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散文的知识点总结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通过自由而松散的语言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体验的文学形式。

它不受传统诗歌和小说的束缚,而是以散漫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认知与理解。

二、散文的特点1. 自由自在:散文不受格律和形式的限制,具有自由、灵活的特点。

2. 主观性强:散文多以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为主,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

3. 语言优美:散文追求用词精准、语言流畅、优美动人的表达方式。

4. 多样性:散文形式多样,有散文随笔、散文诗、散文故事、散文小品等形式,风格丰富多彩。

三、散文的发展历程散文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散文雏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学发展,散文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在宋代,散文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散文家,如苏轼、欧阳修等。

之后,明清时期的散文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出现了包括《三言》、《二疏》、《冬瞑集》等多部经典散文作品。

四、散文的写作技巧1. 情感表达:散文写作需要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要求用词精准、表达真挚。

2. 观察与思考:散文作品通常需要结合作者的观察与思考,对外界事物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3. 修辞运用:散文写作中需要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4. 结构组织:散文作品需要注意结构的组织,要有起承转合的布局,使作品内容有条理、通顺。

五、散文的经典作品1. 《历史的脉搏》:作者斯特凡·采拉涅什库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类文明的观察,富有哲理性和智慧性。

2. 《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玛丽安娜·摩尔的一部散文作品,描绘了现代都市中人们孤独、沉默的生活状态,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3. 《自然》:作者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一部散文作品,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广阔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六、散文的价值与意义散文是文学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情感与思想,也可以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

散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散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散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第一,散文的分类1. 文体分类:散文可按照表现手法划分为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和描写散文等。

2. 题材分类:散文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散文、社会散文、人物散文、杂文、游记、随笔等。

3. 体裁分类:可以根据散文作品的字数及篇幅分为短篇散文和长篇散文。

第二,散文的特点1. 自由性:散文不受格律约束,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进行创作。

2. 抒情性:散文通过文字表达,直抒胸臆,深沉感情,追求情感和感悟的表达,富有诗意。

3. 生活性:散文写作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和感悟。

4. 思辨性:散文作品常常贯穿着作者对人生、世界、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5. 随笔性:散文作品的写作形式更加注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和感悟,具有随心所欲的特点。

第三,优秀散文作品及作者1. 《海的女儿》--郁达夫2. 《沉香屑》--林语堂3. 《水浒传》--施耐庵4. 《论语》--孔子5. 《谁动了我的奶酪》--斯宾塞·约翰逊第四,散文的写作技巧1. 用词精准:散文的表达需要精准用词,选用贴切的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体验。

2. 表达情感:散文着重表达作者的情感与体验,需要通过文字的抒发情感,富有感染力。

3. 描写生活:散文作品的写作内容多来源于生活,需要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思辨探索:散文作品常贯穿着作者对人生、世界、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需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在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及体验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散文的分类、特点、优秀作品及写作技巧的整理归纳,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文学形式。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散文主题知识点总结大全

散文主题知识点总结大全

散文主题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散发思想情感的文学形式,通常以散漫、随意的方式来表现作者对生活、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二、散文的特点1. 真实性:散文通常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表现生活的真实面貌。

2. 随意性:散文的写作风格不拘一格,可以自由发挥,没有严格的要求。

3. 抒情性:散文通常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注重情感的流露。

4. 简洁性:散文语言简洁明快,条理清晰,表达直接。

三、散文的分类1.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情感真挚,词藻华丽。

2. 记叙散文:以记叙事实为主,通常以作者亲身经历或者近人的生活为素材。

3. 散文随笔:以平淡的语言,自由的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散文小品:以简短的篇幅,生动形象地描绘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5. 散文评论:对社会风俗、文学作品、艺术现象等进行评论和评价。

四、散文的创作方法1. 观察生活:作者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或者对生活中的不幸感受到深深的同情和悲痛。

2. 自我情感表达: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散文。

3. 叙述经历: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近人的生活经历,进行叙述,抒发情感。

4. 展示意境:通过对生活的描写和想象,创造出美好的意境,通过意象美感表现出来。

五、散文的写作技巧1. 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感人之处。

2. 用真挚的情感感染读者,让读者感同身受。

3.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展现生活的鲜活和丰富。

4. 用叙述方式传递作者的思想,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思维进行思考。

六、散文的优秀作品推荐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2.《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3.《祭十二郎文》:作者:苏轼4.《红楼梦》:作者:曹雪芹5.《绿毛水怪》:作者:老舍6.《巴金散文选》:作者:巴金7.《传习录》:作者:王阳明8.《把老树饲鸟记》:作者:涂清七、散文的阅读方法1. 深入品味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流露。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散文笔记知识点总结

散文笔记知识点总结

散文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以散漫的形式表现诗情画意,借助语言艺术,抒发个人的感情、思想和情感,以抒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文体,既可以描写文字,也可以记叙抒情,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愫。

二、散文的特点1.真实性:散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以真实的感受为基础,表现生活的真实景物和人物形象。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个人的感情与思想为主要特征,更注重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感悟。

3.灵活多变:散文的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可以灵活地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4.不拘泥于格律:散文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依据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自由地展开表达。

三、散文的类型1.散文随笔:以抒情散文为主,描写生活琐事,抒发感慨和思索。

2.叙事散文: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以故事的形式叙述人物的遭遇和境遇。

3.抒情散文:以个人的情感和情感抒发为主,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4.写景散文:以自然景物或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以描述自然和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

5.议论散文:以说明文或议论文的形式,阐述作者的观点和理念。

6.游记散文:以游历的见闻为主,记叙作者游历的所见所闻。

四、散文的写作技巧1.情感真挚:散文要求作者的情感真实,情感真挚,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

2.言简意赅:散文要求简洁明了,言之成理,不过于冗长。

3.修辞温婉:散文以自然生动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4.情景交融:散文要求环顾大地,触类旁通,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交融。

5.立意深远:散文要求立意深远,思想博大,能够引起读者深思。

五、散文的经典名篇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写作背景:南宋时期,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名篇。

2.《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写作背景:唐代时期,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名篇。

3.《黄梅戏曲》:作者:鲁迅,写作背景:近代中国,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名篇。

4.《春晓》:作者:孟浩然,写作背景:唐代时期,是一篇写景性的散文名篇。

5.《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写作背景:南宋时期,是一篇写景性的散文名篇。

散文知识点归纳

散文知识点归纳

散文知识点归纳的语言,符合散文表现生活的特点。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深入读者心灵,引起共鸣。

3)适度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八、散文的写作技巧1)注意选材,挖掘内涵,把握主题。

2)灵活运用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对比等,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注意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4)注意语言表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自己的感悟。

5)注重读者感受,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引发思考,达到艺术与思想的统一。

九、散文的欣赏欣赏散文,要注重对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欣赏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和启迪。

和视角类答题1.散文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或者是交替使用两者。

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这些人称的使用,以及视角的变化,从而把握文章的叙述方式和情感表达。

2.第一人称叙述1)视角:主观性强,能够深入描写自身的感受、思考和体验。

2)作用: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读者能够更好地共情,体验到作者的情感。

3.第三人称叙述1)视角:客观性强,能够客观地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

2)作用:使文章更加客观、客观,更加客观地呈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4.交替使用两者1)视角: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2)作用:既能够深入描写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又能够客观地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使文章更加全面、真实、生动。

5.答题思路1)确定叙述人称和视角,分析其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叙述人称和视角的变化,探究其意义。

3)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最能体现文章情感和主旨的语句作为答案。

一、第一人称:使用第一人称可以自然地表达思想和感情,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生动的情感。

二、第二人称:使用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更好地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

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纯粹的文艺创作,它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传递思想感情。

散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不受格律、韵律的限制。

散文可以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描写性的,更可以是议论性的。

它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二、散文的特点1. 生活化:散文以生活为素材,以人民为对象,以真实为根基。

散文作家常常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写出质朴真实的文章,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多样性:散文是一种文体的总称,它可以包含很多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散文随笔、杂文、散文小品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散文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3. 个性化:散文强调个人的观点和情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体验。

因此,每一篇散文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4. 自由度:散文在结构上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随心所欲地组织文章结构,可以灵活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不受形式的限制。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原材料的选取:散文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体验,因此作家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丰富文章的内容。

2. 结构的安排:散文虽然是随意自由的,但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或叙述。

3. 语言的运用:散文的语言要求真实、自然、生动,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给人一种亲切感。

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不要过分炫技,而是要让修辞帮助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情感表达:散文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文体,作家需要善于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感同身受。

四、散文范文赏析1. 《孤独的风景》--余秋雨孤独是一种人生的状态,是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这篇散文中,余秋雨通过对孤独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对孤独的理解和感悟。

他以一种平实而真挚的语言,写出了孤独的风景,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之美。

2. 《散文修辞的艺术》--沈从文沈从文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对散文修辞的讨论,展现了自己对散文创作的独特见解。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文学作品。

它以自由灵活的方式写作,不受特定的规则和结构限制,因此可以涵盖多种主题和风格。

散文阅读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思想内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全面归纳散文阅读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作品。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文体,与诗歌、戏剧并列,是文学的三大主要类别之一。

与诗歌相比,散文注重叙述和叙事,文字通俗易懂;与戏剧相比,散文没有舞台表演的要素,以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

散文的特点包括:表达自由,结构灵活,语言规范,情感真实。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根据内容、形式和风格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内容可分为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评论等;根据形式可分为记叙散文、描写散文、议论散文等;根据风格可分为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三、散文的阅读技巧1. 阅读前的准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2. 阅读态度:采取主动的阅读态度,积极思考和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精读与泛读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精读或泛读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理解或整体把握。

4. 注重细节理解:注意抓住散文中的关键词、词组和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比较鉴赏:将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风格和观点。

四、散文的鉴赏要素1. 主题:散文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通过理解主题,读者能更好地把握散文的意义和内涵。

2. 表达方式:散文的表达方式包括文字的选择、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3. 情感体验:散文作品通过情感表达来打动读者。

读者可以从散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到散文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力。

4. 文化背景:散文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读者需要了解和理解这些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作品。

五、散文的经典作品推荐1. 李白的《将进酒》:这是一篇抒发豪情的散文,通过豪放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人生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知识归纳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或(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概括主题的方法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
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
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

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
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

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
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
散文答题技巧
一、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带着问题读文章
第二步把握大意读试题
第三步结合原文巧作答
1.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

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二、结构类答题
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②照应题目③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④渲染气氛⑤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⑥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首段是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铺垫后文等作用。

(2)在文中段: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①画龙点睛,点明中心②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④言有尽而意无穷
2. 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
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

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
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

a.准确定位。

位置不同,结构作用就不同。

b.三个角度思考
(1)内容本身所写。

看穿插材料写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何作用。

(2)上下文联系。

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回答应具体。

(3)结合表现手法考虑结构作用。

c.答题模式
开头:(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了…。

中间:(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与上文(下文)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三、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四、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
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五、描写手法
1.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有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3.正面描写:A.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B.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侧面描写(烘托、烘云托月):正衬、反衬。

4.点面结合:描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点面结合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细节描写增加文章情趣和可读性。

六、修辞手法
1.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2.对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七、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
记叙、抒情、议论三者结合是散文常用的手法。

叙散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文章中的记叙是为抒情议论服务的,而抒情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

八、表现手法
1.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在事物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