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铜矿开采方案初步研究
铜矿勘探实施方案

铜矿勘探实施方案一、前言铜矿勘探是指对潜在的铜矿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的过程,是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制定铜矿勘探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源支持。
二、勘探区域选择在确定铜矿勘探区域时,需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矿产地质背景等因素。
通过对潜在区域的地质调查和分析,选择具有较高铜矿潜力的区域作为勘探重点。
三、勘探方法1. 地质勘探:采用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勘探区域进行综合地质调查和评价,寻找铜矿迹象和矿化蚀变带。
2. 钻探勘探:通过岩芯钻探、工程钻孔等方式,获取地下岩石样品,分析地层结构和矿化程度,确定铜矿的分布规律和储量情况。
3. 地球化学勘探:采集地表和地下水、土壤等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寻找铜矿的地球化学异常,确定矿床的位置和规模。
四、勘探工作流程1. 勘探前期准备:组建勘探队伍,制定勘探计划和方案,准备必要的勘探设备和工具。
2. 勘探现场操作:按照勘探方案,进行地质调查、钻探取样、地球化学采样等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样品和数据进行实验室分析和处理,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信息,进行矿化预测和资源评价。
4. 勘探报告编制:根据勘探结果,编制详细的勘探报告,对铜矿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品位进行评价和预测。
五、勘探成果应用1. 铜矿资源评估:根据勘探成果,对铜矿资源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矿产地质研究:结合勘探成果,开展矿产地质研究,深入了解铜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3. 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勘探成果,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措施,保障勘探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
六、总结铜矿勘探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案和严密的执行。
只有通过精细的勘探工作,才能为铜矿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希望本文档制定的铜矿勘探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推动铜矿资源的科学勘探和开发。
安徽铜山铜矿三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开题报告

安徽铜山铜矿三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开题报告题目:安徽铜山铜矿三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安徽铜山铜矿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是中国著名的铜矿之一。
该矿床产出的铜矿石品质优良,熔点低,易于提炼,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
然而,由于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机制繁杂,因此对该矿床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备受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安徽铜山铜矿的构造特征、成矿机制以及铜矿石的分布进行深入研究,为该矿床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地质调查:对安徽铜山铜矿区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与调查,获取地质样本并进行野外地质勘查。
2.野外测量:借助现代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取样技术,对安徽铜山铜矿区域的地质构造、矿体规模和物质性质进行详细的测量。
3.三维地质建模:通过三维数字地质建模技术,对安徽铜山铜矿的地质结构、岩性分布、矿体组构等参数进行建模。
4.构造成矿动力学分析:通过结合地质学、岩石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对安徽铜山铜矿的成矿机制进行分析。
5.矿区可持续性评价:综合考虑资源利用效益、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方面因素,对安徽铜山铜矿进行全面的可持续性评价。
四、预期成果1.对安徽铜山铜矿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和矿体组构等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2.通过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揭示该矿床的成矿机制和矿体形成过程,为后续开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3.对安徽铜山铜矿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提出科学的建议与方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五、研究意义安徽铜山铜矿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之一,本研究对于该矿床成矿机理的深入了解,对于优化矿床的开发设计,提高铜矿的提取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此外,本研究建立的三维模型及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于保护该矿区的生态环境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东莱芜市铜山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出, 随着 2油 用 量 的增 加 铜 品位 有 下 降 的趋 势 , 而 回收率有 上 升 的趋 势 , 当用 量 增 大 到 4 gt 0/ 以上 时
铜的回收率有微降的趋势 , 了更好 的回收铜 , 油 为 2 的用量 4 g t 0/ 为宜 。
图 4 磨 矿试 验 结果
原矿 药剂用量单位: / gt
关键词 : 浮选 ; 铜矿 ;组合捕收剂
中图分类号:D 5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 3 (0 10- 1- T 925 A 1 0 52 21 )2 07 3 0 6 0 0
1 矿 石 性 质
莱 芜铜 山矿 区矿 石 , 物成 分 以黄 铜矿 为 主 ; 矿 矿 石类 型为 自然类 型 以细 脉浸 染状 为 主 。
2 5 闭路试 验 .
在优 化 的 条件 试 验 的基 础 上 , 行 小型 闭路 试 进
验, 试验 流程 见 图 5 试 验结 果见 表 3 , 。
继续 增 大捕收 剂 的用 量 , 的 回收率几 乎没 有增 加 , 铜
所以组合捕收剂在用量为 5 gt 0 / 时为宜。
2 3 起泡 剂用 量试验 . 粗选 2 油用量 试验 结 果见 图 3 。从 图 3可 以看
很低 , 不具 备回收价值 , 中伴生的银有 5/ , 以 其 gt可 富集到铜精矿中加 以回收 , 试样 多元素分析结果见
表 1 。
粗 精矿
尾 矿
图 1 试 验 流程
表 2 捕 收剂 种 类试验 结 果 表 1 矿 石 多元 素化 学 分析 结 果/ %
Cu
Pb
Zn
刘 诚
( 西理 工 大学 , 西 江 江 赣州 3 10 ) 4 00
铜矿床资源开发初步方案

XX铜矿床资源开发初步方案一■项目概况XX铜矿为XX控股公司拟建矿山,含XX矿段和XX矿段。
XX铜矿位于庐江县城170。
方向直线距离约8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庐江县城关镇和泥河镇。
中心地理坐标为:117°18,15n , 30T0Q5"。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合(月巴)~铜(陵)公路(省道405线),合(肥)~ 铜(陵)~黄(山)高速公路相连接,往西北约20km处为合(肥)~ 九(江)铁路的庐江长岗站,北距合肥市骆岗机场约80km。
此夕卜,矿区东邻黄陂湖,乘船可达庐江县城、巢湖市,经西河、裕溪河可直达长江,通往沿江两岸各城埠。
水陆交通均便利。
矿区属大别山余脉之东延部分和滁巢褶皱带山地西南缘的衔接部位,地形呈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最高峰为xx ,海拔标高为+ 156.09m,其余诸山海拔为+70~ +100m不等。
本区位于妲城)~ 庐(江)断裂带东侧,地表相对不稳定,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震烈度为VII度区,近40年来,发生2.4 ~ 4.2级地震达27次。
庐江县属农业大县,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
境内水资源不甚充足, 生活用水主要为地面水塘、溪流及部分地下水,而工业用水则主要引用xx 河河水及地下水。
庐江县城有一座220kV变电所,该矿区距其直线距离约10km ,电力充足。
二、矿区地质及资源储量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滁州~庐江前陆过渡带的南部,菖蒲山~盛桥复式背斜的西南部。
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套碱钙性系列同源不同期次的中酸性杂岩体及火山岩岩石,属燕山期岩浆活动。
XX铜矿床是安徽省境内未开发的铜矿床,由XX、XX、断龙颈、龙头山等矿段组成”其中XX、XX矿段规模较大。
XX矿段I号矿体分布在17 ~ 9线范围内,赋存标高・8.5 ~ -326 米;II号矿体分布在5 ~ 1线,赋存标高・2 ~・79米;DI号矿体分布在13 ~ 6线,赋存标高・98 ~ -659米。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徐州市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基础研究(2016-2020年)二〇一七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 (1)第二节规划适用范围、规划期限和基准年 (2)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2)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2)第二节区域地质概况 (11)第三节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 (19)第四节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 (25)第五节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分析及保证程度 (41)第六节形势与要求 (42)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46)第一节指导思想 (46)第二节规划基本原则 (46)第三节规划目标 (47)第四章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 (49)第一节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服务 (49)第二节矿产资源勘查 (51)第三节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55)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56)第一节矿业发展布局 (56)第二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57)第三节矿业结构调整 (60)第四节开采总量调控 (61)第五节主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62)第六节矿山准入 (62)第七节开采规划区块与管理 (63)第八节绿色矿山建设 (67)第六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68)第一节地质环境现状 (68)第二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 (70)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 (71)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72)第五节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点治理区 (73)第六节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 (74)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6)附表目录附表1 截至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1)附表2 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6)附表3 截至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表 (8)附表4 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探矿权现状表 (9)附表5 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采矿权现状表 (10)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一、目的编制《徐州市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谋划“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铜山”的崭新篇章,全面落实《徐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和《徐州市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扎实推进矿地统筹,部署开展徐州市铜山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促进徐州市铜山区矿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梅笑冬摘要: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铜山的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的方向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找到最适合找寻铜矿资源、开采资源的主要方式,从而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的质量。
因此,本文对于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合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在矿产资源当中,铜矿可以说是其资源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全球的铜矿总储量已经超出了6亿吨,拥有最多的铜矿储量国家就是智利,占据着世界铜矿总储量的三分之一,这也为我国的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使我国具有很多含量丰富的铜矿区,且铜矿资源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泛,这就需要我国对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全面的探索与研究,为更多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有效的帮助。
1 铜山区域的总体构造铜陵-贵池断裂带介于江南地轴和淮阳古陆期间,其中以铜陵-贵池破裂为主,呈现出明显的北东向展开特征,其中包括近东西向、近北南向三组破裂。
根据断裂构造分析,铜山―神山地区被三条区域性主干构造所分割,其中北西侧分为长江扭曲断层破碎带,东侧为殷江―葛公断层,朝向南方呈北向东,北部近南北向;南西侧为吴田―王塥断层,呈北西西向伸展,错位约五公里,使得整个地块被切割成一个三角形,面积约一百五十余平方千米。
铜陵铜山铜矿的矿区是一座老矿山,从解放前夕开始进行地质工作,前后勘查工作经历了6个阶段。
故在矿山历史上逐步将各阶段勘查地区变为了铜山铜矿的各个矿段,即铜山矿段、前山矿段、前山南矿段、岩山吴矿段。
铜山铜矿矿区位于铜山弧形构造的转折处,姥山背斜的南翼,北山蓬向斜的深部。
在此弧形构造地段,为应力相对集中区,表现逆断层及正断层及其发育。
受其深大断裂控制作用,在其内构造总体表现为南东向突出的弧形构造特征,反映了该区域特有地质及构造特征。
铜山口铜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铜山口铜矿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铜山口铜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是一处规模较大的铜矿资源开发项目。
该矿床地质储量丰富,矿石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该矿区已经初步确定了矿藏规模和品位,具备了开发条件和潜力。
本报告将对铜山口铜矿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地质条件、资源储量、市场需求、环保要求、经济效益等方面,以期为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条件铜山口铜矿所在地区属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地地貌,地处川滇交界地带,为地处地震带的地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
而铜矿所在地区地质条件优越,为多金属矿产区,铜山口铜矿矿体位置较为集中,成矿作用较强,易于开采和利用。
三、资源储量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铜山口铜矿的矿藏规模和品位已经得到了初步确定,地质勘探预测,该矿床地质储量约为2000万吨,矿石品位为2%,属于较高品位的铜矿资源。
矿区内还存在一定量的黄金、银等有价金属矿产。
四、市场需求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工业化进程,对铜等有色金属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对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铜山口铜矿所产铜矿资源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可对外出口,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五、环保要求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势下,铜山口铜矿的开发和利用需要符合环保要求。
在项目施工、生产运营阶段,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经济效益铜山口铜矿资源丰富,品位高,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可预见的产品销售收入和投资回报率较高。
根据经济评价和计算,铜山口铜矿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短,经济效益颇为可观。
综上所述,铜山口铜矿的开发和利用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潜力,对国家资源开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方面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法律要求,注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保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
黑龙江嫩江市铜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黑龙江嫩江市铜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内容提要: 铜山斑岩铜矿床位于兴-蒙海西期造山带的东端。
该区早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东偏北消减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之下,火山弧呈近北西向;晚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北西消减于克鲁伦-额尔古纳地块之下,构造线为北东走向。
铜山斑岩铜矿的成矿期是中海西期。
晚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中有其它类型的铜(或铜多金属)矿床形成,并使铜山斑岩铜矿遭受改造。
铜山铜矿床通过近期的勘查成果,累计探明铜资源量达50余万吨,矿体向深部继续延伸,矿区东南部工程较少,通过物、化探资料,分析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在矿区的东南(铜山-争光岩)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空间。
关键词:斑岩铜矿金属来源富集规律找矿方向1矿床地质概述铜山铜矿床位于中亚-兴蒙地槽褶皱带的东端,即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兴安地块与黑龙江板块松嫩地块(葛肖虹等,2009) 的碰撞带。
本区以加里东构造运动为主题,主要发育奥陶系海相沉积岩和海底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华力西构造运动在矿区范围内不十分明显,在区域上早石炭世陆壳抬升,海槽封闭。
燕山期构造运动主要表现在断裂活动,在矿区形成东西向及南北向断裂构造,部分新d) 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夹生代玄武岩沿此构造灌入。
多宝山组( O2凝灰质砂岩夹有大理岩透镜体。
其中安山岩的U-Pb 同位素年龄为457 Ma;奥l) 含角砾英安质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夹有大理岩透镜陶系上统裸河组( O3体。
矿区主要构造为北西向构造,铜山倒转背斜沿北西向展布。
背斜轴部由铜山组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多宝山组和裸河组,背斜两翼倾向均为南西向,构成倒转背斜,基本反映了该区加里东期的地应力方向。
铜山矿床的矿体也为北西向分布,因此,北西向构造是铜山铜(钼)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
矿区成矿后的断层为以东西方向横穿全矿区的铜山断层,断层倾向南,倾角50°~65°,该断层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影响极大,铜山铜(钼)矿床的Ⅰ、Ⅱ、Ⅲ、Ⅳ、Ⅴ号矿体均被该断层所切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探 程 度 的高低 , 综 合分 析 , 对 该 矿 床 分期 开发 建
1 . 3 露天 开采
设。开采最低标高确 定在 ( 一期工程 ) 3 0 m, 开采
对象 为 3 0 m 标高 以上 的 I、 Ⅱ号 矿 体 ,I、 Ⅱ号 矿 体勘 探程 度 和控 制程 度 高 , 储 量 可靠 , 可作 为 矿 山 建设 开 发 的依 据 , 生产 规模 可 达 1 0 0 0 0 t / d , 服务 年 限2 3年 , 具备 分期 开采 条 件 。 1 . 2 开 采顺 序及 首 采地段 矿 区 总的 开 采 顺 序 为先 进 行 一 期 开 采 , 在 一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6— 2 3
露 天 开采 年 产 矿 石 1 5 0万 t / a , 年剥岩量 2 1 0 万t / a , 年采剥 总量 3 6 0万 t / a , 均 衡 生 产 剥 采 比
1 . 4t / t 。
终 台 阶坡
C h e n Q i , Z h a o D e w e i ,y 凡 g Q i n g j u n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d e s i g n a n d p l a n , Ha r b i n 1 5 0 0 4 0 C h i n a )
i n g c o nt i n ue d.Th i s p a pe r ma i n l y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p r e l i mi n a y r s c h e me o f To n g s ha n c o p p e r mi ne . Ke y W o r d s: c o p p e r mi ne; l o w ra g d e; mi ni n g p l a n
1 5 0 0 4 0) ( 黑龙 江 省冶 金设 计规 划院 。哈尔 滨
摘
要: 铜 山铜矿 床属于规模大但铜元素 品位低 的斑 岩铜矿床。初期进行露天开采 , 后转入地 下开采 。本文 主
要 叙述了铜山铜矿初步 的开采方案研究 。 关键词 : 铜矿 ; 品位低 ;开采 方案
Pr e l i mi na r y s t ud y o f mi n i ng pl a n o f To n g s h a n c o p pe r mi ne
开采范 围 内地 质 矿 量 约 5 0 0 0万 t , 采 出 品 位 约 为 0 . 5 %, 品位 较低 , 选择 高效 、 低成本 的开采方 案对 矿 产 资源利用 和企业经济 效益具 有重要 的意义 。
1 开 采 方 案
1 . 1 开采 范 围
由于矿体下盘受 铜山断层的影响 , 为确保 回
面角 : 6 5 。 , 生 产 台 阶坡 面 角 : 6 5 。 。露 天 采 场 顶 部
最高标高 5 3 2 m, 露天采场底标高 4 3 0 m, 露天采场
采安全 , 在 同一 分段 内由下盘 至上 盘 回采 。 采 用 无底 柱 分 段 崩 落法 开采 , 各 分 段 由上 而 下逐分 段 开采 , 地下 开采 首采 地段 确 定 为 3 5 0 m 阶
段。
由于铜 山矿 床 埋 藏 深 、 储量大 、 矿 体 走 向长 ,
为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 减少一次性投资, 同时考虑
第 3 4卷
第 4 期
黑 龙 江 冶 金
Vo 1 . 3 4
No . 4
2 0 1 4年 8月
He i l o n g j i a n g Me t a l l u r g y
Aug u s t 201 4
铜 山 铜 矿 开 采 方 案 初 步 研 究
陈 琪, 赵德伟 , 杨庆 军
铜 山铜 矿 位 于 嫩 江 县 北 北 东 方 向 1 6 0千 米 处, 行 政 区 划 隶 属 于 嫩 江 县 管辖 。铜 山铜 矿 为 中 温热 液型 矿 床 , 工 业 类 型 为斑 岩 型 矿 床 。矿 石 自
然类 型为 硫化 矿石 。矿石 工业 类型 为含 钼铜矿 石 。
期 开采 过程 中对 一 期 1 9 0 m 标 高 以下 Ⅲ号 矿 体 和 二期 深 部 Ⅲ 、 Ⅳ、 V号 矿 体 进 行 补 充 勘 探 , 一 期 结 束后 进行 二期 开 采 。 本 次设计 开 采 顺 序 为 露 天 和 地 下 同 时 基 建 , 根据 矿体 的空 间 赋 存 关 系 , 露 天 开 采 I号 矿 体 与 地下 3 5 0 m标 高 以上开 采 Ⅱ号矿 体互 不 干扰 , 可 实 现露 天 与地下 联合 开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