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原则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的植物。

植物应
具备适应性强、生长力旺盛、耐寒抗旱、疾病抗虫等特点,以确保植物能
够生存并良好繁衍。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土壤水分及阳光照射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2.景观原则:根据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要求,选择具有美观和艺术
性的植物。

植物的形状、色彩、花期、花香、叶色和果实等特点都应与整
体景观风格和色彩搭配协调,达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特色的效果。

3.生态原则:根据生态环境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植。

植物的生长
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影响到空气的新鲜度、温度和湿度等,因此需要
根据场地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植物。

如可以选择具有大面积叶子的树木来降
低环境温度,选择具有抗尘和吸附有害气体的植物来净化空气等。

4.合理性原则:根据空间大小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植物。

根据空间
的大小和功能要求,选择合理的植物布局方式,避免过度密集或过于稀疏,不同层次的植物可以根据高度进行区分,如低矮的草本植物铺装在前景,
中等高度的灌木植物铺装在中景,高大的乔木植物用于背景等。

5.变化性原则:植物配置应具备一定的变化性,如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并合理安排其生长发展的速度和周期。

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和阶段性
的开花植物,可以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园林的变化性和
趣味性。

6.经济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考虑经济、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

选择
易于管理、耐久性强的植物种类,如选择乡土植物而不是进口植物,以减
少植物抗病虫害的成本,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增加场地的生机以及改善气候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美观、和谐、功能合理的效果。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或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如花木的萌芽时间、花期时间和挺拔度等。

选择生态环境适合的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的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平衡。

2.色彩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果实颜色等,尽量形成明度对比鲜明、色彩搭配和谐的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色彩组合。

3.尺度原则:植物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熟高度,选择符合园林场地尺度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高度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竖向延伸感,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风格原则: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可以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不同的园林风格对植物的需求也不同,如中式园林风格偏重于樱花、松树等,西式园林风格偏重于玫瑰、康乃馨等。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与园林风格相符的植物,以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功能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绿化、美化、遮挡、防风、净化空气等。

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场地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具有遮阴功能的乔木或灌木,以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6.季节原则:植物的季节变化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不同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特点和花期,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绿意盎然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以及冬季有特色的落叶植物等等。

合理选择植物,可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绿色度过四季。

7.综合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场地特点、空间功能和设计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植物。

植物配置方案

植物配置方案

植物配置方案第1篇植物配置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能美化环境、改善生态,还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

本方案旨在遵循生态、美观、实用原则,为某项目区提供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占地面积XX公顷,地形地貌多样,气候条件适宜。

项目定位为集休闲、娱乐、生态于一体的城市绿地。

为实现项目目标,需对项目区进行植物配置。

三、植物配置原则1. 生态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选用适生植物,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

2. 美学原则:注重植物景观的观赏性,体现季相变化,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

3. 实用原则:兼顾植物的功能性,如遮荫、防风、隔音等。

4. 经济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四、植物配置方案1. 树木类- 常绿乔木:选用桂花、香樟、广玉兰等,营造四季常绿景观。

- 落叶乔木:选用银杏、樱花、紫叶李等,丰富季相变化。

- 灌木:选用石楠、海桐、紫叶小檗等,增加层次感。

2. 藤本类- 墙面绿化:选用爬山虎、络石等,美化墙面,提高生态效益。

- 棚架绿化:选用紫藤、凌霄等,营造浪漫氛围。

3. 地被类- 草本植物:选用结缕草、黑麦草等,形成绿色基底。

- 地被花卉:选用二月兰、紫花地丁等,丰富地面景观。

4. 水生植物- 挺水植物:选用荷花、睡莲等,美化水面,净化水质。

- 漂浮植物:选用荇菜、水葫芦等,增加水面层次。

五、植物配置实施与养护1. 植物选择:根据项目区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生、美观、经济的植物种类。

2. 植物配置:遵循植物配置原则,结合地形、地貌、水体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

3. 植物种植:遵循种植规范,确保植物成活率。

4. 养护管理:加强植物养护管理,确保植物生长良好,发挥生态效益。

六、总结本方案从生态、美观、实用角度出发,为某项目区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

实施本方案,将有效提高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营造舒适、优美的休闲空间。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一、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1.全景法:通过整体观察和分析,将园林植物按照功能、高低、大小等特点进行布局,力求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2.区域法:根据园林的分区域特点,将不同功能或表现要求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相应的区域,形成不同的景观氛围。

3.点线面法:依据园林设计的空间要求,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布局植物,强调园林的层次感和既有的地形特点。

4.对比法:通过配置不同大小、形状、颜色、质感的植物,营造出对比强烈的景观效果,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吸引力。

5.交错法:在园林内交替配置高低不一的植物,使植物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增加空间层次感。

6.一致法:园林内植物的主题、色彩、形象等方面的风格相一致,形成整体统一的效果。

7.点缀法:通过在园林内设置一些特色的植物点缀,增加整体景观的亮点和趣味性。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1.生态适应性原则:根据园林区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选择适应这些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2.绿化功能原则:根据园林的功能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如净化空气、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

3.可塑性原则:考虑到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选择具备可塑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适应园林的需求变化。

4.可持续性原则:选择长寿命、抗病虫害、耐旱涝等特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延长园林景观的寿命和美观。

5.艺术性原则: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和主题,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强调景观的艺术性和美感。

6.空间感原则:根据园林的空间尺度和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7.生长阻碍原则:在园林内避免配置高大的树木或植物,以防止其对周围建筑物或固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美观、舒适和功能完善。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园林项目和客户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植物配置4大原则

植物配置4大原则

植物配置4大原则植物配置这个题目已经不新鲜了,在学校时也曾学过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书本知识还是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

笔者根据十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4个原则,供与同行切磋交流。

1.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

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

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

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

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

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3.时效原则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

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

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植物配置是指在室内或室外环境中,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合理选择和安排植物的位置和组合。

正确的植物配置不仅能提升环境美观,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温度湿度,增加人的舒适感。

而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植物特性匹配、空间布局合理、光照和水分管理、植物与装饰物搭配等方面。

植物的特性匹配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之一。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要求,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例如,喜阴植物应放置在光照较弱的地方,而喜阳植物则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空间布局合理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原则。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安排植物的位置和数量。

大型植物适合放置在宽敞的地方,而小型植物则可以放置在窗台、书桌等较小的空间中。

此外,也要注意植物之间的距离,避免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通风。

光照和水分管理是植物配置的另一重要原则。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提供的能量,因此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植物配置中,要根据植物的喜光程度选择合适的位置,保证植物能够获得足够的阳光。

此外,也要注意避免植物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可以利用透光性较好的窗帘或百叶窗调节光线的强度。

同时,水分管理也是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浇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植物与装饰物的搭配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原则之一。

植物与装饰物的搭配可以增加空间的美感和层次感。

可以根据植物的形状、颜色和装饰物的材质、样式等进行搭配,使整个空间更加协调和谐。

例如,可以选择颜色鲜艳的花卉与素色的花盆搭配,或者将绿色植物放置在木质的花架上,形成自然、清新的氛围。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包括植物特性匹配、空间布局合理、光照和水分管理、植物与装饰物搭配等方面。

只有在符合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植物配置的最佳效果,创造出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植物配置是指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布置和组合,以达到美化环境、提升空间氛围、实现功能需求的目的。

下面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生长习性原则: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植物。

不同植物对光照、温度、湿度以及土壤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喜好来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2.地域适应原则:根据植物的地域适应性进行配置。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物的适应性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

3.配色原则:根据植物的颜色进行配置。

植物的颜色能够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颜色,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颜色植物进行搭配。

比如在花坛中,可以选择不同色彩的花卉来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4.高矮错落原则:根据植物的高度进行错落配置。

植物的高度可以给人带来立体感,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高度,将高矮植物进行合理的错落搭配,以达到景观的层次感。

5.形状对比原则:根据植物的形状进行对比配置。

植物的形状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可以通过形状的对比来达到丰富和谐的效果。

比如选择一种高大挺拔的植物来与一种矮小丰满的植物进行对比搭配,可以达到景观的协调与平衡。

6.功能需求原则:根据植物的功能需求进行配置。

有些植物具有除了美化环境之外的功能需求,比如净化空气、吸附有害物质等,可以根据这些功能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植物进行配置。

7.季节变化原则:根据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配置。

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可以根据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配置,使得整个空间在一年四季中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美。

8.植物健康原则:根据植物的健康状况进行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选择健康的植物,避免选择病虫害较多或者生长不良的植物,以保证整个空间的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

9.环保原则:根据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配置。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避免选择入侵性植物,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论] 园林植物配置粗悟:五项原则、十八字纲领
一、五项原则
1、仿—仿生原则
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

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见图一)
2、多—植物多样性原则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性要求。

3、位—生态位原则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景—景观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见图二)
5、适—适地适树原则
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二、十八字要领
1、显—“好东西”尽可能放在显眼处,彰显价值。

(见图三)
2、礼—植物的最佳观赏面,尽可能朝向主视点,必要时还可向主视点微俯5度左右。

3、清—表现一定主题时,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切不可一切都想表达,忌“语无伦次,话不由衷”。

4、渐—树种变化,群落过渡,采用渐变手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巧—尽可能在观赏面反向不显眼处收头。

6、稳—基调树种要明确,在保证上层树冠飘逸的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球类植物使整个林层的重心下沉,求得相对的稳定并控制全局。

7、衡—注意整个画面或空间重量感的均衡。

8、幻—通常把常绿树理解为实,落叶树为虚,注意虚实的结合。

(见图四)
园林植物配置粗悟:五项原则、十八字纲领
作者:大方已被分享21次评论(0)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一、五项原则
1、仿—仿生原则
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

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见图一)
2、多—植物多样性原则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性要求。

3、位—生态位原则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景—景观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见图二)
5、适—适地适树原则
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二、十八字要领
1、显—“好东西”尽可能放在显眼处,彰显价值。

(见图三)
2、礼—植物的最佳观赏面,尽可能朝向主视点,必要时还可向主视点微俯5度左右。

3、清—表现一定主题时,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切不可一切都想表达,忌“语无伦次,话不由衷”。

4、渐—树种变化,群落过渡,采用渐变手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巧—尽可能在观赏面反向不显眼处收头。

6、稳—基调树种要明确,在保证上层树冠飘逸的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球类植物使整个林层的重心下沉,求得相对的稳定并控制全局。

7、衡—注意整个画面或空间重量感的均衡。

8、幻—通常把常绿树理解为实,落叶树为虚,注意虚实的结合。

(见图四)
9、韵—有些主题可反复强调。

(主旋律)
10、律—空间的大小间距,景点的布置等等要有一定的节凑感。

11、变—植物的大小、高低、粗细,常绿与落叶、叶片的大小、质感、色彩和花期以及天际线,林缘线,投影线,要有丰富活泼的变化。

(见图五)
12、突—该精处精,粗细结合。

有所为有所不为。

13、借—巧于因借,把好的风景借进园来。

14、挡—用植物遮挡不雅欠美之物。

15、顾—植物搭配需协调,相互间要有顾盼关系。

16、场—空间疏密处理:“密不插针,疏可走马”,“疏密有致,收放自如”。

(见图六)
17、错—不等边三角形构图:高低错位、前后左右错位,无论平面布局还是空间处理均须遵循。

18、虚—用有形的植物追求特有的空间效果。

(见图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