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_2013年4起典型冲击地压事故分析_杜学领
几起特大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01
煤矿企业未能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或者制度
执行不力,导致管理混乱。
监管缺失
02
政府监管部门对煤矿的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
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利益驱动
03
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投入,冒险生产,
导致事故发生。
04 事故责任认定
直接责任人
直接责任人是指在煤矿事故中直接参与事故发生的人员,如 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行为导致的事故。这些人员通常需要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事故类型及等级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透水事故,属于特大安全事故
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爆炸事故,属于特别重大安全事故
02 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征兆
01
02
03
矿井异常
矿井内出现异常气味、烟 雾、震动等,可能是事故 发生的前兆。
设备故障
矿井内的通风设备、排水 设备等出现故障,可能预 示着事故即将发生。
加强监管力度
增加监管力量,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加强对煤矿安全的日 常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一些特大煤矿事故中,间接责任人可能是矿长、安全管 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等。例如,在某起矿井坍塌事故中 ,间接责任人就是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坍塌隐患的管理层 和技术指导人员。
管理责任人
01
管理责任人是指对煤矿企业负有管理 职责的人员,如企业负责人、安全总 监等。这些人需要对企业安全生产工 作全面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
人员反应
阜矿集团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教训及反思

二、三起典型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分析
阜矿集团公司曾发生多起冲击地压事故,给国家财产 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严重 不良影响,充分暴露出在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中还存在很多 漏洞,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技术水平有待进 一步提高,在防治措施上尚需加强。下面就3起典型冲击 地压及引发的事故进行分析。
-508.1 - 5 0 1 . 5
E 1 3
E 1 2
3 3 1 6 外风道
S9
-516.4
架
- 4 9 2 . 2
-474.3
E 1 0
BK8
E 9
010 -478.7- 4 8 3 . 9 - 4 7 9 . 9
B- K14 07 9 . 8011 - 4 8 0 . 6
子
道 5
4
-502.8
太下一、太下二煤层合层图
3413B运顺掘进巷道
二、三起典型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分析
3.间接原因 (1)有关技术人员对冲击地压机理研究不深。对沉积 相变化易导致冲击地压发生认识不足,没有科学划分冲击 地压危险区域。 (2)未对应力叠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引起足够重视。 3431B采面邻近太下三煤层1号面和2号面,巷道掘进施工 过程中未考虑1号面和2号面开采后应力重新分布及本工作 面2号钻场应力叠加对该采面的影响。
精选2021版课件
14
二、三起典型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分析
(7)采掘布置过于集中。在331采区局部区域内布置三 个掘进面和一个采面,造成事故伤亡人数扩大。
(8)劳动组织管理混乱。事故当班入井574人,井下多 工种交叉作业现象严重,人员过于集中。
二、三起典型冲击地压及引发的事故分析
(二)五龙煤矿“1•12”冲击地压事故分析 1.事故概况及简要经过 2013年1月12日22时30分,阜矿集团五龙煤矿发生1起
华丰煤矿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分析0分解

华丰煤矿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前言我们华丰煤矿四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地压倾向性,井田煤系地层以上覆盖着巨厚砾岩层,矿井采深大、地压高,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矿井深部将受到冲击地压灾害的威胁。
自1992年3月8日矿井发生第一次冲击地压以来,矿井发生了100余次破坏性冲击地压,造成工作面停产的12次,发生了4起多人伤亡事故,累计造成多人伤亡,给矿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矿井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为回顾以往我矿冲击地压事故惨痛教训,举办了这次防冲案例牌板展览。
牌板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矿历史上典型冲击地压事故案例,第二部分是防冲基本知识。
通过举办防冲牌板展览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员防冲意识,使各级人员切实认识到防冲工作对矿井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人人自觉遵守防冲规章制度,将各项防冲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3.8”冲击事故92年3月8日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了矿井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
工作面上平巷自切眼推采13米时,发生1次冲击地压,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冲击地压造成上平巷60米内断面缩小70%,开关被掀翻,轨道变形,上平巷注浆管路被弹起造成两人重伤,工作面停产生产3天。
本次冲击地压属于华丰矿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事故位置标高为-530米水平,因此矿井的临界冲击深度被确定为-530米。
主要原因:1、四层煤达到临界冲击深度;2、工作面处于三面采空区受阶段煤柱和边界煤柱影响;3、工作面初采期间受顶板跨落影响。
2406工作面3.8冲击位置13米1405采空区2405采空区"3.8"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2、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死亡事故—“4.20”冲击事故92年4月20日1405东(中分层)工作面下平巷距停采线55米时在下平巷发生一次冲击地压事故,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事故造成下平巷底鼓0.5-1.2米,顺槽皮带全部被掀翻,机头接触顶板。
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 杨赟

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杨赟发表时间:2019-06-19T10:21:34.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杨赟[导读] 摘要:煤炭深部矿区开采时的主要灾害就是冲击地压,冲击地压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得到各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
陕西华电榆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要:煤炭深部矿区开采时的主要灾害就是冲击地压,冲击地压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得到各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
分析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形成原因,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关键词:冲击地压;事故原因;防治措施随着矿井回采深度的持续增加,井下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大,程度不断加剧,对矿井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影响要素的多变性使得对其的防治难度大幅增加。
1、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 1.1防冲设计先天不足按照防冲原则,区域先行是根本。
所谓的区域先行就是在矿井设计、采(盘)区设计阶段合理部署开拓布局、采掘接续,避免结构和采动应力集中,它是系统性防冲的灵魂工作。
煤矿建设过程中,面对主要大巷时而发生动力现象,按冲击地压矿井要求调整设计为时已晚,防冲设计先天不足,区域先行治理欠账严重,导致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开掘工作面或推采工作面而留存隐患。
1.2防冲工作主动性不强局部跟进就是在区域先行措施的基础上评价采掘工作面、巷道、硐室的冲击危险性、划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和确定危险等级,再根据区域和局部监测结果采取解危措施。
解危措施一般采用煤层钻孔卸压、煤层爆破卸压、煤层注水、顶板爆破预裂、顶板水力致裂、底板钻孔或爆破卸压等方法。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中的防冲措施非常具体,规定必须执行,但由于缺乏正确认识,防冲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防冲措施的实施错失良机。
1.3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煤矿在监测设备投入方面积极性普遍较高,应装备的监测设备基本都装备到位。
2011年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生产中安全 事故的特征
案例一: 河北廊坊一座加油站爆炸
事故因静电火花引发
2011年12日16时45分许,河 北省廊坊市和平路一中石化加油 站发生起火爆炸事故。廊坊市官 方称,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起 火原因为油罐车卸油后,静电火 花引发起火爆炸。 中石化河北廊坊分公司副 经理梁永华称,事故发生时,一 辆为加油站输油的油罐车注油完 毕后,由于静电火花引起注油车 尾部着火,火势蔓延造成加油站 一部加油机烧毁及加油站顶棚设 施损毁,未殃及地下油库也未造 成人员伤亡。
3 检修的设备内部光线较差,则使用的照明工具、电动工具应该在安 全电压的范围内。干燥的设备内的安全电压为小于等于36V,潮湿环 境或密闭环境的安全电压为小于等于12V。
4 若检修区域或设备内有可燃性物质存在,还要符合防爆的要求。
化工设备检修过程中所需要的安全措施
1 对有毒、有害、易燃的设备检修时,要对设备进行气体置换。
检 修 设 备 的 置 换
2 氮气、蒸汽是通常被用来置换的气体,往往首先考虑使用氮气,在 进行置换时,蒸汽都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在进行置换后需要进行 降温使设备内的温度,首先应当将内部的液体排空,采 用加冷料或者加冷水的方式,使设备降到常温。
4 置换用气的放空口要合理选择,防止中毒窒息事故。
降到自然温度时,才能与自然环境进行接触,防止空气进入高温设备而引起燃烧和爆炸等事故。
化工设备检修过程中所需要的安全措施
1在进行化工设备检修的过程中,要保证运行的设备处于停止状态。
设 备 检 修 作 业 的 用 电 问 题
2 在对各种电动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确保机械的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比如将保险丝取下,或者将电器开关落下等措施,使处于检修状 态的机械能够停止运转,同时需要在检修时设置必要的警告牌,如 “检修,禁止合闸”等字样。
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案例

2011年11月3日,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发生一起重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0人死亡。
该矿为国有重点煤矿、低瓦斯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10万吨/年。
据查,该矿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巷道发生严重的挤压垮冒,将正在该巷作业的矿工封堵或掩埋其中,造成重大伤亡。
该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该矿对冲击地压灾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治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二是采掘布置不合理,在特厚煤层中采煤工作面布置过长,对采深已达800米、特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不足。
三是事故工作面作业人员过多,当班有2个掘进队、1个防冲队、1个开拓队等4支队伍在具有冲击地压灾害危险的巷道内平行交叉作业,作业人员多达75人。
依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已对该事故的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查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提出以下要求:一、坚决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安监总明电〔2011〕31号)要求,针对当前煤炭供求相对紧张、易发生事故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严厉的手段、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切实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提高对冲击地压灾害的认识,切实加强防范和治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
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开采煤层群时,要优先选择无冲击地压或弱冲击地压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
2010--2013煤矿事故分析 2

与人有直接关系2010年煤矿事故1、 1月8日,渝水区欧里镇带元村庙煤矿发生火灾事故,12名矿工被困井下,全部遇难。
2、 7月31日2时44分,山西省阳煤集团刘沟煤业有限公司地面私藏火药发生爆炸,现场爆炸地点形成一个直径约12米、深约4米的锥形土坑,周边多间工棚坍塌,多处建筑不同程度受损,造成17人死亡、7人重伤、68人轻伤。
3、5月29日16时0分,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曙光煤矿井下发生炸药爆炸事故,当班井下有18人作业,造成17人死亡,1人受伤。
4、5月8日8时45分, 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忠路镇水井湾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燃烧事故,井下有19人作业,经抢救有10人死亡, 4人重伤,2人轻伤,3人无事。
5、1月8日17时、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欧里镇庙上煤矿井下电缆着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12人死亡。
6、7月17日20时10分, 陕西渭南市韩城市小南沟煤矿副斜井井底动力电缆着火发生火灾事故,造成28人死亡。
7、1月5日12时20分,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谭家山镇立胜煤矿井下发生一起电缆着火事故,34人死亡2011年煤矿事故1、3月11日:12时许,陕西潼关县,2人进入长期未运行的坑口窒息,后他人盲目施救,致9人死亡。
2、4月 2日:13时8分,新疆乌鲁木齐艾维尔沟矿区,新疆焦煤集团主焦煤分公司发生冒顶事故10人遇难。
3、6月24日:13时30分左右,福建省永定县培丰镇塘边山铁矿发生塌陷,造成8人死亡。
4、7月 6日:18时45分,山东省枣庄防备煤矿有限公司井下一空气压缩机着火,致21名矿工遇难;5、 7月11日:21时16分,山东昌邑县正东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发生井下透水事故,造成24人被困。
6、 8月 4日:凌晨,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发生一起因盗采矿石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致7人死亡。
7、 8月 9日:重庆北部新区一工地9日发生一起井下二氧化碳超标4人窒息死亡的安全事故8、 8月19日:16时30分许,内蒙古乌海市西来峰长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6人遇难。
华丰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综合剖析

华丰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综合剖析
体会之五: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落实现场的防
冲措施。根据矿井实际不断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防
治与个体防护措施,力争做到有危险不冲击、有冲 击不破坏、有破坏不伤人。
体会之六:开展不间断地防冲研究,探讨有
效的防冲措施。要与科研单位持续合作研究、现
场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分析研究、研制或引进卸压监 测设备等。
华丰矿目前采取的防治措施
电磁辐射监测 KBD-5型电 磁辐射仪应用方便,但是监 测数据的规律性较差,预报 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预测预报技术
工作面矿压监测
通过监测预报工作面顶板来压,可以配合其他方法预报冲 击危险。
预测预报技术
微震监测
采用ARAMIS M/E微震监测定位 系统,通过分析 微震事件的分布 规律及释放能量 的大小,可以实 现高应力集中区 的准确预报。
1.
° 55 0∠
H=
4.27冲击位置
1 4 0 6 西
28°
集运巷 -675岩石
切
中
14Leabharlann 05西28°
巷 石集运 -604岩
17 °
交
典型冲击地压事故
(2) 2001年3月10日3406 工作面于发生1.7级冲击地压, 造成1人重伤12棵柱子歪斜局 部冒顶。
(3)2001年7月5日,3406 (1)工作面正常推采期间在 下出口发生1.7级冲击地压, 造成12人重伤,损坏巷道60 余米,工作面停产1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U Xueling1 ,YAO Wang2 ,LI Yang1 ( 1. School of Resources &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冲击地压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 一,具有宏观来压前兆不明显、突发发生、破坏性大 等特点[1]。国内外学者对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预 测预报、防治技术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 些成果[2 - 3]。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装备技术水平 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数量总体上 呈下降趋势,很多具有冲击危险的矿井利用微震、电 磁辐射、声发射等监测手段有效预报了冲击地压的 发生,并利用煤层注水、断顶泄压等方法极大降低了
·183·
第 46 卷 第 1 期 2015 年 1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Vol. 46 No. 1 Jan. 2015
典型性的冲击地压事故,因此,结合这 4 起事故,分 析致死性冲击地压的特点,反思事故的教训。
1 4 起冲击地压事故特点
1) 煤层埋藏相对较深,地质条件复杂。这 4 起 事故中峻德煤矿煤层埋深最浅为 583. 6 m,其余 3 个矿井采深均在 800 ~ 900 m 左右,煤层埋藏相对较 深。且峻德煤矿水、火、瓦斯、煤尘及冲击地压等灾 害严重; 五龙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朝阳煤矿为低瓦 斯、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矿井; 千秋煤矿为低瓦斯、煤 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易自然发火、冲击地压严重 的矿井。除瓦斯煤尘外,部分矿井工作面附近还存 在较大断层,或顶板存在巨厚坚硬砾岩,地质条件比 较复杂。
3) 无明显地域特点,夜间事故多发。4 起事故 分别发生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在地域上无明 显聚集分布特征。季节上分别发生于春、冬、秋、秋, 季节特征不明显。具体事故时间分别发生于 5∶ 20、 22∶ 30、5∶ 00、19∶ 18,其中大部分为夜间发生。
4)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4 起冲击地压事 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见表 1。
2) 复杂的地质条件是发生冲击地压的诱发因 素。 复 杂 的 地 质 条 件 包 括 断 层、坚 硬 顶 板、构 造 区 等,在复杂地质区域,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诱发冲击 地压。调查显示,峻德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是在地 应力和采动应力共同作用下,引起工作面周围煤岩 体弹性变形能聚积并瞬间释放,且事故前矿区附近 2. 4 级 地 震 对 冲 击 地 压 有 诱 发 作 用; 五 龙 煤 矿 3431B 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接近地质构造区,且受 上部煤层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周边应力集中区影响 发生冲击地压; 朝阳煤矿 3112 材料道埋深为 881 ~ 910 m,处于三面采空及断层切割范围内,顶板及高 位顶板具有坚硬厚层砂砾岩,易于高能量弹性能积 聚,且 3112 采煤工作面形成孤岛工作面,这些人为 或自然存在的地质条件都促进了冲击地压的发生; 千秋煤矿煤层顶板为巨厚砂砾岩( 380 ~ 600 m) ,事 故区域存在落差达 50 ~ 500 m 的 F16 逆断层,地层局 部直立或倒转,构造应力极大,煤层开采后,上覆砾 岩层诱发下伏 F16 逆断层活化,瞬间诱发井下能量巨 大的冲击地压事故。
表 1 致死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的损失
事故矿 峻德矿 五龙矿 朝阳矿 千秋矿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663. 59 700 1040 2748. 48
死亡数 5 8 6 10
受伤数
2 64
2 4 起冲击地压事故原因分析
1) 煤岩体具有冲击倾向性是发生冲击地压的 ·184·
根本原因。冲击倾向性是指煤岩体具有积聚变形能 并能产生冲击式破坏的性质。这种固有属性,决定 了煤岩体产生冲击地压的能力。调查显示,峻德煤 矿 17 号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煤层顶板岩石具有 强冲击倾向性; 五龙煤矿事故区域应当划分而没划 分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 朝阳煤矿 3112 材料道煤层 和顶板具有冲击倾向性; 千秋煤矿冲击地压发生区 域为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由于煤岩体本身具有冲 击倾向性,在开采扰动或特殊地质条件下,就容易引 发冲击地压。
3) 防冲措施不到位、监管乏力、开采设计不合 理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在开采有冲击倾向 性煤层时,一般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防冲措施。实 践表明,在有冲击危险性的区域,同样能实现安全开 采。但这 4 起事故中,峻德煤矿在事故前曾先后 4 次发生冲击地压现象,但没有认真执行防冲钻孔施 工措施,在机道施工的防冲扇形顶板预裂爆破钻孔 数量、以及部分钻孔深度未达到设计规定,对煤层进 行注水软化钻孔超前工作面距离也未达到设计要 求,矿区领 导 缺 乏 对 冲 击 地 压 的 足 够 重 视,监 管 乏 力。五龙煤矿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错误,在发 现帮顶、围岩状态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 施,违反作业规程施工。朝阳煤矿没有委托有冲击 倾向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防冲 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停工复产后防冲检测及
第 46 卷 第 1 期 2015 年 1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DOI: 10. 13347 / j. cnki. mkaq. 2015. 01. 053
Vol. 46 No. 1 Jan. 2015
2011 - 2013 年 4 起典型冲击地
第 46 卷 第 1 期 2015 年 1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为提高我国应对冲击地压事故的能力,结合 2011 - 2013 年 4 起冲击地压事故,分析典型
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原因,反思救援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冲击地压事故多发生在煤层埋藏较
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以提高被困人员的存活率。
关键词:典型事故; 煤矿安全; 冲击地压; 开采事故; 事故分析
中图分类号:TD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 496X( 2015) 01 - 0183 - 03
Analysis of 4 Typical Rock Burst Accidents from 2011 to 2013 in China
2) 冲击破坏 严 重,掘 进 巷 道 事 故 数 量 相 对 较 多。峻德煤矿综采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工作 面上、下出口硬帮侧全部合严; 五龙煤矿 3431B 掘 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工作面迎头 50 m 范围 内煤壁发生位移、风筒断裂、巷道严重变形,并伴随 大量瓦斯涌出; 朝阳煤矿冲击地压事故发生于 3112 材料道综掘面,造成巷道闭合,支护失效; 千秋煤矿 冲击地压事故发生于 21221 下巷掘进工作面,造成 巷道内 380 m 以里变形严重、人员无法出入、风筒部 分脱落、煤尘增大、能见度迅速降低。可见,冲击地 压造成巷道 闭 合、通 风 条 件 恶 化,增 加 了 救 援 的 难 度。4 起事故中除峻德煤矿冲击地压发生在综采工 作面外,其余 3 起均发生在掘进巷道,掘进巷道事故 数量相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