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词人杨铁夫及其家世

合集下载

车夫骂宰相的历史典故

车夫骂宰相的历史典故

车夫骂宰相的历史典故杨再思是唐朝宰相,他出身世家,父亲杨行表曾经担任长安尉;祖父杨岐曾担任吕州刺史。

杨再思年轻时考中明经科,担任玄武县尉。

延载元年,杨再思官至鸾台侍郎,成为宰相。

证圣元年,杨再思改任凤阁侍郎,不久又升为内史。

神功元年,在契丹作乱的前提下突厥默啜可汗求取领土、谷种、农器。

杨再思认为不应该再树强敌,遂建议武则天同意突厥默啜可汗的请求。

武则天采纳了杨再思的建议,之后,突厥势力得到增强。

神龙元年,唐中宗李显复位,任命杨再思为户部尚书,并兼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六月,杨再思升任中书令,后又改任侍中,进爵郑国公。

神龙二年,武三思诬陷驸马王同皎谋反,李显命令杨再思受理此案。

杨再思毫无作为,致使王同皎被处斩,为天下人所不耻。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李翱认为杨再思是奸佞之臣,在他的身上也发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轶事典故。

譬如:“车夫骂宰相”、“跳高丽舞”、“莲花似六郎”等等。

在唐朝武周这一特殊时期,杨再思凭借他的圆滑的.为人处世和过人的学识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他早年担任玄武县尉,不久变升为御史大夫。

延载元年,担任鸾台侍郎。

神龙元年,担任中书令,进爵郑国公。

景龙三年,杨再思升任尚书右仆射,死后被追赠并州大都督,谥号恭。

杨再思的故事杨再思,字再思,唐朝武周时期宰相。

他出身世家,父亲杨行表曾经担任长安尉,祖父杨岐担任吕州刺史。

那么,关于杨再思的故事有哪些呢?杨再思雕像杨再思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被授为玄武县尉。

在他担任县尉期间,入京公干。

他在入住一家客栈时,行李被小偷偷去。

当他把小偷抓住时,并未把小偷送进衙门而是说到:“你是因为贫困才偷东西的。

你把我的公文留下,其他的都拿走吧。

”此后,杨再思没有提及此事,只是借钱返回县里。

杨再思担任宰相期间,长安发生水灾,致使城中泥泞不堪。

然而杨再思身在其位却不谋其职,他只是闭门祈福。

后来上朝时,由于天气原因他的牛车陷在泥中拉不出来。

车夫忍不住埋怨杨再思作为宰相,什么事情都不做,整天闭门不出。

杨孚个人简介及诗作

杨孚个人简介及诗作

杨孚(生卒年待考),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县漱珠岗下渡头村(今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下渡村)人。

汉议郎学者。

他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

公元77年,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

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

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

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鹧鸪杨孚〔两汉〕鸟象雌鸡,自名鹧鸪。

其志怀南,不思北徂。

摩厨杨孚〔两汉〕木有摩厨,生于斯调。

厥汁肥润,其泽如膏。

馨香馥郁,可以煎熬。

彼州之民,仰为嘉肴。

丈草杨孚〔两汉〕丈草作酒,能成其味。

以金买草,不言其贵。

鲛杨孚〔两汉〕鲛之为鱼,其子既育。

惊必归母,还入其腹。

小则如之,大则不复。

三薕杨孚〔两汉〕三薕大实,实不但三。

食之多汁,味酸且甘。

藏之尤好,与果相参。

周留杨孚〔两汉〕苍毛豕身,角若担矛。

卫护其犊,与虎为雠。

蚺杨孚〔两汉〕蚺惟大蛇,既洪且长。

采色驳荦,其文锦章。

食豕吞鹿,腴成养创。

宾享嘉宴,是豆是觞。

贝杨孚〔两汉〕乃有大贝,奇姿难俦。

素质紫饰,文若罗珠。

不磨而莹,采耀光流。

思雕莫加,欲琢靡踰。

在昔姬伯,用免其拘。

象杨孚〔两汉〕象之为兽,形体特诡。

身倍数牛,目不逾狶。

鼻为口役,望头若尾。

驯良承教,听言则跪。

素牙玉洁,载籍所美。

服重致远,行如丘徙。

犀杨孚〔两汉〕于惟玄犀,处自林麓。

食惟棘刺,体兼五肉。

或有神异,表灵以角。

含精吐烈,望若华烛。

置之荒野,禽兽莫触。

桂杨孚〔两汉〕桂之灌生,必粹其族。

柯叶不渝,冬夏常绿。

□匪桂植,在乎嵩岳。

榕杨孚〔两汉〕榕树栖栖,长与少殊。

高出林表,广荫原丘。

孰知初生,葛蔂之俦。

【名人故事】那些台湾的诗人们

【名人故事】那些台湾的诗人们

【名人故事】那些台湾的诗人们台湾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以自己的文字唤起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台湾的那些诗人们。

陈耀东,生于1937年,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哈佛大学中国文学博士。

陈耀东的诗作低调中透着坚毅,他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作品富有沉郁的情感,被誉为“台湾诗坛的大师”。

他的代表作品有《闯度亚斯到西府王宫》、《在血红的夜里遇见你》等。

杨牧,生于1940年,中国台湾诗人,散文、评论作家,历史学者。

杨牧的诗歌富有历史感和现实关怀,他的作品勾画出一个宏大的人文画卷,被誉为“象征台湾乡土的诗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扁舟》、《去年二三月》等。

李焕喜,生于1944年,台湾人。

李焕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以其诗意的审美情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沉寂的哲理为空间,被誉为“珍珠港诗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月下觅食的她》、《永远蓝的天还比晦黑青年》等。

郑愁予,生于1933年,台湾诗人、作家。

郑愁予以“隐居诗人”自居,他的诗作写满了孤独、忧郁和对生命的追问。

他的代表作品有《错误》、《小雪》等。

林怀民,生于1941年,台湾诗人、散文家。

林怀民以他的清新与洒脱在台湾文坛闯出了一片天地,他的诗歌将平凡的事物诉说得如诗如画。

他的代表作品有《有一天我也要往蓝调的地方去》、《风儿请等候》等。

张晓风,生于1943年,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张晓风的诗作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诗歌被誉为“台湾诗坛的一匹黑马”。

他的代表作品有《沿着枯草地》、《那一夜他们来看我》等。

这些台湾诗人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他们用诗歌记录着自己的生活、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悟,为台湾文学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魅力。

他们的诗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动和启发,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诗歌。

希望他们的诗歌能够继续传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思索。

《思佳客·癸卯除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思佳客·癸卯除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思佳客·癸卯除夜》原文、翻译及赏析从这首《思佳客·癸卯除夜》词中,读者可探测出此时(癸卯除夕)苏姬大约已经离开了词人处,所以词人被搞得家不成家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思佳客·癸卯除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思佳客·癸卯除夜宋代:吴文英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思佳客·癸卯除夜》注释思佳客,词牌名,即《鹧鸪天》,首见于北宋宋祁之作,至晏几道填此调最多。

《词谱》卷十一说:“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

因贺铸词有“化出白莲千叶花”句,故又名《千叶莲》,又因其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故又名《半死桐》,又名《于中好》、《思越人》、《看瑞香》、《第一花》、《禁烟》、《翦朝霞》、《骊歌一叠》、《锦鹧鸪》、《避少年》、《鹧鸪引》、《醉梅花》。

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韵。

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

癸卯: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

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当时词人四十四岁,尚在苏州。

十年:是计整数,并非确数,其实词人从公元1232年(宋理宗绍定五年)到苏州仓幕,至公元1243年(癸卯年)已有十一年了。

醉哗:一作“翠华”。

《思佳客·癸卯除夜》鉴赏上片开头“自唱”两句,意思是说:“在癸卯除夕守岁之时,我创作了这首《思佳客》的新词,用来送旧迎新。

”以此感叹自己的双鬓又添上了白发,而仍旧羁旅在外,不得返归故乡。

“十年”,两句是说:“我继续叹息:从前美好的遗踪已经难以寻觅,又痛惜好多年的春节,自己都无法返归家中,与家人共叙天伦之乐。

”下片“衣懒换”三句,写自己的生活潦倒,又生性疏狂。

此言虽然现在是过大年,但是自己却无法添置新衣,所以索兴连旧衣也懒得换洗;又因为贫穷所以连酒也不能赊来借以独酌守岁。

那怎么办呢?只好折来些梅枝,用赏花来度过这漫漫除夕之夜吧。

《岭南三大家诗选》研究

《岭南三大家诗选》研究

《岭南三大家诗选》研究《岭南三大家诗选》是中国南方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收录了唐代李阳冰、温庭筠和韦应物三位诗人的代表作品,成为了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诗集以洒脱豁达、婉约清新、含蓄深沉的风格著称,是唐代诗歌中的佳品。

本文将对《岭南三大家诗选》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对于唐代诗歌的影响和对于后世文学的启示。

一、诗人生平背景李阳冰(722 年—787 年)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泌阳,汉阳(今湖北江陵)人。

李阳冰早年考中进士,后事败归隐湖北宜都。

他的诗歌风格豁达,充满了思辨和哲理,被誉为“诗仙”。

他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江雪》、《庐山谣》等。

温庭筠(812 年—870 年)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字叔度,河南睢阳(今南阳) 人。

温庭筠的诗歌被誉为“温氏风骨”,其风格清新婉丽,描绘诗情画意,表达感情真挚。

他的代表作品有《南歌子词》、《清平乐》、《长恨歌》等。

韦应物(737 年—790 年)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字退之,陕西扶风(今陕西省临渭区境内)人。

韦应物是当时著名的科举官员,在文学上也是颇有成就,尤以叙事的能力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有《江雪》、《菩萨蛮·千山鸟飞绝》、《滕王阁序》等。

二、《岭南三大家诗选》的特点《岭南三大家诗选》是由南汉文学家李璟所编纂,收录了李阳冰、温庭筠、韦应物三位诗人的代表作品。

从编纂意图上来看,李璟希望通过这部诗集来把握这三个时期、不同身世、官阶、居住地等各异的诗人的文化现象和文学特色,并以此来展示南方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岭南三大家诗选》的诗歌风格以豁达、婉约、清新、含蓄为主,无论是情感表达还是思想意蕴都极为深刻。

其中,李阳冰的诗歌风格豁达,思辨哲理,反映了他作为一个隐居诗人所强调的人文精神;温庭筠的诗歌风格清新婉丽,诗情画意,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联想;韦应物的诗歌则更强调叙事性,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此外,该诗集还兼收并蓄了各种体裁,从长诗到短歌、从山水田园的景象到各种场合的见闻,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语言的变化。

元人杨维桢

元人杨维桢

元人杨维桢刘一闻在传统艺术发展史上,有元一代大家杨维桢在我国诗坛和书坛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不容忽略。

杨维桢字廉夫,晚号东维子。

别署甚多,如抱遗叟、老铁贞、铁崖山人、铁道人或铁龙道人、铁笛道人、梅花道人等。

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

杨氏生于元贞二年(1296),卒于明洪武三年(1370)。

三十二岁登进士,历官天台县尹、钱清场盐司令和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等职。

尝会修宋辽金三史,著《正统辩》。

元末,被委任为奉训大夫江西儒学提举,时遇反元兵变避富春山。

此后他还受命钱塘关令,因触犯朝相徙居松江。

去世前一年,明太祖朱元璋诏纂修礼乐书,杨维桢遂留京四月,待叙列略定即归,归后不久便下世。

杨维桢一生除有政绩外,更是文名显赫。

尤其是杨氏狷直狂曼不拘一格的艺术个性,使得他在诗文和书法两个方面的成就极高。

以杨维桢的筑楼铁崖、轱辘传食和苦读五年的特有经历而言,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自不言而喻。

他的诗文被称为“铁崖体”,人们还把他享誉最高的乐府一体,推重为“铁崖乐府”,一时从者如流,杨维桢名至实归地成为元末东南诗坛的当然盟主。

《明史》对杨维桢曾有“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之评。

杨氏的诗歌之作,人们还可以从他的三十卷本的《东维子集》和二十卷本的《闲杂吟》等著作中进一步读得。

然而,如果人们将“铁崖体”一词的精神内涵,同样迁用于迥异当时的杨维桢书法的话,想来也十分贴切。

个性鲜明的杨维桢书法之作,的确可算是悖离传统、自立门派的突出一例。

尤其是这一现象发生在依然讲究书法创作法度的元代书坛,其意义便不同寻常。

从元代书法的创作状态看,承承相因的崇尚羲、献之风,事实上已经成为彼时书家们追摹晋唐传统的唯一模式。

当朝一代宗师赵孟虽提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书法新论,然始终维护的却是崇尚魏晋风度的书学立场。

顺便提一句的是,此道实践者甚至对于北宋间大行其道的“尚意书风”,也大都不屑一顾,甚至抨击其取意不古。

此外,从尚可得知的众多前人评述中,人们通常了解以往对于杨氏书法的称赞,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杨氏在文坛上的崇高声望。

嘉兴名人介绍

嘉兴名人介绍

嘉兴名人
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其14部武侠小说的第一个字总结出来的一副对联。

徐志摩: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其名言名句。

茅盾: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中国四大传说中的男性形象

中国四大传说中的男性形象

作者: 田茂军[1];林铁[2]
作者机构: [1]吉首大学中文系;[2]湖南吉首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民间文化论坛
页码: 6-11页
主题词: 四大传说;男性形象;陪衬人物;反衬人物;悲剧
摘要: 中国四大传说中的男性人物可以分为两组形象,一组是由万喜良、牛郎、梁山伯、许仙构成的陪衬人物形象;一组是以秦始皇、天帝、祝员外、法海构成的反衬人物形象。

两组男性形象各具不同特点和文化意义,与女主人公形成不同的矛盾与悲剧冲突,表现出民间创作的审美特征和民众的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词人xx 及其家世专栏首页>>中山文史(第43 辑)>>正文XX,生于清同治己巳八年三廿一日(1969年5月2日),讳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鸾)坡,余之叔祖也。

盛年笠声千捷,春风得意。

在隆都申明亭村(今属沙溪镇)祖居旧宅,早年悬挂钦赐”奉政第”及”内阁中书”大小横直匾额,封建时代笠举”战场”, 算是博得点点光彩。

铁夫毕生对中华辉煌文化造诣较深,特别对词学探索尤功,为世所重,时称”岭南词人”,并早享”当代南国词坛第一人”之盛誉。

其词意着重描绘锦乡山河壮丽美景,融落心灵,抒定意切情真,堪资后学阅读。

铁夫著作甚丰,异往日保管不善,烽火岁月,存书又经辗转迁移。

累遭动难。

目前搜捡到其鹅《抱香词》,《双树居词》,《五厄词》, 《梦窗词笺释》《清真词笺释》等词集及《铁城土语语原考》,《隆都语原总例》。

考取功名进身仁铁夫父,祖,曾,高乃至远祖,远均无白丁(后述),受先,从小则鹅志于学,清光绪廿一年(1895 年)前廪,乙读于广州广雅书院。

光绪廿六生(1900年)补优廪生。

光绪廿七年(1901 年)辛丑补行庚子恩正并笠试中式第三十七名举人。

光绪廿八年(1902 年)由两广总督陶模以官费派赴东洋学习师范,座业回国。

光绪廿九年(1903 年),会,挑选誊录。

光绪?年(1904年)由河南会试禁,便道赴京,应内阁试,钦取第六名。

同年八朋初四(9月13 日)由吏部带领引见,奉旨”着记名以汉中书用:,即日到阁当差。

是年蒙京师大学堂监督张百熙取录进堂,学优级师范, 于光绪?二年(1906 年)毕业。

续入分笠第三类肄业。

以学务繁多,谕准内阁免邓进署当差,仍不扣资俸在案。

是年奉广东布政使司奉前两广总督部堂岑春煊札开”奏奖办学员绅案”,请加”内阁余侍读”衔。

后由学堂千假回籍。

十二月取道湖南回京,桂林,蒙抚宪派充学务公所总务笠笠长。

由学司详准扶院以挂省学业务南需人,补行奏词在桂办学。

派充桂林中学堂监督,后奉辕札调充行营文案兼相学委员。

光绪?年二月十四日908 年3 月16 日)在南宁行营奉到抚宪札开附奏,以知府留广西补用。

历充学堂监督,抚辕行营文案,查学委员,局提高速,禁烟公所提调,奉委整顿泗色镇归学务差,并奉藩司札,委署归顺直隶州知州。

宣统元年十一月廿六日(1909 年12 月20 晶)到任,至次年七月初九日(8 月13 任。

奉旨特授镇安府知府。

宣统三年五月(1911 年6 月)挂冠而归。

肄业xx 旋里办学自经甲午,庚子之变,目睹国家积弱,屡遭列强侵略,锦乡山河日益破碎,铁夫悲愤异常,醒司只图拘泥旧学,不足挽救危邦,介方研求中西学术,取长补短,尤须振兴新学,乃可救国图强。

光绪末年,废笠举,兴学堂,铁夫正当壮年,毅然负航京师大学,肄业师范笠,本邑叭其与汤展云(龙骧)二人接受新兴教育耳。

铁夫当年东渡学成后,乙殷殷怀念桑?作育人才,今乃离京旋里。

于光绪?年(1904 年)倡议将龙山书院改办”隆都高等小学堂”(后改名二区区立初级中学,现龙山中学),里人彭炳纲,杨虹珊,高蓬海,刘铬西等鼎力襄助,玉成善举。

原书院田产收入甚丰,故设备优较完善。

隆都兴办合并始,为整套粤先,铁夫旋被推选为校长,即延聘一批以逃走人身份考取官费东渡留学回国之学者为教席,罗人才。

如后为国民党元老的胡汉民和国民政府政学系领袖杨永仄,后为中山大学教授的徐信符及林赞卿等,各人皆属文坛巨星,年俸讥达三百两,可谓道。

隆都地区教育发达,英才辈出铁夫实鹅较大贡献。

先祖季迁(玉瑚),先父清甫(?泾),曾先后接掌该校,枚鹅”一门三校长”之美誉。

当时兴学之风,渐及各乡,于是鹅下泽村余氏立初等小学堂”,为吾都先。

本世纪来,隆都教育普及,好学之士,出国学深造者,为数众多,具学识而蜚声国际者,大不乏人,屡见报章披载。

铁夫于此,献功匪浅。

为官亢直一尘不染其后,应吏之招,铁夫赴任助理新政,办学兼从政,驰驱于苍梧八桂之间,广西扒行新学制,多出其手。

大吏以其广识鹅为,提拔檄理归须直隶州,奉旨调署镇安府。

铁夫骤膺地方政治实权,力图大展抱负。

尤镇安为乾隆时诗人赵?北大史哺育之地,前贤心灵跟当地人民思想生活相应,遗篇”荒山?北费诗才,夜静虎巡街”之句,更挑起其对当地人民的热爱。

铁夫以笔墨表现了对当地纯朴风情飞俗的喜爱之情。

其中鹅”月底歌声嘹亮,前山并蒂花开”的优美句子,描写苗人相恋之起。

词人笔调罟是动人,其为人更是耿直,鄙视官扬阿庚逢迎的可耻行径,时人敬畏。

镇安归左江道辖,长官李国筠,为李鸿章践介子弟也,下属皆惮之,多叭诺。

所提边盐专卖案,铁夫认为苦人民,独不附和,挂冠而归。

北极宋苏东坡虽只知登州五天,优要求取消当地既不利国家,也危害百姓的食盐专卖政策。

铁夫缕轨前贤,禀性亢直如此。

铁夫殷殷关怀家国,力图澄清吏治,唤魂。

嗣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早萌革命信念,所结识者,不乏革命志士曾与蔡锷(松波)将军共事于桂林,互以戮力国是相许,结为导师姓兄弟。

胡汉民先生于光绪?年(1904 年)秋再次留学日本,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次年投身革命,因与铁乡榜同首并共事,份属至交革命意志相投,共同参与反清活动。

在震撼寰宇之辛亥革命中,郑入争取时代变革之洪流。

旋清室,胡被举为广东都督,邀铁出任秘书,后以行装已备将作欧洲之游,婉矢谢之,至欧时,写《旅欧纪游》一书,,留居新加坡,开办实烽,经营矿,常短夜骠吧勘察矿场。

后因故离开新加坡回国。

民初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孙文学院院长,1913 年任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文案一职,后因故矢职,应校方之约,灵敏度荐先父清甫接任。

1914 年任广东警察厅卫生笠笠长。

1915 年因办广东水灾赈济,奖七等嘉禾章,以县知事用。

1916 年出为揭阳县知事,发展教育和振兴实业,事事不手他人,着早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级师范学堂的先父清甫随任,委以教育实业笠长职,为揭阳人多办实事。

揭阳官衙鹅肥缺称,又为鸦片烟苗产地,人皆以此任当”腰缠十万贯”。

难铁夫绝不同污,恃权谋么,而是寸,翔民间疾苦。

认为鸦片祸国殃民,深恶痛绝,严厉禁种铲苗,当地谊绅,以数竹箩盛黄金,白银进贿,请求宽期,终不为所动,愤然表态:”刁民可恶!”逐亲率马队于罂粟地往来奔驰,尽奖烟茵践踏铲除,奔簸三月,始臻肃清,其廉正如此。

先父清甫曾直接参互此举,故知之较详。

铁夫对此,填鹅”昌黎谪宦岭东陲,满县袅花枝。

九月秋风垓下,凄凉剑底飞红”词句。

盖纪实也。

揭阳人知其处脂不泣,皆日:”真不愧家声杨四知(震)也”。

1926 年,铁夫回吧任中山师范校长,乙任不久,曾以私人名义,委托旅檀乡亲募捐修缮校舍,得款美金贰仟元,后因款项不必动用,又将募得之款,分文不少,寄檀送回捐款人,为此,不少侨胞赞他”一尘不杂”。

治学游览xx 填词铁夫旋居上海,常出入于中山同乡小榄人甘翰别业”非园”,时至非园客鹅朱疆村,王病山,百伯严,曾农?诸叟,皆当代诗词大家。

铁夫为朱先生在粤督学时所取之士也。

复师事之,屡呈后作,多得奖勉,示意多读《梦窗词》,对于填词如何表情达之法,心领神会,对词章更进行深入探索,定成《梦窗词笺释》一书,并刊其所填《抱香词》一卷问世,于是声名大噪,该词集由前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兼国学馆馆长叶恭绰先生题定书名,诗人百石,鹅”疆村夜钵晚年强”之句。

当时古文学家唐太史(文治)以保存国学为职志,在江苏无锡市设立国学专修学院,延铁夫为词学教授,百石诗学教授,章太炎亦时到讲学,一时鹅国学堡垒之称。

铁夫又曾任国立无锡图书馆馆长。

因乙近太湖诸胜,经常出游,曾宿鼋头渚广福圭。

在治学浏览中人生境界至此,似别鹅醒司陷于虚幻,曾一鸭萌出家念头。

曾居浙江普陀山慧济寺一年,以居士身份学佛,唯未剃度耳。

铁夫既欣赏浩瀚大海,更突山峰,江南诸山遍游,渐老而腰脚沿健,复往游黄山,,于衡山顺至岳麓,拜祭蔡锷将军墓,并为文以吊之。

南返广州小住后,又游罗浮,鼎湖诸山,于吊慕经老和尚,慕经以庆云寺方太退院贺寂,称大德,铁夫少时问道之友也。

铁夫长子?焘,供职于宁波市府,迎往一游,并到奉化雪窦寺观丈岩瀑布之厅。

宁波旧称”四明”,其地鹅藏书名楼”天一阁”,在朋湖之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创建于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间及明趄兵部右侍钦所筑,又鹅”四明图书馆”,上承薛观察福成之,藏古今图籍颇丰。

铁夫受聘书为,迁馆于央,尝撰云:”占园之胜,迁摸起来是为良,万渌护图书,范阁座容辜视客;合附于残,积教堂胊富,田园诗乔治亚炉今古,胃炎蟚话遗篇荒山兴年。

”拾坠于残,积?教堂胊富,,甚东之,乃傅画家黄宾先生作《桐勘书图》,自《被花恼》词田园诗乔治亚于其热烈的豦。

此行有如顾亭林以游为陷,复得读“天一阁”秘?之书,认为一生快事。

兆焘夫妇又曾执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时铁夫赋闲,暂依其子生活,叭素性不修边幅,又喜旧书,名画,古玩,每购回,爱不释手,辄放置于雅洁厅堂几上,致长九曾露大庆恶之色,后察学,遂往港居寺院中,香港定莲寺僧慧明太师所修《大屿山志》,内有《杨居士铁夫伟》及《比丘尼义真传》。

义真者,铁夫导师母十四妹也,未相见者数十年,不期晚年同聚于大屿山,兄妹合十以谢佛缘。

在石岐亦与其廿二弟鑫明太师相聚,太师曾任石岐众母庵住持,于沦陷期间在顺德市大良某寺院贺寂。

铁夫古衡之年,既倦于游,乃居香港,在大屿山凤凰峰下筑室,名日“双树居”,以遂其栖山之志。

臣念少年时作《吊钟花赋》中“空山磬石,流水琴时”一语,情景宛在目前。

此语为某学使所激赏,刊诸史牍。

复傅黄宾虹翁写《双树居图》,自书所填杂词二十五阕于其上,赋泉石之幽胜,记居游之岁月,并刊其《双树居词》上下二卷行世。

叭所著述考证至详,引据精博,约数十万方之(说文解字)及《二徐说文声义勘补》未及刊。

遭逢国难历劫回乡迨至日寇侵华,港九失陷,铁夫遂不宁其居,以古稀之年,只身返故里,当日于晚饭时归家,行囊只得三几件旧衣服和词稿,别无他物。

余当时在庭院温书,当即迎座。

因在岐、在港曾多次亲聆叔祖训言,故不至于“笑问客从何处来”。

先父闻声即出厅堂问候。

叔祖百感交集,吐出此次香港沦陷后受难经过。

铁夫于1941 年秋任香江广州大学、国民大学两校教授,居深水L:一小店内,日寇攻占香港时,机声轧轧,炮声隆隆。

歹人来索保护费,搜身尽括纸币、时表而去。

后又来一帮歹徒,倾箱倒箧,揪紧铁夫前胸衣襟大声索款。

铁夫表示财物已被搜尽,歹徒不信,乃牵其出院中,拳脚交加,复以刀加颈曰:“无钱即宰你! ”时店主尽出所有买命,称:“彼一老教师,安得有钱?”歹徒即用刀向其耳边刺去,血流如注,见铁夫无乞怜之色才罢手。

及后,铁夫负伤跄踉登山,只蹑一履,仓皇随众,时值黑夜,方向不辨,雇人负行。

至对面山蛋家村时,以为已至安乐窝,殊不知此地正是峰顶,日军据为大炮阵地,频频猛轰对开海面来往船只,炮弹穿越所避之地,弹片横空肆虐,急奔石崖躲避,始免于难。

次晨回居捡拾余物,得回《说文解字》文稿,转移至次儿寓所,邻居已着火燃烧,仓卒间忘携稿箧,再人寻觅,已被劫匪抢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