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四上《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近似数》教学设计.doc[定稿]

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近似数》教学设计.doc[定稿]

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近似数》教学设计.doc[定稿]第一篇:2017冀教版数学四上《近似数》教学设计.doc[定稿] 近似数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能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能正确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位数与数位的区别,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里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第一个数是三位数,第二个数是四位数,三位数一定小于四位数)(2)第二、第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又是怎样比较的?(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今天我们继续比较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99864○101010(演示课件“比较数的大小近似数”)提问:两个数各是几位数?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六位数呢?谁大谁小?99864<101010 六位数比五位数大,那么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呢?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我们又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请大家看下面这道题。

(2)出示第二组数:356000○360000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先比较哪一位上的数?十万位上的数字相同,怎么比较?谁大谁小?356000<360000(十万位上的数字相同,看万位上的数字,第一个数万位上是5,比第二个数万位上的6小)(3)变式:把第一个数356000的万位5改成6 现在谁大谁小呢?(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和第二位万位上的数字都相同,就要看第三位。

第一个数千位是6比第二个数千位上的0大)所以:366000>360000(4)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6 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与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6 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与反思

⏹教学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数改写的方法,难点是学生总结改写的方法。

成功之处:
一、搭建脚手架,实现迁移类推。

课始让学生通过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改写,重点强调两点,一是先分级,二是不要忘写“万”。

二、重点练习当位数不足,用0补齐。

不足之处:虽然一再强调不要忘记添写“万”字,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出错。

一、首先夯实改写的方法,然后再教学求近似数。

二、求近似数时,可省略第一步先改写的环节,让学生直接用约等号写出近似数,
避免与改写方法混淆。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数教案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数教案 冀教版

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数教学目标:1.结合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数的具体事例,经历把精确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精确数,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近似数。

3.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图片、新闻资料。

教学方案:3.交流学生改写的结果。

先让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结果,再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在师生议论的过程中,教师介绍“四舍五入”发,并板书出改写的表达式。

师:把你改写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怎么说,教师怎么写。

纳西族人口可能出现不同答案:●大约27万;●大约28万。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把纳西族人口改为哪个整万数,比较合适,为什么?学生说想法时,可能不完整,只要意思对即可。

如把纳西族的人口数改写成27万,丢掉的人太多了!师:说的有道理。

其实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一个近似数,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四舍五入法。

也就是把一个数按要求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如果不满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都舍掉,并加上“万”字;如果满5,把万后面的尾数舍去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就是向万位进1,最后加上“万”字,并用“≈”表示。

边说边板书:8602978≈860万278009≈28万师: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回族人口约860万人,纳西族人口28万约人。

4.提出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把壮族和蒙古族人口数用近似数表示出来,并用语言描述。

师:请同学们试着把壮族和蒙古族人口数用近似数来表示。

学生改写并汇报,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改的结果外,还要让学生具体说说改的方法。

最后用语言描述一下。

教学随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数学教案设计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数学教案设计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求近似数与四舍五入法目标年级: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数值的近似计算。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近似程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超市购物时找零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有时候并不需要精确到每一元钱,而是可以用“大约”、“大概”的方式来描述。

从而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1. 近似数的概念:不是完全准确的数值,但能够反映物体的数量或大小的一种数字表示方法。

2. 四舍五入法:当一个小数部分是5或者大于5的时候,我们就向上一位进1;当小数部分小于5的时候,我们就不做任何改变。

(三)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将一些小数四舍五入到整数,或者将一些长的数字四舍五入到两位小数等。

(四)作业布置: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的实际应用题目,例如估算一下家里一个月的电费是多少,或者估计一下学校操场的周长等等。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使用。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机会运用这些知识,以加深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帮助。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分类和归纳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处理尾数时怎样“四舍”和“五入二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出示信息: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排在世界第3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13亿人,排在世界第1位。

师:找出所给材料中的数据,并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将数据分成两类)师:一类数据是准确无误,没有偏差的;另一类数据前面加了“约” 字,说明这类数据是不准确的,是有偏差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索的问题。

(板书课题:“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二、探索新知1.认识准确数、近似数(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用数字准确无误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国土面积排在世界第3位”就是能实实在在数出来的,非常准确的数,像这类数叫做准确数。

没能非常准确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就是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偏差,只是接近真实的数量,像这类数叫做近似数。

所以,人们根据需要将数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两大类。

(2)组织学生议一议准确数和近似数,并说一说信息中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3)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并说说为什么。

%1小红有8元钱。

%1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1我们班有29位同学。

%1我镇现有人口大约10万人。

师: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吗?2.理解“四舍五入”法(1)出示问题:地球的直径大约多少万千米?太阳呢?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材料,搜索数据,最后找到:地球直径约12756 千米,太阳直径约1389000千米。

(2)师:如果以“万”作单位,那么,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各大约有多少万千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生:因为12756接近1万,1389000接近139万,所以地球直径大约1万千米,太阳直径大约139万千米。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备课老师:窦书发●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2、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才能。

3、使学生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教具准备:题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铺垫助学1、复习: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师:在消费和生活中,人们还经常用到近似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改写,说说改写的方法明确学习任务顺思导学一: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1〕展示太阳和地球图2〕读出太阳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3〕启发学生:用以万做单位的数进展比拟会比拟方便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二:提示导学: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看书第13页,阅读考虑:什么叫“四舍五入〞法?指名述学三:以下题为例,说一说怎样求近似数?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千米12756≈10000↑=1万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139万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5〕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局部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5或大于56〕问: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补充课题:省略〕观察数的特点,说一说怎样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阅读考虑,小组交流课中述学学生试着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理解省略的意思应用促学1、完成课后“做一做〞2、练习二第2题:下面画线局部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3、练习二第3题: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4、练习二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梳理评学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述学梳理●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省略例7 12756≈10000 ≈=1万=139万●小结反思“省略万位与改写万位〞局部学生不易区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数教案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数教案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舍五入法和近似数教案冀教版1、结合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数的具体事例,经历把精确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精确数,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近似数。

3、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图片、新闻资料。

教学方案:通用教案个性化教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问题情景1、师生对话。

由自己是什么民族到知道哪个少数民族,引出了解少数民族人口数的问题,让学生看书学习。

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吗?学生中如果有少数民族,要给予关注。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一共有56个民族。

除汉族外,还有几个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学生能说出几个算几个。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些民族叫少数民族吗?生:人比较少。

师:中国人多数是汉族,所以把人数比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

我们汉族人可不能以多欺少啊,应该关心少数民族的同学及每一个人。

你们想了解一些少数民族到底有多少人吗?请翻开书60页,观察四幅图,并认一认图下面的数。

2、交流读书获得的信息,说一说有哪几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人口数是多少?数据是什么怎么来的等。

教师进行必要的板书。

师:教材中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各是多少?这个数是怎么得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回族:人纳西族:人壮族:人蒙古族:人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观察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启发学生回想上节课了解到的各省人口数,说说发现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介绍精确数。

师:观察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的各省的人口数,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生:各省的人口数都是整万的数。

生:少数民族的数个级数位上还有数。

生:少数民族的人口数比较准确。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都是1990年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得到的真实数据。

像这样的,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精确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求近似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求近似数

1. 让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求出数的近似值。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解求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求出数的近似值。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求近似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讲解“四舍五入”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掌握程度。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求近似数吗?2. 引导学生探究:求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如何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实例。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

3. 实际问题:提供给学生解决。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求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2. 第二课时:练习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课时: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布置作业。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具体事例,经历把精确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精确数,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近似数。

3.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数。

教学难点:
准确地求出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除汉族外,其他的都是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民族叫少数民族吗?
中国人多数是汉族,所以把人数比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

我们应该关心少数民族的同学及每一个人。

你们想了解一些少数民族到底有多少人吗?(课件出示课本60页的四幅图)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幅图,思考以下问题:
图中有几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各是多少?这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回族:8602978人
纳西族:278009人
壮族:15489630人
蒙古族:4806849人
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都是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得到的真实数据。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精确数。

2.求近似数。

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描述一些事物。

你能把少数民族的人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吗?
让学生试着改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们改写的结果汇报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8602978≈860万
278009≈28万
学生说想法时,可能不完整,只要意思对即可。

(尝试改写近似数的过程,使同学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初步的了解)3.四舍五入法的意义。

师: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一个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也就是把一个数按要求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如果不满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并加上“万”字;如果是5或比5大,把万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万位进1,最后加上“万”字,并用“≈”表示。

把壮族和蒙古族人数用近似数表示。

15489630≈1549万
4806849≈481万
学生改写后,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

三、尝试练习。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61页四副图下面的数据,试着判断哪个是近似数,哪个是精确数。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把上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四、练一练
(1)认真看图,了解有关信息。

(2)写出横线上的数。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五、拓展练习
1.判断。

(1)2105643=211万
(2)850000≈85万
(3)784999≈79万
(4)2198000≈220万
(让学生通过判断,分清什么情况用“=”,什么情况用“≈”,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

4512000、7898521、4510236、95000、154980、9825009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47()690≈48万
665()987≈665万
4()6213≈45万
69()0123≈698万
(这几道题稍有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