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像石造型语言传承与线条特色

合集下载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点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点

动和气势的 美, 迅称赞南 阳汉画为 “ 鲁 深
沉 雄 大 ” 。
2楚 文化的灵动 。 飞扬在 造型艺术上的体

南 阳 在春 秋 战 国时 期 处 干 南 北 交 汇 之 地 , 很长 时 间内属于 楚国的 管辖 范围 。 在 因此 , 代 的 美 术 在 相 当 的 艺 术 造 型 因 素 汉
Sci nce e an Tech d nol ogy nn I ovaton i H e al r d
! Q:!
哮 朱 论 坛
浅析 南 阳汉 代 画像 石 绘 画 艺术 特 点
梁哲 王安 霞 ( 江南大 学 江苏 省无锡市 2 1 2 1 ) 42
摘 要: 汉代 的画像 石是汉代独特 的遣 型艺术 样式 , 艺术 形式本 身体 现 了鲜 明的美学特征 。它的绘 画特征在 中国绘 画吏上有着深远 的意 义和 极 高的美 学价 值 。情 节式的 圈像组 织方式 ,表 达 ”所知 ” ”所 赢 ”的遗 型思堆 .流动如 生的 乐舞 精神 , 些特 色使其 艺术形 这 式上竞溢 着张 力, 体现 出宏大气魄和 泽厚雄 强的时代精 神 。 关键 词: 汉代 画像石 艺术 绘 画 中圈分类号 :2 J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9 X( 0 9 O ( ) 2 7 0 1 7 —0 8 2 0 )5 b一0 1 - 1
汉 代 画 像 石 使 我 国的 绘 画艺 术 进 入 一 个 新 的 境 界 。在 我 国 美 术 史 上 , 正 形 成 真 比较 完 整 的 , 且 具 有 民族 特 色 的 刻 画 艺 并 术 , 画 像 石 的 出 现 在 我 国 古 代 艺 术 史 上 汉 是 有 一 定影 响 的 。南 阳 汉 画 像石 和 画 像 砖 是 我 国 汉 画艺 术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具 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南 阳 汉 画 像 石 构 图疏 朗 、 语 言 质 朴 、 意境 深远 、主题 浪漫 , 其泼 辣 、豪放 创 作 以 形式 彰 显 了 中 国传 统 绘 画 所独 具 的 民 族艺

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似向尊者进言说情, 左侧第二 其中 个人物, 头 带进贤冠的人物, 两手执笛, 身体前倾, 抬头 而对上司, 表诉说状, 而画面右上方两人跪地 叩拜, 较大的人物似触怒上司的罪人, 他五体 投地、 内心惊荒, 在听候上司的发落, 右下三 人是说情者的下属, 做谦敬状, 也 跟着上司 伏 地叨拜, 但他的 头不叩 着地, 他的慌张程 说明 度不如他的上司, 同时也表现出 他们在随声 附和, 为同僚开解求情, 几个下属虽都做叩拜 状, 细微动态却各有不同, 从这幅画面中可以
图1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 艺术家对于形象的 动态语言把握也非常精到, 曹东坡粼 南阳汉 代画像石的艺术初探卜 文中说:“ 一 南阳汉画 像石中的形象, 已不是客观之“ , 象”而是已被 情趣化之后的意中之“ 。 象”这样的“ 意象” 即 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舞乐白戏的历史故事 似客观物象又不似客观物象。 这说明艺术家 看出, 艺术家运用动态语言刻画出人物的内 到主观性极强的远古神话、 天文图像, 不同的 在表现上, 主要是以“ — 神态与动势方 心世界 意” 题材内 容采取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也都有所 面进行把握而对于具体细部进行简略处理。 二、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造型要素 不同, 传达的语言也就千差万别。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 体会然后贮存记忆、 形成 表象, 最后以 记忆中 抽取表象进行塑造, 这种 装饰线:在南阳汉画像石的装饰线中, 一 一、 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形象的完美性 造型方法比面对客观现实进行写生的造型方 种是在形象内的装饰线, 另一种是在形象 外 在古代, 中国人深受阴阳学说的影响, 法更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的装饰线, 这些线都是以直线的形式出现, 形 形成了 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 象内的装饰线, 是起到对外轮廓结构的修饰, 间 观念, 这种心态反映在南阳汉画像石上, 就 对比、 衬托的作用, 在这些装饰对比中, 数 大多 是追求形象的完美性和画面构图的完整性, 线条的排列方向是与 外轮廓结构线呈一定的 南阳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形象体现出这种 角度, 很少出 现在外轮廓结构线平行的情况。 追求 如在人物神仙形象的造型上, 尽量把人 如横幅构图用竖底纹装饰, 竖幅画面用横底 物、 神仙的四技刻画出来, 即使有时双腿藏在 纹装饰, 还有的为了增强的动势感而顺着形 衣服里面, 也要通过对造型进行暗示处理, 使 象的外形方向 排线, 起到补充和强调的作用。 人感觉是四 肢齐全 在动物、 神兽题材的造型 吠拜渴》 图2画中刻八人, 左上三人头戴帽, 线的运动与速度感 南阳汉画像石在运 上, 完美的追求更为突出, 无论是牛、 熊、 身着长袍, 虎、 表现出此线条的运动感和速 形叩首状, 左二人头戴进贤冠、 身 用线条造型中, 马, 还是青龙、 朱雀、 独角兽, 都体现出艺术家 着长袍, 这种运动感和速度感是通过线条的方 一人执苟, 一个手持一物跪拜, 右下 度感。 对这些动物的完美追求。 《 在 车马出行》 图1 三个戴冠, 身着长袍, 执荡。 从这幅图中可以 向、 曲直、 长短、 粗细、 强弱、 轻重、 虚实等变 化 中, 前面马匹, 把后面的马的后腿遮挡了, 而 看出, 左侧人物动态表现中一手执纷, 一手叉 表现出来的。 是通过线的方向的汇合而使线 艺术家通过把后面马匹的前腿形象完整地表 腰, 头部微微前倾, 跪坐, 似一至尊者, 似乎正 具有运动的趋势。 首先是弓被拉 成向下呈相 现出来。 暗示到后腿的存在。 在对某一下属生气, 而其余七人都做谦躬状, 交趋势的两条线段, 其次是人物的两条腿张

南阳汉画馆介绍

南阳汉画馆介绍

浅谈南阳汉画艺术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纯粹的民主艺术,无论从造型还是构图都彰显中国传统绘画所独具的民族艺术风格。

关键词:汉画意境和谐渊源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中全面发展,全面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汉代的文化,以具有浩瀚的气质和不朽的业绩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南阳汉画石艺术是汉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汉代中独具个性。

他缘于楚文化的发展。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在墓室、祠堂上的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

具有“河南的敦煌”之称的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已出土的汉画像石就有2500多块,占全国汉画像石出土总量的1/3。

与其他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相比,南阳汉画像石具有独特、显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美学家王朝闻说:“南阳画像石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初步印象可以说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辉煌。

”①本文试就南阳汉画像石的形象来探求其中蕴涵的和谐意味。

南阳出土的400多块汉代画像砖,是南阳汉文化的又一“绝”,现集中收藏在地区文物研究所和新野汉砖博物馆里。

这些画像砖多为东汉中、晚期的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独特而闻名于世。

其中反映汉代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题材的汉画像砖最多。

如舞蹈、音乐、百戏、建筑、神话、历史故事等,其中一些画像砖如“戏车”、“胡汉战争”等为其它地方所少见,是国内的孤品。

这些画像形象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风貌。

新野出土的《斜索戏车图》、《平素戏车图》、《双索戏车图》等表现了汉代杂技艺术的辉煌成就。

史料记载的履素都为地上固定设索。

这些画像使其由平地上升到空中,由固定的形式变为飞动的形态。

汉画研究者认为,南阳汉画砖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其艺术水平“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南阳的汉画像石相比,它在艺术上更为简约,更为抽象,更强调线条的表现力,是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点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点
达 的 地 区 。汉武 帝 刘 彻 时 期 , 富 民强 , 国 冶
4 舞 乐 百 戏 : 阳汉 画 像 石 中 常 见 的 舞 蹈 有 建 鼓 舞 、 鼓 舞 、 、 南 踏
长 袖 舞 、 盘舞 等 。 常见 的 乐 器 有 建 鼓 、 七 稗鼓 、 箫 、 、 、 排 埙 瑟 铸钟 、 铙 、 等 。 百戏 是 两 汉 时 代 的 一 种 综 合 性 表 演 艺 术 , 集 歌 舞 、 竽 它 杂 技 、 术 为 一体 。 杂 技 与 幻 术 项 目主 要 有 倒 立 、 幻 飞剑 、 弄壶 、 火 吐
现于西汉晚期 , 盛于东汉早 、 兴 中期 , 汉 末 年 衰 落 后 便 一 下 尘 封 东
了 近 两 千 年 。现今 出土 的汉 画 像 石 数 量 最 多 , 格 古 朴 粗 犷 . 画 风 汉
图 象 多衬 以或 横 或 竖 的 底 纹 , 域 特 色 十 分 明 显 。 地
南 阳位 于 河 南 省 的西 南 部 , 、 、 三 面 环 山 , 一 个 扇 形 东 北 西 是
关 键 词 : 阳 ; 画 像 石 ; 史 渊源 : 术特 点 南 汉 历 艺
中 图分 类 号 :2 1 J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方 面 。其 中最 为 珍 贵 的 天 文 星 象 和 神 话 传 说 画 像 石 , 南 阳汉 画 是
像 石 最 具 特 色 的类 型 。另 外 , 由于 汉 代 南 阳是 皇亲 贵 族 和 富商 们 的 云 集 之 地 , 以 描 绘 贵 族 奢 侈 享 乐 的 画 面 也 比较 多 , 社 会 生 所 如
盆地 。 里 河 流 纵 横 , 地 肥 沃 。 阳古 代 称 “ ” 春 秋 时 楚 国设 这 土 南 宛 , 宛 邑 , 金 业 发 达 。战 国时 期 , 国的 宛 和 赵 国的 邯 郸 、 国 的 临 冶 楚 齐 淄成 为著 名 的 三 大 冶铁 中 心 。 到 汉 代 时 , 阳成 为手 工 业 、 业 、 南 商

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

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

Vo 1 . 2 9 No . 1 2
De c - 2 01 3
南 阳汉代 画像 石 的艺术 特征
郜 歌
( 济源职 业技 术 学院 艺术设 计 系,河 南 济源 4 5 4 6 5 0 )
摘 要 : 画像 石 , 是介 于 平面 的绘 画与立体 的雕塑之 间的一种 艺术形式 , 汉代 画像 石 , 是 中国古代 美术 中的 一 个重要 组成部 分 , 其 中, 以南 阳汉画像 石 的 艺术成 就 最为 显著 , 它 以其 独特 鲜 前 的秦汉 艺术相 比 , 汉代 画像 石装 饰 意味 浓厚 , 人 物造 型单 纯 质 朴 , 大胆夸张 , 线 条 生 动 流 畅, 富 有 弹性 , 构 图大 胆 活泼 , 表现 手 法更 加 写 实 ,
民族 珍 贵 的文化 遗 产 . 汉 代 画像 石 在表 现 题 材 、 内 容 以及表 现手 法上 都达 到 了登峰 造极 的地步 , 是 古 代 画像石 发展 历史 上 的鼎盛 时期 , 内容上 主要 包 括
式 和 内容 的完美 统 一 . 到 画像 石 创 作 的后 期 , 由于

物体之间的排放秩序 , 整体风格粗犷, 秩序性较强,
呈 现 出繁 而不乱 , 密 而不满 的特 点 , 极 富装饰 性 .
颗璀 璨 的 明珠 . 其 中 以南 阳画像 石 最 为显 著 , 它
汉代 画像石的装饰纹样有别于以前纹样 的图
案化 、 平 面化 的特点 , 继 承 了战 国 时期 多采 用 所 有 形象 元 素 并列 排 列并 留 白 以达 到视 觉平 衡 的构 图 方式 , 是一 种对 中国古代绘 画的延 续性 的创 造 和发
以其 高 度 的艺 术 成 就 , 独 特鲜 明 的艺术 品质 , 不 朽 的艺术 魅力 大放 光芒 .

南阳汉代画像石

南阳汉代画像石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摘要:南阳汉代画像石是汉代最为精华的物质精神产品,是一首博大精深的史诗。

赏析汉代画像石,是人们研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大汉精神的途径,更是激励人们延续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发挥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法。

现从题材分类、雕刻技法、构图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予以赏析。

关键词:题材分类;雕刻技法;构图风格;表现手法汉代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面貌的具体描绘,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经济、政治和主流的思想,综合着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生产能力、战争方式、道德观念、精神信仰及艺术水平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汉代的历史画卷。

南阳为汉代帝都、陪乡,地处交通要冲,手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农业繁荣,为汉画像石的出现和盛行提供了经济上、思想上、礼制上的依据。

南阳汉画像石具有囊括宇宙,融合天人的宏大气魄,对汉代繁荣发展充满坚定的信心与力量,依据优越的政治自然环境,把神话、历史、现实进行归纳,以浩大的气势与力量去表现人类征服外部世界的雄心和意识。

一、南阳汉画像石的题材分类南阳汉画像石的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大致可分为七类:生产、生活、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吉礼祥瑞、天文星象、装饰图案等。

其中,反映达官富商生活、天文、星象、羽化升天、舞乐的画像居多,而农耕较少。

其原因是汉代南阳皇亲贵戚、富商大贾云集,死后又葬于此地,因而刻画贵族奢侈享乐生活的画像居多。

天文图像也是南阳汉画像石中独特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反映了南阳地区在汉代崇文尚学,教育水平昌盛的现象。

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就是南阳人。

二、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汉代的艺术活动,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多种形式艺术与技术,造型意识从萌芽逐渐趋于成熟。

西域与佛教外来艺术的传入,更丰富了汉代雕刻的题材与技法,表现出极高的原创性。

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多样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主流风格,主要分为线刻和浮雕两大类。

线刻技法主要表现的是物象的轮廓,浮雕技法主要表现的是物象的质感。

南阳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综述

南阳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综述

表1: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表2: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1.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

2.任务书在第七学期下达给学生。

3.本表一式三份,院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表3: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注:可附页
表4: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本表一式三份,院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表5: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审阅评价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表6: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教师审阅评价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我的教案《南阳汉代画像砖石艺术欣赏》

我的教案《南阳汉代画像砖石艺术欣赏》

课题: 南阳汉代画像砖石艺术欣赏邓州市龙堰一初中曹向前教案背景及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学习内容以南阳地方历史文化---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了解学习中国古代艺术瑰宝画像砖画像石概况,艺术特点,制作方法,,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高尚情感,并以制作画像石(砖)为练习题,运用阴刻线、凸线浮雕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作,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创造能力。

在作业设置上让学生课前准备河泥(本地黏土可以替代陶泥)或吹塑板泡沫两种材料的任一种供课堂联系选择。

本课以欣赏为主,制作为辅.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课前搜集地方报刊图片或者上网查阅画像砖、石的资料,感受画像砖、石的艺术美感,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意识。

2、动手仿制一块画像砖,在制作过程中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动手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1、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所呈现的内容、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时代特点。

2、画像砖画像石的制作方法,过程。

教学难点:1、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历史价值及艺术特点.2、画像砖,画像石制作过程所体现的构图,空间,线条等造型元素理解和运用。

教法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演示、情境教学等进行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加深感受和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南阳画像石》、仿制的画像砖范例学生——河泥、铅笔、颜料、刻刀/小竹片【教学过程】1、导入探究(1)教师播放视频《南阳画像石》,让学生们看到画像石的发现过程,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导入新课。

(2)把学生分组,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讲解、交流作品故事,背景简介。

通过欣赏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画像砖、石为后面的深入鉴赏、创作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1).设计视频情景导入,可以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2).自主学习,作品故事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立体的理解画像石的历史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南阳汉画像石造型语言的传承与线条特色摘要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雕刻技法独具特色,它的出现与此之前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有不容分割的血脉关系。

南阳汉画像石概括、夸张、大胆的外部轮廓线条,准确生动的内部结构线和用来制造肌理、起到装饰作用的内部辅助线相辅相成,完美表现了形体结构和画面的整体气氛。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造型语言传承线条特色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域很广,分布区域主要有四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鄂北区,二是山东、苏北、皖北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区。

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西县,也有零星发现。

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北接汝洛,南襟荆襄,西通武关,东连江淮,自古为四方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阳在西汉时期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皇亲国戚不能尽数。

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为我们留存下来大量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汉画像石。

本文主要从南阳汉画像石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语言进行分析,揭示南阳汉画像石与其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的联系以及南阳汉画像石的线条特色。

二汉代画像石造型语言与其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南阳汉代画像石的造型语言,并不是在汉代就突然出现的,我们如果把它放到历史进程中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就会发现南阳汉代画像石的出现与此之前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不容分割的血脉关系。

1 汲取岩画造型法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方法可以溯源于古代原始岩画的造型方法。

在原始岩画中,其造型方法是遵循平面影像形造型的原则,无论是动物、人物、房屋、村落……都是把对象以影像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影像形的造型方法之一称为“垂直投影法”。

这种造型法不仅在宁夏的贺兰山、甘肃的黑山、新疆的阿尔泰山存在,而且存在于澳大利亚的约克角半岛、巴西皮奥伊洲等外国岩画中。

这一方法的原则是“画家所追求的是对物体特征的正面显示与表现,它极力使自己的视线与视觉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即以方形再现方形,以图形再现图形,以平行再现平行,以对称再现对称,以外部的空间位置去再现外部的空间位置。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采用“垂直投影法”造型比较普遍,无论是表现现实中的门吏、奴婢、马匹、鸟兽虫鱼、楼阁建筑,还是神话中的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蜗、嫦娥,都是以对象最富特征的正面进行表现。

如在《阙·厅堂·人物》画像石中,通过把阙柱的垂直投影所产生的长方形和由阙的双层瓦面的正面投影产生的几个梯形的组合图形,进行平面的展示,把阙的正面影像形结构表现出来,厅堂的表现方法也如此,把两柱(可能有四柱,前柱与后柱互相重叠)的正面影像形和瓦面、屋顶及帷幔的正面影像形在平面上展示出来,表现出厅堂的正面影像结构,使厅堂的正面结构特征一目了然。

2 承传彩陶用线法汉画像石不仅吸收了原始岩画的造型方法,对于原始彩陶画面造型的用线方法也加以吸收和运用。

早在7000 多年前的半坡彩陶的画面用线,向人类展示了线条的魅力,无论是鱼纹、人面纹还是蛙纹和鹿纹,用线都活泼流畅,富于弹力和变化。

再看4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漩涡纹饰在视觉上形成永恒的动感,装饰花边纹样的疏密有致、富于变化而又连贯一气。

在汉画像石里,线条的运用更为广泛,线条的变化更为丰富微妙。

从表现的物象范围看,人物、建筑、鸟兽、鬼怪、山川……应有尽有;从线条的形状看,曲线、直线、粗线、细线、排线、凹线、凸线全有。

南阳汉画像石以线造型的方法,可以说是彩陶大胆抽象线条变形的继承。

如在二方连续的菱形图中,就是采用了彩陶中“两鱼相交”的抽象线条图案,这是对彩陶运用抽象线条造型方法的吸收。

另外,汉画像石的菱形套环图案、菱形穿环图案、十字穿环图案都可以在原始彩陶中找到蓝本,说明汉画像石继承这种造型方法具有普遍性。

3 青铜器对汉代石刻的影响青铜器对于汉画像石的影响也较为深远。

从画面题材内容来说,汉画像石的边沿装饰图案是对青铜器上图样的继承,如云纹、剪形纹、锯齿纹等,直接承袭了猎壶等铜器上的图样。

同样,汉画像石中的铺首兽面衔环图案是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中因袭而来的。

汉画像石中宴飨、田猎、车骑出行、舞乐百戏、征战等题材内容也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贵族宴飨、习射、采桑、狩猎、征战等题材内容的继承。

从技法方面说,汉画像石继承了青铜器的雕刻技法。

青铜器上阴刻、阳刻在汉画像石中表现为阴线与阳线雕刻兼用,在青铜器纹饰造型中使用高低起伏的线浮雕的方法,为汉画像石提供了基础。

从画面构图方面说,如果将青铜器中像宴饮、征战、车马、戈戟等画面纹样展开成平面,与汉画像石中相应的题材内容画面作比较,可以看出这种构图已经是汉画像石构图的萌芽和先导了。

南阳汉画像石从多方面吸取了青铜器的养分。

在南阳地区桐柏县出土的大批楚国青铜器、石器、玉器,在其表面上所出现的浮雕和凹面阴刻的各种纹饰,其娴熟的雕刻技法和古拙奔放的气势,可以说是南阳汉画像石的先声。

4 楚漆艺对汉画像石的影响南阳在古代为楚地,楚漆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诱人的艺术魅力,必然对南阳汉画像石造成一定的影响。

楚漆器线条的巧妙运用,使楚漆器的画面充满着强有力的动感,显露出轻盈、灵巧和飘逸的感觉,使画面能化静为动,在动中蕴藏着力,在力中展现动感,实现了动与力的完美结合。

这种动与力的表现体现在用线的弯曲弧度、长短距离的有序变化和节奏的强弱变化上。

在构图结构上,通常运用三分架局或富有变化的四分架局或独立纹样架局,打破构图上的平衡对称所显现的呆板的静态,追求整体的平衡态势。

南阳汉画像石中云气的造型可以说是楚漆器上方气造型的翻版。

有研究者认为,“楚汉文化交合相汇,形成一个具有楚汉文化特色的艺术氛围”。

楚漆艺对南阳汉画像石影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三汉画像石是线条的表现艺术线条是构成绘画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只有掌握了准确有力的线条语言,才有南阳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出现的可能。

在南阳画像石中,线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内部线条和外部线条两个方面。

首先是外部线条——轮廓线,概括、夸张、大胆的艺术处理手法;其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内部线条(内部结构线和用来制造肌理、起到装饰作用的内部辅助线),对形体结构和画面整体气氛的完美表现。

通过对南阳画像石线条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了解到,任何一种艺术美的构成要素,其自身艺术价值在于协同的表现因索中才能塑造出完美感人的艺术形象。

1 南阳汉画像石轮廓线的处理运用轮廓是形象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塑造形象优劣的关键所在。

南阳汉画像石的外轮廓是其形象的最突出部分。

例如,在拓片上呈现的整体形象一般为简洁的剪影方式,这样就使得其轮廓线被突出地张扬出来,再加上轮廓线本身概括简练,不拖泥带水,跌宕起伏而又圆转流畅,舍去小节却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具有浑然天成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的外轮廓简洁到不能再简洁的地步,仿佛去掉了所有虚浮的东西,真正体现出形象的灵魂和本质——这种宛如刻骨的描绘,使得轮廓线已远远地超越了自身的意义。

从南阳汉画像石的四种雕刻方法我们可以看到,除平面阴线刻是用阴线刻绘形象的轮廓外,剔地凹面阴线刻、剔地线浮雕、浅浮雕兼阴线刻都是用图形高低不等的差别来突出形象的外轮廓的,这样的处理手法,就使得轮廓线显得更为醒目。

为达到这样的艺术表现目的,南阳画像石的工匠们在轮廓线的处理上付出了许多劳动,使线条抑扬顿挫、刚柔相济,那准确而又夸张的结构描绘,张弛有度的动态,传神而生动的活力,都令人叹为观止——使得画像石在形象的外轮廓凸现出来的时候工程已进展大半。

拿南阳画像石中最常见的侍从、门吏来说,当我们的视线沿着其外轮廓行进时,你会觉得其线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对形象极高的概括能力,这是古人观察形象与表现意象方面颇具能力的表现。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形象除了建筑物、器皿、车辆、工具等形象的外轮廓部分为直线外(这些物品本身就为直线造型),人物、动物等主要形象的外轮廓均以曲线为主。

很多原本应尖锐或忽然转折的地方,都处理成流畅圆转的线条语言。

整个形象向内收敛浓缩,显得结实有力。

画像石的形象与轮廓所呈现出的曲线美具有无穷的魅力,这是一种极富变化、极富动感的曲线——“几何学波浪线”和“任意的波浪线”的完美结合。

这些曲线蕴涵着一股强大的、动人心魄的视觉张力,那高低起伏、富有方向变化的形象轮廓线不仅给我们带来极强的视觉张力,而且还给我们带来极强的视觉运动感。

南阳汉画像石雄阔、豪放的艺术风貌也正是通过这些曲线展现出来的。

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轮廓曲线综合起来发生作用,产生出一种音乐般的韵律美。

形象轮廓线时凸时凹,反反复复,巧妙变化,犹如一首富有节奏韵律的抒情诗。

更有特色的是,南阳汉画像石主要形象的外轮廓线本身大多呈“s”形曲线,这些富有运动感和节奏韵味变化的造型语言符号给人们的感受已远远超过视觉艺术本身,而与姊妹艺术——音乐等艺术形式形成通感,这样就易于表现那些富有运动感和节奏韵味的变化多端的艺术形象。

那似闪电的翼虎、如疾风的飞龙、长袖起舞的男优女伎、忙碌奔行的车骑队伍、飘飘飞升的嫦娥、引箭拉弓的后羿,随着美妙轮廓线所舒展出的生命韵律跃然石上,给人以无尽的享受……也正是这种简洁、生动、清晰的外轮廓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紧紧吸引我们的视线,使今天的人们对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 南阳汉画像石内部线条的处理艺术表现如前所述,南阳汉画像石的外轮廓线是整体的、简洁的、富有动感的,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的曲线。

那么,南阳汉画像石形象的内部线条又是怎样的呢?从现已发掘的南阳画像石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像石的内部结构线是在其外部轮廓线完成之后又进一步为表现其结构而继续完成的。

在处理内部结构线时,把本来闭合的轮廓线突破开来——内部结构线以阴刻线的形式把形象错落有致地分割成若干份,既活跃了形象的内部变化,又改变了形象的投影式平面效果,使其看起来具有形象的立体感和衣着的质感表现效果。

如果把画像石的形象比作陆地,背景是围绕陆地的海洋的话,那么形象内部的结构线就是流淌在陆地上的江河。

”江河”从“陆地”流过,又与“海洋”联结,便使整个画面生动活跃起来。

再加上这些结构线本身对结构的把握十分准确生动,所以对画像石艺术本身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这些转折有度、张弛自然、虚实得当的内部结构线被刻出后,整个画像石在视觉上似乎完成一种转变,画像石面的感觉强烈了。

四结语南阳市汉画馆现存近3000块画像石刻,位居全国之首。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等,是一部形象化的汉代史料,堪称汉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与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相比较,南阳汉画像石粗犷而不鄙野,深厚而不凝滞,朴素而不单调,豪放而不疏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