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景龙,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岭南地区(现在的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对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政治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张九龄的政治贡献1. 作为官员的贡献张九龄在唐朝历任过多个重要官职,其中包括刑部员外郎、刑部侍郎、中书舍人等。

他在这些职位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具体来说,张九龄:•加强法律制度:他努力推行唐律,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社会稳定。

他注重司法公正,打击犯罪行为,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发展教育事业: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在岭南地区设立了许多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同时,他还改进了教育课程,重视实用知识的传授,帮助岭南地区的人民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他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改善了岭南地区的经济环境。

他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人们加强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此外,他还着力发展丝绸、陶瓷等手工业,促进了岭南地区的产业升级。

他还积极推动贸易活动,加强了岭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

2. 政治拓展岭南地区的贡献除了在官员身份上的贡献,张九龄还通过外交手段,与岭南地区的君主建立了友好关系,扩展了唐朝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他积极提倡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实现政治的统一和稳定。

3. 维护岭南地区的社会和谐张九龄在任期间致力于减轻岭南地区农民的负担,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发展的政策。

他实行公平税制,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遭受不必要的侵占和破坏。

这些政策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社会和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文化的贡献1. 文化交流张九龄作为唐代文学家,对岭南地区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与岭南地区的知名文化人士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和互鉴。

关于岭南文化诗词

关于岭南文化诗词

关于岭南文化诗词
摘要:
一、岭南文化简介
二、岭南诗词的历史渊源
三、岭南诗词的代表作品
四、岭南诗词的特点与影响
正文:
一、岭南文化简介
岭南,位于中国南部的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岭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岭南文化中,诗词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二、岭南诗词的历史渊源
岭南诗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岭南地区已有诗歌创作。

汉代以后,随着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当地的文学创作逐渐繁荣。

唐代是岭南诗词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了张九龄、杜牧等著名诗人。

宋代以后,岭南诗词继续发展,涌现出苏轼、区仕衡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诗人。

三、岭南诗词的代表作品
岭南诗词作品丰富多样,其中一些代表性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如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杜牧的《秋夕》,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和区仕衡的《岭南大雪》等。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
涵,展示了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四、岭南诗词的特点与影响
岭南诗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反映了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艺术风格上,岭南诗词既继承了中原诗词的传统,又具有独特的南方韵味。

在思想内容上,岭南诗词作品关注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此外,岭南诗词还受到了海外华人文学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跨国界的特色。

论初唐岭南诗人的人格情怀

论初唐岭南诗人的人格情怀

古代文学论初唐岭南诗人的人格情怀马青芳广东科技学院摘要:张九龄作为初唐岭南诗人的重要代表人物,对其人格情怀进行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初唐岭南诗人的人格情怀,它是初唐岭南诗人人格情怀的一个缩影。

张九龄生活在初唐和盛唐过度的历史时期,它的诗歌创作更多的是具有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它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特色也与其作为一个岭南诗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主要以张九龄为例,对初唐岭南诗人的人格情怀进行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初唐岭南诗人;人格情怀;盛唐文化;情感宣泄张九龄是开元年间著名的丞相,但是它的诗歌风格却与该时代大多数诗人的创作不同,他的诗歌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对自己情绪的宣泄。

张九龄的诗歌当中好像存在着那么一丝丝的玄学成分,它对于人生有着各种的思考和矛盾。

他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他总是执着于某些问题,其人过于善良。

张九龄的内心常常纠结与出世和入世,所以诗歌中有着一些沉重和灰暗的调子,但是这种风格好像与盛唐的时代气息格格不入。

一、张九龄的人格理想张九龄处于社会变化之际,所以它的诗歌创作和艺术追求有着特殊的风格,张九龄的人格理想也与同一时期的诗人们不同,更加的古典雅致。

张九龄的创作风格与同一时期被贬在南岭的宋之问的轻薄猥琐,也不同于初唐四杰诗人的狂飙突进,直抒胸臆。

张九龄的治国思想是道教、儒教、佛教并立但以儒教为主,所以他是一个儒士。

张九龄不仅仅有管乐之志还有王佐之才,他讲究节操,是一个忠义、正直的君子。

所以他的诗歌更多的歌咏君子之德,如《感遇》中“江南有丹橘,经冬尤绿林。

岂伊地自暖,自有岁寒心”中君子贞、节、义的德行,所以他的追求更加的典雅,与唐人重功名利禄,追求官场的福贵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张九龄在抒情诗歌的创作上就比较的含蓄,讲求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庸之美,这与初唐四杰的直抒胸臆,热情奔放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尽管他已经官至丞相,但依然没有那种李白式的热情奔放。

在被贬到荆州的时候,也没有很大的情绪起伏,它就是这种大雅的人格情怀。

张九龄岭南诗中的乡邦意识

张九龄岭南诗中的乡邦意识

张九龄岭南诗中的乡邦意识路成文【摘要】Zhang Jiuling was the most famous poet in LingNan. There are nearly 50 poems in his works describing his hometown beautiful environment, charming mountains and valleys, pleasant customs and folklores. Different from other poets of his age, Zhang Jiuling expressed specific LingNan cultural awareness. From this works, we can realize the fact that Zhang Jiuling loved his hometown very much as a native.%张九龄是唐代岭南诗人之宗,他留传下来的200余首诗中,题咏或咏及岭南的诗篇将近50首.与唐代绝大多数岭南诗不同,张九龄的岭南诗流露出明确的“岭南”乡邦意识,在他的笔下,岭南不是蛮炳瘴雨,而是环境优美,山川明秀,风物宜人.透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把握张九龄对于岭南乡邦所抱有的完全不同于非粤籍诗人的特定感情.【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张九龄;岭南诗;乡邦意识【作者】路成文【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张九龄是岭南诗歌史上第1 位著名的诗人,也是第1 位有着明确“岭南”乡邦意识的诗人。

张九龄在岭南诗歌史上的隆盛地位,使明清以来岭南诗歌研究者将其视为岭南诗派的开山祖师,甚至许多学者径称岭南诗派为曲江诗派。

张九龄的诗,大多作于入京应举及入官之后,其咏及岭南乡邦的作品约50 首,约占其存诗的1/4。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岭南诗派”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岭南诗派”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岭南诗派”岭南古代诗歌的发端,显然是受中原的影响。

明代以前,诗坛虽出现过张九龄、余靖等大家,但诗人分布面不广,这个时期还只是一个接受影响和酝酿高潮的时期。

明代以后,岭南诗坛诗人辈出,诗歌创作繁荣,诗论也显成熟,岭南诗坛才进入自为阶段,并逐渐形成“岭南诗派”。

一般认为岭南最早的诗人是杨孚,他所著的《南裔异物赞》是用四言诗写成的。

杨诗颇有《诗经》风韵,比兴言志已相当圆熟。

如《鹧鸪》诗云:“鸟象雌鸡,自鸣鹧鸪。

其志怀南,不思北徂。

”汉诗多为四言诗,杨孚的创作也接受了这种形式。

南朝梁、陈时期,曲江侯安都、“岭南奇才”刘删等也以能诗著称,但诗作极少流传下来。

唐代岭南最著名的诗人是张九龄,现存《曲江集》收有他的诗作二百三十多首,《全唐诗》录为三卷。

《感遇》诗十二首是他的代表作,其一云:“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评家认为,张九龄的诗“直接汉魏,骨峻神疏,思深力遒”,为后代所推崇。

作为唐初诗坛的革新者,张九龄用他的创作实践力排梁陈宫廷诗的颓靡风气,为唐诗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他的一些抒情诗颇为清新淡雅,被认为是“清淡派”的首创者。

从张九龄的创作成就看,唐代岭南诗坛应有一定的基础,诗人也当还有一些,可惜见诸记载的却不多,晚唐岭南诗人邵谒、陈陶也有诗名,《全唐诗》录有陈陶诗二卷。

宋元岭南诗坛仍显冷清。

北宋曲江人余靖诗作沉郁峭健,“骨格清苍”,在诗坛独树一帜;南宋广州崔与之笔力老健,诗作高华壮亮,有唐人遗韵;南宋番禺人李昴英也颇成就,诗风骨力遒健,刚直之气自然不掩。

元朝新会人罗蒙正、黎贞诗作不少,前者著有《希吕集》,后人认为他的诗“圭臬盛唐,元气浑然,调高字响”;后者著有诗稿七卷,也都颇为雅正。

宋代岭南作为官宦的贬所,不少著名名文人诗客被贬南来,其时间延续之长,地域流布之广,几乎为历朝仅见。

他们在岭南的创作,既丰富了岭南诗坛,也为岭南诗坛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导读:本文是关于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希望能帮助到您!编者按: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张九龄,是有史以来从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面朝大海,遥望明月冉冉升起之际,人们总会想起张九龄的这两行诗句。

但是,我国的诗人灿若星河,吟咏明月的诗人和诗句更不胜枚举,有时竟记不清一些诗句到底是谁所写。

我与张九龄的缘分始于20xx年4月的某一天。

我带着妻子和女儿,女儿的同学及他们的家长,一行十多人在韶关旅游。

参观马坝人遗址的时候,邂逅了张九龄纪念馆,大为惊喜。

纪念馆不大,只有一层,门前是张九龄的雕像,身穿朝服,头戴官帽,须发飘然,双手抱掌,平放在腹部,藏于两袖之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风度翩翩。

纪念馆的门是圆形的,或许是别有深意罢。

左侧镶嵌着“张九龄纪念馆”七个字。

进门便看见墙壁上悬挂着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

诗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了这首诗,并让他们背诵。

如今重读,倍觉亲切。

最近一段时间,拜读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张效民院长发来的一系列有关张九龄的研究论文,颇受感触,于是欣欣然便产生了一个想法,也动手写一篇有关张九龄的文章。

二张九龄(678—740),唐韶州曲江人(即今韶关曲江县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是有史以来从我们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苏轼有诗为证:“江南作相何人始,岭表孤忠独我公。

岂特魏房姚宋上,直追天宝卷阿中。

”清人邱浚也曾题诗赞曰:“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伦。

江南人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

”作为岭南的广东人,真正了解张九龄的其实并不多,他至今还停留在地方品牌,还没有成为岭南的名片,甚为可惜。

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张九龄,使之成为激励岭南人奋发图强,再造辉煌的模范,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张九龄诗歌

张九龄诗歌

张九龄诗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张九龄的简介
2.张九龄的诗歌特点
3.张九龄的代表作品
4.张九龄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张九龄,字子寿,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广东曲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张九龄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约、清新等独特的风格著称,给唐代诗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张九龄的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豪放与婉约的完美结合。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婉约的柔情。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对爱情、对自然的独特见解。

张九龄的诗歌风格,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张九龄的代表作品有《感遇》、《江南曲》、《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张九龄的诗歌特点,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人的情怀。

特别是他的《感遇》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批颜回,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人生短暂和时光荏苒
的感慨,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张九龄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被誉为“张派”,对唐代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张九龄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清代岭南张九龄诗文的刻印传播与岭南文化

清代岭南张九龄诗文的刻印传播与岭南文化

清代岭南张九龄诗文的刻印传播与岭南文化易淑琼【摘要】Zhang Jiuling,a famous poet in Tang dynasty,whose poems and essays were diffused popularly in Qing dynasty around Lingnan area.The Qujiang Ji which collected Zhang Jiuling's poems and essays was printed again and again in Lingnan area with carefully collating.The poems or essays were always founded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collective worksof Lingnan authors.Besides,the poems were also diffused at the format of poems collection and essays collections.The mentality reason behind this popularity is that the Lingnan People hope to promote and exp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literature and culture by praising theirgreat ancestor like Jiuling.%清代张九龄诗文在岭南广为流播,其曲江别集均由岭南翻刻,且校勘亦相对精审;岭南诗文总集的选录亦"俱首曲江";除此之外,张九龄诗文还以诗集单行本及选本等形式流传。

这种接受热潮反映了清代岭南文学及文化借推崇先正典型,力求自具面目,齐驱中原、江左,从而弘扬地域文化及文学特色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研究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位宰相,有着“岭南千年第一人”的美誉。

他的出现在岭南文化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岭南文化荒芜局面的结束,在扭转中原人士对岭南地区的偏见和歧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探讨张九龄对我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分为以下三部分:探讨张九龄对岭南文化的影响,首先需要了解岭南文化的背景,因此本文第一部分先对岭南文化进行总体概述,界定古代岭南的地域范围,理顺岭南文化发展的大致历程。

了解张九龄出现之前岭南文化发展的概况,可与张九龄出现后的改变进行对比,更直观地体现他对岭南文化发展的影响,也便于接下来对这种影响进行更具体的研究论述。

第二部分从张九龄生平经历和历史地位的角度,探讨他对岭南文化发展的推进作用。

张九龄的传奇经历,推动着本土人士重新认识岭南文化,并让外籍人士对岭南文化刮目相看。

张九龄的行为风度,让岭南士子向往学习,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人气格。

大庾岭新路的开凿是张九龄在世时为岭南人民办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件大事,它打开了岭南的屏障,增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调动了珠三角地区海外贸易的繁盛,加速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促进了岭南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融合。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难点,结合文本作品探讨张九龄诗歌创作对后世岭南诗坛发展的影响。

诗歌作为文化的一大重要版块,往往具有代表性意义,是判断一个地区文化
发展是否繁盛的标准之一。

岭南诗派的发展史基本等同于岭南诗歌的发展史,其源头便是张九龄。

因此,此部分首先从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诗歌理论三方面大致概括其诗歌创作的特色,以便其后与后世岭南诗人的创作进行比较分析。

然后按照岭南诗歌发展的时间顺序,对不同阶段的诗人群体进行概论,例举每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进行具体探析,从这些诗人的创作中可以推断出以其为代表、具有相似创作特色的整个诗人群体对张九龄诗歌风格的继承和学习。

总而言之,研究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可以改变人们对岭南文化不兴的偏见,为当前岭南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加强当地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