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李玉林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11期摘要:互联网、移动通信已经融入人们生活当中。
微博、微信、微电影极大提升了人们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便利性,因为国外开展了翻转课堂,受此启发,微课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花费时间短和使用方便等,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支撑,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微课;C语言程序设计;应用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290 引言在互联网的大场所中,大数据、移动通讯等发展较快,“微”概念正逐渐改变及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教育资源开始朝向多元化、开方化的方向发展,日渐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教育方式及学习资源的种类等。
微课是这些年来在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类事物,国家提倡此类新事物的发展,接连举办了两次国家级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是一种新教学形式,能够协助教师拓宽及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终的教学目的[1]。
1 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微课演示程序编译过程具有直观、微小和精细的特征,不再是以往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因为微小,才可以巧妙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由于精细,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精要算法讲解清晰;因为直观,才能对所有的程序结构进行分层讲解,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如,开展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复赛活动,参赛制定的规则是编译程序一定要采用文件。
借助微课,能够清晰地讲解文件的使用步骤,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将文件使用的方法录制下来,定义、打开、输入和输出文件等一一这些内容全部体现在微课中,这样制作出的微课形象且生动。
即便一些同学不知道怎样编程,也可以借助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文件编译程序的技巧。
微课让分层教学变成可能,因为微课对知识点做了精分和细化,可重复播放和暂停播放,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进行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进行学习。
微课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探究论文

微课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探究论文微课在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探究论文几年前,由于微课的强大的互动性、传播迅速性、目标清晰等特点,掀起了一个“微”热潮,揭开了“微”帷幕。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要简单地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最终目标。
如何教学生学习?微课这一新生事物也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微课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所研究员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作为教学视频的主要载体,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我看来,微课便是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它以一个知识点为教学目标,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形式。
微课是以各个知识点为基础的,包含了配套教学使用的“微课教案”、“微课练习”、“微课课件”、“微课反思”以及“微课点评”等种种其他资源。
利用这些资源,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互动式教学环境,对教学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视频相比,“微课”资源短而精、简单明了、指向性强。
微课视频一般十分钟以内,很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一节微课占用空间也不大,一般在几十M,非常适合在网络中传输。
“微课”的选题基于对学科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难点,主题明确,目标明确,使学生能获得最高效率的关键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微课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可以获得知识的巩固,是传统学习的补充和发展。
二、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与微课C 语言是在国内外近年来获得广泛认可的一种计算机语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种基础的程序编译语言,知道C 语言开发的`基本要求,掌握C 语言的数据类型,结构化编程方法,使用数组和函数,指针结构,文件等规则。
C 语言有丰富的功能,强大的表达能力,和拥有丰富灵活的控制以及数据结构,语句表达简洁高效、程序结构清晰、移植性良好、时空开销较小,已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中。
基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的研究

基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编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中,C 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基础课程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评价其教学效果,分析其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对策,为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微课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中职计算机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职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旨在探讨微课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对于指导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拓展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效果评价,可以为中职计算机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还可以为中职教育发展和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职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职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相关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2. 正文2.1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具有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
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8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17仲晓洁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节课45分钟,真正的精华部分、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却只有10分钟左右。
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也在10分钟左右。
若时间太长,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进度。
2012年初,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微课等新概念的引入和推广,犹如在教学方法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特别在初中信息学奥赛辅导教学中引入微课能解决学生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的矛盾,因此深受奥赛辅导教师们的重视与喜爱。
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的新概念,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
微课具有“微课件”和“微课程”两层含义:从资源的角度看,“微课”是“微课件”的缩写,指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从课程的角度看,“微课”是“微课程”的缩写,除了视频教学资源外,它还包含着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等。
微课不仅是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微学习的一种,微课还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资源采用微课的呈现形式,C程序设计教学也不例外。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微课的环节1.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学习任何课程都少不了课前预习,C语言程序设计也不例外。
学生只有预习充分,才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提高听课效率。
因此,可以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重难点制作成微课,并将这些微课上传到相应的网站平台,如中国微课网等。
教学过程中,当要接触一些新概念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进行预习,从感性上了解要学习的概念。
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微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优势与挑战,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效果。
文章通过对微课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介绍,分析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总结了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对微课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微课、中职教育、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效果、应用探讨、优势、挑战、案例分析、发展趋势、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分析微课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提出有效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比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的差异,挖掘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优势和挑战,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调研,深入了解微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为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建议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推动微课在中职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中职教育的转型升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3 研究意义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微课在这一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可以为中职教育领域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借助微课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最近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在各个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C语言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也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文针对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文章介绍了微课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本文认为,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微课;C语言程序设计;中职教育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cro-courses have become a popular teaching method recently, and they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education. C language is a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s in the teaching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micro-courses, as well as theapplica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in teaching. The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s in the teaching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eachers' teaching.Keywords: Micro course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一、引言本文主要介绍微课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微课的应用方法以及微课在教学中的效果。
浅谈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是由“翻转课堂”这一概念衍生出的新概念。
据国外可汗课程研究表明,在持续学习时,一般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的有效时长大致为10分钟。
在这10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集中程度都能达到较好的状态,而一旦时间过长,学生便会开始出现注意力分散、精神不集中等“学习困倦”现象,从而影响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
由于翻转课堂、微课等新概念的产生及在教学领域中的引入和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目光投注在“有效教学”上。
实践表明,微课引入课程教学,不仅解决学生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以及学习难度大等矛盾,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为此,微课在近几年广受关注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微课这一概念最早于2010年进入我国教学领域。
其定义简单地说就是依照课程标准及要求,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对学科知识点及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
微课主要具有时间短、篇幅小以及内容精这3个特点,这使得微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微课的学习反馈及时地调整微课的内容和制作方式,使其更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2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微课广泛地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以及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为微课在众多专业课程中的实施可行性提供重要支持。
在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中,微课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课程教学呈现形式,和其短小、精悍、高效的教学优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地被运用实践。
在探讨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课程具体实施策略之前,有必要先对其在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1学生情况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在初次接触和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反映知识点多,且理解困难,学生成绩差异明显。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学生本身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使得他们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出现分层;另一方面则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本身难度较大,知识内容晦涩难懂,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结果。
微课在提升“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提升“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李倩
【期刊名称】《现代信息科技》
【年(卷),期】2017(001)002
【摘要】“C 程序设计” 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学好该课程将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传统的“C 程序设计” 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几年微课的迅速发展给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C 程序设计” 课程的教学现状,然后分析了微课的特点及将其引入“C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微课与“C 程序设计” 课程结合的应用方式,最后对引入微课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微课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李倩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4
【相关文献】
1.微课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孙培锋;王培屹;
2.微课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孙培锋;王培屹
3.微课在提升"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J], 李倩
4.关于\"美工微课\"提升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r——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J], 韦芳;储海平
5.关于\"美工微课\"提升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r——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J], 韦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引入递归函数的概念 有了之前的导入,接下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入递归的 概念。本节课引用集异璧之大成(Godel,Escher,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一书中递归的定义:“递归就是嵌 套(Nesting),各种各样的嵌套(故事里的故事,电影中的 电影,画中的画⋯⋯)”[4]。 3.2.3 总结与回顾 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递归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允许用户用有限的语句描述无限的对象。同 时引用图灵奖获得者 Niklaus Wirth 的话“递归可以解决复杂 问题且代码相当简洁”来巩固递归的概念。最后,用“递归就 是程序中的诗歌”的个人感性认识对递归的概念进行总结。 3.2.4 思考与练习 微课的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递归解决如下问 题: 甲乙丙丁 4 个人一起去钓鱼,问丁钓了多少条鱼时,他 说他比丙多钓了 3 条,丙又比乙多钓了 3 条,乙又比甲多钓 了 3 条,最后问甲,他说钓了 6 条鱼,请问丁钓了几条鱼? 3.2.2
1 微课
1.1 微课的概念 微课一词源于“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 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 课包含“微课件”和“微课程”双层含义:从资源的角度来看, “微课”是“微课件”的简称,主要指以阐释某一特定知识 点为目标,以短小精干的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教学 或学习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1];从课程的角度来看, “微课” 是“微课程”的简称,除了教学视频资源外,它还包含教学 活动和学习体验等。 1.2 微课的特点 微课以短小精干的视频为展现形式,专注解决某一个知 识点、某一个例题或某一个实验环节等。授课形式并不拘泥 于课堂,尽量以轻松乐学的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其主要特 点有以下几点。 1.2.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微课主要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 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讲授内容。实际开发微课的过程中,教 育者需要非常熟悉讲授内容,以建构主义的观点将教学内容 划分为若干知识点,使学习具有微型化、碎片化等特点。 1.2.2 简短的教学视频 视频时长控制在 5 ~ 10 分钟,是传统教学时长的 1/4 甚 至更少。依心理学理论来说,学生在 5 ~ 10 分钟内最容易 集中精力 [2],而且微课的教学视频生动活泼,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很难有焦躁和走神的现象。即便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中 断学习,也不必担心错过学习机会,网络上的微课视频可以 随时随地播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1.2.3 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内容少而精 微课教学针对性强,一般以某个知识点或问题的方式呈现、
2 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 C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知识点多、连贯性强等特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 求较高。而国内很多高职类院校的《C 程序设计基础》课时 量很少,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生涩抽象、难度大,老师则 认为课时少,任务重。如果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听讲,或者 学习过程中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那么在后续课程中很可能 就会听不懂,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厌恶这门课程。 微课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师生的这一问题。通过微课, 老师可以把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录制成一个小视频提供给学 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预习和复习,实现查 缺补漏。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做 到教学相长。 2.2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学生认为 C 程序设计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在学习上 就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当遇 到学习上的困难就以“课程很难、学不会”为理由逃避,久 而久之,造成不愿学习、不想学习的恶性循环。而微课作为 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2.3 学生自觉性差,兴趣低 随着高校学生的素质下滑,自主学习能力差,基本没有 课前预习,更不要说课后复习。学生课上玩手机的比较多,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2.1
2016 年第 11 期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
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微课在 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孙培锋 王培屹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 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典型代表,微课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制作微课,不但为学 生提供了学习的便利条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为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丰富 了教师的教学模式。笔者以“递归”知识点为例,对微课在 C 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微课程;C 程序设计;递归函数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6)11-225-02
C 程序设计是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点课程,也是高 校课程教学中的一门难点课程。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 学融合的产物,具有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短小精干等特点。 基于微课的 C 程序设计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课堂效率。 组织。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次分解,这与软件工程中“自 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相似。所以,微课中的教学设 计突出实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组织教学内容。 1.2.4 开放的呈现方式 微课中主要的载体是微视频,其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 片、课件、动画、视频等,而不仅仅是视频。其表现方式主 要有三种:使用录屏软件进行屏幕录制、借助录像机的主讲 人出镜讲授、混合方式。另外,微课提倡互联网学习模式, 因此,要录制适合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播放的视频格式。 主要采用 ASF、WMV、FLV 等流媒体格式,适合微信、QQ 和各大主流互联网媒体播放。
作者简介:孙培锋(1987-),女,河南禹州人,硕士,助讲。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王培屹(1980-),男,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 225 —
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
2016 年第 11 期
在现有条件下,想重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改变传统 的教学方法,把晦涩难懂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 而微课刚好满足了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