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对比分析
谈软弱围岩铁路隧道开挖安全施工技术

谈软弱围岩铁路隧道开挖安全施工技术隧道开挖是铁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软弱围岩对隧道开挖的安全施工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软弱围岩的特点是岩体强度低、渗透性大、易塌方等,因此在软弱围岩中进行隧道开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一、软弱围岩特性分析软弱围岩是指岩土体强度较低,易发生破坏和变形的岩土体。
软弱围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低:软弱围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很低,岩体容易发生破裂和变形。
2.渗透性大:软弱围岩中的孔隙和裂缝比较发育,渗透性大,地下水迅速渗透,容易引起地下水涌入和地表沉陷。
3.易塌方:软弱围岩的岩层结构相对疏松,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严重危害施工现场的安全。
软弱围岩对隧道开挖的安全施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施工单位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软弱围岩的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确保隧道开挖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岩体勘察与预测在软弱围岩的隧道开挖前,需要对岩体进行详细的勘察和预测,了解软弱围岩的具体情况和特性。
通过岩体钻探、岩芯取样、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获取软弱围岩的地质信息、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为隧道开挖的施工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合理的开挖工艺针对软弱围岩的特性,需要采用合理的隧道开挖工艺。
可以采用分段开挖、切坡开挖、钻爆掘进等方式,减小开挖面积,降低软弱围岩的应力,减少岩体破坏和变形发生的可能性。
3.支护结构设计软弱围岩的隧道开挖需要进行严密的支护设计。
支护结构主要包括锚杆、钢架、注浆固化、喷锚等,可以通过加固岩体、加强隧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塌方和滑坡的发生。
4.监测预警系统在软弱围岩的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岩体监测预警系统,对软弱围岩的变形、位移、渗水、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一旦发现岩体出现异常变化,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预警和疏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5.施工方案优化软弱围岩隧道开挖的施工方案需要不断优化,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分析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分析隧道施工一直是地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更是充满挑战。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主要体现在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问题和施工技术难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应对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
一、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面临的首要困难在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这些地方通常地层受挤压和变形的影响较大,地质构造也较为复杂,这就给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这种地质条件下,隧道经常会遇到坚硬的岩石和软弱的黏土地层交替分布,不同地质条件对于隧道掘进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相关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措施去应对,而这对于施工方面来说难度颇大。
二、地下水问题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高速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地下水问题。
山区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深,地下水涌入和积聚容易引起地表塌陷、坍塌等安全隐患。
地下水还会对施工机械和工人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施工难度。
在软弱围岩地质山区进行隧道施工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排水措施,确保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
在软弱围岩地质山区进行隧道施工时,还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充分的探测分析,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和涌水规律,据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隧道的施工进展和质量。
三、施工技术难度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高速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还面临着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地下水问题所导致的。
在软弱围岩地质山区进行隧道施工时,需要考虑到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的影响,采用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技术来掘进和支护隧道,保证隧道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性。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还需考虑到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施工设备的运输问题,安全生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的技术难度。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分析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分析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主要包括地质条件恶劣、地下水问题、施工安全隐患、环保问题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难点出发,就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
一、地质条件恶劣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地质条件较为恶劣,主要表现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不均一、断裂、滑坡、喀斯特地貌等。
这些因素给隧道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地质构造复杂导致地下水、岩体稳定性等问题难以预测;地层岩性不均一导致隧道开挖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断裂、滑坡、喀斯特地貌等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以应对地质条件恶劣给隧道施工带来的挑战。
二、地下水问题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面临严重的地下水问题。
因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系统混乱,山区地下水的渗透性较强,且地下水涌泉现象较为常见。
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会对隧道的支护、排水、地表稳定等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
地下水对隧道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同时还容易引起地质灾害事故,如涌水、涌泥等。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隧道施工需要对地下水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评估,采取合理的支护和排水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施工安全隐患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地质条件恶劣,地下水问题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大,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较高。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还需要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水平。
四、环保问题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还面临较大的环保问题。
公路隧道工程中软弱围岩施工技术研究

公路隧道工程中软弱围岩施工技术研究公路隧道工程中,软弱围岩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软弱围岩的不稳定性会导致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且对工程造价和进度也会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软弱围岩的问题成为工程建设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对公路隧道工程中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软弱围岩的原因软弱围岩指的是围岩强度较弱、稳定性差的岩层。
软弱围岩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点:1.地质条件不良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导致隧道所遭遇的地层不同。
一般来说,软弱围岩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活跃、受构造变形影响明显、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区域。
此外,地质构造中含有一些难以稳定的地质构造面和断层也是软弱围岩形成的重要原因。
2.地下水地下水是软弱围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下水的流动会引起岩层中的颗粒、土壤颗粒等松散物质水化溶蚀和冲刷,从而导致软弱围岩的形成。
3.长期的自然风化、侵蚀作用当岩石长期暴露于地表时,受到日晒、风吹、雨淋等自然力量的影响,岩石内部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围岩强度下降,稳定性降低。
4.前期施工不合理、或施工操作不当前期施工不合理、或施工操作不当也会导致软弱围岩的产生。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过于追求进度或节省成本,导致标准不够,工艺不够科学;或在施工过程中忽略地质条件,从而导致了隧道施工的不安全等问题。
二、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1.预测分析在进行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岩体工程地质预测,详细了解软弱围岩的地质情况和影响,出具科学合理的隧道工程地质预测报告。
预测分析主要是要考虑到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会对施工的影响和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带来巨大的影响。
2.加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对软弱围岩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从而提高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固处理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支护分析支护分析要区分软弱围岩的强度、判断穿岩面和拱顶等不同部位的围岩稳定性,为后续精细的支护设计提供基础。
(2)人工加固人工加固通过人为地引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对软弱围岩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岩石的稳定性。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分析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分析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穿越山区,而隧道作为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施工难点也愈加突出。
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隧道的施工难度更是大大增加。
对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软弱围岩地质特点分析软弱围岩是指岩土力学性质较差,强度低、稳定性差的地质岩土。
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岩土层间不稳定:软弱围岩地质山区岩土层间连接性差,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难度。
(2)地下水位高:由于山区降水多,地下水位相对较高,隧道施工时需要面临水围压的影响,增加了工程施工的复杂度。
(3)地质构造复杂:软弱围岩地质山区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存在多种地质构造形式,给隧道的穿越带来了巨大难度。
(4)岩体脆性强: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岩体脆性较强,易发生岩爆、冻融破坏及岩屑垮塌等现象,给隧道施工带来了挑战。
2. 施工技术难点分析在软弱围岩地质山区进行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面临着诸多技术难点:(1)隧道掘进方式选择: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掘进方式,一般常用的有隧洞掘进、钻爆法、液压劈裂法等,但由于软弱围岩地质的复杂性,选取合适的掘进方式成为一大难点。
(2)支护结构设计: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尤为重要。
如何设计出符合地质特点、经济合理的支护结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预报地质灾害:在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隧道施工中,如何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及时采取措施来加强防治,对于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至关重要。
(4)软弱围岩加固处理:软弱围岩地质山区的岩层较为脆弱,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隧道的稳定性,而加固处理的具体方法及技术难度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安全管理:软弱围岩地质山区隧道施工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国家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建设环境条件更加复杂。
浅埋、软弱不良地质隧道工程数量越来越多,隧道工程建设将面对更大技术挑战。
本文将主要探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质量问题;措施软弱围岩的自支护能力是比较弱的,甚至没有自支护能力。
因此,在软弱围岩中施工最重要的是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保证开挖及后续作业的进行。
在软弱围岩中,提高围岩自支护能力的方法是很多的,根据国内外的施工经验,提高围岩自支护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围岩的松弛、坍塌。
一、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主要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和盾构法。
1.明挖法明挖方法是将地面挖开,形成露天的基坑,然后在基坑中修筑隧道衬砌,最后回填土石,恢复地面。
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方法简单,技术成熟;工程进度快,根据需要可以分段同时作业;浅埋时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均较低,且耗能较少。
2.盖挖法盖挖法的施工程序是:先筑边墙——开挖顶部土体并修顶盖——回填并恢复路面——在顶盖保护下开挖下部土体——修筑底板及内部结构,即先盖后挖。
盖挖法施工按其施工流程可分为盖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
3.暗挖法在我国目前的地隧道修建中,使用本方法较多,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施工经验,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
对于土质地层,一般需对地层进行预支护或加固后再开挖、支护、衬砌。
4.盾构法盾构施工法是“使用盾构机在地下掘进,在护盾的保护下,在机内安全地进行开挖和衬砌作业,从而构筑成隧道的施工方法”,盾构法也是隧道暗挖施工法的一种。
近年来盾构机械设备和盾构法施工工艺不断发展,适应不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能力大为提高。
常用盾构机形式有土压平衡式和泥水平衡式,同时各种断面形式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盾构机械(急转变盾构、扩大盾构法、地下对接盾构等)的相继出现,其应用在不断扩大。
二、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质量问题外界气象条件对施工影响较大;施工对地面环境影响较大,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较难控制,且坑内土坡的稳定常常会成为威胁工程安全的重大问题。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合理选用研究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合理选用研究隧道施工作为地下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工程形式,常常会面临围岩软弱的问题。
相对于岩层较硬的情况,软弱围岩更容易垮塌、变形等,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风险和工程质量问题。
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和质量,需要科学合理选用施工方法。
本文就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的合理选用进行研究。
1. 软弱围岩的特点软弱围岩是指岩石构造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较差的岩层,通常体现为强度不均匀、变形易产生、稳定性不好等特点。
根据软弱程度的不同,软弱围岩可以分为低度软弱围岩、中度软弱围岩和高度软弱围岩三种。
低度软弱围岩的强度一般为10~20MPa,其变形易产生,稳定性不好。
而中度软弱围岩的强度在5~10MPa之间,变形更为显著,其稳定性也更为差。
高度软弱围岩的强度在5MPa 以下,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变形和稳定性问题,属于极端软弱围岩。
因此,软弱围岩在隧道施工中的不稳定性和变形性更显著,增加了施工风险和工程难度,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主要有注浆支护、预应力锚杆支护、渐进爆破法、冻结法等。
这里就每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2.1 注浆支护注浆支护是指在隧道内使用注浆工艺对软弱围岩进行加固和支护的一种方法。
注浆技术可以增加地层的坚硬程度和抗剪切性能,从而达到稳固和加固的效果。
注浆支护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
在低度软弱围岩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但在中度和高度软弱围岩的情况下,单纯的注浆支护可能并不能达到足够的稳固效果,还需要结合其它支护技术进行施工。
2.2 预应力锚杆支护预应力锚杆支护是指在围岩中预埋锚杆后对锚杆进行预应力加固,从而增强其对围岩的支撑力,实现对围岩的全面加固。
预应力锚杆支护的优点是支撑力强、稳定性好、耐久性高、施工质量易控制。
但由于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成本也更为高昂,一般只在高度软弱围岩条件下使用。
2.3 渐进爆破法渐进爆破法是指在软弱围岩内部采用高能爆炸物进行渐进爆破,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排出爆炸产生的松散岩石,从而获得一个暂时的支撑作用。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及技术探讨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及技术探讨【摘要】随着我国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隧道建设技术水平与规模也走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不仅影响了隧道施工的进度,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做出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结合软弱围岩工程特点,对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方法做出了阐述和比较,同时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原则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施工方法一、软弱围岩工程特点及变形破坏特征软弱围岩指的是具有较软弱的岩质、较低的承载力、结构相对破碎的围岩,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其工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岩体容易松散破碎并且具有较差的粘结力。
由挤压破碎带、岩体全风化层与土层构成的软弱围岩,其岩体结构松散破碎,岩体之间所具有的粘结力较差,在隧道开挖至洞室后其粘结主要是靠微弱的胶结能力与颗粒摩擦,所以具有极不稳定的特点,特别是浅埋地段则容易产生冒顶和坍塌。
二是强度较低并且在遇水之后容易发生软化现象。
由千枚岩、炭质岩、片岩、泥岩、页岩等构成的软弱围岩,其本身具有较低的强度与较差的稳定性,并且在隧道开挖之后一旦暴露就容易受风侵蚀、遇水软化,特别是深埋地段在高应力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塑性变形而导致洞室的内挤。
岩体的结构面由于软弱而容易滑塌。
一些块状岩体由于受到结构面切割带来的影响过于严重并且结构面具有较低的粘结强度,所以在隧道开挖以后周边的岩体容易沿着结构面发生坠落、滑移和松弛现象。
由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以上工程特点,所以在隧道开挖之后容易表现出容易坍塌和具有较短的自稳时间的特征。
隧道开挖会移走对洞身进行支撑的围岩而造成洞壁处于临空状态,围岩所承受的应力在经过重新调整后会向已经挖空的隧道部位变形,这种变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隧道正前方位掌子面产生水平鼓出现象;二是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出现下沉现象,而浅埋隧道地段则会出现地表下沉现象从而产生沉降槽;三是刚开始开挖的地段洞壁产生收敛变形现象,主要表现为边墙内移和拱顶下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护 (8 工字钢 0 4m/ )每循环进 0 4mI.仰拱短进尺 ) 1b . 榀 , . c( 早 封闭, 仰拱安装 1b工字 钢 , 8 仰拱每 次进尺 4m~5m。3 施 工方 ) 法依据 : 围岩 ( 山体 ) 质以风化花 岗岩为主 , 地 岩体破碎 , 地表成镶 嵌状结构 , 开挖 时 洞壁 易掉 块 、 失稳 , 但支 护 成 型后抗 压 能 力较
12 右 线 出 口段 : . 高压 缩地质
形, 特别是 中导坑 左侧 易滑脱失稳 , 变形 。
2 采取 的主要方法 : ) 加强支护 , 缩小拱架 间距 0 6m/ , 长 . 榀 加
4 保证 了坑道 的安装及横洞的安装 。 0m,
4 结果 : ) 小间距 隧道 中, 中隔墙 是其应力集 中的部分 , 为减 小 R 5组合锚杆长度 , 3 5m 变为 5m, N2 由 . 提供 可靠 的锚 固力 , 增 中隔墙应力 , 尽可能提 前二 衬 , 证软 岩条 件下 的隧道 安全 及邻 保 加 中导 坑小 导坑 注浆 , 中导 坑 上 15m 到 下 15m 范 围 内 采 取 洞 的安 全 。 在 . . 小导管 注浆 , 导管长度为 5m, 布置 1 梅 花形 , ×1 注浆时 间 : 护 2 2 侧 壁 失 稳 引发 坍 方 处 理 支 . 完成之后 上个工作循 环 , 注浆参 数 : 双液浆 : 灰 比=10 6 水泥 水 :.; 1 概况 : ) 右线 在 中隔墙一侧 拱部 至上导 坑拱脚 范围 内, 由强 浆: 水玻璃体积 =10 5 :. 。 风化花 岗岩 , 粘土夹层 脱滑形 成 了 3m 进 尺空 洞 , 离隧道 贯通还 3 提前施作 二衬 : ) 在采取加强支 护 , 证支护稳定 后 , 时施 剩 5m, 保 及 在对空洞进行木支架法 支承处 理后 , 进行 了 中、 导 的掘 下 作二衬 , 保证 隧道稳定 。主要方法 :. 时仰拱 施工 , a及 保证 二衬 的 进 , 当时并未见异 常。在隧道贯通后 , 在下导支 护施工 中, 中导 对 施作可行性。b 采取 加强二衬配筋 , . 保证二衬 的受力 能力 。不安 坑一侧过大 (0m) 1 拱脚悬空 , 在炮震 作用下引发 中 、 导坑失稳 , 上 装工字钢 , 防止 因弹性模量 不同引起环向裂缝 。 引发坍方 , 体 1 坍 5×1 0×1 , 0 中隔墙 只剩余 4m厚 。 4 施工方法依据 :. ) a主要是围岩无粘 性 , 摩擦角 小 , 压能 力 抗 2 处 理方 案 : 洞 内进行 了外 压 回填 ; 坍方两 头进行 了锁 ) 对 对 差, 而收缩变形小 。b 采 取应对 措施 : 长锚 杆 , 层锚 固, . 加 深 提供 口拱架的加 固; 在洞壁 相对稳 定后 , 穴” 对“ 壁进行 了混凝土 喷射 约束 , 围岩变形能力 。采取 小导管注浆 , 对松散 片状 围岩 固结 , 提 1 , 0叽 封闭“ 孔穴” 对已贯通 的左 洞尽快完 成了二衬 ; 孔 穴” ; 对“ 施 高围岩的 自稳 能力和抗压能力 , 阻止 隧道变 形发生 , 坑导围岩 , 特 作双层拱架支护 ; 孔穴 ” 对“ 实施 吹沙 回填不小于 6m; 中导坑 、 下导 别是边墙部位 , 仰拱 部位 围岩 抗压 能力差 , 防止 因仰拱 边墙 部 坑的掘进采取小 台阶施工 ; 为 二衬施作 6 0叽 。保证运营安全。 的滑动失稳 , 造成大坍塌 , 采取施作仰拱 , 故 提前施作二衬 。 3 依 据 : 围岩 相对稳 定情 况下 , ) 在 采取支 架封 闭支护 加强是 5 结果 : ) 抑制 了支 护 的变 形 、 失稳 , 保证 了 隧道 的正常施 工 , 前提 , 吹沙处理是后期运 营安全 的基本保证 。 二衬施作后 , 应力 较大 , 但就 20 0 4年验收结 果来 看 , 没有 产生 应
距 离掌子面 2 l 0r 左右 时 , 护顶 部发 生 明显 的裂缝 , 后 2 l 支 前 0m 范 围内拱架发生 明显 的弯 曲变形 。 2 处理方案 : ) 在出现这一现象后 , 隧道停 下掌子面 , 对未 喷射 混凝土地段 中的变形 拱架采取 了逐批更换 , 加打 1m×1m 小 并 导管加 固中隔墙 , 喷射 2 号混凝 土支护 中间 , 0 与原支护前后 连成
异常裂缝及其他变形 。
4 合理的支护和成环受力是成功的保证 , ) 保证 通过顺 利。
3 处理依据 : ) 石狮 隧道 出 口段以塑性 粘土为 主, 地应 力较大 , 1 距洞 口 20 m 主要地质 特点 : ) 0 晶藻 片状粉砂 状 , 灰岩 。各 在预 留洞 口后 , 支护发生应 力集 中, 引发变形 , 在对预 留部位进行 薄层之 间无 粘 接性 , 擦 系数 小 , 挖后 为 易脱 落 , 压后 易变 封闭和加强 之 后 , 保 证 后期 支 护 的 安 全检 查 , 摩 开 受 为 提前 施 作 二 衬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1 1期
・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 2 No. 1 I3 1
27 ・ 0
2 00 6年 6月
J n 2 0 u. 06
文章 编 号 :0 962 【0 6 1 —2 00 10 —8 52 0 ) 10 7 —2
中图分类号 : 5 U4 5
文献标识码 : A
1 宝塔 山隧道 地质 灾 害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压 偏
1 1 左 线 出 口段 .
1 概况 : 口段进 洞 3 ) 洞 0m~5 段偏 压 , 压程 度 : 0m 偏 右侧坡
比 10 7 覆 盖 厚 度 6m~7m。2 采 取 施 工 方 法 :. :. 。 ) a 短进 尺 ; . b 强
强 。这 种 较 强抗 压 能 力 是 没 有 采 取 平 衡 重 法 施 工 的 主 要 基 础 。
片, 在支护完成 的同时 , 洞 口段 方 向 1 范 围 内, 对 0m 采取 提前
施 作边仰 拱 , 完成二 衬浇筑 。防止纵 向裂缝 的连续 发 展 , 在此之 后对横 洞洞 口进 行 了里程变更 , 对原 洞 口段 施作 了二衬 , 考虑 隧 道以高塑性粘土 为主 , 地应 力大 , 为防止两板二衬 的支撑力不够 , 引起开裂 , 在洞 口方 面又 连续 浇筑二 板二 衬 , 至年底 未见 二衬 有
软 弱 围 岩 隧 道 施 工 对 比 分 析
刘 生 秀
摘 要: 介绍 了宝塔 山隧道 、 石狮小净距隧道 、 京源 口隧道三条不 同的软 弱围岩隧道 的施工情况 , 根据 现场施工 的过程 , 提 出了不 同软弱 围岩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注 意事项 , 为隧道工程 的施工提供经验 。 关键词 : 小导管注 浆, 后期支护 , 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