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汶煤矿冲击地压分析与对策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防治技术分析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防治技术分析要: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冲击地压灾害属于一种矿山压力现象,这种现象十分特殊,将会对井下作业质量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是煤矿井下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为实现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防治,本文对其产生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这种灾害的防治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矿;井下开采;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技术应用1.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特征及破坏机理在当前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冲击地压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灾害。
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内部会积聚大量的能量,当其达到最大临界承载强度时,巷道和采煤工作面周边岩体会释放出变形能,岩体被破坏,导致煤矿地下支架塌坍,出现冒顶现象。
冲击地压发生后会造成较大的损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煤或是岩石从巷道两侧爆裂开来,出现煤岩弹射的情况,导致巷道直接被摧毁或是产生巨大的能量,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破坏地下的设备和设施。
而且冲击地压发生时,还易引发一些基础潜藏的矿井灾害,在巨大震动下巷道顶板出现冒落,影响通风和运输,特大冲击地压发生时,还易激起井下煤层或瓦斯爆炸、出现地表河流湖软质泥岩等二次威胁,造成地面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冲击地压对矿井的威胁性大,发生的机理复杂和多变,这也导致无法找到一套治理冲击地压的既定理论,需要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对待,从而针对不同问题以基础理论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矿压显现形式,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显现形式也更具多样性,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冲击地压给予充分的重视。
2.煤矿冲击地压的分类2.1依据应力状态分类冲击地压分类时,当根据煤体应力状态进行划分时,以重力型、构造应力型和重力构造型3类冲击地压为主,具体要以构造应力诱发冲击地压形成的强弱程度及是否是由于主体承重力与构造力联合而引发的冲击地压,以此来对冲击地压的类型进行判定。
煤矿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分析及防冲措施的应用

煤矿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分析及防冲措施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4-01T07:24:59.32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32期作者:徐波[导读]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巷道变化运动。
如何去认识和预防冲击地压是每个煤矿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徐波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巷道变化运动。
如何去认识和预防冲击地压是每个煤矿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通过分析某煤矿工作面地质状况和开采工艺, 对开采技术中的顶板来压规律、顶板管理方式及回采速度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可靠地防冲设计。
关键词:煤矿,回采。
防冲措施,冲击地压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增加, 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灾害日益加剧 [1] 。
因此, 研究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地压防冲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工作面概况某煤矿工作面为采区第三个回采工作面, 位于上个工作面回风大巷西南侧, 东南8m为已回采结束的工作面, 西部未开拓。
该工作面里段净宽180m、外段净宽60m, 可采长度1636m, 工作面煤层厚度8.1m~10.4m, 平均9.44m。
工作面内受断层及小褶曲影响, 煤层略有起伏, 煤层倾角0°~7°, 平均3°, 倾向180°~290°。
老顶为中砂岩, 平均厚4.7m, 直接顶为泥岩, 平均厚度4.9m, 直接底为粉砂岩, 平均厚度3.2m。
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开采,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 冲击危险分析根据《煤矿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可知, 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冲击危险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及开采技术因素两类, 其中地质因素包括煤岩层特性、埋深、顶底板岩性及地质构造, 开采技术因素包括覆岩活动、顶板管理及推采强度。
2.1 地质因素根据中国矿业大学鉴定, 判定该工作面煤岩的冲击倾向性类别为Ⅱ类, 即弱冲击倾向性。
新汶矿区深部开采冲击地压致灾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汶矿区深部开采冲击地压致灾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正在进行对煤炭资源深部开采的探索和开发工作,为了获取更多的煤炭资源,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深部开采环境也愈加恶劣,其中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灾害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冲击地压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和矿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在深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突然发生和瞬间产生的煤与岩体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地压灾害。
这种灾害在煤炭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减轻冲击地压灾害的损失,深入开展冲击地压致灾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及预测技术研究:通过对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冲击地压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以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
2. 冲击地压控制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应对冲击地压的基本控制理论和技术,包括引导断裂带、支护措施、煤柱保护等方法,并对比分析各种控制技术的适用性和效果。
3. 深部开采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针对煤矿深部开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灾害风险,对应的安全防范技术进行探讨,包括监测预警与数据处理技术、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
方法方面,通过对深入分析冲击地压致灾机理,结合实际煤矿工程开采情况,运用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其进行研究,开展冲击地压控制技术的理论分析、实验和模拟仿真研究,开展矿井安全监测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深入揭示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的致灾机制,探讨基于断裂带引导等控制技术,减轻深部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灾害,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和效益性。
本研究旨在获得以下预期成果:1. 揭示冲击地压致灾机理,提出预测模型和准确的预测方法,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依据。
2. 完善冲击地压控制技术,提出基于断裂带引导等控制方法,优化防治方案,减轻深部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灾害。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实现长距离连续运输 。采区 内取消了小绞车 、 平车场 , 实现了无 地轨运输 , 同时针对工作 面切眼安装坡 度小 , 实现 了单轨 吊直 接进切眼运送支架 、 机组的安装 。从而实现了从掘进 、 生产 准备 、 作面安装 、 工 生产和撤除 五个运输环 节的运输大 , 、 巷道围岩在 高应力的作用下 , 进入 了工程软岩状态 , 巷道顶板 冒落 、 两帮 内挤 、 底板鼓起现象时有
《 通讯员秦光柱》
新矿 集 团 良庄 矿 科技 动 态
1 原井下生产使用绞车提升系统 , 、 存在着运输环节多 , 系统复杂 、 占用设 备多 、 岗位 多、 工效低 、 不安全 隐患多等问题。为
此 , 司对井下辅助运输 系统进行改造 , 公 引进了单轨 吊系统。该系统配套设 备和运输车辆 完善 , 牵引力大 , 运行安全 可靠 , 能
22 5
夯蠛差 舛技
21年 期 0 第5 0
《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完成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煤矿 冲击地 压预测与 防治成套 技术》, 申报 2 1 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奖 , 0 0年
已于 2 1 0 0年 6 8日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评审委员会初评 。 月
本项 目依托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理论研究的支持 , 国内外第一次开展 了基于采场覆 岩空 间结 构理论指导下 的 在 微地震监测与控制冲击地压 的研究 , 采用的覆岩空问结 构理论具 有创新性 , 测和控制设 备具有 国际先进水平 , 监 预测预警技
术 十分实用 , 能够实时指导生产 , 具有重要 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该项成果曾获 2 0 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0 8年中国煤炭工业协 会科学技术 三等奖 、 0 9年 20 山东省煤炭协 会科学技术一 等奖、 汶矿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 新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受力和岩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矿体发生破裂、位移而产生的地压现象。
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中的一个重要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煤矿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1. 预裂缝冲击地压预裂缝冲击地压是指在煤层顶板或底板出现预有的裂缝,当矿压继续增大时,这些裂缝发生扩展和连接,最终形成地压破坏。
预裂缝冲击地压的特征是矿压变化较大,地压破坏范围较广,破坏机理复杂。
预裂缝的形成主要与煤层岩性、构造及应力等因素有关,因此预裂缝冲击地压比较难以预测和防治。
突水冲击地压是指在煤层中存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关联且高位水体压力较大时,当煤层开采破坏时,水体的运动会加剧地压的破坏程度。
突水冲击地压的特征是地压破坏往往突然发生,破坏范围较大,对矿井和矿工的危害较大。
针对突水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从水文地质勘查、水资源管理以及煤层开采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3. 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是指煤层厚度在100米以上,含矿性薄,单层开采,矿压巨大,当开采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地质应力超过了煤岩层受力极限,形成地压破坏。
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的特征是地表沉陷明显,地压破坏范围广,破坏后果严重。
对于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采取合理的采煤方式,控制矿压,以及加强支护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二、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法1. 合理开采合理开采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根本措施。
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和矿压特征,制定合理的采煤方式和支护措施,避免过早过密开采,减小地压破坏的可能性。
合理开采的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布置采场,采用合适的采煤工艺,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等。
通过合理开采,可以有效减小地压破坏的可能性,保证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2. 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措施。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
煤矿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巷道周围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岩石破裂和位移,从而导致地压的现象。
煤矿冲击地压对矿山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其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冲击地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岩石冲击地压和煤岩冲击地压。
岩石冲击地压是指岩石爆破或机械剥离后,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剧烈破裂和位移,导致地压的现象。
岩石冲击地压的特点是地压的作用范围较大,破裂面较多,冲击力较大。
其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加强巷道支护,采取合适的采掘方法和爆破参数,控制岩石冲击。
对于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控制开采工艺和采煤方法:采用合理的采煤工艺和方法,避免过度剥采和过度推采,减少煤岩变形和应力集中。
2. 加强巷道支护工作:采取适当的巷道支护措施,如采用钢架支护、锚杆支护等,增强巷道的稳定性和抗冲击地压能力。
3. 加强煤层控制:采取合适的煤层控制技术,如预裂爆破、先采软后采硬、综放开采等,有效控制煤层的破碎和破裂,减少地压的发生。
4. 加强监测和预警:通过地质勘探和测量监测,及时发现地压的变形和变化,预警冲击地压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5.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在采煤工艺、巷道支护、煤层控制、监测预警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煤矿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失稳或者岩层运移等原因造成的地质压力增加,从而给采煤工作面和巷道带来压力的现象。
地压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重要难题,尤其是冲击地压更是造成矿井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的研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1.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是冲击地压产生的基础。
构造简单的煤层往往地压较小,而构造复杂的煤层则容易发生地压。
构造因素是冲击地压产生的基础,冲击地压的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构造状况。
2.煤层及其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煤层及其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也是影响冲击地压产生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层的力学性质不同,其中以围岩的稳定性最为重要。
当围岩稳定性较差,易发生破裂、变形,从而引起冲击地压。
3.煤层开采方法煤层开采方法对冲击地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采煤方法主要有综采法和釅放法。
综采法在开采过程中会对煤田构造、地质条件造成破坏,加剧地质压力,从而增加了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4.采空区域的规模采空区域的规模也是造成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
当采空区规模太大,超过了围岩承载的能力时,就会发生冲击地压。
二、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面对煤矿冲击地压的严峻形势,科研工作者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冲击地压带来的危害,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1. 合理的采煤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对于防治冲击地压至关重要。
在煤层围岩条件相对较差时,可以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如适量放煤、顺层多次回采、分段采煤等,以减小围岩开采扰动的影响,降低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2. 优化的矿山结构设计通过合理的矿山结构设计,可以减小冲击地压的危害。
在设计巷道时,应合理设置支柱、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及科学合理的布置,以增加巷道的稳定性,减小地压的危害。
3. 强化巷道支护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巷道,需要进行加强支护措施。
通过加强巷道的支护,包括加固巷道结构、增加支柱数量以及设置合理的支护材料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巷道的稳定性,从而减小地压的危害。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一、引言煤矿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失稳、岩层移动等因素造成的地下压力突然释放,导致矿井内部岩层发生错动或破裂,对矿井设施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地压灾害。
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地压灾害,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深入了解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1. 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首先与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有关。
煤层开采会破坏原有的地质构造,使得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之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应力集中和释放,从而引发冲击地压。
2. 动力学因素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爆破、钻孔、支架移动等作业会产生动力学因素,这些因素在煤层和岩层中的传播、积累和释放过程中可能引发冲击地压。
3. 矿柱失稳煤矿中的矿柱是支撑煤层周围岩体的重要构造,矿柱失稳会引发岩层错动和破裂,从而引发冲击地压。
4. 地表活动地表活动如采煤沉陷、地震等也会引发冲击地压的产生。
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动力学因素、矿柱失稳以及地表活动等。
三、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1. 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是预防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局部开采、宽厚煤柱和安全柱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地压的影响。
2. 加强地质预测和监测加强地质预测和监测工作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
通过对矿井地质情况和岩层移动进行精准的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异常现象,为防治冲击地压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 合理布置支护措施合理布置支护措施也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采用强化支柱、注浆加固、岩层打压等支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压的影响、保障矿井设施和人员的安全。
4.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地压应急预案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保障。
在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泰地区所属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分析与对策山东科技大学二○一二年九月目录1 煤田概况 (1)1.1 第Ⅰ区域 (1)1.2 第Ⅱ区域 (3)1.3 第Ⅲ区域 (6)1.4 第Ⅳ区域 (12)1.5 第Ⅴ区域 (13)1.6 第Ⅵ区域 (15)2 冲击地压危险性分析 (19)2.1 煤层顶板岩层分析 (19)2.2 地质构造 (22)2.3 生产技术因素 (23)2.4 开采煤层与冲击地压转换关系 (26)2.5 综合评价 (26)3 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 (28)3.1 开采判定法 (28)3.2 钻屑法 (29)3.3 微震法 (34)3.4 围岩动态监测预报 (36)3.5 应力监测法 (37)4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38)4.1 合理开采设计 (38)4.2 开采保护层 (39)4.3 煤层预注水 (40)4.4 卸压爆破 (42)4.5 钻孔卸压 (44)4.6 诱发爆炸 (45)4.7 厚层坚硬顶板预处理 (46)4.8 缺陷法 (48)4.9 其他方法 (52)1 煤田概况根据矿井的地理位置,可将新泰煤田的20个矿井大致分为6个区域,如图1.1所示。
A:楼德煤矿;B:九龙山煤矿;C:建新煤矿;D:韩庄煤矿;E:高佐煤矿;F:双高煤矿;G:良庄煤矿;H:汶河煤矿;I:华恒煤矿;J:汶南煤矿;K:朝阳煤矿;L:王家寨煤矿;M:小港煤矿;N:崖头煤矿;O:红旗煤矿;P:莲花山煤矿;Q:羊泉煤矿;R盛泉煤矿;S:翟镇煤矿;T:四槐树煤矿图1.1 新泰煤田区域划分1.1 第Ⅰ区域该区域是高佐集团禹村矿区,共有楼德煤矿和九龙山煤矿两个矿井。
该区域距新泰市大概37公里。
1.1.1 楼德煤矿1.1.1.1 煤层情况楼德煤矿开采煤层为11煤,煤层厚度1.32m。
目前采掘深度在250m左右。
1.1.1.2 煤层顶板情况11煤顶板为14~34m厚的砂质页岩,上部为5~13m厚的中粒砂岩。
矿井内褶曲构造不明显,断层较发育。
煤层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2 楼德煤矿煤层柱状图1.1.2 九龙山煤矿1.1.2.1 煤层情况九龙山煤矿开采煤层为13煤,煤层厚度0.77m左右。
目前采掘深度在300m 左右。
1.1.2.2 煤层顶板情况13煤顶板为2~6m的第四层石灰岩,灰色致密状灰岩,裂隙发育,不坚硬;上部为19~28m的细砂岩,间夹砂质页岩。
煤层情况如图1.3所示。
图1.3 九龙山煤矿煤层柱状图矿井内褶曲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
1.2 第Ⅱ区域此区域是高佐集团柴汶河矿区,共有4座生产矿井,分别是高佐煤矿、韩庄煤矿、双高煤矿和建新煤矿。
此区域距离新泰市约15公里。
1.2.1 韩庄煤矿1.2.1.1 煤层情况韩庄煤矿目前开采煤层为2、4层煤。
(1)2煤煤层厚约2.1m,采掘深度在400m左右;(2)4煤煤层厚约2.8m,采掘深度在600m~700m之间,有的巷道深度达到800m左右。
1.2.1.2 煤层顶板情况(1)2煤煤层顶板为1.5m的砂质页岩,上部为14m的中粒砂岩;(2)4煤煤层顶板为2.6m的砂质页岩,上部为13.5m的中粒砂岩。
煤层情况如图1.4所示。
图1-4 韩庄煤矿煤层柱状图矿井内没有大的褶曲构造,只有零星的小断层,断层基本不发育。
1.2.2 高佐煤矿1.2.2.1 煤层情况高佐煤矿开采煤层为2、4层煤。
(1)2煤煤层厚约2.4m,中部有二层夹矸,一层厚0.02~0.05m,稳定,为2煤标志层;另一层厚约0~0.2m,不稳定。
采掘深度在350m左右。
(2)4煤煤层厚约3.0m。
采掘深度在450~600m之间。
1.2.2.2 煤层顶板情况煤层具体情况如图1.5所示。
图1.5 高佐煤矿煤层柱状图(1)2煤顶板为14m的中粒砂岩,含黑色及绿色矿物,泥质胶结,含有煤线且有黄铁矿晶体分布。
(2)4煤顶板为13.5m的中粒砂岩,钙质胶结,含泥质条带,区内颗粒变化大。
1.2.2.3 地质构造矿井褶曲构造简单,断层较为发育。
1.2.3 双高煤矿1.2.3.1 煤层情况双高煤矿目前开采煤层为6层煤。
6煤厚约0.9m。
采掘深度在350m左右。
1.2.3.2 煤层顶板情况煤层具体情况如图1.6所示。
图1.6 双高煤矿煤层柱状图6煤顶板为5.45m的砂页岩,往上依次为3.29m的砂质页岩、0.21m的5煤(2)、3.88m的砂质岩、0.7m的粘土页岩、0.22,m的5煤(1)。
1.2.3.3 地质构造矿井内褶曲构造比较简单,断层基本不发育。
1.2.4 建新煤矿1.2.4.1 煤层情况建新煤矿目前正在开采11、13煤层。
(1)11煤煤厚约1.8m,含0.2m的粘土页岩。
采掘深度在300m左右。
(2)13煤煤厚约1.05~1.4m,含0.3m的矸石。
采掘深度在300~350m左右。
1.2.4.2 煤层顶板情况(1)11煤顶板为2.2m的页岩,粘土胶结,上部为8m的砂质页岩。
(2)13煤顶板为6..5m的第四层石灰岩。
煤层情况如图1.7所示。
图1.7 建新煤矿煤层柱状图1.2.4.3 地质构造矿井褶曲构造简单,断层基本不发育。
1.3 第Ⅲ区域该区域煤矿较多,共有羊泉煤矿、红旗煤矿、莲花山煤矿、崖头煤矿、小港煤矿、翟镇煤矿、四槐树煤矿、盛泉煤矿八个矿井,距离新泰市大约11公里。
1.3.1 羊泉煤矿1.3.1.1 煤层情况羊泉煤矿目前开采煤层为2煤、11煤。
(1)2煤煤厚在2.16m左右,采掘深度在750m左右。
(2)11煤煤厚在1.73m左右,中间夹有0.2m的细砂岩夹矸,采掘深度在550m 左右。
1.3.1.2 煤层顶板情况(1)2煤顶板为2m的粉砂岩,往上是3.95m的细砂岩、10.5m的中粒砂岩。
(2)11煤顶板为6m左右的粉砂岩,上部是7m左右的粉砂岩、页岩交互层。
1.3.1.3 地质构造羊泉煤矿煤矿紧靠直达地表的莲花山大断层,附近断层发育,褶曲构造也比较多。
煤层情况如图1.8所示。
图1.8 羊泉煤矿柱状图1.3.2 小港煤矿1.3.2.1 煤层情况小港煤矿目前正在开采2煤、11煤。
(1)2煤煤厚在2.12m左右,采掘深度在630m左右。
(2)11煤煤厚在1.77m左右,采掘深度在550m左右。
1.3.2.2 煤层顶板情况(1)2煤顶板为11.06m的细砂岩,往上是12.4m的粉砂岩。
(2)11煤顶板为5.13m左右的粉砂岩,上部是18m左右的粉砂岩、细沙岩交互层。
煤层情况如图1.9所示。
图1.9 小港煤矿煤层柱状图1.3.2.3 地质构造小港煤矿断层发育,褶曲构造也比较多。
1.3.3 莲花山煤矿1.3.3.1 煤层情况莲花山煤矿目前正在开在2煤,13煤(1)2煤煤厚在2.0m左右,采掘深度在600m左右。
(2)13煤煤厚在1.31m左右,采掘深度在750m左右。
1.3.2.2 煤层顶板情况煤层具体情况如图1.10所示。
(1)2煤顶板为1.2m的粉砂岩,上部依次为0.2m的煤2-2、0.5m的粉砂岩、0.5m的煤2-1、2.8m的粉砂岩。
(2)13煤顶板为5.31m的第四层石灰岩。
图1.10 莲花山煤矿煤层柱状图1.3.2.3 地质构造莲花山矿井内发育多条小断层,褶曲构造发育较好。
1.3.4 红旗煤矿1.3.4.1 煤层情况红旗煤矿目前正在开采11煤、13煤。
(1)11煤煤厚在1.5m左右,间夹一层厚0.05~0.25m的高岭石夹矸。
采掘深度在400m左右。
(2)13煤煤厚在1.2m左右,夹一层厚0.3~0.5m的细砂岩夹矸,裂隙较发育,采掘深度在450m左右。
1.3.4.2 煤层顶板情况(1)11煤顶板是2.0m的泥质岩,节理非常发育胶结结密;往上是2.2m的粉砂岩、9.42m的中细砂岩互层。
(2)13煤顶板是7.37m的第四层石灰岩,在往上是5.5m的粘土岩。
煤层情况如图1.11所示。
图1.11 红旗煤矿煤层柱状图1.3.4.3 地质构造矿井内褶曲构造简单,断层基本不发育。
1.3.5 崖头煤矿1.3.5.1 煤层情况崖头煤矿正在开采6煤、13煤。
(1)6煤煤厚在0.6~1.8m左右。
采掘深度在400m左右。
(2)13煤煤厚在0.5~2.2m左右,。
采掘深度在450m左右。
1.3.5.2 煤层顶板情况煤层具体情况如图1.12所示。
(1)6煤顶板是4~5.4m的粉砂岩,上部是0~0.42m的5煤、9m的粉砂岩。
(2)13煤顶板是4.58~9.66m的第四层石灰岩,上部是6m的粉砂岩。
图1.12 崖头煤矿柱状图1.3.5.3 地质构造矿井内褶曲构造简单,断层较发育。
1.3.6 四槐树煤矿1.3.6.1 煤层情况四槐树煤矿正在开采的煤层是11煤,煤厚在1.75m左右。
采掘深度在300m 左右。
1.3.6.2 煤层顶板情况煤层具体情况如图1.13所示。
煤层顶板是2m的粉砂岩,上部是9m的粉砂岩、细砂岩交互层。
图1.13 四槐树煤矿煤层柱状图1.3.6.3 地质构造矿井内小断层发育,褶曲构造简单1.3.7 翟镇煤矿1.3.7.1 煤层情况翟镇煤矿目前开采8煤、16煤。
(1)8煤煤厚在1.5~2.5m左右。
采掘深度在200m左右。
(2)16煤煤厚在1.2m左右。
采掘深度在250m左右。
1.3.7.2 煤层顶板情况煤层具体情况如图1.14所示。
(1)8煤顶板是10m以上的粘土页岩。
(2)16煤顶板是砂质页岩。
图1.14 翟镇煤矿煤层柱状图1.3.7.3 地质构造矿井内褶曲构造简单,断层基本不发育。
1.3.8 盛泉煤矿1.3.8.1 煤层情况盛泉煤矿目前开采13、15煤层。
(1)13煤煤厚1.43m左右。
采掘深度在400m左右。
(2)15煤煤厚1.35m左右。
采掘深度在450m左右。
1.3.8.2 煤层顶板情况煤层具体情况如图1.15所示。
(1)13煤顶板是0.5m的碳质砂岩,上部依次是0.3m的煤、8.1m的四灰。
(2)15煤顶板是0.4m的泥质灰岩,上部是8.75m的砂质页岩。
图1.15 盛泉煤矿煤层柱状图1.3.8.3 地质构造矿井被大断层包围,井田内断层发育较好,褶曲构造较简单。
1.4 第Ⅳ区域区域内只有王家寨煤矿,距离新泰市约7.5公里左右。
1.4.1 王家寨煤矿开采煤层情况王家寨煤矿现开采2、4、11煤层。
(1)2煤煤厚1.8~2.3m左右。
采掘深度在500m左右。
(2)4煤煤厚1.5m左右。
采掘深度在550m左右。
(3)11煤煤厚1.5m左右。
采掘深度在600m左右。
1.4.2 王家寨煤矿开采煤层顶板情况(1)2煤顶板是0~1m的炭质页岩或粘土岩;上部是5~7m的粉砂岩或细砂岩;再往上是10~15m的中细砂岩,坚硬不显层理,含有多层不稳定线最厚达0.6m为一层煤。
(2)4煤顶板是4~6m的细砂岩或砂岩,老顶为10~15m的细砂岩,岩石里面夹薄煤线、裂隙发育局部内充填方解石岩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