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研究与探讨

合集下载

提高《动物解剖生理》教学质量的实践

提高《动物解剖生理》教学质量的实践
织 学 的内容 .也不 知道细胞 到底 有多大 ,原 因可 能在于没 有 理 》的积极性 。
形 成直 观 的印象 。因此教 师需要 引导学 生在 显微镜 下仔 细观
4 应 用 畜 牧 兽 医 专 业 知识 ,活 化 《 物解 剖 生 动
察 ,更要 借助 多媒体 技术 向学生 展示动 物体 内的各种 微细结 理 》教学 内容 构 ,加强形象教学 ,唤起 学生 的求 知欲望 。 】 目前 ,高校 和 职业 院校 为畜 牧兽 医类专 业 学生 开设 的 有 人 主 张学 习 动物 解 剖 学 时将 理论 课 与 实 验课 同堂开 专业课 程较 多 ,涉及 兽 医专 业 的生 物化学 、病理学 、传染病 设, 能够 收到 良好效 果 】 。但这 要求学校配备 足够的实验室 ,
体 显示 一些 图片及 生理 现象 ,则 能使 学生 的学与 教师 的教均 理 解 ,就 会 慢 慢失 去 兴趣 。科学 知 识来 源 于生 活 实践 ,可 起 到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如学 习 肾脏 的解剖 学特 点 时 ,利 用 以让生 活实践 指 导 理论 教 学 ,帮 助 学生 更好 地 理 解 和掌 握
学生 的反应 将会如 何等等 ,在此过 程中教师 可能会更深 入地 思考 问题 ,之后再去解决问题 ,做 到精益求精 。
总之 , 《 动物解剖生 理 》的教 学不仅要求 教师不 断提高
自己的专业 知识 水平 ,更要善 于在课堂 上 以及课 后与学生 互 动 、交流 ,教学过程 中最重要 的是充分 发挥教 师的能动性 ,
也 会 过 目不忘 ,正所 谓 “ 闻不 如 一见 ” ;学 习 肾脏 的位 各 器 官 、系 统 的形 态结 构 和 生理 功 能 时 ,还 可 以联 系人 体 百
置 时 ,结合 牛的全 身整体 骨骼标 本 ,将 离体 的肾脏标 本置 于 解 剖生 理 学 的相 关 知识 , 比较 学 习 。如 学 习 四肢 骨骼 时 ,

PAD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探析

PAD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探析

PAD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探析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当中,曾经明确提出必须要建立互联网+教育平台,立足于互联网技术构建教育服务新机制。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混合教学模式的常态化发展,也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关键话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PAD教学模式的内涵,并探讨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应当如何应用以PAD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PAD;混合式教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前言: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包括生理学、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三个板块,同样也是要学各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

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但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课程内容十分抽象,且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利用以PAD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课程学习的重难点,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提升探究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一批高素养的药学专业人才。

一、PAD教学模式的内涵PAD教学模式指的是对分课堂。

即一半的时间由教师讲解,另一半时间交由学生交流。

在教师讲解和学生交流之间融入内化的环节。

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对讲述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参与课堂讨论[1]。

如此一来能够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PAD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一)搭建虚拟仿真系统,助力学生内化知识虚拟仿真又被称作VR技术,主要通过综合计算、仿真技术、传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融合,调动学生的感官,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感和交互性。

而这同样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手段。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应用PAD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也需要为学生构建完善的虚拟仿真系统,使学生在参与成绩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内化所学知识。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完成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完成自主观察和自主绘图[2]。

由于在课堂上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所以学生在课余时间很难独立观察标本。

浅谈《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浅谈《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 管理 ・ 6 I 6 教育 ・ 教学
中国医 药指南21 年 9 00 月第8 第2 期 G i oC i M d i ,e ebr00V1, o 7 卷 7 u ef h a ein S t e21,o8N . d n ce pm . 2
重 要环节 ,是整个采 、供血 过程的关键控制 点,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
文章 编号 :1 7— 14 (00 7 0 6- 3 6 1 89 2 1 )2 - 16 0
Ⅸ 人体解剖 学》是 医学 科学 中一 门重 要的基础学科 ,属于生物形 态 学范畴…。恩格 斯曾说过 : “ 没有 解剖学就 没有医学 ”。 Ⅸ 人体解 剖 学》是按人体 的器 官功能系统 阐述 正常人体器官 的形态结构 、生理 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的科学 ,是 医学 专业 、护理专业 、殡仪专业等
[】 王 鸿捷 , 豪, 永建 . 3 林 郭 血液 隔离 与放 行 程 序 [] J. 中国输 血 杂 志,
2 0 ,14 :8 . 0 82 () 0 4
浅谈 人体解剖 学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曾晓 云
【 关键 词】人 体 解剖 学 ;多媒 体
中图分 类号 :R2 32
文 献标 识码 :A
2 0 ,11:15 . 0 82 () -2 5
施血液 批放行是 Ⅸ 血站 质量 管理规范》对 血液隔离与放行机 制的一种
创新 ,它可实现对每批血 液的加工 、检 测和血源资料录入状 况的实时
监控 ,及时发现采 、供 血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 ,通过采取有效 的纠正措 施 和预 防措施规范血液 管理 ,实现血站质量 管理体系 的持 续改进 ,其 根本意 义和作用在于 :①血 液隔离与放行 是血液加工过程管理 的一个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14060061 〕承担单位〔师范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学前教师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熟悉或了解职业所必需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熟悉或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在教师及相关教育教学岗位的科学素养和工作能力,为后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生物学,后续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和生命科学等课程。

2.学习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及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获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及进行科学研究够用的科学素养和卫生保健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解剖生理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人体各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活动的调节。

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增进对人体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理解,并能运用其理论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能力目标:(1) 掌握主要器官的功能及其活动的调节,具有对相应生命现象及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2)具有对人体各重要器官位置和形态结构的辨认能力,对一些人体突发的异常情况有一定应变处理能力。

关于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关于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年来 , 着信 息技术的飞速发 展 , 随 以及 电 脑 的 广 泛 普 及 , 多 媒 体 辅 助 教 学 已得 到 广 泛 应 用 , 逐 渐 显 示 其 优 越 性 。它 且 可 以大 量 节 省 教 师 书 写 板 书 和 悬 挂 教 学 挂 图 的 时 间 , 量 大
线, 以讲 故 事 的形 式 向学 生 介 绍 维 萨 里 如 何 在 艰 苦 的 条 件
关于 提 高 人 体 解 剖 生 理 学 教学 质 量 的 探 讨
李 艳 , 雪 侠 耿
( 北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徽 淮北 2 5 0 淮 安 3 0 0)
摘 要 : 体 解 剖 生 理 学是 研 究正 常人 体 形 态结 构 和 功 能 的科 学 , 人 它是 以人 体 解剖 学 为 基 础 , 同时 阐述 各 系 统 所 对 应
更 不 能 和 教 师 讨 论 和 争 辩 , 终 的 结 果 就 是 学 生 的 主 动 最 性、 创造 性被 压 抑 。所 以说 , 立 融 洽 的 师 生 关 系 是 教 学 建 活 动 顺 利 进 行 的 前 提 。 老 师 在 与 学 生 交 流 时 , 尊 重 学 要 生 , 师 以亲 切 的态 度 , 蔼 的 语 气 让 学 生 感 觉 到 师 生 之 教 和
有 限 , 生 普 遍 感 觉 难 学 。如 何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内使 学 生 真 学
正学 好 这 门 课 成 为 一 个 亟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本 文 结 合 个 人 教学 实践 , 结 以 下 几 点 , 供 交 流 参 考 。 总 仅

间是平等 的, 而才 敢于在课堂上 发表见解 , 出问题 , 从 提 使
点 时 间 讲 授 绪 论 , 学 生 以 后 的 学 习 可 能 会 起 到 事 半 功 倍 对

优化教学过程 适应高职教育——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探讨

优化教学过程  适应高职教育——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探讨
重要手段 。
滑 行 学说 ” 画 面 中 出现 细 肌 丝 向粗 肌 丝滑 。 行 过 程 。 样 逼 真 的 动 画效 果 与 视 觉 效 果 这 的 融 合 , 与 教 师 的 细致 解 说 , 学 生 的 各 配 使
以 根 据 自己 的 需 要 选 择 学 习的 时 间 、 习 学 的 内 容 、 习的 速 度 等 。 学 使课 堂教 学 的 时 空 得 以 延 伸 , 础 课 与 临 床 课 的 衔 接 更 自然 基
种 感 觉 器 官都 调 动 起 来 并 聚 焦 于 一 点 , 达 到 r教 学 的最 优 化 。 师 则 在 多 媒 体 课 件 教 的 配 合辅 助下 使 学 生 顺 利 完 成 了 复 习 肌 肉 的 解 剖学 知 识 、 解收 缩 的 生 理 学 知 识 、 理 掌
握 “ 肉收 缩 功 能 ” 肌 的综 合 性 知 识 的 整 体学 习 , 到了优化生理学教学过程 的作用。 起
示 , 态 的 展 示 “ 骼 肌 收 缩 原 理 一一 肌 丝 动 骨
方式上 , 们必 须实现从以教 师为中心 向 我 以 学 生 为 中心 的 转 变 。 须 把 课 程 重 新 设 必 计 , 计 自学 、 设 自测 系 统供 学 生 学 习使 用 , 改教 材 内 容 为 “ 讲 ” “ 讲 ” 突 出培 养 精 和 简 ; 实践 能 力 , 病案 形 式 把 问 题 留 给 同 学 , 以 使 课 堂 学 习 向课 外 延 伸 。 理 学 的 实 验 教 学 生 是 生 理 学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过 多媒 通 体课 件 就 可 以 完 成 其 中 的演 示性 和 验 证 性 实 验 等 相 关 内 容 的 教 学 , 有 限 的 资 金 和 将 时 间 用 于 开 展 和 增 加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设 上 。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操 作 能 力 和 刨新 这 能 力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怎样 帮助学 生找到 这个 契合点 呢? 关 键 是 善 于 发 现 学 生 的 需 要 , 于 激 发 学 生 善 的 学 习 兴 趣 。 理 学 中许 多知 识 与 日常 生 生 活 密 切 联 系 , 过 日常 生 活 中 的 事 例 有 某 通 些 较 抽 象 的 知 识 。 “ 细 胞 膜 的 渗 透 脆 如 红 性 ” 题 , 化 学 中的 渗 透 压 有 关 , 与 E 问 与 既 t 常 生 活 有 关 , 与 临 床 输 液 时 输 等 渗 溶 液 也 与关 , 在授 课 时 穿 插 些 关 于 “ 透 压 形 成 ” 渗 的fa h 画 演示 及 生活 实 例 , 生 既 容 易 ls 动 学 听懂 , 又积 极 思 考 , 如 尿 生 成 过 程 中 , 又 通 过 简 单 的 “ 小 球 滤 过 作 用 … 肾 小 和 重 吸 肾 收和 分 泌过 程 ” l s 动 画 演示 , 复 杂的 的f h a 把 过程 变得 一 目了然 , 同学 会 充 分 发挥 想象 , 积极思考 , 索血 压与尿量之 间的相关 问 探 题 , 助 于 学 生 进 一步 的理 解 和 消 化 , 有 并根 据 自己 已有 的 知 识 体 系 建 构 自己 新 的 知识 体 系 , 学 生 在 不 同 的 层 面 上 都 有 所 收 获 使 和 提 高 。 种 方 法 不 仅 能 够 促 进 学 生 主 动 这 学 习 , 有 助 于学 生 发 挥 积 极 探 索 、 极 发 还 积 现 的精 神 , 助 于 创新 能 力 的培 养 。 创新 有 而 能 力 又 是 我 们 这 个 时 代 所 迫 切 需 要 的 继 续 以 上 的 渗 透 压 内 容 , 以 留 些 开 放 性 的 可 问题 ; 用 网 络随 时摘 录 有 关 实 验 内 容 , 利 特 别是 验 证 性 实 验 ; 在课 堂 不 能 解 决 的 问题 , 可 以 上 网络 查 询 , 须 经 过 学 生 的 再 加 工 必 才 能 得到 较 满 意 的 答案 。 入 信 息 时 代后 , 进

自行开发人体解剖生理学多媒体教程的体会

自行开发人体解剖生理学多媒体教程的体会

基金项 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十一五” 规划 ( 教育学科 ) 国家级课题 “ 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 日 常教学 的研究” B A 6 06 (C 001)
的子课题

5 — 5
维普资讯
Vo.6 0) No2 1 2 ( 2 8 .
25 行 动 .
分配研究内容 , 每位研究者在一定时 间内将各种素材按教 学模 式制作课件 内容 , 并在课堂教学 中加 以运用 , 中发现问 从 题, 不断修改 。
26 总 结评 价 .
项艰巨 的工程 ,同时该教程 的开发具有很大 的实用 价值 , 它
将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一个 良好的平台。
医学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 究
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宇
( 自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吉林 自城 170 ) 300
摘 要: 随着计算 机技术的 发展和 普及应用, 传统的医学 教育 方法受 挑战, 到 现就如 何应用多 媒体改革医 教育 学 方法、 提高
教 学质量进行探 讨 , 总结运用多媒体课件教 学的特 点、 优势及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和 多 体课件 制作过 程 中 注意的问题 , 媒 应
值, 它为教师教 学和学生学习提供 了一个 良好 的平 台, 也是对传统教 材的一个极 大补充。我 们运 用“ 六步” 行动研究法 自行
开发 了人体解剖生理 学多媒体教程。在开发过程 中要 注意解决好信 息技术应用与现代教 育理念的关 系, 多媒体教程具有 使
很 强的科 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 人体 解剖生理 学; 多媒体教程 ;六步 ” “ 行动研 究法 中图分类号 :4 1 C 3 -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0 80 — 0 5 0 17 — 2 6 2 0 ) 05 — 2 2

多媒体应用于医学基础课教学实践的探讨与反思

多媒体应用于医学基础课教学实践的探讨与反思

7 6
广东 职业技术 教育 与研究
2 0 1 3 年第 4 期
生可以合作讨论 , 共 同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多媒体课件在制 作 时加 入 人 机 对 话 交 互 功 能 。教 师便 能 在 现 场 教 学 活动 中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理 解情况 ,随时调整教学进度 ,重复或跳过某段 内 容。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 随意选择学习内容 的插人点 , 因材施 教 , 因人而异 , 找到学生最佳 的
验. 通过多媒体 图形和图像 技术直观 、 形象 、 立体 、
动态地表现出来 . 尤其对一些动态过程 的演示 , 有 助于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理解 。通 过对 多媒 体课件
医学基础课 中的形态学科 . 如人体解剖结构 、 细胞组织结构 、 微生物 的显微形状等知识 , 中职 医
的设计 , 利用 动画 , 视频可 以做到分 步分解 , 使 学
为直 观 .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热情 、 调 动 学生 主 体意 识, 引导学 生创 造性 地进 行 学 习和 思考 , 培 养学
生对 医学基 础理 论课 的学 习兴趣 ,提 高教 学效
果。
础理论课 也广泛引入多媒体 教学。将传统 的课堂
教学 中难以表达的抽象过程 、抽象概念 和大型实
是在 解剖 学 、 生理 学、 病理 学 、 微 生物 免疫 学 中的教 学实践 进行探讨 。 [ 关键 词 ] 多媒体 传统教 学 医学基 础理论
随 着科 技 的发 展 , 计 算 机 的普及 , 多媒 体 技 术应运 而生 , 计 算 机 多 媒 体 教 学 也 融 入 新 的 教 学 模式 中。这项技 术为传 统教学 注入 了新 的生机 , 为教 学 改革 和 为社 会培 养合 格 医学 人 才提 供 了 个全新 的思想 和理念 。改善教 学环境 、 变复 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生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本文通过亲身的教学体会,对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冲击与挑战,多媒体教学普遍地走进了课堂,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

然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好比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足的一面,分析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1.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将解剖学和生理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它将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机地融合,因而是医学生通往医学领域的必经之路。

然而,这门课程术语众多,内容繁杂,机制抽象,对于刚刚步入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若想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的话,仅仅通过理论课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实验教学往往学时有限;即使实验课程安排充分,学生可以大量观察,但尸体标本经过多批学生翻动、观察之后,部分标本就会破损,不利于标本的长期保存和应用。

如何能使理论课堂的讲解与实验课堂的观察达到相近的教学效果呢?多媒体的应用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这个方面的不足。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的演示,完全可以使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感和层次感,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直观化,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描绘复杂图表等一部分板书的时间。

比如,在讲授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时,传统教学需要将传导通路的复杂图形绘画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教学则通过图片就可以直观、清晰地展现出传导的部位及过程,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

2.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体生理学主要是讲授比较抽象的生命活动的机制与过程。

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教师讲解费力,学生听得费神。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将图像、文字、声音和动画完美结合的特点,所以可将复杂的过程明晰为易于理解的活动表现,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效果。

比如,心脏的泵血过程,既是教学重点又
是教学难点。

由于无法直观看到,讲解时就颇具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既可以明确心脏泵血过程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又可以完整体现整个泵血过程,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和效果。

3.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这些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医学课程内容的交叉互融,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适宜的教学视频与短片,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利于课程准备,提高教师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挑战。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教师课程准备的环节之一,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合理设计,完成备教材、备内容和备学生的备课过程。

其次,多媒体教学与板书配合如何能够和谐、合理,也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

此外,教学课件的修改、丰富和完善简便易行,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精心选择素材,不断更新知识,钻研教材和教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缺点
1.图文脱节,干扰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并非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一味为迎合学生新奇的口味,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图片(甚至插入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图片,为达到所谓的美化效果)或设置过多的动画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了图片或动画上,而忽视了教师的讲解,造成图文脱节,干扰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热热闹闹的一节课过后,学生似乎什么也没记住,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2.增加师生距离,影响师生互动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计算机,这样教师走下讲台深入课堂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如果教师总是在计算机前操作鼠标,演示并解说教学课件,而学生则始终仰着脖子盯着大屏幕,如此沉闷的环境必然使学生疲劳,容易困倦。

而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影响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达不到课堂气氛活跃的效果。

3.内容量过大,节奏过快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丰富为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若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不当,就容易造成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节奏过快,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速度,
只能被动的接受,缺乏思考的过程,由“人灌”转变为“机灌”,影响教学效果。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对策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独特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要以现代化的教学原则为准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所以,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上教师要控制好节奏,避免过快,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与思考的时间。

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另外,教师要避免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利用多媒体的独特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

重视师生交流互动,可以在课件中设计一些课堂需要解决的学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以任务引领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

2.互补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弊端,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如果能科学的合理的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是可以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的。

3.适度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明显优势使得一部分教师对此推崇至上,在理论课堂大量的观察图片,而减少实验教学。

尽管多媒体图片清晰直观,但毕竟是间接直观,没有实验教学来得真实,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所以,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包治“百病”的教学良药,不能以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实验观察与操作。

另外,每节课呈现的信息量要适度,否则就会给人以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学重点不突出的感觉,这样的话,多媒体技术非但没有体现自身的魅力,反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总之,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地、合理地、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扬长避短,使之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