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仁” C.“德” D.“孝”4.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法制建设 C.礼乐秩序 D.伦理道德5.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6.《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7.“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8.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9.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时确立,它实质是“外儒内法”,对此最确切的理解是()A.一半儒家一半法家B.儒法融合C.形儒家实法家D.法家为主10.董仲舒发挥儒学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11.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合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文明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严实的外层包裹:“北方—戈壁、亚寒带原始森林围护,西北—沙漠、盐原、雪山橫亘,西南—高原壁立,东部和东南—太平洋一望无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进一步认为与中华文明外部闭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埃及、两河流域没有阻碍异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古印度西北部、古希腊、古罗马北部低矮的山口为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入侵提供了方便,以至于导致文明的中断。
这两则材料最合适解释A.中华文明的保守性B.西方文明的开放性C.中华文明的连续性D.中东文明的短暂性2.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中说“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
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
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
”这―“革新的时代”就是被中外思想家、史学家盛赞的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最能佐证卡尔•雅斯贝尔斯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A.铁器发明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争霸战争3.《国语•齐语》:“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丧。
”材料主要反映出A.有无贤臣决定了诸侯国的命运B.贤能之士的去留与诸侯国命运攸关C.国家兴亡取决于国君能否用贤D.战国之时士人择主而亊和自由流动4.《韩非子》:“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君无术則弊于上,臣无法則乱于下,此不可一无,资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在此主要论述的是A.帝王治国手段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论证C.君臣矛盾解决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思5.孟子沿着先师的足迹,游说列国君主,告诫他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乐以天下,优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历史】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期中模拟试题命题人:宋伟强审题人:梁红瑜1、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58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
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
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3、“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材料描绘的最早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A.汉朝 B.唐朝 C.宋朝D.明朝4、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5、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上述材料说明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6、《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7、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pdf

实现铁上镀锌,接通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c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f电极为锌板
D、e极发生还原反应
11.某混合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NaCl和H2SO4,且n(NaCl)n(H2SO4)=31。若以石墨电极电解该溶液,下列推断中
18(1)2I--2e-=I2 2H++2e-=H2↑
(2)KI或NaI CCl4
(3)CCl4萃取了碘水中的碘
(4)焰色反应实验 火焰呈黄色为钠离子;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为钾离子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充电
放电
充电
放电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过程
)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二级能源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二、填空
16.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
△H=+67.7kJ/mol
C、C(s)+O2(g)=CO2(g)
△H=+393.5kJ/mol
D、H2O(l)==H2(g)↑+1/2O2(g)↑ △H=+285.8kJ/mol
4.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BC
D
5.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Q1 KJ/mol
河南省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14—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附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大背景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井田制的瓦解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2.孔子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存天理,灭人欲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兼爱、非攻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4.汉武帝时代,儒学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私学的开创B.百家争鸣的出现C.太学的创建D.理学的兴起5.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表明他的思想()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6.清代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了残酷的刑罚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7.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B.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8.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9.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10.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ABC ∆中,已知75,60,2A B c =︒=︒=,则b 等于( )A..832、若0,0,0x y a ay +><>,则x y -的值( )A .大于0B .等于0C .小于0D .符号不能确定 3、在数列{}n a 中,111,(1)2(2)3n n n a a a n -==-⋅≥,则5a 等于( ) A .163- B .163C .83-D .834、由11,3a d ==确定的等差数列{}n a ,当298n a =,序号n 等于( ) A .99 B .100 C .96 D .1015、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5710,n a a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11S 等于( ) A .45 B .50 C .55 D .606、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47562,8a a a a +==-,则110a a +=( ) A .7 B .5 C .5- D .7-7、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580a a +=,则52S S 等于( ) A .11 B .5 C .8- D .11-8、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b ac =,且2c a =,则cos B 等于( ).A 14 .B 34 .C4 .D39、在ABC ∆中,已知22tan tan a B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10. 在ABC ∆中,3AB BC ⋅=,ABC ∆的面积32S ⎡∈⎢⎣⎦,则AB 与BC 夹角的取值范围为 ( ).A ,43ππ⎡⎤⎢⎥⎣⎦ .B ,64ππ⎡⎤⎢⎥⎣⎦ .C ,63ππ⎡⎤⎢⎥⎣⎦ .D ,62ππ⎡⎤⎢⎥⎣⎦11、在等差数列{}n a 中,其前n 项和为n S ,若15160,0S S ><,则在15121215,S S S a a a 中最大的是( ) A .11S a B .88S a C .99S a D .1515S a 12、等比数列{}n a 中,1221n n a a a +++=-,则22212n a a a +++=( )A .2(21)n -B .1(21)3n- C .41n- D .1(41)3n-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递增的等差数列{}n a 满足21321,4a a a ==-,则n a = 。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
”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4.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5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6.书本华说:“一切天生万物总结起来就是我,在我之外任何其他东西都是不复存在的。
”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此类似的是()A.孔子B.董仲舒C.陆九渊D.顾炎武7.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
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 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8.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元旦假期历史作业(无答案)

中牟二高高一元旦历史假期作业命题人:宋伟强审题人:任素琴一、选择题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_______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3、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6、“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8、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仁” C.“德” D.“孝”4.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法制建设 C.礼乐秩序 D.伦理道德5.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6.《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7.“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8.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9.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时确立,它实质是“外儒内法”,对此最确切的理解是()A.一半儒家一半法家B.儒法融合C.形儒家实法家D.法家为主10.董仲舒发挥儒学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11.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
双方辩论的焦点是(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13.宋代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源”。
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源 D.充实了伦理纲常14.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15.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6.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17.顾炎武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
他曾说:“炎武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窃自幸其中所论,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
”这里的“先生”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朱熹 C.李贽D.黄宗羲1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19.有人说,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
你认为这个“时代”应是指()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②封建制度衰落的时代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时代④封建制度高度发达的时代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
这表明他()A.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D.否定封建传统礼教21.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是(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探讨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C.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D.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22.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23.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②政治发展的需要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24.现代奥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
这种核心价值观源于()A.古希腊的人文精神B.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C.古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D.苏格拉底把研究的对象从社会转移到人身上25.“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认识你自己D.人人生而平等26.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批判神学思想27.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
如果再补充一张合适的卡片,你认为应是( )A.《圣经》 B.《神曲》 C.《百科全书》 D.《论法的精神》28.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①但丁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达·芬奇⑤伏尔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⑤29.2012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5周年。
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30.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31.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得救” C.“信仰自由”D.“因信称义”32.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 )A.开明专制”B.天赋人权C.思想启蒙D.权力分立33.康德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更为智慧的大门,是因为他( )A.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B.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C.推动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D.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3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B.但丁——提出三权分立学说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D.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3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6分,第37题14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