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提升农村管理的科技支撑与创新

提升农村管理的科技支撑与创新

提升农村管理的科技支撑与创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管理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提升农村管理的科技支撑与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应用科技手段与创新思维来提升农村管理。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农村管理的首要步骤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农村通讯网络的改善,可以通过增设基站和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农村的通信水平,实现农村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同时,在道路建设方面,可以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道路建设质量,方便农村居民的出行。

第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农村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的种植技术和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比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的测量和监测,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外,推广智能化农机设备和生物育种技术,也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三,建设现代农村电商发展现代农村电商是农村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物流配送,打破传统销售模式的限制,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覆盖范围。

同时,农村电商也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农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村信息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可以提高农村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可以通过农村信息化平台提供的数据,帮助农民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产品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第五,培育农村创新人才提升农村管理的科技支撑与创新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创新人才队伍。

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农村管理科技水平的提高。

比如,可以开展农村创新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为农村干部和农民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其创新潜能,推动农村管理的创新发展。

第六,加强农村智慧化管理农村智慧化管理是提升农村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构建科学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构建科学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二、 构建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的对策和建议 由于现行体系存在 以上几个方面 的问题 , 在新的市场农业体 制 下要使其充分 发挥“ 载体” 作 用, 实现 科技兴农是很难 做到 的。 因此 , 必须对现有 的农业科技体系进行 改革 , 建立一个适应 现代 农业发展要求 的新体系 。 I 、 构筑 四大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是建设农业应用技术科研体系 。按照“ 巩固区级、 发 展乡级、 完善村级 、 鼓励能人 ” 的思路 , 通 过积 极实施政策调整、 改革推动 、 典型带动 、 投入促动 等措施 , 建设 以区级 农业 科学研究 所和农业 产业化龙 头企业 设立 的科研 机构 为龙头 , 乡村农科所 ( 站) 为 主 体, 农村 科研 能人 为补充 的区 、 乡、 村、 能人“ 四位 一体 ” 的农业应 用 技 术科 研 体 系 ; 二 是 巩 固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体 系 。 以加 速 农 业 科 研 成果和实用技 术转化 为主攻 目标 , 通过建立组织、 完 善网络、 装备 调施 、 壮大队伍 、 改善手 段等措施 的实施 , 巩 固以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为龙 头, 乡镇 农业技术综合 服务 中心为桥梁 、 村级 服务组 为 基础 的农 业技 术推广体 系; 三是健全农业科技培训 体系 。 区、 乡成 立 科 技 培 训 工 作 领 导 小组 , 培 训形式多样化 , 形 成 了 以 区 农 业 广 播学校、 职业高 中为主体 , 以镇村成人职业 学校 、 农 民夜校为阵地 的农业 技术培 训体系。 对在乡知识青年和农 民技术员定期不定期 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 ,使 9 0 %以上的农村干 部得到科技系统 培训 , 并普遍掌握 至少 i门以上 实用技术 ; 四是培育农 业科技服 务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要求 , 以“ 政府 引导 , 行业支持 , 农 民、 企业 自主 经 营 ” 的形 式 加 快 农 业 产 前 、 产 中、 产 后 服 务组 织 建 设 , 形 成 以技术服务 为主线, 信 息服务为纽 带, 市场服 务为导 向的产 供销 条 龙、 农科贸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新型服 务体 系。 2 、强化 投入和市场两个机制保 障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高效运

泰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泰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泰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泰安市积极响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本文将结合泰安市的实际情况,探讨泰安市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措施。

一、挖掘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泰安市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

泰山、岱庙、南山、天平湖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应该注重发掘乡村的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可以通过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举办文化旅游节、农民画展览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感受乡村的文化魅力。

建设乡村客栈、民宿等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推进乡村旅游,可有效带动当地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乡村经济规模,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民收益农村是农业的主要生产场所,发展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泰安市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可以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合作社等途径,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调整种养比例,推进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值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泰安市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环境。

可以建设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净化农村空气、水质等环境,提高乡村的宜居性和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加强乡村治理,构建和谐社会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及现状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及现状思考
“ , , ,
邓 小 平 将其 重 要 性 进 步 明 同时他 提 出 : 中 国 社会 主义

长 期 以 来 我 国 政府 财 政 支 出 偏 向城 市 偏 向工 业 投 入 决定 了 我 国农村 科 技 资 源 供 给 不 足 2 0 世 纪 9 0 年 代 末 期 我 国 农 业 科技 经 费 占 国 家财政 总 支 出的 0 0 0 0 6 9 % ( 印 度 为 1 0 2 % ) 而用 于 工 业 的 科技 经 费则是 国
CANGSANG
及现 的 支 新农村建设中 科技 撑作用 状思考
杜焕 英 摘
要 苏 瑞珍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是我 们 现 阶段 解决 三 农 问题 的有 效实施 方 式 建 设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归根 结底 就是 为 目标 的 根 本 途 径 本 文在 分 析农 业 科 技对农 业 发 展 支 撑 作 用 的基 础 上 指 出 了现 阶 段 我 国 在 农 业 科技 创 新和 推 广 上 存 在 的 不 足 并 由此 提 出 了相 应 的解决措施 和 方 法 关键 词 新 农 村 建 设 农 业 科技 创 新
5%
。Leabharlann .,.。













重 大的意 义






我国
, ,



目前 我 国农 业 科技 投 入 总量 不 足 农 业 研 发投 资 强 度偏 低
200 3






到 年 我 国农 业 投 资强 度 也 仅 仅 只 有 均水平 农 业 科技 推广 体 系 受 到 各种 各样 的 冲击 许 多 地 方 的乡 镇农 技 推 广站 已 名存实 亡 线 断 网破 人 散 形 成农 民 科技人

发挥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

发挥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
第 2 卷第 1 期 9 9
V 1 9 N .9 o. o1 2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OGI CAL DEVEL0PMENT OF ENTERPRI E S
21 0 0年 1 O月
0c . 0 t 201来自发挥新农 村建设科技 支撑 引领作 用的对策建议
李 密 军
L -u I Mijn
( ah aS in ea dT c n lg ue u, ah a Hu a 0 0, ia Hu iu ce c n e h ooy B ra Hu iu , n n 4 0 Chn ) 1 8
Ab t a tBu l i g n w s c a im o n r sd s a mp ra tsr t g c d c so d y t e F fh P e a y S s in f 1 t n r l s r c : i n e o ils c u ty i e i n i o t n ta e i e ii n ma e b h i l n r e so so 6 h Ce ta d t
要 以科 学发展 观 为 指导 , 以推 动科 技 进村 入 户 、 加速 农 村 科技 进 步 为 目标 , 充分 发挥 科 技 在 社会 主 义 新农 村 建设 中的 支
撑 和 引领 作 用 。
关 键 词 : 农 村 建设 ; 技 ; 新 科 支撑 ; 引领 中 图分 类 号 : 3 6 2 F2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6 8 3 ( 0 0 1 — 0 1 0 10 — 9 7 2 1 )9 0 9— 3
( 化市科学技术局 , 怀 湖南 怀 化 4 8 0 ) 10 0

要: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是 党的 十 六届 五 中全会 做 出的 重 大 战略 决 策 , 目的是 促进 农 民持 续增 收 , 实我 国现 代 化 夯

泰安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泰安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1.工作现状1.1培强产业集群,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一是推动产业规模化。

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粮食播种面积557.5万亩,总产257万吨。

面积总产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培植肥城桃、泰山茶、泰山板栗等10个产值过10亿元的优势产业。

“泰山茶”、“肥城桃”品牌价值评估分别达到37.52亿元和19亿元。

泰山板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板栗基地最集中的产区和加工区。

苗木花卉面积规模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肥城市边院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王庄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二是加快农业园区化。

以园区建设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36家,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

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市级休闲农业公园达到20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省级示范县3个、示范点10个。

友邦彩山、惠美农牧等依托工商资本,将原来没水、没电、没路的山岭薄地,打造成了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省级田园综合体,绘就了具有泰安品位、现代品质、田园品韵的多彩“富春山居图”。

三是促进产业主体集群化。

通过财政奖补,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纳统”,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能力,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龙头企业发展的“新雁阵”。

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新增5家、达到33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31家、达到184家。

1.2聚焦品质品牌,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推动产品品牌化。

深入开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双牌”同创,我市有1个区域公用品牌、4个企业产品品牌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10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1个。

“泰山茶溪谷绿茶”在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九曲峡”白茶在第十届“中绿杯”名优绿茶产品质量评选中荣获银奖。

强化“三品一标”基地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5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

基层农业科技小院建设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业科技小院建设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业科技小院建设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我国在农村基层兴建了许多农业科技小院,这些小院在农村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正视农业科技小院建设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发展。

首先,农业科技小院建设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

由于农村基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小院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科技小院的资金投入不足。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小院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投入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业科技小院的投资,提高农业科技小院的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农业科技小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当前,农村基层的科技人才相对匮乏,导致农业科技小院的人才队伍建设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开展科技人才培训、设立奖励措施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业科技小院建设和科技创新中。

此外,农业科技小院建设中还存在着信息传播和推广的难题。

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相对较低,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度不高。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小院和农民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通过组织科技示范、科普宣传等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小院建设面临资金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建
设不足以及信息传播和推广不足等困难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小院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以推动农业科技小院的健康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支持。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业面临许多挑战,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不够活跃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科技支撑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科技支撑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

同时,应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建立农业科研机构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机构,培养高水平的农业科研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建立科研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此外,还应推动农业产品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对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通过数字农业、互联网技术等手段,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远程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

六、加强政策支持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提供科技创新的经费保障。

七、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技示范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

要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种植、养殖和农业管理技术,为农民提供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科技创新。

八、促进农民参与农民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加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机会和渠道。

通过农民参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九、加强国际合作农业科技创新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省 科 技厅 、 业 厅 组 织 的实 打 验 收 , 均 每 h 产 达 农 平 m
特 色产业基 地 的建设 和示 范带动 , 进 了桑 蚕 、 促 奶业 、 机 有 蔬菜、 苗木 花卉 、 用 菌 、 食 中草 药产 业 的发 展 , 立 市级 以 建 上农业 科技 示 范 园区 1 0多个 , 技 示范 基地 6 科 8个 , 成 形 了很好 的规 模 效 益 , 当地 农 民带 来 直 接 的 年 均 收 入 绐
取得 了 良好 的经 济和社会 效益 。 2 4 农 业特色 产业基地 示范带 动作 用越 来越 明 显 . 通过
2 全 市农村 科技 支撑体 系建设 的特点
2 1 自主创新 能力 不断增强 良种 选育 方面 : 麦 、 . 小 玉米
在全省 占有重要 地位 。先 后选 育出 以泰 山号 、 汶农号 等 为 代表 的 2 个小麦 新品种 。泰 山 2 0多 3号在 20 0 5年参 加 山
3 我市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科技 支 撑体 系建 设存 在 的
济组织 2 1 5 8个 。
科技创新 体系 ; 建立 健全 了市 县乡村 四级农 业科 技推 广培 训服 务网络 , 专业技 术人员 3 0 0 0多人 ; 在科 技服 务体 系方
面, 涌现 出了专家 +农 户 、 家 +企 业 、 会 +农 户 、 专 协 企业
+农产 、 中介 +农 户 等多种 形 式 的服 务机 构 6 0多 家 , 0 为 农 民进行 产前 、 中 、 产 产后 等系列 服务 , 务能力 和服 务水 服
肥 , 成 了“ 形 甘薯 一粉皮 ( 粉条 )一 精 一食 用 菌 一生物 有 酒 机肥 ” 的循环经济 模式 , 取得 了良好 的经济 效益 、 社会效 益
和生态效益 。
2 2 农 业科技 推广力 度不断加 大 以市级 技术 服务单 位 . 为枢 纽 , 以各 县市 区科 技 和农 口事 业单 位 为纽 带 , 乡镇 以 各类 技术推 广站 和社 会科 技 中介 组 织 、 术 贸易 机构 、 技 农 业科 技协会 为基 础 , 大 了科 技推广 力度 。新泰 、 加 宁阳 、 岱 岳区 、 东平 四县列入 全 国和 全 省测 土 配方 施 肥试 点 县 , 推 广测 上 配 方施 肥 面 积 5 4万 h 目前 全市 农 村合 作 经 . m。
利近 8 0项 。
范 样板 、农 技 10 村 村 通 工程 、 村 党 员干 部 现 代远 程 “ ” 1 农 教育 网络 、 阳光 工 程” , “ 等 开展 技 术 指 导 和技 术 培训 , 共 下 乡 50 0 0余人次 , 送备 类文 字 资 料 6 0多 万份 , 送科 技 音 像 资料 l 万余盘 , 办科 技 大集 5 0 举 0 0多 场 , 办科 技 培训 班 10 0 0多次 , 培训农 民 6 0余万 名 , 决技术难 题 10 解 0 0余项 ,
境 内除 山东农 业 大学 、 山东 省 果树 研 究 所外 , 泰安 市 现有农业 科研 单 位 15家。其 中 , 3 国有 农 业科 研 院所 2 6 家 , 1. % , 占 9 3 民营农 业 科 研机 构 19家 , 8 . % 。从 0 占 07
业人员 2 0 60多人 , 成 了 多层 次 、 形 式 、 渠 道 的农 业 形 多 多
安 市新 农 村 科技 支撑 体 系建设 的对 策和 建 议 。 关 键 词 : 业科 技 ; 农 支撑 体 系 ; 现状 ; 策 对
中 图分 类 号
F 2 33
文献 标 识 码

文章 编 号
10 73 (0 7 1 2 o 07— 7 12 0 )9— 7一 2
1 泰 安市农 业科技 支撑体 系建 设的基本 情况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学 通报 , n u A n SiB l 2 0 ,3 1 )2 A h i g .c. u1 0 7 1 ( 9 :7—2 . 8
27
泰 安 市新 农 村 科 技 支 撑体 系建设 现 状 与对 策
蔚 承 祥 孔 怡 张 昕颖
20 0 0元 以上 。 10 4 9 g创 山东 省已 审定 小麦 品种 第 一位 。玉米 方 面 , 13 . k , 成功 培育 出以东岳号 、 泰玉 号 为 代表 优 质 系列 玉米 品种 , 农业关 键技术组 装配 套方面 : 对有 机蔬菜 培育体 系 和配套
技术 、 有机 蔬菜产业 化 关键 技 术 进行 了研 究 与 开发 ; 围绕
平不 断提高 。
2 3 农 业科技 服务 能力 不断 提 高 通过 组 织 “ 业专 家 . 农 下基层 咨询活 动”、党 员科技 人员 送技 术下 乡 活动 ” “ “ 、 结
对 子” 帮扶活 动 、 技人员 ( 括科 技特 派员 ) 科 包 下基 层抓 示
通过实施 “ 科教 兴农 ” 战略 , 紧紧 围绕 粮食 增 产 、 农业 增效 和农 民增 收 , 建科技创 新 、 构 示范推 广 、 术支撑 等三 技 大农业科 技创 新体系 , 加快 全 市农 业科 技 进 步 , 科 技对 使 全市 农业 科 技贡 献 率达 到 5 % 以上 , 得 重要 科 技 成果 2 取 2 0余 项 , 6 获得 省 以上科 技进 步奖 3 0余项 , 申请 和授 权专
( 安 市 农 业 科学 研 究院 , 东 泰 安 泰 山 2 10 ) 7 0 0

要: 分析 了泰 安 市农 业科 技 支撑 体 系建设 的 现 状 及 特 点 , 出 了其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 狄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力 找 大
培 育农 业 特 色产 业 、 强 农 村 科技 培 训 、 加 完善 农 村 科 技 服 务 体 系 、 大科 技 支撑 体 系建 设 扶 持 力 度 等 方 面 , 出 了泰 加 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