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铜矿-388m中段开拓方案的优化比较
铜山口铜矿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研究

ISSN 1671-2900 采矿技术 第20卷 第1期 2020年1月CN 43-1347/TD Mining Technology,Vol.20,No.1 Jan.2020铜山口铜矿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研究朱先艳(大治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铜山口铜矿,湖北黄石市 435122)摘要:铜山口铜矿目前可采储量仅可服务矿山3 a开采,为了保持生产衔接,过渡到地下开采,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联合开发方案,以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经方案比较,充分论证后期生产组织方案,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联合开发方案是可行的,可提高矿山服务年限。
关键词:联合开采;生产能力;可采储量0 引 言铜山口铜矿先后经过铜山口矿小露天、Ⅱ号矿体北扩、地下深部开采3个发展阶段。
露天开采采用汽车开拓运输,自上而下组合台阶开采,深孔爆破作业;矿山露天开采建设规模为采选综合能力990 kt/a,实际生产能力1000~1100 kt /a。
矿山地下开采采用主副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主井担负井下矿石、废石提升;副井作为井下材料、设备及人员运输提升井,同时兼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回风井作为井下专用回风井兼作安全出口。
斜坡道作为无轨设备在分段巷道之间移动时联络进风通道、安全出口。
设计采用段高60 m,其中−58~−100 m段高为42 m。
有轨运输中段高度为120 m,中间设副中段。
其中−160,−280,−400 m中段为有轨运输中段。
现−160 m为生产中段,电机车运输,最大生产能力700 t/d;−220,−280 m为基建中段,−220 m中段已完成开拓,到目前为止,形成了提升运输、供风、供水、供电、通风、排水、充填等矿山开拓系统。
−280 m中段为有轨中段,南缘运输平巷已贯通,北缘运输平巷还未贯通。
采矿方法有:沿、垂直走向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上向分层点柱充填采矿法。
矿山已建2套充填料浆制备系统,其中1套作为胶结充填使用,1套作为非胶结充填使用。
铜山铜矿采场顶板安全厚度分析计算及应用_徐何来

与竖直线成 30° ~ 35° 扩散角向下传递, 此传递线位 , 于顶板与硐壁的交点以外时 即认为硐壁直接支承顶 板上的外荷与自重, 顶板是安全的。 2 ) 厚跨比法。 当采空区顶板完整时, 其顶板的 厚度( h) 与其跨越采空区的长度 ( l ) 之比 ( h / l ) 大于 0 . 5 时, 顶板厚度是安全的。 3 ) 按破裂拱概念估算。 破裂拱理论也称普氏理 论, 适用于顶板风化破碎的岩层。 采空区未坍塌时, 相当于自然拱处于平衡状态, 如发生坍塌则形成破裂 拱, 破裂拱高度( h p ) 为: hp = [ 0 . 5 b + h0 tan( 45 - φ ) ]/ f 2 ( 1)
# 4 # 矿体顶板为大理岩, 底板为闪长岩; 30 矿体顶板为
铜陵有色股份铜山矿业有 限 公 司 ( 原“铜 山 铜 ) 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原矿 矿” 供应基地之一, 地处安徽省池州市境内, 交通位置十 分便利。开采矿床为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 矿 体产状极为复杂, 地表不允许陷落。 铜山铜矿 1959 年 10 月建成投产, 设计采选规模 为 2 000 t / d 的地下二类矿山, 至今已有 50 余年的开 采历史, 分为铜山区、 前山区、 前山南新区和岩山吴矿 段 4 个部分。 铜山区先前采用地下开采, 后改为上部露采、 下 部地采方式开采, 主要回采铜山 1 号矿体, 于 1980 年 1 月采至最低标高 - 103 m 开采结束, 露天采场已被 矿山废石充填。 前山区 1965 年已由上部地采改为露采, 主要回 # # # 43 及前山南上部 4 矿体 - 40 m 以上的部分, 采 35 、 1995 年露采至 - 47 m 结束, - 50 m 以下转为地下开 采, 目前已被矿山废石充填一半。 前山南新区 1974 年进行扩建工程设计, 主井延 新建新大井从地表至 - 351. 797 m, 伸至 - 170 m 中段, 开拓 - 214 m 和 - 257 m 2 个中段。建设 1 条南风井, 从地表到 - 170 m, 解决前山南新区高硫矿床通风问 题, 后续新建盲风井从 - 170 m 至 - 257 m。目前, 前 山南新区 - 257 m 水平以上开采已经结束。 1997 年 5 月对深部矿体进行开采方案设计, 建 设 1 条盲竖井, 从 - 170 m 至 - 392 m, 开拓 - 301 m 和 - 345 m 2 个中段, 清理恢复原掘新大井 - 257 m 以下井筒段的杂物至 - 345 m 水平。 形成深部开采 的盲竖井—新大井开拓系统。
铜山口铜矿深部开拓运输方案研究

铜山口铜矿深部开拓运输方案研究李含明【摘要】简述了铜山口铜矿现状,对深部开拓运输方案进行了比较论证,对提升运输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期刊名称】《中国矿山工程》【年(卷),期】2011(040)002【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深部开采;开拓;运输;方案【作者】李含明【作者单位】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52铜山口铜矿现为露天开采,矿山已建成完整的采矿、选矿、运输、供电、供水、尾矿等生产系统和相应的辅助设施。
经过多年的生产,目前露天境界内保有储量按现有规模只能维持几年,矿山面临生产延续的问题,需进行深部开采工程的建设。
考虑铜山口铜矿目前的现状以及维持矿山总规模的稳定发展,确定深部-58~-400m地采前期生产规模为3 500t/d,生产后期当露天开采结束后地采的生产规模达到4 000t/d。
根据露天开采境界范围和地表移动范围,以及矿体赋存条件,适合坑内矿体开采的开拓方案有主副井开拓、混合井开拓和斜坡道开拓。
其中斜坡道无轨运输开拓方案由于其基建工程量较大,所以本文不作考虑,而主要进行主副井开拓方案和混合井开拓方案的分析比较。
(1)方案一:主副井开拓。
主井直径Φ4.5m,井口标高+60m,井底标高-540m,担负矿石和废石的提升任务。
矿石主溜井和废石主溜井从-160m中段至-400m中段,最低卸载中段为-400m,中段高120m,中间每隔60m设一无轨副中段。
副井直径Φ5m,井口标高+60m,井底标高-575m,担负人员、材料、设备和粉矿的提升任务。
(2)方案二:混合井开拓。
混合井直径Φ5.5m,井口标高+60m,井底标高-532m,担负矿石、废石、人员、材料的提升任务。
矿石主溜井自-160m中段至-400m中段,最低卸载中段-400m,中段高120m,中间每隔60m设一无轨副中段。
粉矿利用电梯井回收。
两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见表1。
两方案优缺点比较见表2。
铜矿床资源开发初步方案

XX铜矿床资源开发初步方案一■项目概况XX铜矿为XX控股公司拟建矿山,含XX矿段和XX矿段。
XX铜矿位于庐江县城170。
方向直线距离约8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庐江县城关镇和泥河镇。
中心地理坐标为:117°18,15n , 30T0Q5"。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合(月巴)~铜(陵)公路(省道405线),合(肥)~ 铜(陵)~黄(山)高速公路相连接,往西北约20km处为合(肥)~ 九(江)铁路的庐江长岗站,北距合肥市骆岗机场约80km。
此夕卜,矿区东邻黄陂湖,乘船可达庐江县城、巢湖市,经西河、裕溪河可直达长江,通往沿江两岸各城埠。
水陆交通均便利。
矿区属大别山余脉之东延部分和滁巢褶皱带山地西南缘的衔接部位,地形呈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最高峰为xx ,海拔标高为+ 156.09m,其余诸山海拔为+70~ +100m不等。
本区位于妲城)~ 庐(江)断裂带东侧,地表相对不稳定,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震烈度为VII度区,近40年来,发生2.4 ~ 4.2级地震达27次。
庐江县属农业大县,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
境内水资源不甚充足, 生活用水主要为地面水塘、溪流及部分地下水,而工业用水则主要引用xx 河河水及地下水。
庐江县城有一座220kV变电所,该矿区距其直线距离约10km ,电力充足。
二、矿区地质及资源储量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滁州~庐江前陆过渡带的南部,菖蒲山~盛桥复式背斜的西南部。
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套碱钙性系列同源不同期次的中酸性杂岩体及火山岩岩石,属燕山期岩浆活动。
XX铜矿床是安徽省境内未开发的铜矿床,由XX、XX、断龙颈、龙头山等矿段组成”其中XX、XX矿段规模较大。
XX矿段I号矿体分布在17 ~ 9线范围内,赋存标高・8.5 ~ -326 米;II号矿体分布在5 ~ 1线,赋存标高・2 ~・79米;DI号矿体分布在13 ~ 6线,赋存标高・98 ~ -659米。
铜矿工艺流程优化改进

铜矿石破碎:将铜矿石破碎至一定粒度,便于后续处理
铜矿石浮选:利用浮选药剂将铜矿石中的铜与其他矿物分离
铜矿石磨矿:将破碎后的铜矿石磨成细粉,提高铜的回收率
当前流程存在的问题
效率低下:部分环节耗时过长,影响整体效率
成本较高:部分环节消耗大量资源,导致成本上升
采用环保型材料,减少污染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
加强环保监测,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铜矿工艺流程改进措施
设备更新与改造
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改造设备: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优化工艺: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铜矿工艺流程优化方案
采矿工艺优化
效果评估: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采矿效率和成本,评估优化效果
具体措施:优化采矿工艺参数,提高设备利用率
优化方案: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
优化目标: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
选矿工艺优化
浓缩工艺:采用高效浓缩设备,提高浓缩效率
过滤工艺:采用高效过滤设备,提高过滤效率
干燥工艺:采用高效干燥设备,提高干燥效率
汇报人:
铜矿工艺流程优化改进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铜矿工艺流程概述
03
铜矿工艺流程优化方案
04
铜矿工艺流程改进措施
05
铜矿工艺流程优化效益分析
06
铜矿工艺流程优化实施建议
添加章节标题
铜矿工艺流程概述
铜矿工艺流程简介
某铜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

某铜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蒋胡灿【摘要】根据某铜矿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盈利比较法计算得出露天经济合理剥采比为8.48t/t.结合矿山实际,选择3种不同露天境界方案进行对比,得出台阶高度12m,每2个台阶并段,并段之后24m,每并段之后留设1个清扫平台,清扫平台宽度14m的最优方案.通过手工与三维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调整并最终圈定了最优的露天境界,为矿山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期刊名称】《采矿技术》【年(卷),期】2016(016)002【总页数】3页(P32-33,39)【关键词】露天开采;盈利比较法;经济合理剥采比;露天境界【作者】蒋胡灿【作者单位】内蒙古维拉斯托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5372【正文语种】中文某斑岩铜矿床的矿体赋存在12~19勘探线之间,标高2770 m以上,埋深25~220 m,南、东埋深较小,北、西埋深较大。
矿体南北长590 m,东西宽265~613 m,平均391 m,呈似层状产出,矿体底界略向西倾,倾角一般0°~30°。
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的“W”形展布,从上到下依次为Ⅰ-1、Ⅰ-2和Ⅰ-3矿体。
矿石体重为2.51 t/m3,松散系数1.3,f系数6~8;岩石体重2.62 t/m3,松散系数1.5~1.7,f系数6~12;矿岩自然安息角为41.2°~43.8°。
根据矿体赋存特征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在选择开采方式时,露天开采展现出经济合理,剥采比较小,贫化小,损失小,生产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因此,确定2794 m 标高以上的Ⅰ-1、Ⅰ-2和Ⅰ-3共3条矿体采用露天开采,2770~2794 m之间铜矿石品位较低,由于当前行情下开采价值不高,留待以后开发利用。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矿床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1-10]。
因此,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需对矿床条件、技术组织及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用剥采比来确定露天开采境界,其中经济合理剥采比是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重要依据[1-4]。
获各琦铜矿矿房回采方案优化比较

获各琦铜矿矿房回采方案优化比较彭福军;朱天平【摘要】西部铜业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成功使用了胶结充填采矿法.采矿实践发现,使用浅孔留矿法回采完间柱,充填后,再回采矿房时,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比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更加合理.通过分析对比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段空场嗣后充填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出使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回采富铜矿体矿房更优化的结论,从而为其它矿山回采类似矿房提供借鉴.【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年(卷),期】2011(063)003【总页数】3页(P6-7,24)【关键词】采矿方法;胶结充填;经济指标;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作者】彭福军;朱天平【作者单位】西部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西部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3.34引言西部铜业有限公司获各琦铜矿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狼山山脉中段北麓,自2005年实施露天转地下开采。
但是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大,为了确保安全和控制损失贫化的需要,深部中段的富铜矿体必须进行充填。
到目前为止,胶结充填已经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采场和分段空场嗣后充填的采场成功运用。
鉴于目前矿山充填能力有限,而另一套新的充填系统还要1年以后才能正常运行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明年出矿能力,提出用浅孔留矿法先回采CuV和CuVI富铜矿体12 m的间柱(等间柱回采完后,第二套充填系统已经能够使用),并用1∶4的灰砂比对间柱进行胶结充填后,再用上向分层水平充填采矿法或者是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来回采矿房,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通过对比分析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技术经济指标,得出使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来回采CuV和CuVI富铜矿体的矿房比使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更优化的结论。
1 开采技术条件以某中段CuV矿体所在的1101采场为例,走向长度为50 m,倾角在60°~80°,平均厚度为20 m。
铜山口铜矿露天转地下产量衔接优化研究

铜山口铜矿露天转地下产量衔接优化研究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采矿工程领域的活跃课题,近年来,国内18家
大中型露天铁矿中,至少有16家面临着露天转地下开采。
笔者通过对多个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实际调研发现,大多数矿山企业都面临着
过渡期内矿石产量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露天生产已接近尾声,而地
下开拓采准还未进行,给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论
文基于数字矿山软件Surpac,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现场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影响露天生产末期、地下矿生产初期产量的相关
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
对铜山口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产量衔接开展优化研究,为矿山正常生
产经营提供保障,并对类似矿山产量的平稳过渡提供参考。
论文的特
色及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阐述了露天转地下各种开拓系统的特点
及适用条件,分析了露天矿减产时间节点、地采基建开始时间节点的
确定方法。
(2)分析了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矿山总产量的构成,详细研究了影响露天矿产量的主要因素:工作台阶高度、坡面角,工作平
台宽度,可布台阶数量,采区长度;影响地采生产初期产量的主要因素:采矿方法的选择、可同时生产的矿块数或进路数、各工序的衔接程度。
(3)根据铜山口铜矿的地质剖面图,采用数字矿山软件Surpac建立了
矿体模型,并计算了各水平的矿岩量以及剥采比,编制了铜山口铜矿
露天开采进度计划,进而确定了露天减产时间节点。
(4)根据铜山口铜矿地下开采范围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并选择了适合的地下开采方法,完成了地下开采生产能力的验算。
在露天开采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编
制地下开采进度计划,确定了地采基建开始时间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 山铜 矿 现 有 的盲 竖 井 ( 1 0 … 7
3 2 m) 9 配
2 单层 双 罐 , T2 GK ×2 ×1 O单 绳 卷 扬 机 , 提 —2 可 升 0 7I。 车 。在 一3 11 处建 有 小 矿 车 翻 转 到 . I矿 T 0 I T 大矿 车 的 调 车 系 统 。新 大 井 ( 6 ~ 一 3 2 m) + 0 5 配 30 2 0mm× 1 2 3 0 mm 单 层 双 罐 , 担 矿 石 提 升 任 承
一
台水 泵 。如 图 1所示 , 主井 ( 0 ~ 一1 0 m) 作 +1 0 7 是
为新 大 井 接 力 提 升 的 双 箕 斗 井 , 井 ( 4 . ~ 副 + 72
一
3 5 —3 8m 中段 主要有 4 3 铜硫 一铜 4 8 #、O
2 7m) 矿 山 辅 助 提 升 井 筒 , 风 井 ( 6 ~ 5 是 南 + 8
铁 型 主 矿体 和 2 Ⅲ级 硫 矿 体 , 有 ( 1 b+ 1 2 9 保 11 2b
级 )铜 矿 石 量 6 4 0 t 平 均 含 铜 1 9 , 9 52 , .1 硫 1 . , 1 . 和 一定量 的伴生金 银 。 72 铁 49
+l 0m o + 43 I 6. l l + 0
费 ( 工工 资 、 人 电费 ) 最省 ; 缺点 为平 巷工 程量 比斜 井
I SSN 6 1 71— —29 00
采矿 技 术
第 l 卷 2
第 1期
CN 3 — 3 7 TD 4—14/
21 O 2年 1月
Jn 0 2 a .2 1
M i ng Tec ni hnoogy, Vo1 1 No. l . 2, 1
铜 山 铜 矿 一 3 81 T 8 I中 段 开 拓 方 案 的 优 化 比 较
一
1 0m) 用 倒 段 盲 风 井 与 下 部 中段 沟 通 。现 有 7 采
的开拓 系统 使用 性 能 良好 , 升运 输 、 提 排水 、 风 、 通 充
填 能力 富余 , 能满 足深 部开 拓 的要求 。 均
一
10I 0 n
一
2 Om O
一
3 0m 0
-
4 0m 0
图 1 铜 山铜 矿 开 拓 系 统
关 键 词 : 拓 方 案 ; 竖 井 状
铜 山铜 矿 是 铜 陵有 色 金 属 ( 团 ) 司 下 属 矿 集 公
山 , 设计 规模 为 采 选 2 0 / , 过 近 5 原 0 0 td 经 0年 的开 采 , 有 一2 7 一3 1和 一3 5m 三个 生 产 中段 , l 现 5, 0 4 E
务, 可提 升 2m。 矿车 , 一 3 5m 设 有 水泵 房 , 3 在 4 有
出矿 量 仅 有 7 0t 而 矿 山 的硬 件 系 统 具 有 日处 理 0 , 1 0 以上矿 石 的能力 , 开拓 一3 8m 新 中段 , 0 0t 则 8 增 大 供矿 量就 显 得 十分重 要 和迫切 。
张 吉春
( 陵 有色金 属 ( 团) 司 , 安徽 铜 陵市 铜 集 公
摘
24 0 ) 4 0 1
要: 对铜 山铜矿 一3 8m 中段 开拓 方 案 进 行 优 化 比较 , 终 采 用 盲 竖 井 开拓 提 升 方 8 最
案, 节省 了投 资 , 少 了经 营 费用 , 日出矿 3 9t 满足 了生产 需要 。 减 且 0 ,
一
段充 填 已采空 区 。一3 81 中段 的新鲜 风 由 盲竖 井 8 I T 进入 , 中段平 巷进 入采 场 和掘 进工 作 面 , 经 中段端 部
设有 盲 回风 天井 , 装 K 0 —1 、 0 安 4 —4 0 K4 —4 —9风 机各 1台进行 抽 出式 通 风 , 风 由南 风 井 的风 机 抽 污
斜井 提 升到 一3 1m一 翻笼 卸 人储 矿 溜 井 ( 同方 0 下
风 由斜 井进 人 。排水 同方 案一 。
3 开拓 工程 方 案 对 比见 表 1 种 。从 表 1可 以 看 出 : 竖井 开拓 方 案 的优 点 为 可 充 分利 用 现 有 的 井 盲 筒 和提升设 备 为深 部开 拓服 务 , 生产管 理方 便 , 营 经
出地 表 。在 一3 8I 中段设 立排 水 泵房 , 至 一3 5 8 I T 排 4 m 泵 房水 仓再 排 至地表 。 ( )…3 1 2 0 3 8m 斜 井 开拓 方 案 。从 一3 1 8 0
3 1m一 翻笼 卸人储 矿 溜井一 一3 5m 装 入 2m。 0 4
2 —3 8 1 开 拓 方 案 的优 化 比较 8 2 2
( )盲竖 井开 拓方 案 。在 一3 8m 水 平 矿体 底 1 8
盘 沿走 向掘 进 沿脉 巷 道 与 盲 风井 联 通 , 形成 中段 生 产 系 统 。 矿 石 装 入 0 7 m。 车 一 盲 竖 井 提 升 到 . 矿
5
式斜 井至 一3 8m 中段 ,再施 工 沿 脉 巷道 与盲 风 井 8 联通 , 形成 中段 生产 系统 。在 一 3 1m 水 平 摘 挂 钩 0 处安 装阻 车 器 、 全 门 、 升绳 道 、 室 、 车联络 道 安 提 硐 调 和 J 2 O 12 T1 O / O 8提 升机 1台。在 一3 8m 水 平安 装 8 安全 门 、 井底 车场 、 泵房 。 水 矿石 装 入 0 7m。 车一 . 矿
固定 矿 车一 新 大井 提到 一1 0m 主井 系统 一 主井 提 7
至选 厂 粗矿 仓 。废石 由盲竖井 提 到上 部 一2 4I 1 n中
1 下 掘一 条倾 角 2 。 断面 2 8 m×2 6m 的三 心拱 T I 5, . .
张 吉春 : 铜 山铜 矿 一 38m 中段 开 拓 方 案 的优 化 比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