牺牲的小孩,共 是290人,叛徒及未定性者共计31人。 在321人中,死于1949年“11·27”大屠杀者 共计207人,其中烈士185人。在285位死难烈士 中,现已查明,共产党员共计161人,约占总数 的57%;民盟盟员共计25人,其他民主党派和群 众团体成员各有数人不等。
主办:鲁能巴蜀中学初2010级(08)班团支部 策划:杰 翟羽佳 幻灯片制作:杰 资料:杰 刘操 唐萌 刘丁恺 肖佳瑶 主持人:刘操 朱鑫 朗诵:贺鸿为 周鼎铭
首拿杨虎城一家开刀
1949年10月,是“黎明前黑暗的日子”,当时经过 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等重大战役, 势如破竹攻克国民党大量占领地,当时蒋介石“划江而治” 梦想破产后,蒋家王朝认为他们的失败是对共产党手软的 结果,于是在重庆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屠杀。 厉华说,敌人大屠杀的屠刀首先刺向杨虎城将军。9月6日 晚上11点多钟,刚抵达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的杨虎城将军 及儿子、女儿和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小萝卜头”,在这里 先后遭到特务们的利刀屠杀。 《大公报(重庆版)》在1949年12月12日的第三版 刊载了《杨虎城将军死事惨烈父子遗体昨同时发现》。文 中说:双十二事件领导者之一的杨虎城将军,被蒋匪介石 逮捕囚禁达十二年之久。杨将军和他的幼子两个月前,终 于在磁器口被蒋介石特务杀害,这一事实昨天已经证实了。
夜幕中被集体枪杀
• “11·27”大屠杀发生时,渣滓洞那天白天没有什么异常。晚饭后,盛国玉听住在楼上 的男同志说,特务办公室都换上了大灯泡,还有火光,好像在烧材料,猜测敌人可能 要撤退。 晚间下起雨,天很冷。渣滓洞女牢里的姐妹们唱了一会儿儿歌,扭了一阵秧歌,便 早早睡下。睡了没多久,听到特务喊提人,一个小时内就提了两批。难友们都起来了, 睡意全无。 深夜一两点,特务们突然走进一间间牢房:“起来,起来,办移交了,各人把衣物 都带上。”所有人都被集中在楼下的8间牢房内。 盛国玉和姐妹们被关进8号牢房,旁边7间牢房关着男同志。 脚步声突然响起,一群端着美式冲锋枪的特务转眼间冲进了渣滓洞内院。他们迅速 站好,把枪口对准牢房门。 那一声哨声,傅伯雍一辈子也难以忘记。哨声响后,枪就响了。 据傅伯雍回忆:“打枪时,张学云就站在门口,他一把抓住门洞伸进来的枪管,想 要夺枪。但是弹匣太长,卡着进不来。敌人把他打死了。就倒在我的身上。” 战友胡作霖扑向牢门,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机枪眼。何雪松高喊:“你们这些强盗也 活不了多久了!” 张学云倒下时,鲜血喷洒在傅伯雍身上,因此保护了傅伯雍,敌人补枪时,以为他 已经死了。 傅伯雍冲出牢门,想往左手边的缺口墙跑。他知道,夏天发水,那里的墙曾被冲倒 过。特务犯懒就让犯人们自己修,大家偷着往料里掺了好多沙子、石块、树根,垒起 没多久就倒了。 此时,已有幸存者正攀着墙上缺口往外爬。尚未完全撤走的特务发现了火光中人影 晃动,“跑了,跑了……”刽子手一边喊一边对着缺口墙的方向扫射,又有一些人中弹 倒下。 傅伯雍见状,连忙躲进了大米储藏室,撬起地板,钻进水沟,一直躲到天亮。他冲 出焚烧渣滓洞牢房的火网,翻过歌乐山南麓,来到巴县西里永兴场白泥塘,在老同学 李治荣家的侧屋里度过了难熬的分分秒秒。
又是“11· 27”。红岩英烈殉难60周 年了。重庆红岩联线主任厉华 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纪念重庆 解放60周年,我们永远不能忘 记数百名倒在歌乐山下的英烈。 奉献、坚定、不屈,精神、信 念、意志,红岩英烈的伟大精 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去完成烈士 的未尽事业。
${侨网发布 taoguangx gn 重庆纪念“ 2009-11-2 http://ww 19864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