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考散文的知识点

高考散文的知识点

高考散文的知识点高考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形式,在高考作文中占据重要地位。

了解高考散文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得当,提高分数。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思想的文学形式。

它不受格律和韵律的约束,注重表现真实和自然,以散发真情实感为主要特征。

因此,高考散文作文要求我们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注意语言的真实性和自然流畅。

二、散文的写作技巧1. 描述细腻感人: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描写和感受的表达,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2.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作文更富有感染力。

3. 注重结构安排:要有合理的开头、扣人心弦的高潮和情感的发泄,同时要注意段落的过渡和衔接。

4. 内容真实自然: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不盲目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追求真实、自然的表达。

5. 注意语言准确性: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或者无关联的内容,确保作文内容的连贯性。

三、散文的题材1. 自然景观:如山水、花草、天空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可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

2. 人物描写:可以描绘身边的人物,或者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人生感悟。

3. 社会热点: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教育制度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展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考能力。

4. 情感表达:以个人的情感和感受为主题,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

四、散文的写作流程1. 理清思路:对于给定的题目,我们需要先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2. 搜集素材: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来收集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3. 制定提纲:根据要表达的内容,制定一个合理的提纲,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4. 写作完整稿:根据提纲,将文章的内容进行扩展,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

5. 修订润色:对于已经写好的文章,进行检查和修订,确保语言通顺,表达准确。

通过对高考散文的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写出质量更高的作文。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思想情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它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受、呈现生活的片段、阐述哲理思考。

在高考中,散文常常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道题目,因此对散文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关的备考建议。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与传统的诗歌和戏剧并列。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真实性和文字表达的直接性,它以平实的语言展示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的现象;与戏剧相比,散文更偏向于表达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想情感。

二、散文的分类1. 抒情散文:以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散文作品。

抒情散文常常表达情感和思想上的矛盾、悲欢离合等主题,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2. 议论散文: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观点陈述和论述的散文作品。

议论散文常常通过列举事实、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等方式展开论述,旨在引发读者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3. 记叙散文:讲述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故事的散文作品。

记叙散文通常通过描写细节、塑造形象、叙述情节等方式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给予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4. 描写散文:以描绘事物形象为中心的散文作品。

描写散文通过对事物色彩、形状、质地等方面的描绘,使读者对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感受。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简洁明了:散文追求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要尽量避免冗长的描述和概念性的修辞。

2. 以情动人:通过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代入感和共鸣,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3. 运用修辞手法:散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4. 文章结构合理:散文应具备引出、发展和总结的结构,使文章有清晰的逻辑和层次感。

四、散文的经典篇目1. 《烟雨漓江》:作者贾平凹,以他对桂林山水的亲身体验为背景,描述了漓江秀丽壮观的景色,情感丰富、描写细腻。

2. 《荷塘月色》:作者林则徐,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人世间的追求。

高考语文试卷散文题知识点

高考语文试卷散文题知识点

一、散文概述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自由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描绘人物、事件、景物,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题往往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

二、散文题知识点1. 散文的结构特点(1)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最后总结全文。

(2)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结尾强调中心论点。

(3)分总结构: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最后总结全文。

(4)并列结构:全文围绕几个并列的论点展开论述。

2. 散文的表达方式(1)叙述: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描述。

(2)描写: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

(3)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4)议论:对人物、事件、景物等进行评论和评价。

3. 散文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动作、思想等。

(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4)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5)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4. 散文的阅读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散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等。

(2)局部鉴赏: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情感态度等。

(3)评价鉴赏:对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评价。

三、答题技巧1. 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找出文章的线索。

3. 鉴赏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散文中的词语、句子。

5. 在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观点明确。

总之,要想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对散文的特点、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高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散文是高中文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散文的特点、类型、修辞手法以及赏析方法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散文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概念与特点散文是一种以书面形式表达个人思想与感情的文学体裁。

与诗歌、戏剧不同,散文注重事实、真实、客观,它可以描写人物、事物、景色,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思考、联想和感受。

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自由灵活的写作形式、注重真实性与客观性、抒发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二、散文的类型1. 记叙散文:叙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强调情节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它可以描述人物、事件、故事,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和叙述的魅力。

2. 抒情散文:表达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情感。

它可以结合自然景色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个人感悟的表达,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3. 议论散文:通过对社会问题和思想观念进行探讨和展开,揭示问题的本质,引导读者思考。

议论散文常常是对一个观点的辩证分析,力求启发读者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4. 游记散文:以游记为背景,结合作者对旅途中所见所闻的感受和思考,展现出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给读者带来旅行的愉悦和感受。

三、散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相似性的描述,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 拟人: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动作,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读者的代入感。

3. 对仗:在句子的结构和语音上呈现平衡与对称,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和韵律感。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突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增加修辞效果和句子的表达力。

5.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和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四、散文的赏析方法1. 理解主题:通过分析散文的情感基调、事物描写和思想表达,把握散文的核心思想。

2. 分析结构:散文的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通过分析这些部分的关系和发展,了解散文的结构安排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高考语文散文是高考考试必备的一大部分,也是考生备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知识点。

散文是文学中的一种文体,是以散文体式运用语言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形式。

高考语文散文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于散文的理解、鉴赏和运用能力。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散文的特点、易错点及应考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深入了解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

一、散文的特点1.随意性:散文随意性较强,不受死板的格律和韵律的束缚,可以自由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也是散文的最基本特点。

2.散文的主题广泛:散文的主题十分广泛,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社会、人生、自然等,同时也可以以唯美的情感、艺术感受为主题。

3.通俗易懂:散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较易被读者接受,不像古诗词等文学形式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理解。

4.追求真实:散文的表达方式注重真实,强调生活感受和真实体验,追求真实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二、易错点1.错误的理解:一些考生在阅读散文时常常会产生一些偏差和错误的理解,这些偏差和错误的理解可能来自于个人经验或个人想法,也可能来自于阅读中的疏漏。

2.对散文的意义理解不足:散文是一种情感化的文体,因此在阅读散文时,考生必须关注其中的情感色彩和思想内涵,从而正确的理解文中的意义。

3.审题不严:高考语文阅读散文部分,教育部会根据考试须知所列的散文名字和题目进行出题。

考生如果在阅读时没有认真地领会题目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能会造成答案偏差,进而形成失分。

4.表述不清:写作部分作文题目,考生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表述和语言。

表述不清楚会让阅卷老师难以理解考生的思路,影响阅卷。

三、应考技巧1.认真做好阅读准备工作:高考语文阅读散文部分题目涉及到哲学、文学、语言、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点,因此考生在应考前需要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工作。

2.精审题目:在考试中,考生必须对散文和题目进行精心审核和斟酌,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做题技巧,善于从题目中寻求答案,减少答案的错误率。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知识点整理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思想或抒发感情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体裁。

其特点包括:1.真实性:散文以真实的事物为材料,真实地反映人生和社会。

2.探索性:散文通过思考和观察来探索人生的真谛与意义。

3.灵活性: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律和结构,风格多样且灵活自由。

4.抒情性:散文强调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以下几类:1.记叙散文:叙述事物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并通过细节描写来生动展示。

2.描写散文:通过形象的描写和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事物和环境的美。

3.抒情散文: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强调个人的感受和心情。

4.游记散文:记录作者旅行的见闻、感受和体验,兼具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5.随笔散文:以随性、随意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具有个人见解。

6.散文随笔:以杂文的形式,结合思考和议论,对社会和现实进行观察和批评。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要写好高中语文中的散文,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写作技巧:1.真实感:散文要追求真实感,通过生动的描写、细节的展示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来打动读者。

2.主题鲜明:散文要有明确的主题或中心思想,通过情节和文笔展现主题的深度和内涵。

3.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

4.结构严谨:散文应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子、承接、和结尾等部分,使文章更具逻辑性。

5.多样表达:运用不同的叙事手法、描写方法和写作风格,使文章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示例:记叙散文《那一夜,我在月光下看到了父爱》描写散文《清晨的小巷,别有一番风味》抒情散文《秋天的落叶,让人无限思索》游记散文《梦幻之地,流连忘返》随笔散文《寻常生活中的美,只需用心发现》散文随笔《城市的繁华与孤寂》以上是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散文知识点大全

语文高考散文知识点大全

语文高考散文知识点大全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散文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与散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泛指那些不拘泥于格律和韵律的散行之文。

与诗歌和戏剧相对,散文以其自由的形式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散文写作风格多样,可以抒情、叙事、议论,同时可以描写生活、历史、社会等各个领域。

散文的特点表现在形式上的自由、内容上的多样和艺术上的真实。

二、散文的分类和流派散文通常可以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和写景散文四大类。

抒情散文以自我表达情感为主要特点,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呈现真情实感;叙事散文则以讲述故事和事件为主,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合情合理的结构引起读者的共鸣;议论散文主要是以议论为中心,对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阐述;写景散文则以描绘自然和人物为重点,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打动读者的感官。

流派方面,中国古代散文主要有骈文、骈散和随笔三种。

骈文是通过平行结构的句子和章法来展现修辞效果的散文流派,崇尚严谨和华丽的语言;而骈散则是以“多层韵律”和“章法多变”为特点,兼收并蓄了散文和骈文的长处;至于随笔,则是以自由和随意而著称的散文流派,着重于个人思想和情感的抒发。

三、散文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手法散文的语言通常注重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的运用,以营造优美的文学效果。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为作品增添情感和艺术感;而描写技巧则包括描写物象、描写意象和描写背景等,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使得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此外,使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

四、散文的理解和欣赏散文的理解和欣赏是高考中重要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对文中细节的分析和了解散文的背景等来把握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同时,欣赏散文作品也是高考中的重要环节,考生需要通过对作品的感受和思考来把握作者的意图和审美追求。

高考散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散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散文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科目中,散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总结高考散文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它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和韵律,强调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散文的特点包括:1)内容丰富,涉及面广;2)语言优美、凝练;3)结构严谨,逻辑性强;4)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二、散文的类型高考中常见的散文类型包括:1)叙事散文:以叙述故事为主,通过对事件的描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2)抒情散文: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作者的情感;3)议论散文:以阐述观点为主,通过对社会现象、事件的分析表达作者的观点。

三、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自由灵活,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子:引入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2)主体:展开主题,深入阐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3)结尾: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散文的修辞手法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1)比喻:通过比喻形象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2)拟人:把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3)排比:通过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4)引用:引用经典名句、名人名言等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五、散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散文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2)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3)作者的情感和态度;4)注意文章的用词和修辞手法。

六、散文的写作技巧写作散文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合适的主题和素材;2)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3)保持文章的结构严谨和逻辑性;4)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

以上是高考散文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也要注意掌握应试技巧,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学会“看”生物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生物时,一定要学会“看”,尤其是看书本。

尽管生物有图,有表,但课本上的图表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后是相互的,不能孤立地、支离破碎地死记硬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善,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描写技巧:(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起到一种细腻逼真、形象生动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修辞手法:(1)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比拟: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这种手法有时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概括力强。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8)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9)反问:强调语气,强化情感
5.表现手法:(1)象征: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2)村托: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含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紫湊,笔墨集中。

(6)动静相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闸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二、赏析散文语言的四个角度
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随着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因此,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以从选择使用的词语、选用的句子及修辞手法上品味。

1、用词之美:(1)精美的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

作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
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2)叠词.作用: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3)反复。

作用: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4)引用化用。

作用:引用诗词,化用典故一一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2、句式之美(音韵之美)。

(1)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2)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修辞之美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4、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村静)、视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三、概括题解题原则
1.特点概括题:①圈定信息区间要准确。

应根据题目概括的要求,准确圈定信息区间。

②找准关键词句是关键。

从圈定的信息区间中找出表现形象的关健词语、句子。

然后将这些词语、句子适当归类,看哪几句是表现了哪一方面的形象或性格特点。

③关注细节,形神概括。

散文写人语言不像小说写人丰富、饱满,而是描写精细、简洁,概括时应注意仔细筛选文中的细节信息。

注意从形神两方面加以概括。

圈定信息区间——寻找关键词句——形神两方面概括
2.原因概括题:原因概括题的特点是: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出作者持该观点的依据(或理由)。

因此,在思考时,要有两个意识、两个结合原则。

①两个意识:一是因果意识。

要善于由果溯因,辨识一果多因。

二是层次意识。

对相关文字划分层次,是不遗漏要点的重要保证。

②两个结合原则:一是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

范围(区间)在概括题中特别重要。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题点最密集的地方,故一定要“就近”思考。

还有一两个要点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可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二是显性要点与隐性要点相结合。

概括题一般都有隐性和显性两种信息要点,而隐性信息要点易遗漏,作答时必须坚持挖掘隐性要点的原则。

3.主旨情感题。

①整体性原则: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做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意图这也是阅读理
解文章的核心和归宿。

②借助原则:概括主旨情感要善于借助,可以借助文章题目,主要形象,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等关健语句,从面准确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情感。

四、散文探究题的答题模板
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分析论证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①观点——文本:这种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

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句,扣紧观点进行分析。

②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③观点——理论: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

④观点——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

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