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南阳汉画·杨廷宾

合集下载

鲁迅与南阳汉画的情缘

鲁迅与南阳汉画的情缘

作者: 李波
作者机构: 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473004
出版物刊名: 鲁迅研究月刊
页码: 59-6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南阳汉画像石;鲁迅;情缘;美术活动;收藏家;鉴赏家;许寿裳;拓片
摘要:鲁迅是一位收藏家,也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美术鉴赏家。

他收藏的文物很广泛,其中,汉画像石拓片就多达700多幅,而南阳汉画像石拓片是他最为喜欢的,有241幅。

许寿裳在回忆鲁迅的美术活动时说:“鲁迅爱好艺术,自幼已然,爱看戏、爱描画,中年则研究汉画像,晚年则提倡版画。

”道出了鲁迅除文学之外的另两项重要事业。

南阳汉画中的大汉文化基因:帝乡留余韵,南阳爱汉风

南阳汉画中的大汉文化基因:帝乡留余韵,南阳爱汉风

南阳汉画中的大汉文化基因:帝乡留余韵,南阳爱汉风汉画像,是汉代人雕绘在石、砖、帛、瓦当、铜镜和漆器上的图像,其中存世的以画像石为主。

南阳现存画像石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两汉400年,中国开拓进取,富足强盛,兵威远震。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霍去病率800锐骑,千里奔袭匈奴大营;班超带36勇士,纵横西域数十国。

那时候的汉人,是汉子,是好汉,有着无往不胜的气概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崇尚勇武,雄健豪迈,恢弘壮阔,是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精神特质。

汉画像就是那个时代沃土上生长的艺术之花,呈现着强劲的大汉雄风:繁盛华丽而生机勃勃,张扬恣肆又深沉雄大。

南阳地理环境优越,西汉时已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农业、手工业、冶铁业、商业极为发达,有所谓“商遍天下”之说。

东汉时,因为是刘秀和众多重臣的家乡,南阳被尊为“帝乡”、“南都”,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像艺术在南阳蓬勃成长,祠堂、庙宇、华屋,乃至墓穴,画像石、画像砖被大量使用。

千年沧桑,兵燹无数,地面上的汉代建筑几乎毁灭殆尽,而在大地的庇护下,一部分画像石、画像砖得以留存下来。

上个世纪前半叶,南阳汉画像石被人们发现,当时的中国,山河残破,衰弱不振,汉画像所蕴含的我们民族形成初期的那种生机洋溢、震撼人心的气魄和力量,一下子吸引了鲁迅、董作宾等诸多文人学者。

从那以后,南阳汉画有了一定的影响。

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选择了南阳汉画中的三武士;2012年,“嫦娥奔月”、“河伯出行”两幅南阳汉画搭乘“神九”遨游太空,与先民飞天、奔月的梦想遥相呼应。

但因诸多原因,南阳汉画像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认识,令识者引为憾事。

“汉画像是中国美术最后的宝库。

”南阳理工学院学者薄清江说,“实现中国梦,先要找到民族魂。

汉代文化元气充沛,生机勃勃,蕴含着民族复兴的文化基因。

而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汉代文化,就是汉画。

写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写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写鲁迅的文章有哪些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写鲁迅的文章有哪些?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写鲁迅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写鲁迅的文章篇1:鲁迅小厨鲁迅先生一生在吃上异常节俭。

有资料考证,鲁迅日常菜谱无非三菜一汤,菜色基本就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

每月买食材的钱只抵得上购书开支的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鲁迅也有一系列比较偏好的菜品。

最为奇特的是,鲁迅身为南方人,却对河南菜情有独钟。

《鲁迅日记》曾提到在北京“厚德福”宴饮的细节。

鲁迅在北京的时候,非常喜欢厚德福的菜,尤其是“糖醋软熘鲤鱼”“铁锅烤蛋”“酸辣肚丝汤”“炸核桃腰”这四道菜,后来,有长垣厨师为纪念鲁迅,将这四道菜合称为“鲁公筵”。

1927年,鲁迅移居上海。

知味观杭菜馆是鲁迅在上海期间去的最多的地方。

而知味观的“叫化鸡”和“西湖醋鱼”等菜肴也因鲁迅而名扬日本。

1933年10月23日,鲁迅在知味观宴请日本福民医院院长和内山君等好友,亲自点了“叫化鸡”“西湖莼菜汤”“西湖醋鱼”等佳肴。

席间,鲁迅特别向客人介绍了“叫化鸡”的来历和做法。

谁知,鲁迅的这个无意的举动,使得知味观及其“叫化鸡”“西湖醋鱼”等菜肴在日本出了名。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中国料理代表团”和“日本主妇之友”成员到上海访问时,还指名要到知味观品尝“叫化鸡”和“西湖醋鱼”。

鲁迅在上海期间,除了知味观,豫菜馆“梁园”也深得他的喜爱。

他还曾产生过雇一个豫菜厨子的想法,后因对方要求的工资太高而放弃。

鲁迅曾在梁园多次宴请朋友,或“属梁园豫菜馆定菜”,还时常请该馆厨师“来寓治馔”。

不得不提的是,1934年12月9日,鲁迅在梁园宴请了刚到上海的萧军、萧红夫妇,及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作家。

席间,鲁迅点了平日最爱吃的豫菜“糖醋软熘鲤鱼”“铁锅烤蛋”“酸辣肚丝汤”“炸核桃腰”等。

在梁园,鲁迅最喜欢的菜却是扒猴头,这也是河南名菜,与熊掌、海参、鱼翅并称。

鲁迅与杨廷宾

鲁迅与杨廷宾

作者: 王杨
作者机构: 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473000
出版物刊名: 鲁迅研究月刊
页码: 75-7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0期
主题词: 鲁迅 汉代画像石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积淀 经济发达 东方艺术 西汉时期 南阳
摘要:鲁迅一生收藏和研究汉画像,其晚年尤与河南南阳有不解之缘。

历史上的南阳,文化积淀浓厚,经济发达繁荣,南阳汉代画像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堪称东方艺术的奇丽瑰宝。

南阳在西汉时期是大地主大富商盘踞经营的地方,史书上称南阳在汉代"商遍天下,富冠海内"。

鲁迅介绍-小学六年级

鲁迅介绍-小学六年级

名言警句
1.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2.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 么都阻止他不得。 3.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5.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既等于 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的由来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 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 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 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 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 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鲁迅介绍
***
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 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鲁迅。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 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 民称为“民族魂”;中年以后的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的 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 书的“一”字。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 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短篇作品《狂人日记》
它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新青年》 月刊。文中讽刺了中国封建礼教和中国人的陋俗,最 终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中篇作品《阿Q正传》
它描写了辛亥革命并未给农村带来真正的改革,并 透过农村中贫穷雇农阿Q的艺术形象,影射人性的劣 根性,如卑怯、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等。

西泠印社之杨臣彬

西泠印社之杨臣彬

杨臣彬
杨臣彬
杨臣彬,字文轩,号阿澄。

擅长中国古书画鉴定、美术史论。

1932年生,祖籍安徽怀远。

1952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后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史论、古书画研究与鉴定,现为副研究员。

职务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资格审核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专业硕士生导师。

参与编著的主要书目《故宫文物大典》、《故宫博物院藏宝录》、《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中国书画鉴赏词典》、《董其昌》、《国宝》、《国宝荟萃》等。

代表作(或成名事迹)
论文:《个人风格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吴中三家书法》、《明清书画大师——恽寿平》、《谈明代书画作伪》、《古书画鉴定》、《苏轼书法管窥》、《恽寿平精品集》、《梅清生平及其绘画艺术》等。

个人成就
在书画鉴定方面,作为徐邦达先生的入室大弟子,杨老赴各地考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大量的工作中总结出了具有很高权威性的鉴定规律。

1988-1993年间,先后为故宫博物院、北京文物总店、公安部、陕西省文物局等文物单位鉴定各历史时期书画总计五千余件,发现了许多有珍贵艺术价值的作品。

八十年代,曾于民间收藏中发现吴镇《松石图轴》,丰富了故宫博物院绘画馆藏。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第一二课时PPT课件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第一二课时PPT课件

重点探究
2.请分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 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的含义。
这个充满哲理的结尾中,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 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矢志不 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地奋斗,就 会迎来新生活,就能创造新生活。
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 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 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 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 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端:____无__缘__无__故__地___________
学习引导
1.小说主要采用__对__比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 土是一个_勤__劳__善__良__,__但__不__觉__悟__的__农__民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 _ 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典 型 ; “ 我 ” 是 一 个 _对__现__实__不__满__正__在__追__求__新__生__活__的__进__步__知__识__分__子___的形象。
重点探究
1.闰土和杨二嫂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 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封建思 想、等级观念的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 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重点探究
杨二嫂: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 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2024年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4道小题。

共8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它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肚皮装得饱饱的,是一件乐事,心灵装得饱饱的,是一件更大的乐事。

一个人在学问上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澄.()明通达,时时有jì()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

《论语》记“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赞他“贤”,并不仅因为他能安贫,尤其因为他能乐道,换句话说,他有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节选自《朱光潜人生九论》)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澄.明()(2)jì()托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B.尽管C.如果D.虽然3.“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颜子”;也用以尊称对方。

下列词语同样可以用来尊称对方的一项是()A.君B.仆C.愚D.汝4.“学问是精神的食粮”,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________。

答案:1.①.chéng ①.寄2.C 3.A4.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解析:1.考查字音字形。

澄——chéng。

澄明:清澈明亮。

jì——寄。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托付在某人或某事物上面。

2.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根据语境“一个人在学问上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和“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可知,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要满足“有浓厚的兴趣”这个条件,才会达到“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这一效果,所以应填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A.“不仅”表示递进关系;B.“尽管”表示假设关系;C.“如果”表示条件关系;D.“虽然”表示转折关系;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觅 拓
2
1 4

幅 南 阳汉 画 像
准备选 印 出 版
嘉 惠于
学界 和 艺坛
杨 廷宾 与学 友 王 正 今
望 的 石 工 来到 魏公桥 倒好拓 印 法拓 印
。 , 、

王 正 朔 又 带 着 两个 颇有 名
,
为鲁迅 辛 勤 收 集南 阳汉 画 的 第 一个 人 杨 廷 宾是南
阳人
,
七 孔桥 看 过 两 次
,
杨廷
由杨廷 宾直接寄 上 海 内 山书 店 转 鲁迅
月 2 8
,
鲁 迅 日记
宾请 来 几 位 有 名 的 拓 印碑 贴 的 老师 傅
还有 五 六 个 年

】9 3 6
日还 有 记 载
:



午后 得 南 阳 汉
轻徒弟 0 1
:
,
这 些拓 工 都 在南 阳 东关


粮 行门
(现为粮
画 像 拓 片五 十幅

看指导
各迅 于
,
19 35
年 n
月 1 8
,
日 给 王 冶秋 的 信中
王 正 今和 王 正 朔
,
他 和 王 正今
,

王 正 朔 将 印好 的 4 9



十 一 月 八 日 信 及拓 片十 张
且 须 由拓工拓
,
均收到
,
一 此 款乞
只须 用 中
,

4
月初
:
由王 正 今寄 给 鲁 迅
鲁迅 日记
,
4
代拓南 阳 石 刻
南 阳 汉 画是 中华 民族 文 化宝 库 中一 颗璀


, 、 ,
杨士俊
,


有神 话
,
有变 戏法 的

,
有音 乐

队的
稀 主
有 车 马 行列
, ,
恐非
土财
所能 办 到
。 。
,
其 比别 的 汉 画 稍 粗者
,
因无 石 壁 画像
故也
Hale Waihona Puke 石室之中”本 该 有 瓦 器铜 镜 之 类
大约 被 人拣
璨 的 明珠
, ,
杨廷 宾
到南 阳

193 5
年从

为 中共 党 员 掩护 汀
, ,
当时 以 教 书 在南 阳一 带 从 事 地下 活 动 做
,
北 京大学 西 画 系 毕 业后 员 野

回到 南阳 女子 中学任 美 术 教 南召
,
回南 阳 时
,
都住 在 杨廷 宾家
,

杨 廷 宾父 亲 杨 鹤
,
他受台静 农 和 王 冶 秋 之 托
19 36
杨 廷 宾 君寄


行街 ) 杨家 吃 住

,
拓 印成 后
,
由杨 廷 宾 寄往 山西 运 城
,
年春
,
杨 廷宾 赴 南 京 中央 研 究 院考 古研 究
.
请王 冶 秋 转 寄 给 上 海 鲁 迅

作样品 让鲁迅看
所工作
幅拓片 月
9
,
临 行前
将 为 鲁迅 觅 拓 汉 画 像 的工 作 转托 给

看惯
,
恐也 难辨 )

下工作 2 年 1 月 2 1 日记载
, “
,
来到 南阳
,
普迅 日 记在
193 5
~
一得
廷 宾 已 选 定 的魏公桥
七 孔桥等 处 的 6 0 多块 石 刻 画
,
南 阳 汉 画 像拓 片六 十 五 枚 杨 廷 宾 寄来
《 中 州 统战 》 1 9 9 4年 6 月
先 由冶秋 寄泉
正朔先生足下
:
八月
雪枫 先 生
:
十四 惠 函
收集 工 作 晚年
,
,
堪 称 东 方 艺术 的奇 葩
19 35
去了
在他的
鲁迅先生早在
.
年就 非 常 重 视 南 阳 汉 画 像 的
王 冶 秋转托
,
从 以 上 书信 中可 以 看 出 石 拓 片 的搜 集极 为 重视
,
,
鲁 迅先 生 对 南 阳 汉 画像
,
为 拯 救 这 一珍贵 的 民族 文化 遗 产
当并 旧 藏选印也

给 王冶 秋 的信 又 云
今 日 又 收 到 杨 君 寄来 之 南 阳 画 像
,
拓 片一 包
计 六 十 五张 此 后 当 尚有
.
续寄

,
款如 不 足
,
望告 之
,
当 续汇

这些也还是古 之 阔 从的 家 墓 中
,
南 阳是 文 化 古 城 世 珍 宝许 多

,
历 史悠 久
,
文 化 积淀 丰厚
O 中原 名人 O



2 2
日 的 日记 又 有 记 载
,
:
延 鲁
阳 画 汉 南

… … 得 杨 廷 宾信
2
即复


再看

.
.
宾 菠 杨
2 月 鲁迅 1 阳 杨君
,
日给 静农 的 信
:

,
已 寄来 拓 本 六 十五 幅来
,
纸 墨俱佳
大 约 以 后 尚 有续 来
,



:
来 如 有暇余
在同 一 日
“ ,
邓县


同 盟会 员
,
早 年参 加 辛亥 革命武 装 起 义 当选 河 南 参议 长
、 ,
南阳 光

唐 河 等地方考察
.
,
丰 富 的 版 画基 础
使他
复后
女中
出任南 阳 知 府
后 创办 南 阳
发 现 了不 少 很 有价值 的石 刻

,
可惜这些 艺术 品多 遭 冷
,
,
并任 校 长

王正朔

王正 今的革命 活 动受 到 杨
一幅 是洋纸
,
至于用纸
日 有 记载


得 汉 画 像 拓 本 四 十九 枚
南阳王
国连史纸就好 ( 万 不 要 用洋纸 ) 寄来 的 十幅中 另 外都 是 连史纸
。 ,
只有
(但不
正 今寄来

今 附上 标 本
:

193 6

8

,
王 正 朔 陪 同 中央北 方 局 领 导做 地 他亲 自动 手 协 同拓工将 原 来和 杨

弃置 于 郊 野

,
任凭 风 雨 剥 蚀

频 临毁 灭 的境 地

,
家 的 照 顾和 帮助
助 画
, ,
杨廷 宾
,
王正今

王 正 朔携 手 相
其中有的被 当 作房 基 石
上 马石
桥基


饭桌
石凳
;
有的作
,
在杨鹤 汀 的 支持 下 年
1
热心 为 鲁迅先 生拓 印南 阳 汉

拓板 石

脚踏 石 等
为 不 负 鲁 迅重 托
像抢 时 间拓 印 出来
,
寄给 鲁 迅
并给鲁 迅 写 了 一 封
39
O 中原 名 人O
。 .

宛属 工 委 建 立 后
王正 朔 喜
19 4 0
0 月 年 1
.
八 路 军 第四 纵 队 司 令 员彭 雪 枫
:
出望 外地 看 到 鲁 迅 先 生 写给 他的 一封 信
: “
收 到 远 自四 川万 县 寄来 的 一 封信
,
治 学严谨
为 帮 助 拓 工正 确

不顾病 魔 缠身
请 文 学 家台静农
,
使 用 中 国纸 张
,
鲁 迅 特 意 附上连 史纸
,

标本


鲁迅
在南 阳的 友人 杨 廷 宾
,
在 当时 非 常 困难 的 情 况 下

先 生 对 南 阳汉 画 潜 心 研 究 的 内容 及其 艺 术 风 格
精 确 指 出 了南 阳 汉 画 像 石
桥上 的栏 杆
,
19 26
年 加 入 中 国共 产 党
,
,
他 是 王 冶 秋在 北京
桥底水 面 上 下还有 不 少 有 价值的石 基

无 均
西 山 中学 就读 时 的 同 窗 战友
,
革命斗争 生 活 中患 难与共 的

王正 今
,
王 正 朔 是堂 兄 弟
,
河 南 内 乡人
,
还是 亲 密 无 间 的换 帖 兄 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