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_4

合集下载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全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分)1.根据要求填空。

(7分)(1)《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辞官后仍忧国忧民的名句是:,。

(2)安得广厦千万间,。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诗句是:。

(4)男儿何不带吴钩,。

(5)《醉翁亭记》描写早晨与傍晚景色句子是,。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2分)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申张正义与日具增3、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3分)(1)这样,他的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2)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3)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宁可饿死,也不吃那屈辱的饭。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A)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诗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尤美:_________翼然:_________5.A文段写景采用了自远而近的方式,即从“_______”(起句)到“________”(结句)。

(2分)6.翻译A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B文内容,分别说出“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具体含义。

200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四)04

200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四)04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200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四)二. 重点、难点:1. 重点:试卷结构及试题特点。

2. 难点:“语言运用”的内容。

3. 亮点:阅读材料短小精悍。

三. 内容分析:1. 把握重点。

从这套模拟试题整体结构讲,同前三套大同小异,只是有些内容更为明显突出。

共七大题,其中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可归为“语言积累运用”,只是把“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分别提出,这样更突出重点,表示强调。

阅读包括记叙、议论、说明和文言,占去了四项。

最后是作文。

突出“语言运用”是试卷结构的一个亮点。

“基础知识”主要是选择、填空题。

从试题来看,基础知识共10个小题,考查了汉语拼音、识别错别字、辨析词语、选择关联词、文学常识、解释文言字词、背诵古诗文、识别古诗名句、作者与作品、古诗词联句、默写等。

应该说考查的面很全面,但又重点突出,全是初中生应积累的基本知识。

这是与前三套试卷不同的一点。

语言运用共两题,一是根据提供的材料,用两组关联词补写句子,如果不读透提示的材料,补写是有一定难度。

二是想象仿写,题干有三个要点:一是参考下面文段;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三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想象。

关键是第三点,文段只是个例子,仅供参考,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就是要吃透选文,用选文唤醒自己已有的经验,认真思考选文才能产生认识。

然而,如何将经验、认识成为自己的对未来的想象,变成自己的文字,这是一个难点。

考查了平时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整个试卷看,这不仅是难点,也是亮点。

阅读材料短小精悍,题目也少而精。

记叙文选材很有教育意义,虽然只拟了四道题,但都能突出阅读的要害。

尤其是第15题,若不认真阅读,抓不住“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这句话,对句中“黑暗”缺乏理解,就容易被后面“拄着拐杖”、“两条腿”、“关节也需要活动”等词句误导,认为“我”是一个腿脚不便的人。

此外还从概括思想内容、景物描写的作用,对关键语句的赏析等方面提出了问题。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4)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4)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高青县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20分,每小题2分。

请将所选答案填在下面答题栏内。

)第一题答题栏1.下列各组词Array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招徕(lài)酬和(hè)秀而不媚(mèi)B.花坞(wù)炮制(pào)千里迢迢(tiáo)C.门楣(méi)挑剔(tì)褒贬分明(bāo)D.稽首(qǐ)糯米(nuà)长吁短叹(xū)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憔悴隔阖合辙押韵B.家醅睥睨鸦鹊无声C.雷霆鞭挞壁立千仞D.譬如虐待顾明思义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A.胜地缩小B.圣地减少C.胜地减少D.圣地缩小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跑过来帮忙的几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B.李白虽大名鼎鼎,但同时代人却均未曾对他作过如此评价,由此可见杜甫慧眼如炬,胸怀如海。

C.在居室装修时,也不妨尝试把“大自然”搬进室内,营造别开生面的居室景观。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C.我常说,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在他们步履艰难的时候能够做一根拐杖给他们加一点力,我就十分满意了。

D.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的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 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听完演讲后,同学们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__抛砖引玉__,我们受益不浅。

” B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__淋漓尽致__。

C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线,他们中的感人事迹__不胜枚举__。

D .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顿觉__义愤填膺__,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A 句中抛砖引玉是自谦的话,不能说别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第2题: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在“世界月球大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具体做法。

B .举办上海世博会,目的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C .谁都不能承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D .八达岭隧道的开通,有助于解决本桓公路的交通拥堵。

【答案】:A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2003~2004学年度初三语文

2003~2004学年度初三语文

2003~2004学年度初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书写要认真 2、姓名填写在密闭线内班级 姓名 得分 一(34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倔.强(q ū) 瞻.仰(zh ān ) 栩.栩如生(x ŭ) B .天堑.(qiàn ) 分泌.(bì) 并行不悖.(bèi ) C .恐吓.(hè) 淀.粉(diàn ) 惟妙惟肖.(xiào ) D .谦逊.(xùn ) 镂.空(lòu ) 偃.旗息鼓(y ăng ) 2、下列词译中有4个错别字,先在错别字下画横线,然后在下面的方格中订正。

(4分) 声色俱厉 因地治宜 慢不经心 肆无忌惮 痛心急首 取义成仁 锐不可挡 敝帚自珍订正:3、依次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填上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德国环保部长称欧盟的行动是对布什总统反《京都议定书》,立场作出的正确 。

②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③这件事情 你没有告诉我,我却知道了。

④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A .反应 效力 尽管 那么 B .反映 效力 因为 那么 C .反应 效率 尽管 而且 D .反映 效率 因为 而且 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 .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 .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5、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

B .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C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D .小丽说,她会真诚地与每一位新同学相处。

200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0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0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卷一、古诗文阅读(分)(一)默写(分)、,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野营万里无城廓,。

,胡儿眼泪双双落。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第二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我的神经才稍稍松驰了一些。

骆驼仍然驼着我缓班级姓名得分缓地由东向西行进。

过了戈壁,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了,但我仍然揣摩..不透它的心意。

⑦戈壁上突然刮起龙卷风,我们置身风暴当中。

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骆驼站立着,稳如泰山,我藏到它身子下面,才.免遭风沙伤害。

风沙过去了,它又驮着我继续前行。

我的心便从怀疑而至感激了。

⑧走了一天一夜,已经很疲乏了,骆驼也得休息一下。

我找到了一块洼地住下,让骆驼到戈壁滩上去吃草。

⑨是.夜云头很低,睡梦中觉得谁在拽我裤腿。

才.翻身,眼前闪动着一双双绿幽幽的眼睛。

我一骨碌从地上坐起,狼知道我没有死,一起向我咧开大嘴。

这时远处一声怒吼,在那边吃草的骆驼冲过来,和狼撕打到一块。

三头狼,一头被咬死,一头受伤,一头吓跑了。

骆驼将我揽到身边,像是怕狼再来吃我。

我扑.到它身上,一个劲...地亲。

1、选词填空(分)它走向前来,拿粉红色的舌头(擦舐舔)我手背,用鼻头(拱嗅闻)我口袋。

分)6分)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

乙段: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ùèìà)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河南师大附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

河南师大附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

河南师大附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一、选择题(20分)1.选出下列音形完全正确的—项 ( )A 拮据(jié jù) 白日斜(xiá) 岿(kuī)然不动嘟哝(dū nōng)B 栈(zhàn)桥锭(dìng)子汗出浃(jiā)背大庇(bì)C 布衾(qīn) 偃(yán)仰五行(xíng)缺土哆嗦(duō suō)D 隐晦(huì) 痉挛(jīng luán) 嗟(jié)来之食诓(kuāng)骗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相形见绌峥嵘岁月气势磅礴偃旗息鼓B.坻柱中流不屑置辨揆情度里信口雌黄C.脍炙人口掂斤播两根深蒂固手栗气慑D.挑拔离间汹涌而来忧搀畏讥孜孜不倦3.指出下列词语中与“孔乙己涨红了脸”的“涨”读音相同的—个( )A.河里的水涨起来了B.这批货价钱涨了C.水涨船高D.这颗豆子被水泡涨了4.从下面4组中选择都是对偶的一项:( )A.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春和景明—波澜不惊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长烟一空—皓月千里C.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沙鸥翔集—锦鳞游泳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静影沉璧—浮光跃金5.选出下列横线上填写正确的一项( )1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在塘里,起来,头发都散了,两手黄泥,身水。

2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辛苦而生活。

3 在一片平静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A.掉爬跌淋了辗转麻木恣睢蓝色B.踹挣跌淋淋漓漓展转麻木恣睢绿色C.掉挣弄淋淋漓漓展转呆滞恣情绿色D.踹爬摔淋了奔波呆滞恣情蓝色6.选出下列复句类型判断错误的一项 ( )A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转折)B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假设)C 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的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呢? (选择)D 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并列)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项是(不止一项)( )A 《满井游记》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是明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写景小品。

2003年上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

2003年上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

宝郡中学200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卷命题马向晖审核马向晖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诧.异(chà)差.使(chāi)狭隘.(yì)黄晕.(yùn)B、虐.待(nǜe)不逊.(xùn)脑髓.(suǐ)奔丧.(sàng)C、哺.育(bǔ)玷.污(diàn)颓.唐(tuí)蛰.伏(zhé)D、干涸.(kū)处.置(chǔ)菜畦.(qí)畸.形(j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一窍不通花天酒地无精打采狗血喷头B、纸张笔砚不屑置辩小心冀冀淳朴可爱C、锐不可当杳无消息大事渲染禄禄无为D、错落有致与日具增漫不经心抑扬顿挫3、下列划线的字在词语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自出心裁(格式)幻景(不真实的)B、安然无恙(病)肆虐(残暴)C、颀长(极)深恶痛疾(疾病)D、百废待举(提出)和谐(配合得适当)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C、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向上攀登。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泊秦淮》——杜牧——唐代——诗歌B、《最后一课》——都德——法国——小说C、《背影》——鲁迅——现代——散文D、《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小说6.用课文原句填空。

(1)-------------------,却话巴山夜雨时。

(2)长风破浪会有时,-------------------。

7.按要求写句子。

(1)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200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卷(本试卷涵盖一、二、五单元,全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分)1.根据要求填空。

(7分)(1)《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辞官后仍忧国忧民的名句是:,。

(2)安得广厦千万间,。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诗句是:。

(4)男儿何不带吴钩,。

(5)《醉翁亭记》描写早晨与傍晚景色句子是,。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2分)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申张正义与日具增3、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3分)(1)这样,他的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2)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3)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宁可饿死,也不吃那屈辱的饭。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A)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诗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尤美:_________翼然:_________5.A文段写景采用了自远而近的方式,即从“_______”(起句)到“________”(结句)。

(2分)6.翻译A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B文内容,分别说出“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具体含义。

(3分)①禽鸟之乐:________②游人之乐:_________③太守之乐: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分析(38分)文段阅读(一)(14分)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_____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常常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8、将下列四个词按逻辑上的层进关系填入第⑨句空白处(2分)A.辩论B.怀疑C.修正D.评判9、选文的中心论点的是:。

(2分)10、文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是:(2分)11、简要分析文中的第⑥句与第⑦⑧句间的关系.(3分)答:12、第⑾句中就划线的“学术”和“文化”能不能互换位置,说说理由。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选文在正面论证时举了戴震的例子,请你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第⑾句的观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阅读(二)(16分)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

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

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

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________不行,__________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

许多人读书只满足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

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

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

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

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

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

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读,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

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

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

两者往往互相作用。

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便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②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考虑全部问题。

可见,凡是不满足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4、根据第1段有关内容,在第2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4分),15、第3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2分)16、第6段中,加点的“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2分)17、第7段中,加点的“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18、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划线句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这句话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根据文中画线句②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书非借不能读也C、尽信书不如无书D、思而学不学则殆文段阅读(三)(9分)①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呢?②天才是天生就聪明吗?③任何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没有才能到有才能,都要经过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的过程。

④有的原先智力较弱、才能较差的人,由于后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逐渐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使智力和才能都得到提高。

⑤相反,一些智力和才能获得较早发展的人如果骄傲自满,不再勤劳苦练,他的智力和才能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⑦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方仲永,小时比较聪明,五岁就会写蛮不错的诗,由于后来没有受到教育,没有抓紧学习,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

⑧在他二十岁左右,王安石回乡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他已经完全是个平凡的人了。

⑨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

20、本段文字的论点是第__ ___句。

(2分)21、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22、第⑦⑧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2分)A. 描写B. 议论C. 抒情D. 记叙2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_____________,本文用作引证,如改为例证,该怎么写?(3分)答:三、作文(40分)题目:_____爱如灯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写出生活中的现象与自己的感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下排方格不少于700字)第五册中段测试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12分)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铁马冰河入梦来。

(4)收取关山五十州,(5)日出而云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申”改作“伸”“具”改作“俱”3、(1)并列复句(2)递进复句(3)选择复句二、文言文阅读。

(10分)4、(1)特别秀美(2)象鸟翅张开的样子。

5、“其西南诸峰”“醉翁亭也”6、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1)山林之乐(2)从太守游而乐(3)融情山水、与民同乐三、现代文阅读。

(38分)8、B.A.D.C9、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0、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11、第⑥句是这一小层的论点,第⑦⑧句是事实论据,用例证的方法证明第⑥句12、不能互换。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种,先“学术”后“文化”是从部分到整体,范围由小到大,程度由轻到重。

13、牛顿失去对自然怀疑与探索的精神,转入神学以后,再无建树。

(或从“课外阅读一”中举亚克敦、韩愈的例子)14、读而不懂既读也懂15、承上启下16、在学习前人,把前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上17、指创造时要摆脱对古人的模仿,超越古人,有自己独到的东西。

18、可用自己的实例说明有些想法尽管幼稚或不切实际,却能帮助开启新的思路等。

19、C20、第③句21、正反对比论证、事实论证22、D、记叙23、《世说新语》四、作文(40分)(略)(评分标准参照中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