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七分饱的科学养生法
七分饱的标准

七分饱的标准"七分饱"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可以适用于所有人。
它基本上是指在用餐时保持适度的饥饿感或者部分饱足状态,而非完全的饱足。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感知"七分饱"的状态:1. 听从身体的信号:在用餐时,留意身体的信号,当感到饥饿的程度减轻,但并不是完全饱足时,就可以逐渐停止进食。
2. 控制饭量:在用餐时,尽量控制饭量,避免过度进食。
可以通过减少饭菜的摄入量或者适当留一些余地来达到"七分饱"的状态。
3. 缓慢进食:慢慢地咀嚼食物,享受进食的过程,可以更容易感知饱足感,避免过度进食。
4. 等待片刻:在用餐后,等待片刻再决定是否继续进食。
这样可以给身体一些时间去传递饱足信号,帮助更好地感知"七分饱"的状态。
总的来说,"七分饱"的标准是在用餐时保持适度的饥饿感或者部分饱足状态,避免过度进食,让身体保持一种舒适的状态。
具体的标准会因个人的体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
“七分饱”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养生理论,它强调了饮食中的适度和节制。
在古代,饮食被视为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们非常重视饮食的调节和控制。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过度饮食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七分饱”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饮食准则,被认为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七分饱”也有其科学依据。
过度饱食会导致胃肠系统负担过重,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如胃胀、胃痛、胃食管反流等。
而适度的饥饿感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健康。
此外,“七分饱”也被认为有助于控制体重。
在现代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而适度的饥饿感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能量摄入,避免过度进食,有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因此,“七分饱”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
肥胖者的健康饮食方法

肥胖者的健康饮食方法1、吃饭七分饱就好,切记贪心。
不管吃什么七分饱就好了,吃七分饱就要求吃的时候吃饭的速度不要过于快。
因为人吃饱了是需要大脑的神经系统来进行传达的,而如果你吃得过快,那么可能你已经吃饱了,而脑神经还没有发出已经吃饱了的指令,等其发出已经吃饱了的指令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已经多吃了多少了呢?所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进食的速度。
2、饭前先喝点汤。
饭前先喝点汤食或者喝点水可垫垫肚子,可有效的减少主食的量。
当然了在喝汤之前最好先过滤掉汤中的那一层油,否则你喝了过多的油水还是照样胖。
3、控制副食。
很多女孩都有没事的时候吃点零食的习惯,认为说正点吃饭的时候少吃点就行了。
错误的认为瓜子,糖果,果汁等食物不顶饱因此热量就不会太多,多吃了也不用担心肥胖的问题。
事实上这些小零食恰恰是很多女生肥胖的最大元凶之一呢?所以对于肥胖女孩们而言平时一定要减少零食的摄入量,如果你实在想吃零食的话,那么吃点水果,或者喝点茶就好了,不要在选择进食任何食物了,因为任何食物都是有热量的。
4、平时饮食尽量以青菜水果为宜。
要知道就算是瘦肉也含有脂肪的,因此建议平时饮食尽量以青菜水果为宜。
因为青菜水果是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物纤维最多的食物之一,这些食物不仅能增加饱腹感,同时还具有降低血脂,维持身体正常代谢的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健康的烹调方法,比如说尽量少用高油爆炒,可以选择凉拌的烹调方式,这样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尽量选择植物油而减少动物油的摄入等等。
5、找一个人一起就餐。
研究发现女性在就餐的时候身边如果有一个心仪的异性的话,就会不自觉的放慢就餐的速度,同时还能减少食物的摄入。
当然了这个人最好是那种平时本身就吃得相对比较少的人。
如果找一个平时就喜欢大口吃肉,饭量很大的人一起就餐的话,那么无遗是会让你吃得更多,更容易引起肥胖的问题。
6、拒绝夜宵。
很多女生特别是在熬夜之后都喜欢喝点甜汤或者吃包方便面,烧烤,牛奶,面包等食物当夜宵。
事实上临睡前几乎没有运动了,此时吃下去的食物最终只能变成肥肉了。
吃饭七分饱

解锁健康饮食密码——常吃七分饱中国一直是一个饮食大国,有着丰富而深远的饮食文化。
早在《周礼》中,就为饮食制定了非常详尽而成系统的饮食制度,这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它体现了人们对于饮食的重视,对于吃的讲究。
因此,中国历经数千年,饮食文化一直都是在不断的丰富,充实。
它与传统文化,哲学理念相互影响,且密不可分。
在中国的三大主流哲学文化派系——儒释道中,人们对于饮食之道的理解和研究也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并且,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这种饮食文化也更多的加入了养生的理念。
使得吃,成为人们保养身体,益寿延年的重要方式。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是一个对吃非常有研究的人。
说到这里,爱吃东坡肉的人可能有很多话说了。
先别急,这里说的讲究是指他的饮食观念。
苏东坡也是一个善于养生的人,在平生际遇跌宕,多羁旅多贬谪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耳顺之年,可见他的养生理念是很先进的。
他融汇了儒家的“正心”及佛道的“养心”思想,在任性逍遥与节制欲望中找到平衡,因此既能得到生活饮食的意趣,又能践行他的养生之道。
苏轼主张节食,专门写了一篇《节饮食说》(《苏轼文集》),认为节食可以“宽胃以养气”,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谈到:“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节食来达到养生目的,也是非常推崇的。
人最难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
在佛家提出的“三毒”中,贪居于首位。
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
而口腹之欲,又是我们最常要面对的一种欲望,学会克制,了解到过犹不及的道理,能够很好的帮我们走出“三毒”的樊笼,达到身心的自由与通畅。
儒家的不时不食,佛教的过午不食,基督教的四旬期、伊斯兰教的斋月、还有一些善于养生的百岁老者遵循的吃饭只吃七分饱,这些都反映出节食、节制欲望以修养身心的理念。
常言道,“饭吃七分饱,话说三分足。
”后半句说的是处世哲学,前半句说的是养生哲学。
七分饱究竟是怎样的感觉呢?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还没有吃饱的感觉,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
饮食养生的八大注意

饮食养生的八大注意一、多吃粗粮,因为粗粮含有植物的完整信息,比如种子就包含有一年四季的五行属性,有益于人体阴阳五行平衡。
若只吃精面粉,则种皮所包含的五行属性即缺失。
另外,精制食品中要加入许多调味、调色、成形等添加剂,这些东西不属于食物本身所有,亦无益于人体健康。
粗茶淡饭,最助养生。
二、吃饭七八分饱最好,这样可以让胃脾充分发挥其受盛、运化之功,饮食水谷易于变成精微而濡养全身。
若过饮过食,则胃气需过度消耗,脾气需过度运化,久则脾胃皆损,气血生化反而不足。
我见不少小儿或肥胖,或过瘦,多是过度饮食,中焦脾胃受损,或阳虚而痰湿泛滥,或气弱而生化不足。
三、少吃或不吃寒凉食物,特别是冰湛淋、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半生不熟的肉类、凉水、寒性水果等。
人的生命活力是需要适宜的温度的,我们的正常体温即是人体阳气所化。
阳气源自食物,经过脾胃运化而生成。
若吃寒凉生冷,则人体要过度消耗宝贵的阳气,久之阳气渐弱,而健康渐损。
四、不吃野生动物。
数千年来我们的身体已经习惯了一些动物的肉,如牛猪羊鸡鱼等,机体可以熟练地消化这些食物,并转化为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
若突然吃进从未见过的肉类,则机体会过度消耗阳气去运化这些食物,如此会伤损人体阳气。
况且这些肉类可能含有对健康不利的信息,能不吃最好。
五、不可滥吃保健品。
保健品多属药物,有其阴阳五行的偏性,若不能根据身体的需要服用,则可能导致阴阳不平衡,反而影响健康。
况且,保健品以市场赢利为目的,其价值与价格并不对等。
六、不可滥服各种补品。
中国人习惯于看望病人时送些补品,若不属虚损证而滥用补品,则会越补病越重。
七、远离转基因食品。
人类所吃的任何食物都必需是有生命活性的。
比如我们吃的五谷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食物中都含有生育繁殖后代的能力,种在土里会长出新的生命来。
而转基因的种子虽然也得四季五行之气而生,其内却不含可以繁育后代的生命活性,是死的东西。
人类是不吃绝育的食物的。
八、饮食应时最助养生。
辰时气血流入胃经,此时吃温暖的早餐可以促进中焦气血的升发,有利于整天都有好的精神气力。
-国家领导人的养生计划

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少,寿命更长。
美国白领人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们各种疾病远远低于蓝领人,寿命也长。
说明什么呢?因为白领人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外商知识、自我保健意识高。
因此,现在我们得病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好,而是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软。
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
而不是病更多。
所以首先要跟大家讲清楚,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文明丰富了收入多了钱多了,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
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什么病呢?心血管病是第一位。
去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是153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因此钟道恒博士说过一句名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因此再三提出告诫: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
因为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死亡。
有个例子:有位同志,因为我们知道他有冠心病,一定要避免着急和突然用力。
有一回他去搬书,很重的书,其实一回搬二本三本书,一点事也没有,他一回搬一摞书,一使劲,当即心跳就停止了。
经过全力抢救,心脏跳动了,可脑子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
一个人年医药费花了150万元,如果他要是受过健康教育,知道老年人不能憋气、突然用力,半书一回搬二、三本就行了,不去搬这摞书,就不会变成植物人了,就不会一个人花了150万元。
另外一位北京同志,在计划经济时代,11月1日买了许多白菜回家放在墙根,结果3日下了一场雪,他怕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
白菜一颗好几斤,第一次搬了三颗,第二次又搬了三颗,第三次搬了七颗白菜,50斤重,可是呢,因为平常不干活,一下子上下三楼,累得又喘,越喘越厉害,咳嗽吐痰,他知道不行,上医院吧,一到我们安贞医院,一看不得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赶紧挽救,打上一针,这一针药0.1克15000元钱。
什么是七分饱?晚饭吃七分饱最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七分饱?晚饭吃七分饱最好
导语:所谓七分饱,就是胃还没有觉得胀起来,但是食欲已经减弱了,只是还是忍不住地想再吃几口。
从健康的角度看,晚餐最好保持七分饱的感觉,如果还想减肥,吃到五分饱就可以了。
同样的一碗体积,热量却比白米粥的热量低。
喝下这样的粥很容易有饱腹感,但热量远没有大米饭那么高,这种偷梁换柱的办法如果能坚持,例如每天晚餐的主食换成杂粮粥而不是白米饭、白米粥,就可以帮你在不知不觉中减肥了。
什么是七分饱?晚饭吃七分饱最好
晚饭吃七分饱最好
一般来说,吃到有撑胀感的时候算成十分饱,正常的晚餐应该吃到七分饱。
所谓七分饱,就是胃还没有觉得胀起来,但是食欲已经减弱了,只是还是忍不住地想再吃几口。
从健康的角度看,晚餐最好保持七分饱的感觉,如果还想减肥,吃到五分饱就可以了,五分饱就是,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医生常说,吃七八分饱是有道理的

医生常说,吃七八分饱是有道理的
展开全文
人类有200多万年历史,在进行农耕劳作一起,大部分时间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也就是说,挨饿是人类的常态。
所以,人类的身体是很适合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的。
而人类到达农耕社会以后,食物有了稳定的来源,基本上能够吃饱了。
这样的历史不过是千年,相比200万年,简直就是一瞬间。
千年的时间,人类很难进化出适应饱腹的肠胃功能。
所以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高脂肪、
高蛋白的食品大量摄入,糖尿病、胃癌以及各种奇奇怪怪的病症不断出现,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究其根本,病从口入。
人类和外界最大的物质交换就是食物,人类用一个消化水果、树叶的肠胃去消化大鱼大肉,而且数量超过身体的处理能力。
不生病才怪。
消化食物的过程,本身也在消耗肠胃。
肠胃的组织也是有使用次数限制的。
每天超负荷处理过量的食品。
其老化的速度也会加快。
他们过了使用次数,必然会罢工,给你添点儿麻烦。
所以,医生常说,吃七八分饱是有道理的。
三寒两倒七分饱,健健康康活到老!记住这套长寿顺口溜!不活一百也活九十多!

三寒两倒七分饱,健健康康活到老!记住这套长寿顺口溜!不活一百也活九十多!本文专家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洪昭光,著名心血管专家沈雁英,北京朝阳医院教授蔡皓东,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刘大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医师长寿难吗?做到了的人都说不难,还没做到的人都觉得很难!国内养生专家们总结了这一套非常实用的长寿养生顺口溜,就是要告诉你,长寿很简单,只要你把这套顺口溜记住、背会、做到了!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都吃够,水果牛奶带上路“一把豆”主要是指大豆食品。
大豆中,大豆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为40%左右,除此之外,还富含脂肪及其他多种营养成分,并且价格便宜。
“一个鸡蛋”,这是因为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如果能够每天坚持吃一个,便能获得7克优质蛋白。
“加点肉”,是为了补充更多的优质蛋白及鸡蛋所缺的其他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素。
三寒两倒七分饱,健健康康活到老“三寒”,指的是“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
“两倒”,指的是睡好子午觉;七分饱,就是吃饭要吃七分饱。
“两倒”的好处显而易见。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即晚上一定要在10时左右就准备睡觉,子时之前(11时之前)最好入睡,午觉则只需在午时(11时~13时)休息30分钟即可,以利于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交接。
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
如果经常吃得过饱,加重脾胃负担,日久脾胃就容易受到损伤。
如果脾胃出问题了,其他脏腑就容易出问题,而且很难恢复。
所以建议吃饭时感觉还能再吃几口时,最好就离开餐桌。
人生百岁不容易,莫和自己过不去;只要避过气急累,不活一百也活九十多忙碌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记住千万别“气急累”。
气是比出来的,急是造出来的。
一生气就着急,一着急就容易疲惫劳累,一累身体抵抗力就弱了,一弱就很容易爆发疾病,搞垮身体。
如今常常被“气、急、累”三字缠身的白领们,不妨多通过看书、听音乐等方式调理心情。
如何应对“气、急、累”,不妨仔细读读这句顺口溜:人生百岁不容易,莫和自己过不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健康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待病了不过关;良言一句君需记:只要不被三字拖,不活一百也活九十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饭七分饱的科学养生法
中国传统养生方式中提倡吃饭只吃“七分饱”,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曰:“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
”《养生避忌》一书说:“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这些论述都说明了节制饮食定量的重要养生意义。
因为人体通过饮食的摄取,从环境中获得维持机体运转的各类物质。
合理的饮食量和饮食结构,能很好地维持机体的运转,而当饮食量和结构不合理时,人体有机体的运转就发生了失常。
然而,现在人们在对待饮食的量上,“吃要吃饱”仍是相当多的人的饮食要求,一日三餐都狂吃海饮者大有人在,毫无节制的饮食使人的胃、肠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各内脏器官也被超负荷的利用而无法保养。
吃得过饱会对人体造成三种危害:
一、吃得过饱会造成营养过剩,从而加重体内各脏器的负担并使其畸形发展,从而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富贵病”的患病几率大大增加。
二、长期饱食会使人体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到老年就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三、如果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了胃部,那么消化系统就得不到应有的休养,胃粘膜也不能及时修复。
胃中食物过多,还会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容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从而诱发胃癌。
因此,吃饭要遵照吃七分饱的标准。
胃向大脑传达饱涨信息需要大约20-30分钟时间,吃得慢些意味着大脑意识到吃饱时,你所摄入的食物将比平时少。
如果每一餐都吃到有了饱的感觉才放下筷子,其实已经超标了。
那么七分饱的标准是怎样的呢?要从自身感觉来衡量七分饱,则以每顿饭后精力充沛,到下一餐前有一点饥饿感为标准。
此外,吃饭七分饱还有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些减肥者发现,当他们只吃适量食物后,思维变得活跃了,创造力更丰富了。
这是因为一顿饱餐后,胃肠道负担加重,餐后一定时间内血液都集中在肠胃中帮助消化代谢,大脑供氧供血不足,人就处于昏昏欲睡的迷糊状态。
如果老是吃得很撑,大脑总处在缺血缺氧状态,感觉自然就是变“笨”了!减少食量,这种状态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