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三 基本理论 专题八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考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全套

新课标人教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全套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因而 化学反应过程必定有能量的变化,化学键的断裂与 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E1>E2 吸热反应 ΔH>0
E1<E2
放热反应
ΔH<0 第5页/共44页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关系
第6页/共44页
归纳.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可燃物的燃烧、所有活 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 合反应、多数置换反应、某些复分解反应、少数 分解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 离、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某些复分解反应(铵盐 与强碱的反应)、少数置换反应[C+H2O(g)、Fe+ H2O(g)]、极个别的化合反应(CO2和C的反应)。
第2页/共44页
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中除有新物质生成外,
常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
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
利用化学反应:
一是制取新物质; 二是利用反应中
的能量.
第3页/共44页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热量
1.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
化 吸热反应
2. 用C 、H2 、CO还原金属氧化物; C+H2O/CO2 3.某些加热分解反应
焓变 反应热:(一)概念: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1、定义: 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
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 ∆H
3、单位: kJ/mol或KJ*mol¯ ̄
(1)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即
4、规定: 放热反应),则∆H为“-”;
(2)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即 吸热反应),则∆H为“+”;

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巩固练习及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巩固练习及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巩固练习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如图所给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48 g 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 574 kJ ·mol -1B.2C(s)+O 2(g)2CO(g)ΔH =-221.0 kJ ·mol -1 C.2CO 2(g)2CO(g)+O 2(g)ΔH =283.0 kJ ·mol -1 D.C(s)+O 2(g)CO 2(s)ΔH =-393.5 kJ ·mol -1【解析】选B 。

48 g 碳完全燃烧生成CO 2气体,放出的热量为1 574 kJ,A 错误;根据图象可知,C(s)+ O 2(g)CO(g) ΔH =-110.5 kJ ·mol -1,故2C(s)+O 2(g)2CO(g) ΔH =-221.0 kJ ·mol -1,B 正确;根据图象可知,CO(g)+ O 2(g)CO 2(g) ΔH =-283.0 kJ ·mol -1,故2CO 2(g)2CO(g)+O 2(g) ΔH =566.0 kJ ·mol -1,C 错误;根据图象可知,C(s)+O 2(g)CO 2(g)ΔH =-393.5 kJ ·mol -1,D 错误。

2、已知:C(s)+O 2(g)===CO 2(g) ΔH 1 CO 2(g)+C(s)===2CO(g) ΔH 2 2CO(g)+O 2(g)===2CO 2(g) ΔH 3 4Fe(s)+3O 2(g)===2Fe 2O 3(s) ΔH 4 3CO(g)+Fe 2O 3(s)===3CO 2(g)+2Fe(s) Δ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ΔH 1>0,ΔH 3<0 B.ΔH 2>0,ΔH 4>0 C.ΔH 1=ΔH 2+ΔH 3D.ΔH 3=ΔH 4+ΔH 5解析:A 项,C(s)、CO(g)在O 2(g)中燃烧生成CO 2,均为放热反应,则有ΔH 1<0、ΔH 3<0;B 项,CO 2(g)与C(s)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g),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有ΔH 2>0,Fe(s)与O 2(g)反应生成Fe 2O 3(s)为放热反应,则有ΔH 4<0;C 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③可得①,则有ΔH1=ΔH2+ΔH3;D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由③×3-⑤×2可得④,则有ΔH 4=3ΔH3-2ΔH5。

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解资料-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解资料-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梳理】一、反应热与焓变1. 反应热: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此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反应热,单位是kJ/mol。

反应热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也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状态和生成物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2.焓变:(1)焓: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用符号H 表示。

(2)焓变:生成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用符号ΔH 表示。

ΔH >0 反应吸收热量;ΔH <0 反应放出热量。

(3)焓变与键能的关系:ΔH=﹣(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反应物的键能之和)温馨提示:对于一定量的纯净物质,在一定的状态(如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

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的数值也就不同;同一物质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强)不同,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的数值也不同。

焓的数值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当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加一倍时,焓的数值也增加一倍。

因此,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尤其是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时,反应焓变是不同的。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ΔH<0 ΔH>0联系ΔH=ΔH(生成物)-ΔH(反应物),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图示常见反应类型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大多数化合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 与NH4Cl 反应④C 和H2O 或CO2 的反应4.燃烧热和中和热:根据反应类型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反应热可分为生成热、分解热、中和热.燃烧热、溶解热等。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一轮专题集训《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测试 含答案及详解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一轮专题集训《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测试 含答案及详解

绝密★启用前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一轮专题集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2I﹣+2e﹣=I2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电流表指针为零时,两池溶液颜色相同D.平衡时甲中溶入FeCl2固体后,乙池的石墨电极为正极2.含氮废水中的NH4+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发生以下反应:①NH4+(aq)+1.5O2(g)=NO2﹣(aq)+2H+(aq)+H2O(l)△H=﹣273kL/mol②NO2﹣(aq)+0.5O2(g)=NO3﹣(aq)△H=﹣73kL/mo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①②反应速率均加快B.室温时0.1 mol/L HNO2(aq) pH>1,则NaNO2溶液显碱性C. NH4+(aq)+2O2(g)═NO3﹣(aq)+2H+(aq)+H2O(l)△H=﹣346kJ/molD. 1 mol NH4+在①反应中与1 mol NO2﹣在②反应中失电子数之比为1:33.某同学设计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由铁极经溶液向铂极迁移B.放电过程中交换膜右侧溶液颜色逐渐变浅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3e﹣=FeD.若转移2mole﹣,交换膜右侧溶液中约减少3 mol离子4.如图为铜铁原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铜棒逐渐溶解C.电子由铁棒通过导线流向铜棒D.正极反应为Fe﹣2e﹣═Fe2+5.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 (∆H>0) 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6.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B.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7.新型能源氢能的关键技术是储氢.如图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10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64.3%B. D电极室发生的所有的电极反应为:C4H6+6H++6e﹣═C6H12C. B电极为电源的负极D. H+由D电极室移向E电极室8.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 -1,醋酸溶液、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0.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关系图如下所示。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复习练习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复习练习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复习练习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以下是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训练题,请考生练习。

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定正确的是()A.△H2△H3B.△H1△H3C.△H1+△H3=△H2D.△H1+△H2△H3【答案】B【解析】①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反应为CuSO4?5H2Os)=Cu 2+(aq)+SO42﹣(aq)+5H2O(l)△H1②CuSO4(s)=Cu2+(aq)+SO42﹣(aq)△H2③已知CuSO4?5H2Os)=CuSO4(s)+5H2O(l)△H3;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③,因此△H3=△H1﹣△H2;△H20,△H10,则△H30,A、上述分析可知△H2△H3,故A错误;B、分析可知△H2=△H1﹣△H3,由于△H20,△H3△H1 ,故B正确;C、△H3=△H1﹣△H2,故C错误;D、△H20,△H10、△H3△H1+△H2,故D错误;故选B.3、CH4、H、C差不多上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g)+2O(g)===CO2(g)+2H(l) =-890.3 -1,(g)+O(g)===2H2O(l) =-571.6 kJmol-1,(s)+O(g)===CO2(g) =-393.5 kJmol-1。

(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O作用产生的能量存活,甲烷细菌使1 mol甲烷生成CO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__(填或=)890.3 kJ。

(2)甲烷与CO可用于合成合成气(要紧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H+C O+2H,1 g CH完全反应可开释15.46 kJ的热量,则:图4-3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讲练测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三基本理论专题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考点三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第2步

讲练测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模块三基本理论专题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考点三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第2步

第1步高考真题试水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 热效应为ΔH 3。

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ΔH 2>ΔH 3B .ΔH 1<ΔH 3C .ΔH 1+ΔH 3 =ΔH 2D .ΔH 1+ΔH 2>ΔH 3解析:根据题意知,CuSO 4·5H 2O(s)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 2+(aq)+SO 2-4(aq)+5H 2O(l),ΔH 1>0;CuSO 4(s)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s)===Cu 2+(aq)+SO 2-4(aq),ΔH 2<0;根据盖斯定律知,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ΔH 3=ΔH 1-ΔH 2>0。

A.根据上述分析知,ΔH 2<ΔH 3,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知,ΔH 1<ΔH 3,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知,ΔH 3=ΔH 1-ΔH 2,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知,ΔH 1+ΔH 2<ΔH 3,错误。

答案:B2.(2015·XX 卷)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创造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 3(s)+3C(s)===K 2S(s)+N 2(g)+3CO 2(g) ΔH =x kJ ·mol -1:碳的燃烧热ΔH 1=a kJ ·mol -1S(s)+2K(s)===K 2S(s) ΔH 2=b kJ ·mol -12K(s)+N 2(g)+3O 2(g)===2KNO 3(s)ΔH 3=c kJ ·mol -1那么x 为( )A .3a +b -cB .c -3a -bC .a +b -cD .c -a -b解析:此题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s)+O 2(g)===CO 2(g) ΔH 1=a kJ ·mol -1②S(s)+2K(s)===K 2S(s) ΔH 2=b kJ ·mol -1③2K(s)+N 2(g)+3O 2(g)===2KNO 3(s)ΔH 3=c kJ ·mol -1由盖斯定律可推出,3×①+②-③可得热化学方程式S(s)+2KNO 3(s)+3C(s)===K 2S(s)+N 2(g)+3CO 2(g) ΔH =x kJ ·mol -1=(3a +b -c )kJ ·mol -1,因此A 项正确。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复习试卷.docx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复习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已知:①CO(g)+O2(g)CO2(g)ΔH=-283.0 kJ·mol-1②H2(g)+O2(g)H2O(g)ΔH=-241.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B.由①可知,1 mol CO(g)和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CO2(g),放出283.0 kJ的热量C.可用下图表示2CO2(g)2CO(g)+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D.分解1 mol H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2、根据如图所示的各物质能量变化关系,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金刚石)+O2(g)CO2(g)ΔH1=akJ·mol-1(a<0)B.C(s,石墨)+O2(g)CO2(g)ΔH2=bkJ·mol-1(b>0)C.C+O2CO2(g) ΔH3=ckJ·mol-1(c<0)D.C(s,金刚石)C(s,石墨)ΔH4=dkJ·mol-1(d>0)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气态水。

已知破坏1 mol 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 mol 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 mol 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Q2>4Q3B.2Q1+Q2<4Q3C.Q1+Q2<Q3D.Q1+Q2=Q34、同温同压下,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Q值最大的是(均为放热反应)( )A.2A(l)+B(l)2C(g) ΔH=-Q1kJ·mol-1B.2A(g)+B(g)2C(g) ΔH=-Q2kJ·mol-1C.2A(g)+B(g)2C(l) ΔH=-Q3kJ·mol-1D.2A(l)+B(l)2C(l) ΔH=-Q4kJ·mol-15、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kJ·mol-1B.2C2H2(g)+5O2(g)4CO2(g)+2H2O(g) ΔH=-4bkJ·mol-1C.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4bkJ ·mol -1D.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4bkJ ·mol -16、反应()()g H g I 22+()g HI 2mol kJ H /9.14-=△。

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一轮基础练习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一轮基础练习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一轮基础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运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即保温、隔热的条件下,向盛有20 mL2.08 mol·L-1 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五次加入1~5 mL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边加边振荡,每次加入1 mL)后,测得溶液的温度分别是1.4 ℃、2.5 ℃、4.2 ℃、5.2 ℃、5.18 ℃,则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是( )A.20.8 mol·L-1B.6.9 mol·L-1C.5.2 mol·L-1D.4.16 mol·L-1【解析】选C。

滴加H2SO4时,溶液达最高温度时,NaOH和H2SO4恰好中和,此时用去H2SO44 mL。

设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20×10-3 L×2.08 mol·L-1=c×4×10-3 L×2,c=5.2 mol·L-1。

2、已知:Cu(s)+2H+(aq)===Cu2+(aq)+H2(g)ΔH12H2O2(l)===2H2O(l)+O2(g)ΔH22H2(g)+O2(g)===2H2O(l)ΔH3则反应Cu(s)+H2O2(l)+2H+(aq)===Cu2+(aq)+2H2O(l)的ΔH=(A)A.ΔH1+12ΔH2+12ΔH3 B.ΔH1+12ΔH2-12ΔH3C.ΔH1+2ΔH2+2ΔH3 D.2ΔH1+ΔH2+ΔH3解析: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12×②+12×③得:Cu(s)+H2O2(l)+2H+(aq)===Cu2+(aq)+2H2O(l)ΔH=ΔH1+12ΔH2+12ΔH3,故A项正确。

3、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 1 mol 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步 高考真题试水
1.(2020·大纲全国卷)化合物AX 3和单质X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 5。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X 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 5的熔点为167 ℃。

室温时AX 3与气体X 2反应生成 1 mol AX 5,放出热量123.8 kJ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AX 3(g)+X 2(g)AX 5(g)在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起始时AX 3和X 2均为0.2 mol 。

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列式计算实验a 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 (AX 5)=________。

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 (AX 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与实验a 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p 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 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 3的平衡转化率,则α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a 和c 的平衡转化率:αa 为________、αc 为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知,室温时,AX 3是液体,AX 5是固体,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AX 3(l)+X 2(g)===AX 5(s)
ΔH =-123.8 kJ·mol -1。

(2)①开始时n 0=0.4 mol ,总压强为160 kPa ,平衡时总压强为120 kPa ,设平衡时的
总物质的量为n ,则120 kPa 160 kPa =n 0.4 mol ,n =0.4 mol×120 kPa 160 kPa
=0.3 mol 。

AX 3(g) + X 2(g) AX 5(g) 起始量/mol: 0.2 0.2 0
转化量/mol x x x
平衡量/mol: 0.2-x 0.2-x x
(0.2-x )+(0.2-x )+x =0.3,x =0.1,
v (AX 5)=0.1 mol 10 L×60 min =1.7×10-4 mol·L -1·min -1。

②b 条件下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没有发生移动,故b 条件为使用催化剂;c 条件下反应
速率加快,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140175>120160
),故c 条件为升高温度。

③AX 3(g) + X 2(g)
AX 5(g)
初始 0.2 mol 0.2 mol 0
变化 x mol x mol x mol
平衡 (0.2-x )mol (0.2-x )mol x mol p 0p =0.2+0.20.2-x +0.2-x +x =0.40.4-x
, 解得x =
0.4p 0-p p 0 所以α=0.4
p 0-p p 0
0.2=2(1-p
p 0
); 把实验a 、c 起始与平衡时对应的压强代入上式,解得:
实验a 的转化率αa =2×(1-120160
)=50%, 实验c 的转化率αc =2×(1-140175
)=40%。

答案:(1)AX 3(l)+X 2(g)===AX 5(s)
ΔH =-123.8 kJ·mol -1
(2)①0.10 mol 10 L×60 min
=1.7×10-4 mol·L -1·min -1 ②bca 加入催化剂。

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没有改变 温度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
③α=2(1-p p 0
) 50% 40%
2.(2020·北京卷)NO x 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NO x 能形成酸雨,写出NO 2转化为HNO 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 2和O 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

①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 x生成盐。

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12MgO<20CaO<38SrO<56BaO。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 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4)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①由题干信息可知:N2(g)===2N(g)
ΔH1=+945 kJ·mol-1,O2(g)===2O(g)
ΔH2=+498 kJ·mol-1,2N(g)+2O(g)===2NO(g)
ΔH3=-1 260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N2(g)+O2(g)===2NO(g)
ΔH=ΔH1+ΔH2+ΔH3=+183 kJ·mol-1。

(3)②根据各元素的质子数结合每一周期容纳的元素种数可推出Mg、Ca、Sr、Ba都为ⅡA 族元素,它们分别位于三、四、五、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

(4)①由题图提供的信息可知Pt电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4e-===2O2-。

②在NiO电极上NO被氧化成NO2:NO+O2--2e-===NO2。

答案:(1)3NO2+H2O===2HNO3+NO
(2)①N2(g)+O2(g)===2NO(g)
ΔH =+183 kJ·mol -1
②增大
(3)①2CO+2NO =====催化剂
N 2+2CO 2
②根据Mg 、Ca 、Sr 和Ba 的质子数,得知它们均为ⅡA 族元素。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4)①还原
②NO+O 2--2e -===N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