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毕业考试卷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语文积累运用。

(20分,每空1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对称()②分泌()③yùn育()④语文()⑤丘hè(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只恐双溪舴艋舟,。

4、衣沾不足惜,。

5、,长河落日圆。

6、仍怜故乡水,。

7、,铁马冰河入梦来。

8、,病树前头万木春。

9、,铜雀春深锁二乔。

10、人生自古谁无死,。

11、,千里共婵娟。

12、采菊东篱下,。

13、长风破浪会有时,。

14、忽如一夜春风来,。

15、落红还不是无情物,。

二、阅读。

(50分)(一)《故乡》选段。

(20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6、选文中的“我”指的是()。

(2分)A 、主要人物B 、线索人物C 、鲁迅D、暗衬人物17、文中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新的生活”具体指什么样的生活?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18、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其作用是。

(2分)19、“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了?(3分)20、“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一句中,“切近”“茫远”包含着什么意思?(4分)21、选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初三毕业会考试卷语文

初三毕业会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纤巧(xiān qiǎo)毛躁(máo zhuō)B.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C. 潇洒(xiāo sǎ)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翠色欲流(cuì sè yù liú)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起来既有趣又有益。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的喝彩。

D.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那种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歌曲。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夜晚的星空像一张巨大的黑色网。

B. 他像一匹黑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这座楼高得像一座山。

4.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博览群书B. 融会贯通C. 举一反三D. 博采众长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挂在天空,宛如一条巨大的彩带。

B. 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C. 雪花飘飘,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D.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公主。

6.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碧波荡漾C. 欣欣向荣D. 青出于蓝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本书太厚了,我一天就能读完。

B. 他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C. 这条河的水清澈见底,能看清河底的沙石。

D. 他跑得很快,像一阵风一样。

8. 下列词语中,与“春暖花开”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鸟语花香B. 花团锦簇C. 春意盎然D. 花红柳绿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星星也亮了起来。

九年级语文毕业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毕业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毕业试卷及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明B. 山C. 早D. 上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A. 曹雪芹B. 吴承恩C. 施耐庵D. 罗贯中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 )A. 温故知新B. 和而不同C. 三人行,必有我师D. 学而时习之4. 下列哪个词是名词?( )A. 跑步B. 书包C. 美丽D. 研究5. 下列哪个句子是被动句?( )A. 我吃饭。

B. 饭被我吃了。

C. 我被饭吃了。

D. 吃了我的饭。

二、判断题1.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

(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诗句。

(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王之涣的诗句。

( )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李白的诗句。

( )三、填空题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______。

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______的诗句。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______。

5.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是______的诗句。

四、简答题1. 请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

2. 请简述《庐山谣》的主题思想。

3. 请简述《出师表》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4. 请简述《离骚》的文学价值。

5. 请简述《论语》的教育思想。

五、应用题1. 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型造句。

2. 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型造句。

3. 请用“如果……就……”的句型造句。

4. 请用“不仅……而且……”的句型造句。

5. 请用“一边……一边……”的句型造句。

六、分析题1.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七、实践操作题1. 请根据“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描绘一幅画面。

2. 请根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描绘一幅画面。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方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学科初中毕业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学科初中毕业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学科初中毕业测试题(附答案)第I卷(每小题3分;共30分)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深恶痛疾万恶不赦恶性循环B、数见不鲜屈指可数浑身解数C、解甲归天解囊相助不求甚解D、强词夺理强弩之末脾气倔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方枘圆凿无原无故乐此不疲获益匪浅B、海市蜃楼恪尽职守中流抵柱鳞次栉比C、沧海桑田义愤填膺顶礼模拜物竞天择D、销声匿迹重蹈覆辙一抔黄土闲情逸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苗王城旅游的游客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B、为了歼-15早日上舰,舰载机总指挥罗阳呕心沥血;歼-15成功着舰之日,这位功勋英雄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四岁半的儿子特别逗,模仿电视中的镜头跳起江南s tyl e,那摸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4、结合课文所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园林》)标本:经过加工或保留实物原形,供学习或研究的样本。

B、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月亮上的足迹》)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C、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机关:这里指秘密的意思。

D、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给他们看。

(《我的叔叔于勒》)福音书:这里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修改:将“抓不抓”换成“抓好”。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语文初三毕业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毕业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毕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届(yīng)蹊跷(qī)踌躇(chóu)B. 箴言(zhēn)缄默(jiān)蜚声(fēi)C. 恣意(zì)缱绻(quǎn)翩跹(xiān)D. 踯躅(zhú)蹉跎(cuō)饕餮(tā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3-20. (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中的名句。

3. 请写出《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 ”4. 请写出《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句子:“ ”5. 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适当的诗句或成语。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一)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请概括《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2. 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现代文内容略)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主题?2. 请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作文(40分)题目:《我的梦想》要求:1. 字数不少于600字;2. 内容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3.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但不得抄袭。

九年级毕业的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毕业的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毕业的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吴承恩B. 曹雪芹C. 施耐庵D. 罗贯中3. 下列哪篇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4. 下列哪个词属于叠词?A. 红彤彤B. 绿油油C. 白茫茫D. 黑乎乎5.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A. 他的脸色像一块红布。

B. 他的脸色红彤彤的。

C. 他的脸色红得像苹果。

D. 他的脸色红得发紫。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杜甫的名句。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之涣的诗句。

()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的自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______的名句。

3.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领导者是______。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______。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______的诗句。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情节。

2. 请简述《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

3. 请简述《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

4.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5.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诗经》中的《关雎》的艺术特点。

2. 请分析《庐山谣》中的写景手法。

3. 请分析《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的含义。

4. 请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特点。

5. 请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的关系。

初三语文毕业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毕业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毕业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4分)(1)他fēn()不顾身地投入到工作中,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有zǔ()足的勇气,而不是退缩。

2. 请从下列词语中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A. 穿流不息B. 再接再励C. 鞠躬尽瘁D. 绿草如茵3.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4分)(1)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非凡的______,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A. 毅力B. 耐力C. 魄力D. 魅力(2)他总是______地对待工作,从不马虎。

A. 认真B. 严谨C. 严肃D. 严格4. 根据句子,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

(4分)(1)他不仅______学习好,______体育成绩也优秀。

A. 而且B. 并且C. 因此D. 但是(2)______他工作再忙,______会抽出时间来陪伴家人。

A. 尽管B. 即使C. 虽然D. 无论5.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4分)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6.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4分)他没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7. 请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句子。

(8分)材料:李明是班上的学霸,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1)李明是班上的______,他______。

(2)______,______,经常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安徽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

(《论语》)②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⑤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下面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请你读一读,完成(1)~(4)题。

(13分)想念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①(A.回旋 B.旋转),/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②(A.游动 B.浮动),/庙殿里晨祷的xīn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yōu远的蓝天,/我脸上的眼光,/③(A.填满 B.布满)了整个天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歌调.()晃.()动xīn()香yōu()远(2)加“▲”的“凝”字,查字典应查部首,它在诗中的含义是。

(3)根据诗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横线上。

(只填字母)(4)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下面的诗选自她的《繁星·春水》,请从内容..上谈谈这首诗的特点。

..和形式言论的花儿/开的越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3.玲玲同学有一些烦恼,她给校园网“心灵驿站”来信倾诉,栏目主持人“知心姐姐”回信解惑,一位网友也热情来信劝慰。

请你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1)~(4)题。

知心姐姐:我是个长得不好看的女孩...........,如果把身边的同学比作花朵,我便是被人践踏的小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苦恼。

临近毕业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复习迎考,而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该怎么办?(玲玲)玲玲同学:谢谢你向我倾诉你的心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毕业语文试卷姓名班级分数(满分120分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0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A、溺.死(lì)和睦.(mù)抨.击(pēng)旋赴.(fù)B、发髻.(jì)管束.(chù)瞥.见(piē)教悔.(huì)C、绯.红(fēi)非难.(nàn)盘据.(jū)诘.责(jié)D、匿.名(nì)畸.形(jī)劳碌.(lù)飞溅.(jiàn)2、下列词语中有的有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A、斟酌损益水落石出闻过饰非()B、察纳雅言妄自菲薄庶竭弩钝()C、裨补阕漏忠心耿耿国泰民安()D、三顾茅庐动之以情晓之以里()3、对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2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3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4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5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6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凉,似乎想说话。

○7再继续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1句既用了夸张的手法又用了比喻手法。

B、○2○3○6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C、○4○7句用了反语修辞手法。

D、○5○6句未用比喻,○2句未用拟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句是()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而从胯下窜了。

D、(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5、阅读下面所给的文字,在文后的空格中续写两句话,为这段话作总结。

生活在充满生机的世界上,有谁不爱美呢?你我审美观点不同又有何妨?有人以傲雪怒放的腊梅为美,有人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美,有人以扎根高原的雪莲为美,也有人以国色天香的牡丹为美。

总之,(每句话不超过15个字)二、默写填空(5分)6、,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7、,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8、《关雎》点明主人公热恋的姑娘的身份的句子是9、《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玡山春夏景色的句子是10、《有的人》中赋有生与死哲理的句子是三、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此语段选自课文《》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两篇文章分别是《》《》。

(2分)12、补上语段划“”处缺少的句子。

(1分)补:13、写出语段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1分)通,14、请写出本语段派生出来的两个成语。

(2分)、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A、二者不可得兼.()B、所欲有甚.于生者()C、故患.有所不辟也()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乡为.身死而不受B、为.宫室之美C、故不为.苟得也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17、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2分)译:18、本语段用了的论证方法,引出这一中心论点。

(2分)19、语段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分)四、现代文阅读(一)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20、写出上文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汲取:归宿:21、“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一句中“血肉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答:22、本语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23、阅读本语段,说说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指什么?(2分)答:(二)改良土壤的能手——蚯蚓①春夏季节,在潮湿的地面上,人们常会发现许多卷曲的小土堆,这便是蚯蚓排出来的粪便。

[A]当扒开这些土堆时,人们就会看到在一条条横七竖八交错在一起的地下坑道里,还真的住着蚯蚓呢!蚯蚓虽小,但它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良土壤,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B]因此,人们称赞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②蚯蚓之所以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同它的生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它的身体构造:蚯蚓的身体,像个圆滚滚的细长筒子,两头都是尖尖的,它身体的最前端叫口前叶,这里肉质很厚,伸缩力也强;再往后是口腔,口腔里有许多纵行的皱褶,可以翻出口外。

再来看它的吃食过程;蚯蚓吃东西时,就把口腔翻出来,将沙粒、泥土和腐烂的有机物质围在一起,一齐吞了下去,食物进到咽头,咽腺会分泌出一种又湿润又粘稠的液体,可以湿润和消化食物,把食物团成块。

食物块经过初步的消化被送进砂囊,砂囊上生有强轫的肌肉,可以收缩,还生有肉面质角膜,能够不断地摩擦。

这样,就把沙土磨成了很细致的食物送入胃肠,然后再次进行消化。

最后看蚯蚓粪的形成和排泄:食物送入胃肠后,有机物被它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来。

[C]它的粪便,就是人们在地面上见到的卷曲的粘土堆。

③由于蚯蚓粪中增加了许多化学物质,()既细腻又湿润,贫瘠的土壤因此变得肥沃起来。

[D]同时,蚯蚓虽然没有长着尖牙利齿,却能灵敏地探索道路,锐利地凿动泥土,像犁仗一样不停地耕耘,使坚实的土壤变得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

同时,蚯蚓在耕耘土地时,还常常把细土翻到上面,粗土盖到下面,送样就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挥发,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大有好处的,难怪人们都称赞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24、“由于蚯蚓在泥土里是头朝下吞土的,排出的粪便白然就在地面上了。

”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如放回原文,应放在[A]、[B]、[C]、[D]处的哪一处?(2分)()25、第②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蚯蚓的生态特征?(3分)答:26、使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的原因是减少土壤水份挥发的原因是(2分)27、全文的说明顺序是(1分)28、全文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2分)29、第③段中“()”之处应填上的关联词是()(选下列序号),是复句(2分)A因为B而且C如果D但是(三)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从1950年到1959年,我八岁到十七岁。

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

回忆那十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

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喷.啧称奇。

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

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

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

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

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

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那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到了。

我感到“不幸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

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

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

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

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

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

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那张上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

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

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

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

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彷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

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