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备考】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2014年暑期试题汇编):K单元 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0 图文转换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0 图文转换

专题十图文转换题组一数据分析类1.(2014辽宁,17,6分)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A.非常希望B.希望(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A.家庭B.学校C.社会D.以上都是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

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

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

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

答案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2.(2014大纲全国,20,6分)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答案(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内容完整,给4分:答出均逐年增加的,给2分;答出增幅有差异的,给1分;答出差距加大的,给1分。

语言连贯,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题组二图片解读类3.(2014课标全国Ⅰ,17,6分)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答案(示例)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4.(2014课标全国Ⅱ,17,6分)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1.(2014课标全国Ⅰ,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答案(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2014课标全国Ⅱ,8—9,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答案(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写出“衬托”方法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题组一传记类一、(2014课标全国Ⅰ,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2014-2015年高三语文试卷答案

2014-2015年高三语文试卷答案

附2014-2015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答案一, 1.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 )2.、( C )3、A 4、( B )5答案、C A、鲁迅说的B、“激流”与“爱情”弄反了D、英国6..答案C【解析】A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7.、解析B .B句的错误属动宾搭配不当,谓语“看到”不能与“乡音”和“笑声”搭配,修改办法是可增加一个谓语“听到”8.。

【答案】C(无《儒林外史》,应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9.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 )10. D. 郭明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答案:11史铁生12人间喜剧13◆标准答案:舒庆春骆驼祥子14◆标准答案:散文(记叙文)林清玄15.标题、导语16孟子、孔子17. 史记(《史记?项羽本纪》也正确)、司马迁、鲁迅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共11分)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每个1分,共5分)A 朝如青丝暮成雪B 申之以孝悌之义C 达则兼善天下D 丰年留客足鸡豚E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9.宋词一般分为哪两大派别,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至少列举出两个)(6分)答案: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

被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

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等。

四、现代文阅读。

(共32分)【答案】20.(4分)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账户的14岁的男孩取钱。

2015届高三语文暑假试题(模拟试卷)

2015届高三语文暑假试题(模拟试卷)

2015届高三语文暑假试题(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多种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

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

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A.不温不火以至品位B.不温不火以致品位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瘟不火以致品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D.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4.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禾黍离离半野蒿,▲。

▲,▲。

▲破,▲。

▲,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鸦噪暮云归古堞②雁迷寒雨下空壕③可怜缑岭登仙子④水声东去市朝变⑤山势北来宫殿高⑥昔人城此岂知劳A.②④⑥③⑤①B.④⑤⑥①②③C.⑤③②④⑥①D.⑥④⑤①②③记者:▲?韩美林:别指望父母,要有独立的自尊心。

就像我小学时的校歌唱的:“但得有一技在身,就不怕贫穷。

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远大的前程。

”现在我们的祖国富强了,我希望年轻人、年轻艺术家,把思想、修养、艺术乃至举手投足都更升华,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富裕且有文化的大国。

【2015届备考】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2014年暑期试题汇编):G单元 选用、访用、变换句式

【2015届备考】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2014年暑期试题汇编):G单元 选用、访用、变换句式

G单元选用、访用、变换句式目录G1 选用句式 (1)G2 访用句式 (1)G3 变换句式 (3)G1 选用句式G2 访用句式【语文卷·2016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1407)】H0 G2 20.对对子:请对出下联(提示:要顾及第一字、第三字字面意思的关系)。

(6分)上联:看电视下联:____答案:听新闻,说方言,唱情歌,吃零食,写家书。

(以上给6分)说笑话,说套话,说成语,说英语,关禁闭,考笔试,喝冷饮,行好运。

(以上第一字、第三字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下联最后一个字不是平声,给4分)。

【语文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摸底测试(201408)】G2 H0 7.冰心的名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拿抽象的良心,来比具象的青山。

清新鲜活,巧妙精致。

请从“秋雨、阳光、时间、美梦”中选择两个为本体造两个句子。

要求第一个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第二个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

(4分)(1)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2)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答案示例:(1)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②美梦就像五彩的泡泡,美妙却易碎,请轻拿轻放。

(2分)(2)①绵绵的秋雨如无尽的愁思。

②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就像爱心一般让人从心底感到温暖。

(2分)【语文卷·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一中高三7月调研考试(201407)】G2答案: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斑斓,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生命价值的闪烁。

蜡烛没有火炬熊熊的火焰,也没有霓虹灯绚丽的色彩,但黑暗中的摇曳的身影,是你奉献的舞步。

【语文卷·2015届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407)】H0 I0 G22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6分)示例:教师是柴,燃起学生的求知之火。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专题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题组一注音判正误1.(2014天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zhěn)密商榷.(què)和.(huò)稀泥揆情度.(duó)理B.取缔.(tì)木讷.(nè)档.(dànɡ)案袋疾风劲.(jìn)草C.栖.(qī)息挟.(xiá)持白炽.(chì)灯戎马倥偬.(zǒnɡ)D.葳蕤.(ruí)豢.(huàn)养软着.(zhuó)陆扣人心弦.(xuán)答案A2.(2014重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屋檐下绿草如茵刀把.子bà相.机行事xiàngB.势利眼卑躬屈膝撒.大网sǎ博闻强识.zhìC.一溜烟通货膨胀狙.击手jū蓦.然回首mùD.辨证法中流砥柱沏.茶喝qī杀一儆.百jǐng答案A3.(2014浙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摭.(zhí)拾哄.(hōng)笑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B.屏.(bǐng)息包扎.(zhā)夹.(jiā)克衫言之凿.(záo)凿C.孱.(càn)弱牌坊.(fāng)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D.吟哦.(é)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答案D4.(2014湖北,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yè)盥.(guàn)洗粗犷.(guǎng)蓦.(mù)然回首B.书箧.(qiè)装帧.(zhēn)碑帖.(tiè)博闻强识.(zhì)C.敷.(fū)粉脂.(zhǐ)肪烙.(lào)印刀耕火种.(zhòng)D.采撷.(jié)竹笋.(sǔn)咋.(zé)舌拈.(niān)轻怕重答案B5.(2014江西,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翌.(yì)日贲.(bēn)张黑魆.(yuè)魆沆瀣.(xiè)一气B.倜.(tì)傥和.(huó)面角.(jiǎo)斗士莞.(wǎn)尔一笑C.魑.(chī)魅伛偻.(lǚ)入场券.(quàn)心广体胖.(pàng)D.笑靥.(yè)圭臬.(niè)打擂.(lèi)台绿.(lù)林好汉答案D6.(2014四川,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眼睑.(jiǎn)哺.育(bǔ)扎.辫子(zā)亘.古未有(gèn)B.嫩.绿(nèn)铲.除(chǎn)紧箍.咒(kū)一蹴.而就(cù)C.抽噎.(yē)迸.裂(bènɡ)户口簿.(bù)不屈不挠.(láo)D.愤懑.(mèn)要挟.(xiá)绊.脚石(bàn)恃.才傲物(shì)答案A7.(2014大纲全国,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龃龉.(yǔ)系.鞋带(xì)舐.犊情深(shì)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大相径.庭(jìng)D.霰.弹(xiàn)涮.羊肉(shuàn)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bì)答案B题组二分组辨异同8.(2014山东,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9.(2014安徽,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蓓.蕾/烘焙.拾.级/拾.麦穗箪.食壶浆/殚.精竭虑B.倚.重/旖.旎禅.趣/口头禅.卷帙.浩繁/秩.序井然C.毗邻./聆.听包扎./扎.辫子济.世安民/光风霁.月D.翡.翠/斐.然开拓./拓.荒者物产丰饶./百折不挠.答案B10.(2014广东,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单元诗词鉴赏【语文卷·2016届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1407)】K0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菩萨蛮[宋]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词的下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4分)答案:(1)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不直接述说自己向往大自然的美好,而从对方着笔,江山好像在等待着我投入她的怀抱,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出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蕴。

②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此意陶潜解”,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③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最后两句,一问一答,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

这一结语承接上面贯下来的情志意趣,飘逸而含蓄。

(2)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

(3分)答案该词上片描绘了风景优美、闲适怡人的溪桥野渔图,下片运用陶潜的典故表达出作者归隐的意趣,寄寓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语文卷·2016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1407)】K0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诗后问题。

(7分)送严士元①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为青色。

(1)上诗颈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作简析。

(4分)答案:(4分)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分)实写目送孤帆远去(1分),虚写想象中湖南的景物(1分),都是对朋友深挚感情的反映(1分);“万里情”直抒胸臆,惜别之情尤其突出(1分)。

本小题最多得4分。

(2)清代学者方东树说此诗“(第)三、四句卓然名句,千载不朽”,试赏析这两句诗。

(3分)答案:细雨看不见,看看衣服已湿,说明时间过了很久;(1分)“闲花”既说明落花很轻,又可见作者心在叙谈而不在赏景;(1分)拈出细雨、闲花,笔触细腻,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时间、天气、景物,(1分)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见的惬意心情。

(1分)本小题最多得3分。

【语文卷·20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201408)】K0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清)査慎行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

“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

②缫,煮茧抽丝。

丝缫,即蚕丝。

(1)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白描(2分):错落有致的村子里,传来鸡鸣狗叫的声音;绿草绒绒的河岸上,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两岸悠闲觅食。

(1分)颔联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水乡田园风景画,让人感受到一派祥和、宁静、新鲜的生活气息。

(1分)或: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结合)(2分):沿途所闻是鸡鸣狗叫的声音,沿途所见是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两岸悠闲觅食的身影。

(1分)颔联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水乡田园风景画,让人感受到一派祥和、宁静、新鲜的生活气息。

(1分)(2)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①祥和(和谐)、宁静(安宁)、新鲜(清新)【颔联】;舒适(清凉)、充满生机(或:生机勃勃)【颈联】;农耕(春耕、耕作)繁忙(忙碌)【尾联】。

(2分,答对三处中的一处得1分,答对两处得2分。

对颔联、颈联的概括有一个准确的词语即可。

)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或:农家、农村)生活(1分)的热爱(喜爱、向往)(1分),对百姓勤劳(1分)的赞美(1分)。

(2分,答对前两个要点或后两个要点即可得2分。

)【语文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摸底测试(201408)】K0(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21.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答:答案: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

(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

这是远望的景观。

(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

这是近观的景象。

(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

这是身边的景致。

(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

(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2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

(3分)答:答案:下片着一“独”字,揭示词人孤独凄冷苦闷难解的心情。

(1分)傍晚时分,独自登楼远眺,一弯新月遥挂天边。

(1分)月缺人难全。

春风吹起台阶下的落花,吹皱身上的罗衣。

春寒心更寒。

(1分)【语文卷·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一中高三7月调研考试(201407)】K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题。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杖立云沙①,回首看山家②。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①云沙:云海。

②山家:山那边。

8.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5分)答案:描绘了一幅云山飘渺变化的优美画面。

(2分)最突出的手法是衬托。

云山互衬: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

(3分)9.简要说说曲中“眠”“戏”二字的作用。

(6分)答案:“眠”指睡觉,写出了野鹿在山草中悠闲卧睡的情形;“戏”指嬉戏,写出了猿在野花中欢跳嬉戏的状态。

构成了一幅恬静、平和、有动有静的画面。

【语文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407)】K0(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杨柳枝刘禹锡(一)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二)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14、分析第一首“数株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表现力。

(5分)答案:“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2分)“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的样子。

(2分)“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

(1分)15、历代评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6分)答案: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2分)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郁葱茂盛、景色迷人,但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表现隋宫的破败荒芜。

(2分)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败,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

(2分)【语文卷·2015届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407)】K0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赵善庆稻粱肥,蒹葭秀。

黄添篱落①,绿淡汀洲。

木叶空,山容瘦。

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

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1)请赏析“添”、“淡”二字的妙处。

(4分)答案:“添”是增添,写出了篱落已逐渐增添了收获庄稼的黄色,(1分)“淡”为淡退,写出了江中小洲的绿色逐渐淡褪;(1分)这两个动词描绘了秋日景物的深浅颜色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极富动感地表现了秋色逐渐加深的过程。

(1分)(2)末尾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末尾三句借快要下山的夕阳、一声鸣叫的过雁、远处矗立的几处高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孤寂的秋行夕阳图,(2分)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游子的思想怀远之情。

(1分)【语文卷·2014届西藏自治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统一考试(201405)】K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子规[唐]吴融①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

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9.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l)托物抒情,作者借子规雨中、晚间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融情于景,诗中“雨暗”、“月斜”等景物描写,都融人了诗人的失意与伤怀;(3)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等景象,反衬了子规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语文卷·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201405)】K0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

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

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

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1)有人说“闲”字统率全词,试简析词作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分)答案:通篇围绕“闲”展开,从居住环境,、穿着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描写了诗人的闲居生活。

(2)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

(3分)答案: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表现了作者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3)“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案:设问。

作用:①表现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