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和陈皮提取物组方前后肠吸收的变化研究
陈皮提取物多种药效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L u o Hl  ̄ a n 1 Bi a n Ha Y, Ha t r l , g “ 矾 , Z h a n g J u n r u 1 , Xi a Lu n z h u 1 , Z h u Xi n w e i 。
( , . T h e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A f i f l i a t e dt o A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C M, H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3 1 ;2 . A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o fT C M, H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3 1 )
摘要
目的 : 了解陈皮 S F E — C O 萃取物指纹图谱 与化 痰、 抗炎和助消化 药理作 用的谱效 关系。方法 : 建立 陈皮 S F E - C O z
萃取物的 G c指纹 图谱 , 采用酚红排 泌法、 二 甲苯致耳廓肿胀 法、 胃半 固体糊 排空法考察 1 0批 陈皮 S F E — C O 萃取物 的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s t a b l i s h G C i f n g e r p i r n t s o f S F E - C O 2 e x t r a c t s f r o m p e r i c a r p i u m c i t r i r e t i c u l a t a e a n d i f n d t h e
霄詹 璧泛学骺 敷
20 1 6 V o1 . 17 N O. 5
射干合剂灌胃后大鼠尿及粪便中6种成分含量

射干合剂灌胃后大鼠尿及粪便中6种成分含量唐跃年;严云;张健;陆晓彤;陈婷;魏昕;金樑;孙朝荣;胡松浩;杨传敏【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absorption of shegan heji marker components in blood and their excretion in urine and feces of rat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hegan heji. Methods LC-MS/MS was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marker compounds. Rat metabolic cage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Results Excretion of marker components were completed 24 hours after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Ephedrine can be excreted from rats within 24 hours. The possibility of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flavonoids exists in the body. Taking shegan heji will not cause accumulation of ephedrine and flavonoids in the body.%目的了解大鼠灌胃射干合剂后,指标成分在大鼠血清内吸收及其在大鼠尿、粪中24 h排泄情况。
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化合物的含量,大鼠代谢笼技术。
结果给予射干合剂后24 h指标成分基本从大鼠体内排泄完。
结论麻黄碱在大鼠体内24 h基本排泄,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有互相转化的可能。
服用射干合剂不会造成体内麻黄碱及黄酮类化合物的蓄积。
GC-MS分析紫苏叶与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的变化

GC-MS分析紫苏叶与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的变化王茵;张礼仲;吴毅【期刊名称】《现代食品科技》【年(卷),期】2022(38)8【摘要】为探究紫苏叶、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陈皮及紫苏叶和陈皮复配物(简称复配物)的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各挥发油进行分析,比较其成分及含量的差异。
从紫苏叶、陈皮及复配物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22和31个化合物,检出物总质量分数分别为97.77%、99.76%和97.94%。
紫苏叶挥发油中薄荷醇、β-波旁烯、反式-橙花叔醇和环氧化蛇麻烯Ⅱ共4个化合物未在复配物挥发油中检测到,且其中β-古巴烯的含量在复配物中明显增加;陈皮挥发油中2-蒈烯、对-伞花烯、异松油烯、4-萜烯醇和大根香叶烯共5个化合物未在复配物挥发油中检测到,且其中香附烯酮的含量在复配物中明显增加;而复配物挥发油中新增加了4-蒈烯、邻-异丙基苯、癸醛、γ-榄香烯、乙酸橙花酯和乙酸橙花叔醇酯共6个化合物。
因此,该研究说明紫苏叶、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变化,为紫苏叶和陈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6页(P260-265)【作者】王茵;张礼仲;吴毅【作者单位】上海医药职工大学学历教育部;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相关文献】1.四种紫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2.GC-MS与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用于3种陈皮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3.GC-MS分析不同采收期广陈皮中挥发油成分的变化4.《中国药典》中四个品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GC-MS分析比较5.紫苏叶挥发油的GC-MS定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射干提取物对皮肤癣菌抑菌作用研究.docx

中药射干提取物对皮肤癣菌抑菌作用研究中药射干提取物对皮肤癣菌抑菌作用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5期第31卷论著摘要作者:刘春平王凤荣南国荣四荣联王刚生郭文友单位:050051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刘春平);第二医院(南国荣四荣联王刚生郭文友);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研究室(王凤荣)本实验选用中药射干进行研究,测定各部分提取物对5种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作用,以期为临床采用射干提取物治疗皮肤癣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1.菌种:红色毛癣菌(Tr)、须癣毛癣菌(Tm)、犬小孢子菌(Mc)、石膏样小孢子菌(Mg)和絮状表皮癣菌(Ef)各1株,均为购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的标准株。
2.药物、药物提取及培养基制备:射干1000g,由本院中药房提供。
根据李应勤等[1]的方法,取射干1000g 粉碎后,以95%乙醇回流提取3次。
合并提取液,加热浓缩,得稠膏200g,加水溶解,滤去不溶物。
水溶液依次用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减压回流,三部分得量分别是25g、9g和30g。
取三部分提取物和前两部分混和物(1∶1) 各2g、2g、5g和2g,分别溶于3ml二甲基亚砜中,将4种溶液分别以沙堡琼脂培养基稀释至10 0ml做为初浓度,再倍比稀释5次,得6个浓度的系列药基。
设实验组、对应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冷藏备用。
3.抑菌效果观察:将5种皮肤癣菌分别移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25℃培养7~14天,以手术刀刮取菌丝体,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研磨,至形成菌悬液(菌丝长度约为10~50μm)。
离心(40 00r/min,5分钟),弃上清液。
取沉淀菌丝分别加入沙堡液体培养基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调节菌丝浓度为0.5~1.0×107CFU/ml。
5种菌悬液分别振荡混匀,接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基斜面的底部,接种量10μl,平行样品3管。
试管直立放置,25℃培养2周。
3管均无生长为阴性,阴性管的最低药物浓度为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射干中药效物质成分提取工艺研究_邹桂欣_尤献民_李国信_等

更合理。◆
参考文献
[ 1 ] 李国信,姜鸿,邸子真 . 射干抗炎物质基础研究 [ J ] . 药物评价 研究,2010,33 ( 5 ) :384-387.
[ 2 ] 张武标,沈阳,王小洁 . 正交实验优选复方逍遥合剂的水提取 工艺 [ J ] . 儿科药学杂志,2010,16 ( 6 ) :40-41.
射干抗炎、抗病毒、抑菌、止咳药效物质成分提取 的工艺条件。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1100 液相色谱仪,DAD 二 极管阵列检测 器 ;射干药材(采自湖北团风),测定用乙腈为色谱 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评价指标确定 射干药效物质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射干中抗
炎止咳抑菌及抗病毒作用是 24 个组分的共同作 用,根据保留时间及性质将其分为指标 1、指标 2、 指标 3,作为工艺指标成分,进行方法学实验并对 提取工艺条件进行考查,以期得到更为合理的工
Key words :Belamcanda chinensis ;effective substance ;extraction process ;orthogonal test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DC. 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之功效。射干含有多种成分,前期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有 24 种成分参与射干的抗炎、抗病毒、 抑菌、止咳作用 [1],除了已知的鸢尾苷、野鸢尾苷、 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及白射干 素等异黄酮成分,还有 18 种待分离确定的成分, 因此仅用已知的异黄酮对照品为指标,对射干抗 炎抗病毒止咳抑菌成分的提取可能不适当,本文 拟采用以所有药效物质成分为指标,将其按保留 时间分为三组即指标 1、指标 2 和指标 3,并进行 了线性关系、精密度等方法学考查,结果表明,三 个指标成分方法考查结果均合格,并以此确定了
射干现代研究进展浅析

2020.2专题论述射干现代研究进展浅析张艳阳关琛袁卉馥(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文章论述了射干生长分布、药理作用、种子活性及抗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现代生产中射干种子发芽率较低、发芽不整齐及不同产地的射干产量差异大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射干生产的展望,为培育优质高产的射干提供依据。
关键词:射干;问题;研究进展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为莺尾科射干属多年生直立草本药用植物。
根茎为黄色或黄褐色不规则块状,须根较多,也呈黄色,以根状茎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炎、消肿止痛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肝脾肿大及腰痛等症。
在中国22个省市都有种植,主产于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陕西及云南等省、自治区。
多生长于海拔较低的林缘或山坡草地中,但在西南山区,海拔2000~2200m处也可生长。
射干的适应能力强,喜温暖、耐旱、耐寒也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向阳、地势较高、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最佳环境,在低洼水地容易引起根状茎腐烂,不宜种植,土壤酸碱性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
除此之外,射干的花型秀美,颜色亮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研究进展1.1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射干能有效消除上呼吸道炎的渗出物,有利咽祛痰、止痛解热的重要作用。
同时,射干也能促进唾液分泌,也有抗透明质酸酶的作用。
射干的抗菌试验表明,其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埃可病毒、疤疹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醇溶液能使家兔血压持续下降、脉搏增大、呼吸呈暂时性兴奋状态,频率加速或幅度变大[1]遥现代临床上,射干用于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咽炎等。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射干的药理活性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学者们研究发现,射干除了具有抗炎、镇痛、抑菌等作用[2],还具有抗溃疡的作用,能够增强小鼠体液免疫[3];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能够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4];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5];射干中的化学成分,如:射干苷、莺尾苷对醛糖还原酶具有抑制作用问;三萜类化合物可以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叫莺尾黄素和莺尾苷可以抑制鸡胚胎血管生成冈,莺尾黄素对于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具有抑制作用[9,叫秦文艳等[11]进行了射干提取物体内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射干提取物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射干提取物对体内体外所有菌株均有抑制作用。
中药射干的本草学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 究
夏 循 礼 , 光 源 何
关键 词 : 射干; 本草学 中图分 类号 : 2 2 7 R 8 .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80 0 (0 9 0 -7 1 2 10 -8 5 2 0 )4 8 - 0 0
佛 云 夜干貂犬就 (i, j 左犬 右就 ) 此是 恶兽 , u , 似青 黄狗 , 食 射干 B lm a d hnni( )D e cn ac i s L C为鸢 尾科 射干 属植 物 , a e s 是 《 经》 : 味 比较 常用 的 中药 , 清热解毒 、 咽消痰 、 具 利 散结 消肿 之功效 , 人 ; 阮 公 诗 云 : 干 临 层 城 。此 即 是 树 , 之 射 干 , 高 大 者 ; 又 夜 今 殊 本 即 亦 秋 药用其根茎。我 国仅一 种。 自《 神农 本草 经》 , 国历 代本 草 草 射 干 , 人 间 种 为 花 卉 , 名 凤 翼 。 叶 如 鸟 翅 , 生 红 花 赤 点 。 始 我 名 茎长 四寸 , 于高 山之上 , 生 学著作多有记 载 。但是 射干异名 众多 , 又常 与鸢尾科 的鸢尾 、 蝴 又有苟子 云:西方 有木焉 , 日射干 , 其茎非能长也 , 立者然也 。这几种说法 , 所 除了本 蝶花( 也称川射干 ) 白射 干等 混淆 , 和 而本 草著 作也 有相 当一 部 而临百仞之渊 , 分仅注重考经问典 , 少有 实地 考察 和 验证 , 因此也 是 混淆难 清 。 草射干记载可 以接纳外 , 另外两种说法都不 能确认 。射 干有 树类 对射干的栽 种和购销 、 用药都造 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本文尝试 对 说 , 阮公诗 与苟子语 即矛盾 , 没有其他文献印证 , 在也 不见 且 现 射干的本草历史作一简要介绍 , 并予 以分析考证 。 射干树 。至于《 经》 佛 所云恶兽 , 有可能更 多是故 事传说 而 已, 且 1 射 干 的 名 称 问题 与本草无涉 , 因此不作多考 。 射, s , 读 又读 y。《 说文》: 射 , “ 弓弩发 于身 而中于远 也。 2 射 干 的本 草 记 载 ” 射 干 , 读 y , 名词 , 射人 。如仆 射 , 官 名 , 射 作 指 古 掌兵 事。故射 《 神农本草经 》 记 载射干语为 : 一名乌扇 , “ 一名乌 蒲 , 生川 干亦名夜 干。现 在都称 射 ( ) , 其始 多称 射 ( 干 , s 干 而 y ) 或者 谷 田野。 此时即 已定名为射干 , ” 并且有 “ 乌扇 、 乌蒲 ” 的异名 。生 夜干 。明朝刘文 泰编撰 的《 本草 品汇摘 要》 u 和宋代唐 慎微撰 的 长环境准确 , 为后世 本草 著作 采用 。《 神农 本草 经》 射干 位列 将 《 类本 草 》 都 明确 提到 这一 点 。而为 何命 名 射 干?据 赵存 下 经 , 于“ 证 属 大毒” 品( 神农本 草经》 之 《 对本 草分经依 据 “ 补而无 义, 赵春塘在《 本草名考》 中分析 : 此物在夏秋 之中抽茎 , “ 强硬 毒 为上 经 , 补而微 毒为 中经 , 大毒 为下 经 。 并且 上 经 为君 , ” 主养 而长 , 如射( 人 执竿 , y) 因名 射 ( ) ” 本草 图经》 也 谓 : 命 以应 天 , 干 。《 无毒 , 多服 、 服不 伤人 ; 久 中经 为臣 , 主养性 以应人 , 无 “ 观射 干之形 , 今 其茎梗疏长 , 正如长 茎状 , 得名 由此尔 。 而陶弘 毒有 毒 , ” 斟酌 其宜 ; 经为使 , 下 主治病 以应 地 , 多毒 , 可久 服。 不 ) 景所云 J“ 白, :花 茎长 , 如射人之 执竿 。故名 ” 。此义 有疑 , 因为 从这里 可以看出中医药 思想本 原重预 防 、 生 , 养 次之则 治疗 。而 射干并不著 白花 。有可能是 陶弘景并未见到花期时 的射干 , 只是 现代 医学思想则不再分经论药 , 重在疗效 , 对症 即为 良药 , 治愈方 在 已有射干之名后对其进行名 考时推定的 , 以在花色上描述有 为佳 品 , 所 无上 中下经之分 。 误; 或者是 陶弘景所见 为开 白花 的白射干 , 乃鸢尾科 的一个属 , 植 《 名医别录》 记载射 干更 为全 面和具 体 : 一 名乌 妥 , “ 一名 物形态上与射干有较多相似之处 。但其余 描述基本正确 , 名考也 乌 吹 , 名草 姜 , 一 生南 阳 山谷 田野 。三月 三 日采 根 , 阴干 。 首次 ” 合乎推理 。 提到根据药用部 位根茎的形 态特 征产 生 的异 名 “ 草姜 ” 生 长地 , 射于异名众多 , 乌吹 , 有 乌扇 , 蒲 , 乌 草姜 , 要 , 翼 , 乌 凤 鬼扇 , 理也提 到南 阳( 和现在 的南 阳是 同一地 点 ) 并 且对 采 收和炮 制 , 扁 竹 , 竹 根 , 人 掌 , 剪 草 , 刀 草 , 蒲 扇 , 萱 草 , 蝶 花 , 也开始关注 。三 月是合 适 的采收 时节 , 季九 、 扁 仙 绞 剪 山 野 蝴 秋 十月也 是适合 的 紫蝴蝶 , 开喉箭等 。多是各 地俗 名 , 也有 一些 是混淆品的俗名 , 见 采收时节 。因为射干药用 部位 是 根茎 , 沈括 在《 按 梦溪 笔谈 》 诸历代本草著作 。各种 异名 大 多是 根据 射干 的植 物 形态 而来 。 中所述 “ 大率 用根者 , 若有宿 根 , 取无茎 叶时采 , 须 则津 泽尽 归其 如根据射干叶的形状 的有乌扇 、 吹 、 乌 乌娶 、 乌蒲 、 凤翼 、 扇 、 鬼 山 根 。 射干为多年生草本 , ” 药用的也是其宿根 ( 茎 ) 所 以三 月和 根 , 蒲扇 、 仙人掌等 ; 又如射干叶扁而根茎状似竹 、 , 姜 故名扁竹 、 竹 九 十 月 都 是 采 根 的适 当 时 节 。 “ 干 ” 当 , 世 有 “ 于 ” 说 , 扁 阴 至 后 暴 之 根、 草姜等 。只是蝴蝶花 、 蝴蝶二 名 , 紫 可以断定 为鸢 尾 , 认作 不 若 “ 干 ” 要 。 误 阴 为 射干, 取其花 形 、 花色命名 而误 , 因为射 干花并形 不象蝴蝶 , 也非 陶弘景在《 草经集注 》 中论 述射 干 : 一 名乌 扇 , 本 “ 一名 乌 紫色。可能是 鸢尾科 中 的鸢尾 和蝴蝶 花 ( 川射 于 ) 中的一种 , 或 蒲 , 一名乌妥 , 一名乌 吹, 一名草姜 。生南 阳川谷 田野 。三月 三 日 者 两种 。当然 , 前面提 到的据射 干叶形 而命 名 的各种俗名 中 , 也 采 根 , 阴干 。此 即是 乌娶根 也 , 坛多种 之 , 庭 花黄 色。乌妥 , 即其 不 可避 免有混淆 鸢尾 、 蝴蝶 花和 白射干 为射干 的 , 因为射 干与 鸢 叶名矣 。又别有射干 , 相似而花 白茎长 , 似射人 之执 竿者 。 此处 ” 尾、 蝴蝶花和 白射干之 间叶形极为相 似 , 只是难 以一一 考证 罢 了。 的“ 又别有射干 , 相似而花 白茎长 ” 当为 鸢尾科 的白射干 , 了花 除 而扁竹 和扁竹根则更 有可能是射干和蝴蝶花 的混 用名 , 除非 明确 为 白色 , 其余形态 特征 与射 干基本相似 。 分辨花 的颜 色。至于吴普 所云“ 射干 , 一名黄远也 ( 御览 ) ” 。 后世 苏敬等在唐《 新修本草 》] 中说 “ o 3 射干 , 此说 是也 。其 鸢尾 , 皆不见载于其他本草 著作 , 难于考证 , 也不知所云 。 叶都 似夜干 , 而花 紫碧色 , 不抽高 茎 , 似高 良姜 而 肉白, 即鸢 根 根 另外 , 还有陈藏器 在 《 草拾遗 》6中论及 : 干总有 三 物 , 头也 。 在这 里 , 本 [ 3 射 ” 苏敬 等对 射干 和 鸢尾 的叶 、 、 进行 了具 体 的 茎 根 比较分 辨 , 皆当。陈藏 器在 《 本草 拾遗》 中也 对射 干和 鸢尾进 收 稿 日期 :0 80 -6 修 订 日期 :0 80 —2 2 0 -22 ; 20 -82 行 了比较 : 鸢尾 、 干二 物相 似 , “ 射 人多 不分 。鸢尾 也人 间所 种 , 基 金 项 目 : 家“ 7 ” 划前 期 研 究 专 项 资 助 (0 5 C 90) 国 93 计 2 0 C A10 苗低下 于射 干 , 鸢尾 , 秋 生紫碧 花者 是 也。 在 这里 , 藏器 如 夏 ” 陈 作者简介 : 夏循礼( 9 9), 汉族) 湖北荆 州人 , 为华 中科技 大学在 是对射 干和鸢尾的苗高 、 16 . 男( , 现 特别是 花色进行了 比较。紫碧花是鸢尾 读博士研 究生 , 硕士学位 , 主要从 事药用植物的分子生物 学与生物技术研 科 鸢尾 、 蝴蝶花两属植物 的花色特征。 究工 作 . 五代韩 保异等撰 的《 蜀本草》 1 首 次对射干 的株高 、 、 、 [ 1 花 实
射干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射干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陈云珠;钟鸣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06(004)010
【摘要】射干是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为常用中药,已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味苦,寒,入肝、肺经。
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痰的功效,主要用于咽喉肺痈,痰咳气喘等症,为治疗喉痹咽痛之要药。
主治咽喉痰患之方剂大多以射干为君药组方,均有较好的疗效。
现将近年来射干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陈云珠;钟鸣
【作者单位】靖江市卫生进修学校,江苏,靖江,214500;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
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射干叶中黄酮碳苷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良;张玉奎;戴荣继;邓玉
林
2.射干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J], 韦永娜;王伟鹏
3.射干现代研究进展浅析 [J], 张艳阳; 关琛; 袁卉馥
4.阿胶现代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J], 祁建宏;董芳旭;王凯
5.试述人参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J], 张晓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单向灌流法测得的单一提取物和 组方吸收参数表( n= 3, x s )
色谱柱: Kromasil- C18( 150mm 4 6mm, 5 m) ; 流 动相: 乙腈- 0 2% 甲酸 水梯度 洗脱 ( 0~ 30min, 乙腈 10% ~ 20% ; 30~ 60min, 乙腈 20% ~ 40% ) ; 检测波长: 268nm; 进样量: 20 L; 柱温: 30 ; 流速: 1mL min。 2 1 3 HPLC 方法的专属性考察
样品 吸收参数
射干苷
橙皮苷
射干 K a 10- 3 min
4 53 0 27* *
陈皮 组方
K app 10- 4 cm min K a 10- 3 min K app 10- 4 cm min K a 10- 3 min K app 10- 4 cm min
3 80 0 25* *
13 43 0 86 13 98 1 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392( 2009) 06- 0102- 03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特色之一。现代研究中药复 方配伍的重要方法以方剂化学( 物质基础) 和方剂药效 学( 作用和作用机理) 及其相关性研究最为热点。但对 中药的体内过程较少涉及[ 1- 3] 。通过抗病毒、解热、抗 炎实验的药效指标, 我们筛选得到射干和陈皮提取物 的最佳组方, 该组方的比例优于其他比例或单一组方 的药效。但其优效的机理尚不清楚。本文采用大鼠在 体肠灌流法, 以在体肠吸收的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表 观吸收系数( Kapp) 为指标进行两种提取物组方前后有 效成分的吸收变化研究, 进一步为组方的合理性提供 生物药剂学依据。 1 仪器、材料及实验动物
的 5 个 Ka 和 Kapp 值进行偶然误差值的取舍, 取舍后必 须保证至少有 3 个以上的 Ka 和 Kapp 值无显著误差, 最
终的 Ka 和 Kapp 值分别为这几个相近值的平均值。
3 实验结果 3 1 方法学考察结果
本色谱条件测定结果显示, 空白肠灌流液对药物 的测定无干扰。供试液色谱峰保留时间与对照品溶液
通络, 活血散瘀, 消肿止痛; 白芷、防风辛温发散, 通达 营卫; 山甲、皂刺通行经络, 溃坚消肿; 花粉、贝母清热 化痰排脓; 甘草为使, 调和诸药。通过观察表明, 传统 中医药治疗慢性附睾炎优于西药组, 充分显示了传统 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越性。
伯仲论坛
射干和陈皮提取物组方前后肠吸收的变化研究
郝建华, 杨中林* , 李萍
密称定, 加 0 2mL 二甲亚砜初步溶解, 再用 K- R 缓冲 液溶解并定容至 250mL。
陈皮提取物的供试液: 取 7 5mg 陈皮提取物, 精密 称定, 加 0 2mL 二甲亚砜初步溶解, 再用 K- R 缓冲液 溶解并定容至 250mL。
组方供试液: 取陈皮提取物 7 5mg, 精密称定, 加 0 2mL 二甲 亚砜 初步 溶解, 再 精密称 取射 干提 取物 11 25mg, 用 K- R 缓冲液溶解并定容至 250mL。 2 1 2 色谱条件
中医药学报
2009 年第 37 卷第 6 期
1 02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Vol 37, No 6, 2009
痛, 严重可导致不育。 慢性附睾炎属于祖国医学 子痈 范畴, 多由湿热
下注、气滞血瘀所致, 而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 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以双花为君, 性味苦寒, 最善清热解毒, 又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橘皮行气
8 20 0 40 7 43 0 50 9 11 0 29 8 27 0 45
注: 与组方比较, * * P< 0 01。
4 讨论 目前, 国内大多采用在体肠循环技术研究药物在
体肠的吸收情况。实验中需要加入非吸收性标示物, 但研 究表 明标 示 物本 身 有微 量 吸收 而 有一 定 的干 扰[ 4,5] 。本实验采用单向灌流法, 利重量法计算药物吸 收速率常数和表观吸收系数, 避免了引入标示物带来 的计算误差, 操作简便, 实验结果更为准确。
由于橙皮苷的水溶性极差, 几乎不溶于 K- R 溶 液液中, 本实验采用二甲亚砜将陈皮提取物初溶后再 溶解于 K- R 溶液液中。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平行可比 性, 射干提取物溶液和组方溶液的制备方法同陈皮提
管道, 收集流出液。最后处死大鼠, 再剪下被考察的肠 段, 测量肠段长度( l) 与内径( r) 。
本实验考察的全肠段插管( 不结扎胆总管) 是在十
二指肠上端距幽门 1cm 及回肠下端距盲肠 5cm 各插 管。
2 3 数据分析 射干苷和橙皮苷的吸收速率常数( Ka ) 和表观吸收
系数( Kapp ) 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
取 K- R 缓冲液对大鼠全肠段灌流, 收集流出液, 即空白肠液。精 密称取射干和陈皮两提 取物的组方 1 02mg, 置于 5mL 量瓶中, 再用空白肠液溶解并定容, 密封, 置 37 恒温水浴中, 分别于 0h, 2h, 4h, 6h 和 8h, 测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峰面积。 2 1 6 精密度试验
NaH2 PO4 0 32g, MgCl2 0 02g, C6H12 O61 4g, 加蒸 馏水 适
2009 年第 37 卷第 6 期
中医药学报
Vol 37, No 6, 2009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1 03
量使成 1000mL 。 射干提取物的供试液: 取 11 25mg 射干提取物, 精
SD 大鼠, 雄性, 体重 200~ 250g, 由中国药科大学 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 2 1 肠灌流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2 1 1 试液配制
Krebs- Ringer s 营养 液 ( 简 称 K - R 缓 冲 液, pH7 4) : NaCl7 8g, KCl0 35g, CaCl20 37g, NaHCO31 37g,
保持一致 ( 见图 1) 。表明 该测定条 件具有良 好的专 属性。
射干苷的标准曲线方程: y= 189901x+ 81753( R2= 0 9997) , 射干苷在 4 2~ 100 g mL 的范围内线性关系 良好; 橙皮苷的标准曲线方程: y= 23203x- 12726( R2= 0 9993) , 橙皮苷在 3 3~ 80 g mL 的范围内线性关系 良好。
取禁食 12h( 自由饮水) 的大鼠, 腹腔注射 0 2g mL 乌拉坦溶液麻醉( 剂量 1 0g kg) , 固定, 维持 37 体温, 沿腹中线打开腹腔约 3cm, 分离出待考察肠段, 于两端
切口, 插管并结扎。伤口处用浸有生理盐水的脱脂棉 覆盖保湿。用预热至 37 的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 洗干净, 再用空气将生理盐水排净, 装好装置。
Prominence LC- 20AT 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
收稿日期: 2009- 09- 09 修回日期: 2009- 09- 20 基金项目: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编号: 2006BAI06A11- 14) 作者简介: 郝建华( 1984- ) , 女, 在读硕 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 中药新药 研
药物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射干苷和橙皮苷在灌 流液中 8h 内稳定。
测得的射干苷和 橙皮苷的精密度的 RSD 分别为
中医药学报
2009 年第 37 卷第 6 期
1 04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Vol 37, No 6, 2009
0 85% 和 0 68% , 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测得的射干苷和橙皮苷的回收率分别为 99 53%
分别取空白肠灌流液、射干苷和橙皮苷混合对照 品溶液及供试液, 进样, 于 2 1 2 项下色谱条件下测 定。 2 1 4 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密称取 射干 苷对 照品 6 26mg, 橙皮 苷对 照品 5 00mg, 置 10mL 量瓶中, 甲醇溶解并定容。然后分别 取 0 03、0 1、0 2、0 4、0 6、0 8mL 置 5mL 量瓶中, 用 K - R 缓冲液稀释定容, 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 溶液。于 2 1 2 项下色谱条件进行药物浓度检测, 以 峰面积 Y 对浓度 X( g mL) 进行线性回归, 得标准曲线 方程。 2 1 5 稳定性试验
( 中国药科大学教育部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 目的: 以在体肠吸收的吸收速率常数( K a) 和表观吸收系数( Kapp ) 为指标研究射干和陈皮提取物
组方的合理性。方法: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 利用 HPLC 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 研究组方前后其
主要活性成分射干苷和橙皮苷的吸收变化。结果: 组方后的射干提取物中射干苷的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 98 24% , RSD 分别为 0 55% 和 1 97% , 结果表明该 方法的回收率良好。
图 1 空白肠灌流液( A) 、射干苷和橙皮苷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B) 、供试液( C) 的 HPLC 色谱图
3 2 单一提取物和组方中各有效成分吸收的比较 各提取物和组方的活性成分的吸 收参数见表 2。
实验时取不同的供试液( 预热至 37 ) 100mL, 先 以 1 0mL min 的流速灌流 10min, 再将流速调为 0 2mL min 并开始计时。进口处用已知质量的装有供试液的 小瓶以一定的流速进行灌流, 出液口处用另一已知质 量的小瓶收集, 每隔 20min 迅速更换一次供试液小瓶 和收集液小瓶, 称重, 计算灌入和收集的供试液质量。 本实验共收集 5 次流出液, 实验结束后, 先用空气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