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平扫联合MR胆胰管造影用于诊断胆管壶腹区病变的效果分析
评价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

评价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通过利用不同组织对磁场的不同反应,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领域。
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MRI的一种专门用于显示胰腺与胆道结构的成像技术,它能够清晰显示肝门胆管癌的位置、形态和范围,对于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门胆管癌是胆管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位于肝脏与胆道交界处,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属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
及早发现和准确分型、分期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MRI和MRCP作为无创伤、高分辨率的检查方式,能够为肝门胆管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MRI和MRCP能够清晰显示肝门胆管癌的解剖位置和形态特征。
肝门胆管癌常位于肝内外管道交接处,结合MRI和MRCP检查可以准确反映其位置、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MRI采用不同序列扫描,通过T1和T2加权成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信号特点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准确定位和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
MRCP则利用胆道分泌的胆汁作为造影剂,能够清晰显示胆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评估肝门胆管癌的范围和术前的手术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MRI和MRCP可以帮助对肝门胆管癌进行准确的分型诊断。
肝门胆管癌根据其解剖部位和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类型。
内生型肝门胆管癌位于胆总管、肝内外胆管交界处,MRCP可以清晰展现其对胆管的浸润和狭窄情况,帮助准确定位和分型;而外生型肝门胆管癌位于肝外胆管或肝总管,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其肿瘤在胆管周围的生长情况,有助于进行分型诊断。
MRI和MRCP对于肝门胆管癌的分期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肝门胆管癌的分期诊断主要参考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血管侵犯等因素,而MRI和MRCP可以清晰显示肝门胆管癌的病灶大小、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以及对血管和淋巴管的侵犯情况,有利于准确分期。
评价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

评价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利用高强度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产生人体内部的详细影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在MRI的基础上添加对胆管及胰管进行造影的一种技术,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这些器官的解剖结构及病变情况。
对于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门区域的恶性肿瘤,通常来自肝内外的胆管上皮细胞,并且易于侵犯邻近的胰头、十二指肠、肝脏以及胃等器官。
由于其独特的部位和侵袭性,使得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非常重要。
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肝门胆管癌的位置、体积及周围器官的受侵情况。
传统的B超检查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显示病变的范围和侵犯情况。
而MRI能够通过不同的序列和参数设置,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对肝门胆管癌进行全面、立体的评估。
特别是对于局部的侵袭性,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则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胆管及胰管的情况,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
肝门胆管癌的分型一般采用Bismuth-Corlette分型和TNM分期系统。
而针对胆管及胰管的侵犯情况,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则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地评估肿瘤的范围和侵袭程度。
尤其是对于肝门胆管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评估肝门胆管癌的远端转移情况。
通过MRI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对周围淋巴结、血管及肝实质的侵犯情况,从而评估肝门胆管癌的远端转移风险。
尤其是对于手术治疗是否适用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MRI能够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避免盲目手术和风险放大。
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来我院进行诊治并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8例患者经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梗阻者31例、恶性梗阻者17例。
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准确率,在胆道梗阻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明确病变浸润范围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MRI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胆道梗阻疾病胆道梗阻性疾病在临床多见,虽然有良、恶性之分,但是其主要表现均为梗阻性黄疸。
影像学检查一直是作为发现胆道系统的梗阻部位及原因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得到了认可。
1 一般资料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3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隐痛或不适感、皮肤瘙痒、巩膜黄染、食欲减退、消瘦、部分患者有发热、寒战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部分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有所升高。
2 检查方法要求患者空腹8小时,采用美国GE公司HighSpeed 1.5T MRI机,体部线圈,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Gd—DTPA。
患者仰卧,以肝门部为中心(包括膈顶至胆管末端),整个3D容积扫描为200~250mm,单层层厚为4.0mm,进行常规轴位T1WI、T2WI、STIR、冠状位T2WI平扫、容积动态增强扫描(LAVA)、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
对比剂:剂量为0.2mmol/kg、注射速率为2~3mL/s,要求在一次屏气内完成LAVA序列采集,时间为11~13s,采集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的图像。
MRI平扫结合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MRI平扫结合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胆系结石在我国十分常见,属于临床多发性疾病,同时也是胆道梗阻的常见因素,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胆系病变中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场MRCP的应用对胆系结石的诊断有明显的优点[1-2]。
为探析MRI平扫结合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术前1.5T MRI平扫及MRCP的影像资料,并与术中及术后进行对照,旨在进一步提高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或ERCP取石的65例患者的1.5T MRI平扫及MRCP的影像资料,手术证实单纯胆囊结石25例,单纯胆总管结石27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岁,2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黄疸,33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和不适。
1.2 檢查方法患者检查前6 h禁水,使用GE公司Signa HD-X 1.5T超导MRI 仪,采用体部8通道Torso线圈,患者仰卧位,行上腹部平扫,采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轴位T1WI,TR/TE:160/45 ms,层厚/间隔:5/0.5 mm,FOV:38 cm×34 cm,矩阵256×192,T2WI-FS 横轴位扫描(TR=1600 ms,TE=81 ms,层厚为6 mm,间隔1.8 mm,矩阵=256×256),屏气T1WI横轴位扫描(TR=113 ms,TE=4.76 ms,层厚为6 mm,间隔为1.8 mm,矩阵256×256),再行3DMRCP扫描(TR=1600 ms,TE=698 ms,层厚为1.2 mm,间隔为0.6 mm,矩阵=256×256)。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壶腹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磁共 振胆胰管成像在壶腹 部肿瘤患者 中的诊 断价值和意义 。方 法 2 3 例壶腹
部 癌症患 者均经病 理组 织学检查 证实 , 本 组患者 均行磁共 振胆 胰管成像 检查 , 观察壶腹 部病 变情况 。
结果
所选 的 2 3 例患者均 在磁 共振胆胰管成像 中明确 显示 胆总管下段 出现梗 阻征象 , 其胆管 出现了不
大, 2 例 患 者 壶 腹 部 未 见 异 常 表现 。根 据 上 述 磁共 振 检 查 表 现 , 磁 共 振 诊 断 结果 : 1 7例 患者 诊 断 为 壶 腹 癌 、
2 例 患者诊 断为胰头癌 、4例患者诊断 为十二指肠乳头癌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 1 5 例 患者诊断 为壶腹
癌 、8例 患 者诊 断 为十 二 指 肠 乳 头 癌 。 结论 磁 共 振 胆 胰 管成 像 在 壶 腹 部 肿 瘤 检 查 中有较 高 的诊 断 价 值 ,
同程度 的扩 张 , 其 中 9例患者显示胰管有扩 张表现 , 3例患者没有显示胰管 , 1 l 例患者 的胰管有显像但 没有显示 出扩张表现 。磁共振 胆胰管成像显示 胆管截断 患者 共 l 5例 , 8 例 患者胆管在成像 中显示为逐
渐变细直到胆管 消失 。磁共振检查显示 1 9例患者有壶腹 部肿块表现 , 2例患者在磁共振下怀疑为胰头肿
此项检查具有无创 、不需要对比剂及检查结果图像 清楚 等优点 , 临床效果 良好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关键 词 】来自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 壶腹部肿瘤
D O I : 1 0 . 1 4 1 6 4 / j . c n k i . c n l 1 - 5 5 8 1 / r . 2 0 1 5 . 1 7 . 0 3 7
MRCP 结合MR 平扫在诊断胆管壶腹部结石中的价值

MRCP 结合MR 平扫在诊断胆管壶腹部结石中的价值发表时间:2015-10-15T14:22:20.14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周建昌纪丽萍刘扬[导读] 河北北方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MRCP结合MR平扫对块状结石、泥沙样结石定性准确,对MRCP阴性结石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周建昌纪丽萍刘扬河北北方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北张家口 075100【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MR平扫在诊断胆管壶腹部结石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经外科手术或行ERCP证实的胆管壶腹部结石58例。
初步探讨MRCP结合MR平扫在诊断胆管壶腹部结石的价值。
常规MRI包括轴位(T1WI、T2WI、T2WI+FS),冠状位(T1WI);MRCP包括3D MRCP和2D MRCP多角度厚块MRCP检查。
结果:块状结石36例,泥沙样结石9例,MRCP阴性结石13例。
MRCP结合MR平扫能清晰显示块状结石及泥沙样结石的形态、分布,对其诊断的准确率为100%。
对MRCP阴性结石部分能显示其形态。
结论:MRCP结合MR平扫对块状结石、泥沙样结石定性准确,对MRCP阴性结石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MRCP;MR平扫;胆管结石;阴性结石;诊断【中图分类号】R57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89-02 胆管壶腹部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引起梗阻性黄疸。
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不仅在于明确结石的数量、大小、引起梗阻的程度,而且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影像学检查中MR检查具有多序列成像,无创伤,无电离辐射的优点,尤其是MRCP能够直观的观察胆管结石的形态、数量、大小,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胆管壶腹部结石58例,初步探讨MRCP结合MR平扫在诊断胆管壶腹部结石的价值。
壶腹周围癌的MRI诊断价值

壶腹周围癌的MRI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6-12-28T14:10:40.9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4期作者:孙海林[导读] 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其中包括4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
射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盐城 224300 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临床上包括壶腹癌、胆总管远端癌、胰腺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1】。
因临床表现相同,解剖部位邻近,其治疗方法相似,但预后有所不同【2】。
对89例经病理证实的壶腹部周围癌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 29例壶腹癌、27例胆总管远端癌、21例胰腺癌、6例十二指肠癌及6例混合型壶腹周围癌。
壶腹癌典型表现为壶腹部区乳头状肿块、管壁不规则增厚,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膨出。
典型胰腺癌呈实质性乏血供的肿块;有时病灶邻近胆管、胰管近端及远端显示为4个独立的管道(即四段征);胰腺分支导管的扩张具有特征性。
胆总管远端癌表现为胆总管远端截断,管壁增厚或管腔内出现息肉状肿块。
扩张的近端胆管,不扩张的远端胆管及可扩张或不扩张胰管可形成特征性的三段征。
MRI胰胆管造影和MRI断面对壶腹周围癌定位诊断有价值。
研究背景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其中包括4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别为(a)乏特氏壶腹区壶腹癌;(b)胰腺段胆总管癌;(c)胰头及钩突部胰腺癌;(d)十二指肠癌。
由于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相似,手术标本相近,准确定位困难【3,4】。
但肿瘤的预后与部位密切相关,其中以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整体存活率最高、以胰腺癌的存活率最低,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就各类壶腹周围癌的MRCP和MR断面图像予以回顾性分析和探讨。
法特氏壶腹解剖结构通常,胆总管与主胰管以3种形式汇合:(1)汇合形成总胆管(即乏特氏壶腹管),占60%;(2)“双管齐下”汇合于十二指肠乳头顶点,占38%;(3)双管独立开口于十二指肠,占2%。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R)的临床应用分析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R)的临床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6-04-27T16:24:52.4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作者:王正前孙中婷[导读]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223400) MRCP检查成功率高,胰胆管显示清晰,可应用在各种胰胆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正前孙中婷(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223400)【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18例正常者与46例胰胆管病变者,均给予MRCP检查,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正常者胰胆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胰胆管病变者,MRCP能显示各种病变影像学特征,总诊断符合率达86.96%(40/46),胰胆管梗阻程度判断与定位诊断准确性达100%(39/39),定性诊断准确性达82.05%(32/39)。
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胰胆管显示清晰,可应用在各种胰胆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67-02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简称MRCP,为现阶段MR技术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是胰胆系疾病影像学诊断的新途径。
MRCP与当前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对比,优势更明显,检查方法安全可靠、便捷、无创伤性、可省去造影剂等,而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1]。
为了研究MRCP技术的诊断价值与效果,本院近来对18例正常者与46例胰胆管病变者临床均给予MRCP检查,现对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8例正常者与46例胰胆管病变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给予MRCP检查,其中正常者为对照组,为非胰胆管病变而MRI检查者,共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8.62±6.72)岁。
胰胆管病变者为观察组,为临床产生胰胆系症状者,共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8.85±6.92)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平扫联合MR胆胰管造影用于诊断胆管壶腹区病变的效果分析作者:郑礼禄王青乐魏敏曹稳福杜瑞宾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36期【摘要】目的:探讨MRI平扫联合MR胆胰管造影(MRCP)用于诊断胆管壶腹区病变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壶腹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平扫联合MRC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62例患者的MRI平扫与MRCP检查与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9.7%(26/29),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0.9%(30/33)。
结论:MRI联合MRCP用于胆管壶腹区病变的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范围、部位、程度,并可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壶腹区;胆管;磁共振成像;胆胰管造影doi:10.14033/ki.cfmr.2016.36.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053-03Effect Analysis of MRI Scan Combined with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Diagnosis of Ampuller Disease of Bile Duct/ZHENG Li-lu,WANG Qing-le,WEI Mi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6):53-55【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iency and value of MRI plain scan combined with MR cholangio pancreatic ductography(MRCP) for the diagnosis of ampulla lesions.Method:62 cases of ampullary lesions who accept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y accepted MRI plain scan combined with MRCP examination,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and the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and surgical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esults of MRI scan and MRCP examination and ERCP and surgery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62 case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Benign lesions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of MRI scan and MRCP examination was 89.7%(26/29),the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of malignant lesions was 90.9%(30/33).Conclusion:MRI combined with MRCP for ampulla lesions examination can clearly shows the lesions of the range,location,extent,and it can be used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is high,it is worth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Ampullary region; Bile du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holangiopancreatographyFirst-author’s address:Fujian Provincial Jinshan Hospital,Fuzhou 350028,China胆管壶腹区病变一般会导致低位胆道梗阻,因此治疗前的明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1]。
临床上常用来诊断壶腹部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和ERCP 等,其中超声检查结果容易受到肠道气体的干扰,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低,ERCP则属于有创检查,容易引起多个并发症[2]。
临床研究证实,MRI联合MR胆胰管造影(MRCP)在壶腹区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还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3]。
本研究则是对MRI联合MRCP诊断胆管壶腹区病变的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62例胆管壶腹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ERCP以及手术病理确定为壶腹区病变。
62例患者中结石21例,炎性病变8例;恶性病变者33例,胰头癌15例,壶腹癌6例,胆总管下段癌1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
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27~73岁,平均(39.3±10.7)岁。
62例患者中良性病变者2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17例,腹部疼痛18例,腹部疼痛伴随食欲不振14例,腹部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3例。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联合MRCP检查,将检查结果与ERCP以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检查的准确率。
检查采用GE公司和1.5HDMR机进行,检查前所有患者禁食禁饮6 h及以上,同时确定患者无胰腺炎以及相关禁忌证,扫描前饮水800 ml,检查前0.5 h和扫描前分别口服T2阴性造影剂以消除胃和十二指肠的重叠信号,患者呼吸屏气配合检查。
采取仰卧头先进体位,扫描范围为膈顶到双肾下极。
MR扫描序列为轴面T1WI、T2WI、T2WI+FS和冠状面T2WI。
MRCP的成像包括2DMRCP成像和3DMRCP成像,均使用自由呼吸门控技术的重T2WI3D薄层序列。
T1WI的扫描参数为:TR 10 ms,FOV 260 mm×260 mm~340mm×340 mm,TE 4.61 ms;T2WI参数:TR 500 ms,FOV 260 mm×260 mm~340 mm×340 mm,TE 75 ms;MRCP的扫描参数为:TR 3487 ms,FOV 260 mm×260 mm,TE 650 ms。
MRI以及MRCP的图像分别由3名高年资的诊断医师进行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形态等,并作出诊断结果。
2 结果2.1 诊断结果62例患者的MRI平扫与MRCP检查与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9.7%(26/29),其中明确诊断炎性狭窄6例,未明确诊断2例;明确诊断结石20例,误诊1例。
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0.9%(30/33),其中明确诊断胰头癌14例,误诊1例;明确诊断壶腹癌5例,误诊1例;明确诊断胆总管下段癌11例,未明确诊断1例。
2.2 壶腹区常见良性病变MRI及MRCP表现(1)壶腹区域炎性病变:主要表现出胆总管上宽下窄,下段呈线样狭窄,梗阻段以上水平胆管略微扩张,程度要明显小于恶性肿瘤病变的患者。
(2)壶腹区域结石:MRI可见T1WI呈现圆形或椭圆形信号,T2WI信号同样为圆形或椭圆形;MRCP可见梗阻以上胆管扩张,胆汁和结石对比鲜明,呈现高信号内低信号充盈缺损。
2.3 壶腹区常见恶性病变的MRI及MRCP表现壶腹区周围癌MRI检查均表现出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MRCP可表现出明显的胆管扩张。
(1)胰头癌:MRI表现为T1WI信号稍低于胰腺,稍高于胆汁,胰头增大,信号减低,边缘模糊;MRCP可表现出远端胰管和胰头段以上的胆管扩张,胆囊增大,呈双管征,即梗阻远端胰管和胆管扩张显影。
(2)壶腹癌:MRI可见胆管壶腹区肿块影,与乳头接近,且突入到十二指肠降段腔内,壶腹区管壁呈不规则增厚。
MRCP可见胰管和胆总管和十二指肠乳头距离增宽,二者的汇合处截断,胆管明显扩张。
(3)胆总管下段癌:MRI可见胆总管管壁不规则增厚或腔内软组织肿块;MRCP可见肝内胆总管扩张明显,胆总管下段截断。
(4)十二指肠乳头癌:MRI可见十二指肠乳头区软组织团块影,向腔内突入,且邻近的肠壁不规则增厚,胆管末端变窄;MRCP可见内外胆管明显扩张,呈双轨征象。
3 讨论壶腹区域病变尤其是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恶性肿瘤是导致低位胆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壶腹区域病变是指壶腹、胰管开口处、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及其附近等区域的病变。
不同的病变类型,尤其是恶性肿瘤型病变,其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完全不同,而壶腹部癌症患者多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临床区分和鉴别诊断较为困难[4]。
因此,治疗前明确的诊断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B超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因具有经济、简单、便捷、无创等被广泛应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断中,但其由于受到肠道气体的干扰较大,因此对于壶腹区域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低。
CT检查则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全面的立体的胆管扩张图像,其具有客观、分辨率高、再现性强等优势,已经成为梗阻性黄疸不可缺少的术前影响学检查,但在壶腹部位病变的诊断中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ERCP则在壶腹部位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其定位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6%,同时可清晰地显示出胰管的细小分支,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支架植入、乳头切开等治疗[5]。
但ERCP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后果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根治壶腹周围癌的机会。
而MRI联合MRCP则是一种在诊断准确率方面能够与ERCP相媲美的技术,其图像清晰、无创,可从胆总管移位变形、梗阻段形态学特征等方面对壶腹区域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6]。
MRI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壶腹区病变的重要方法。
薄层压脂T1WI可突出显示胰腺的组织形态、内部微小的病变以及病变和壶腹区域其他结构之间的关系;薄层压脂T2WI则可突出显示胆道的扩张程度以及内部微小的病变,同时还可显示出管壁以及周围组织的异常变化[6]。
MRCP2D图像则可多方位地显示出胰胆管狭窄和扩张的部位以及程度,且无需任何特殊准备,但由于其扫描的层厚较厚,不容易诊断出一些溶剂效应小的管腔内病变;MRCP3D图像的层厚通常为2 mm,可在任意角度重建成像,对于管腔内的微小病变具有诊断优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