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岩层_软弱围岩隧道控制超挖施工技术_刁天祥
城市隧道大断面软弱围岩开挖施工工法

城市隧道大断面软弱围岩开挖施工工法城市隧道大断面软弱围岩开挖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需求出现。
然而,大断面软弱围岩对隧道施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有一种专门的施工工法来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城市隧道大断面软弱围岩开挖施工的工法,该工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应范围,并且经过实践验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二、工法特点这种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高压注浆加固、分段开挖、快速支护和仪器监测系统。
采用高压注浆加固可以增强围岩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提高其稳定性;分段开挖可以减小开挖面积,降低围岩的变形和应力集中程度;快速支护可以及时保护开挖面,防止围岩松动和坍塌;仪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围岩的变形和位移,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大断面软弱围岩的城市隧道开挖施工,可以在软弱围岩条件下保证施工的安全和稳定,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和复杂施工环境的隧道工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实施原理是将高压注浆材料注入围岩中,通过固化增强围岩的抗压和抗剪强度,使其能够承受开挖引起的变形和应力。
在开挖过程中,采用分段开挖的方式,先开挖一部分围岩,然后及时进行支护,防止围岩的松动和坍塌。
同时,通过仪器监测系统对围岩的变形和位移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保证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洞口处理、预制段安装、注浆加固、分段开挖、快速支护、边墙施工和仪器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对洞口进行处理,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然后进行预制段的安装,通过高压注浆加固,增强围岩的力学性能。
接下来进行分段开挖,并及时进行快速支护,保护开挖面。
在开挖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边墙施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最后,通过仪器监测系统对围岩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做出调整。
六、劳动组织该工法的劳动组织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施工团队和管理体系。
施工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隧道开挖经验和技术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相关机具设备和使用工法所需的材料。
水平岩层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控制超挖施工技术

水平岩层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公路三分公司广南高速公路GN1合同段郑宏1、前言在隧道工程中,如何控制超挖一直是隧道工程师经常面对的问题。
虽然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控制爆破技术日益成熟,且已成为山岭隧道开挖爆破的常规方法,但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工程地质复杂多变,而且随着新一轮交通工程建设高峰期的到来,交通隧道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大,这需要大量的钻爆人员从事隧道开挖工作。
由于钻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施工管理不善等其他因素,在实际隧道施工中“光爆不光”、超挖过大等现象仍普遍存在。
水平岩层是隧道工程作业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构造,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水平岩层的光面爆破一直是一项技术难题。
如果处理不好,隧道的拱顶会出现大面积平顶、落石、塌顶等现象,不仅直接影响隧道的光面爆破效果,还会影响毛洞的围岩稳定性、增加初期支护的数量和永久支护的混凝土工程量,增加工程投资。
过去施工中,因为水平岩层引发安全事故且增加工程造价的事例很多,所以水平岩层超挖控制施工技术对隧道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另外在软弱水平岩层中,岩体通常都较为破碎,节理发育,粘着性差,完整程度不高,围岩稳定性较差。
在隧道开挖施工时易造成拱顶落石、片帮、崩塌等现象,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困难。
分析影响水平岩层中围岩的稳定性的因素,确定防止围岩失稳垮塌的措施,对于水平岩层条件下隧道的顺利施工具有积极意义。
2、栾家岩隧道工程地质概况2.1 栾家岩隧道工程概况栾家岩隧道左洞起止桩号为ZK78+010- ZK81+275长3265 m 右洞起止桩号为K78+010-K81+273长3263 m为分离式特长隧道。
该隧道主洞建筑限界为:10.25m(宽)x 5.0m(高),内轮廓尺寸:11.06m (宽)x 7.15m(高);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为13.00m (宽)x 5.0m(高),内轮廓尺寸:13.81m (宽)x 7.72m(高);车行横通道限界为4m (宽)x 5m(高),内轮廓尺寸:4.5m (宽)x 6m(高);人行横通道为内轮廓尺寸:2.5m (宽)x 3m(高)。
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钻爆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钻爆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钻爆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隧道建设不断增加。
然而,地下复杂的岩石地质条件给隧道建设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施工面临的问题和难点主要有爆破效果不好、开挖困难、控制风险等。
当前,大部分围岩均为软硬交界带的标准,而对于冠切失稳问题的处理没有特别明确的规章制度。
围岩冠切失稳造成隧道有爆炸风险,液态灌浆难度大,施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加强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钻爆施工控制技术研究,对于隧道建设的安全和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钻爆施工控制技术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 分析和总结水平层状围岩隧道的特点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难点。
2. 围岩预处理技术研究,包括爆破参数分析、预处理爆破参数确定等。
3. 钻孔技术研究,包括钻孔方案设计、钻孔质量控制等。
4. 爆破技术研究,包括爆破参数设计、爆破技术选择等。
5. 风险控制与安全施工技术研究,包括围岩变形监测、风险评估等。
三、研究方法1. 通过实地勘察、文献资料搜集、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特点和施工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2. 根据围岩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预处理、钻孔和爆破技术,制定施工方案。
3. 运用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优化,并预测施工效果。
4. 通过实验室室内爆破试验以及现场施工实验验证技术的可行性。
四、工作计划1. 第一年:研究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施工的各类技术方法,并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适用于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施工的技术方案。
2. 第二年:运用数学建模及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对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并预测施工效果。
3. 第三年:进行试验室室内爆破试验和现场施工实验,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4. 第四年:写作论文,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成果1. 提出一套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隧道施工中的风险问题、提高施工质量。
软弱围岩浅埋富水地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浅埋富水地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针对工程地质情况,介绍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开挖方式、支护手段、防水技术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1、前言目前地下工程在软弱、松散、富水围岩中,多采用超前预加固辅助工法,在目前国内常用的超前预加固主要有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大管棚预注浆、深孔全断面注浆、水平袖阀管注浆;而水平旋喷桩、水平搅拌桩、超前冷冻等方法仅在城市地铁施工中有所采用,目前国内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在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中鲜见采用。
我集团公司地下工程施工中,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整体在地表采用竖直旋喷桩、搅拌桩配合真空降水井的施工方法尚未有先例。
2、工程概况江门隧道为双线长大隧道,全场9185m,施工难度很大,有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如:暗挖段DK109+590~+640段位于采石场下,洞顶埋深最小埋深仅4米,暗挖段DK111+115~+210段上部为玉龙湖水库的泄洪道,洞顶埋深最小埋深仅3米,暗挖段DK111+735~DK112+470段上部为圭峰山国家公园、城市干道、红星运动俱乐部,为首次铁路隧道浅埋穿越城市地下施工,隧道暗洞开挖防下沉,防坍塌,防突水是本工程的难点。
3、施工方案的确定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止水;超前支护采用φ108管棚套打φ42超前小导管;开挖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初期支护采用工20a型钢钢架,纵向间距0.5m/榀,φ8钢筋网片,Φ22系统锚杆,φ50锁脚钢管,C25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
1、在泄洪道内,隧道中线两侧各25米(即全长50米)范围内架设φ50钢管,横纵间距0.5*0.5米,交织成网状。
在钢管网上铺设防水板,使水流顺畅通过隧道顶部,减少地表水渗入量。
2、隧道下穿泄洪道段(DK111+135~DK111+160)在隧道内采用咬合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改良隧道上方土体,形成一层拱形混凝土保护壳,进一步减少渗水量;3、洞内开挖施工暂定采用CRD工法,施工时根据围岩改良情况进行调整;4、初期支护按原设计施工。
水平层状岩体隧道超欠挖控制爆破技术

调整各爆破参数和加 强施 工管理等现场试验 , 总结 了一套水平层状 围岩光面爆破 的施 工技 术。结果袁 明: 该技术减 少了超
欠挖 , 善 了开挖 质 量 , 好 地 解 决 了水 平 岩层 成 型 困难 的 问题 。 改 较
关键词 : 道 ; 制爆破 ; 隧 控 水平 层 状 岩 体 : 欠挖 控 制 超
Absr c I S dm c l t o mu a ea c u l e a d e c s ie a d is f ce te c v to Su ie s lwh n b a — t a t:ti i ut o fr l t r h o ti n x e sv n n u f i n x a ain i n v ra e is n i
张运 良 , 曹 伟, 王 剑 , 明锋 雷
( 中南 大学 土木建 筑 学院 , 南 长 沙 4 0 7 ) 湖 10 5
摘 要: 在水平层状岩体 中进 行隧道钻爆施 工, 由于岩层 间夹制力非 常小 , 易受到震 动而松 弛、 极 掉块 , 以形成设计要 求 难
的 拱 形轮 廓 , 、 超 欠挖 现 象严 重 。从 大 林 隧 道 水 平 岩层 的 具体 特 点 出发 , 分析 了影 响光 面爆 破 效 果 的 主 要 因 素 . 通 过 不 断 并
tn n h rz na a e e o k ma s Be a s ft e we k sr s e we n t e ly r .t e r c Se s o sa k a i g i oio tll y r d r c s . c u e o h a te sb t e h a e s h o k i a yt lc nd d o e ti h k . I he lg to o c ee c r ce n ho io tlsr t m fDa— Li n e . as i mo t r p wh n i ss a e n t ih fc n r t ha a t ri rz n a tau o n Tu n 1 u ts o h b a tn e h i u n h rz n a a e e o k ma s wa u ma ie h o g n l zn h a tr lsi g tc n q e i o io t lly rd r c s ss m rz d t r u h a ay ig t e fc o swhih ifu n e c n e c l
公路隧道水平岩层施工超欠挖控制技术

2 . 3客观地质条件 隧道周围相关岩 体的稳定性 由岩体 自身的特征和岩体 中地 下水所决定,其 中岩体 自身的节理发育是超欠挖的重要 因素 。 造成超欠挖 问题客观存在的因素主要是岩体节理的方位 、 间距、 节理间 的填充物 、岩体 自身的强度等 因素 。其中,在隧道挖掘 考 。 时遇见 的含有地 下水 的岩体,岩体受地下水长期渗透,造成相 参 考文献 对强度 降低 ,加之地下水重量造成的压力 ,极易引发超欠挖 问 【 1 ] 王明年 ,万姜林 , 杨其新 . 隧道超欠挖的力学效果分析 [ J ] 题 。尤其是进行开挖 的岩体 中若存在相对规模 的溶洞,在进行 西南交通大 学学报 ,1 9 9 6 ,3 1 ( 6 ) : 5 7 7 — 5 8 2 . 开挖爆破时极易引发大规模的超欠挖 问题 。 [ 2 ] 宋福. 敖包沟隧道下穿工程爆破振动监测及减 振措施研 究[ J ] 2 . 4 断面 检 测 铁 道建 筑 ,2 0 1 3 ( 2 ) : 4 3 — 4 5 . 隧道施 工过程 中,一般都需要进行二次衬砌前断面检测和 [ 3 ] 张松林 . 试论隧洞工程钻爆法施工超欠挖原因及对策 [ J ] 洞深开挖 断面检查 ,综合 李家塔隧道的施工来看 ,因为存在的 水利水 电工程造价 ,2 0 0 6 ( 1 ) : 5 6 — 5 8 .
程的质 量及安全进度有 着重要的影响,也 与承 包商的利益有所管关联。所以有效控制隧道施 工超欠挖量是势在 必行 的,而超挖控 制不但 与地质条件 、 施 工方 法、技术水平有 关,而且必须有严格 的管理制度作 为保证 。本文则叙述 了隧道超欠挖 的概念 ,并 阐述
了超欠挖 产生 的原 因以及解 决措施。 关键词 :公路 隧道;水平岩施工;超欠挖 ;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U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5 8 6( 2 0 1 5 )1 4 — 0 2 2 0 - 0 1 1隧道超欠挖的概念 当前工程建设方面 ,施工人员将隧道设计 开挖轮廓 当做基 准线 ,从整个工程 的施工 出发,去比较基准线与实际开挖轮廓 线 ,这种 方式下 ,基准线 以内的部分称 为欠挖 , 其余则为超挖, 在此前提下 ,与基准线重合的部分则称为无超欠挖,一般情况 下 ,用 h表示超欠挖 的值 ,也就是通过基准 线的某点 A做线 , 并使得实 际开挖轮廓线与法 线交 于一 点,称其为 B点 ,h 值 即 为 AB的长度 ,欠挖是 h为负值,而超挖则取正值 。在超欠挖 概念 中,规定超挖的值有两种指标,其一为考核某一断面光面 爆破效果 的超挖值,在对其运用方面,可将其作为衡量光面爆 破经济考核及质量的标准 , 另一种是整个隧道的平均向超挖值 , 在对其 的运用方面,可将其作为投标编制标价 的参考标准,而 局部欠挖达到 的标准 问题,则会涉及到欠挖方面 的知识 。 2超欠挖的原因分析 2 . 1 爆破 技术 现有的爆 破技 术存在较多技术缺陷,若在施工过程 中不加 以注意,就会导致超欠挖现 象的发生 。主要几类原 因如下:
公路隧道水平岩层施工超欠挖控制技术

公路隧道水平岩层施工超欠挖控制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时,经常发生的超欠挖问题给施工带来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对超欠挖如何进行控制是施工中必然要考虑到的问题,只有通过控制技术尽量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有序开展。
从而保证施工在工期内高质量的完成,达到施工目标。
1 超欠挖的相关规定与影响1.1 超欠挖规定2005年,我国交通部发布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规定中对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的超欠挖现象做出了明确规定:部位围岩级别ⅠⅡ~Ⅳ Ⅴ~Ⅵ,拱部平均线性开挖10 15 10,最大超挖20 25 15,边墙线性超挖10,10,10,仰拱、隧底平均线性开挖10,最大超挖25。
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凸入衬砌断面,锚喷支护时凸入不大于30mm,衬砌时不大于50mm,拱脚、墙脚以上1m内严禁超挖。
适用于炮眼深度不大于3.0m的隧道。
炮眼深度大于3.0m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规定。
1.2 超欠挖对隧道的影响根据交通部对近年公路隧道施工的统计分析,可以得知,运用钻爆技术进行隧道施工时,若施工方对相关操作不加以重视,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超欠挖问题。
隧道施工中超欠挖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作业,不仅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引发诸多安全问题。
而且影响了施工进度,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
进而影响了施工的最终效果。
2 隧道出现超欠挖的原因2.1 爆破技术现有的爆破技术存在较多技术缺陷,若在施工过程中不加以注意,就会导致超欠挖现象的发生。
主要有以下几类原因。
(1)施工方从业人员的爆破技术水平不高,相关施工工艺不熟练。
在进行相关爆破作业时,由于对掏槽方式、炮孔间距、装药结构与药量选择的不合理,造成爆破参数选择不当,进而造成超欠挖问题的发生。
(2)进行相关钻孔作业时,因为精度要求不严、钻孔位置选择不当等原因,尤其是钻孔周围的炮眼布置不合理,从而造成超欠挖问题,进而影响施工作业。
软弱水平岩层隧道施工技术

口段 D 3 + 9 - 6 8计 l 0 为 高 原 斜 坡 K4 4 4 8 + 0 m l
软土地 质 , 学指 标低 , 力 中科 院专 家 组 将 此 地 质 定 义 为 I类 围 岩 , 已进 行 了 特 别 设 计 和 施 工 ; 出 I段 DK4 4 6 8 + 0 = 1 3 + 0 - 8 0段 为 Ⅲ类 偏 压 衬 砌 , 岩
I I
广 I
一
, 、 ’
' ’
" - I I
一
象 , 而使 隧 道 开挖 轮 廓不 易 控 制 , 、 挖 现 从 超 欠
象 严 重 ,并 且 破 坏 了 围岩 自然 拱 的受 力 状 态 , 从 而 使 围 岩 开 挖 后 的 变 形 速 度 加 快 , 自稳 能 力 减 弱 。若 处 理 措 施 不 及 时 , 针 对 性 不 强 , 易 造 或 容 成塌方 等现象 。
【 关键词 】 软弱 水平岩 层 隧道 施工技术
Co sr c in tc ni o u n lo o io tls f o k srt m n tu to e h que f rt n e n h rz n a o r c ta u t
L Ch ng I a
( h 5h ni eig o ,L d C i Te t eg er C . t. hn n n a
维普资讯
豳
技术
李 长 福
( 铁十 四局集团第五 工程有限公 司 ) 中
【 摘要 】 介绍 了软弱 水平岩层 的地质 特性及 对隧道 施工 的影 响 , 合工程 实例 , 结 对隧道在 此地质 条件 下施工 时应采取
的 一 些 施 工 技 术 措 施 和 防 范 要 求 进 行 了 阐 述 和分 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施工中, 以隧道断面起拱线以上部位的平均 线超挖量 测量来调整周边眼炮孔内移的距离, 并在小范围内调整 周边眼装 药系数。平均线超挖量测量为自拱脚 沿轮廓线每隔 0. 4 m 测量出 上茬炮实际开挖轮廓线与设计开挖轮廓 线间的径向距离, 然后利 用 公式计算、拱部平 均线超挖量 = ( 各点 径向距离 总和÷测 量点 数总和) ÷2
备注
E—周边眼间距
S—周边眼线装药密度
在施工中根据拱部平均线超挖量变化, 依据表 1 类似数据所形 成 的经验公 式来控制 周边眼内移 距离, 经总结, 内移距离 基本上 在 10 cm 左右变化, 即 S = 0. 1 m, E = 0. 4 m, q= 0. 16 kg / m。 2. 3. 2 拱肩处 加密炮眼, 并利用 空孔导向来 控制水平 层理对 断 面形成的影响
在 3# 排水洞开挖过程中, 根据对现场的观察 发现: 水平岩 层 地段, 超挖主要发 生在拱部, 几乎无炮痕保存, 爆破对岩体极易沿 拱部某一层理面整体脱落, 形成平如桌面的平顶现象。典型实测 断面如图 2 所示。
若该 层理被 滑移 体切割 而成 竖向或 斜向 裂隙时, 岩 体就 会 象砌砖墙的砖 块一样, 拿掉下面 的砖块, 上面的砖块 将因无掌 力 而下落, 遇有该情 况时, 排水洞拱部超挖现象更为严重。 2. 2 水平岩层超挖原因分 析
根据以上 实测断面可 知: 水 平岩层的层 理、节理 对隧道的 超 挖起着重要 作用。岩体节 理愈发育, 抵抗爆 破的能力就 愈弱, 超 挖现象就愈严重。
Weak Blasting Appl ied i n the Soil Tunnel
Pang J un ( 3th S ecti on of the 20t h B ureau of R ail w ay M i nistry of Chi na, S anyuan , 713000)
因此, 控制水 平岩层拱 顶超挖现象, 除避 免因周 边炮孔 直接 破碎岩体外, 还应设法减少反射拉伸波对隧道轮廓线外 水平岩体 的拉 伸破坏。也就 是需要增大 周边眼与 轮廓线外水 平岩层 的距 离。
2. 3 水平岩层控制超挖施工技术 根据以上分析及以前施工经验, 水平岩层控制超挖 施工主要
采用以下关键技术。 2. 3. 1 根据平 均线超挖量控制拱顶周边眼内移距离及装药参数
( 隧道局科研所 洛阳 471009)
摘 要 以小浪底东苗家 滑坡体排水 洞施工为例, 分析 了在水平岩 层软弱围 岩中修建隧 道所产生 的超挖现象, 介绍 了 在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控制超挖 施工技术及经验体会。 关键词 滑坡体 排水洞 水平 岩层 软弱破碎围岩 超挖
小浪 底东苗家滑坡体 位于黄河水 利枢纽工程 泄水渠出 口南 岸。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黄河小浪底大坝 地质勘探时曾在该滑 坡体内修建断面为 1. 5 m×1. 5 m, 长约 100 m 的矩形巷道, 以探 测该滑 坡体内滑移面位 置及排放 滑坡体内所 含水份。近年 来航 空量测 却发现该滑坡体 具有明显 的滑动迹象。为 保证滑坡 体的 稳定, 防止其下滑而 阻塞大坝 泄水口, 保证黄河小 浪底水利 枢纽 的正常运行, 黄委会决定于 1998 年对该滑坡体进行整治, 该整治 方 案包 括以下 三个 方面: ( 1) 对滑 坡体坡 脚进 行压 脚护坡; ( 2) 在滑坡体地表修建集水沟进行地表 排水; ( 3) 继续在洞内 修建排 水洞以降低该坡体内的地下水位。该排水洞为圆 弧直墙形断面: 宽 3. 5 m, 高 3. 9 m, 排 水洞在滑坡体内呈 “干”字形布置, 总长近 900 m 。其工程平面相对位置布置如图 1 所示。
3# 排水洞及在 1# 排水洞后 100 m 大部分洞室处于 红色粉砂 岩、板 岩、粘土 岩地区, 岩层呈水 平状, 并 伴有被滑移 力切割而 成 的垂直裂隙、裂隙 发育。各 层理、结构面之间被黄色粘土充填, 含 丰富裂隙水。爆破时, 水平 岩层易沿层理面剥落而使隧道拱部成 水平拱。 2 水平岩层控制 超挖技术 2. 1 水平岩层隧道成形断 面特征
黄河小 浪底东苗家 滑坡体 1~3# 排 水洞水 平岩层 开挖采 用 以上三技术后, 断面成形显著改 善, 隧道线 超挖量控制在 0. 15 m 以内, 取得了较明显的经 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软弱破碎围岩控制超 挖施工技术 3. 1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成形断面 特征
小浪底 东苗家滑 坡体 2# 排水 洞位于 滑坡体 前部, 平行于 滑 坡体前缘滑移面。使得该排水支洞围岩破碎, 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裂隙水含量高, 受裂隙水 浸蚀, 岩体因风化而变得 软弱松驰, 强 度 降低。开挖后不久, 发现整个撑子面均是褐色土体, 单个 强度较好 的孤石夹杂其间, 围岩毫 无稳力, 拱顶、拱肩处极易坍塌。尽管 在 掘进中采 用小断面、短进尺, 弱爆 破, 超前 管棚支 护等措施 , 超 挖 量仍然很大, 几乎无半点 炮孔痕存在, 断面成形极 差, 典型实测 断 面如图 3 所示。 3. 2 破碎软弱围岩隧道超挖原因 分析
( 2) 拱部上插角过大。在软岩中, 由于钻杆较易钻进, 稍不注 意, 钻杆上漂, 爆破后形成超挖。
2000 年 增刊
刁天 祥 方俊波: 水平岩层、软弱围岩隧道控制超控施工技术
59
( 3) 爆破 震 动量 过
大。由 于围岩 间无 夹制
力, 极 易 受 爆 破 震 动 而
松驰、掉块。在施工中曾
经多 次出现 撑子面 围岩
拱部平均线超挖 量 K 与周边眼 内移距离 S 的关系在 1# 排水 洞后期有以下实测记录, 如表 1 所示:
表 1 拱部平均线超挖量与周边眼内移距离实测经验数据表
拱部平均线 超挖量( m)
0. 09
内移距离( m) 0. 18 实测日期 98. 03. 05
0. 08
0. 15 98. 03. 12
Abstract: T his paper in tr odu ces th e applicat ion of w eak blast ing achieved in th e cons tru ct ion of Saharam o soil t unn el of S hen yan Railw ay. Key words: w eak blast ing s oil tu nnel operat ion pl an ef fect
因钻 杆钻进 震动而 落石
的现象。
3. 3 软 弱破 碎 围 岩 隧
道控制超挖施工技术
在 2# 排 水 洞 施 工 过 程 中, 采 取 以 下 施 工
技术来控制超挖。
3. 3. 1 严格 规 范 周 边
眼装药结构 由 于 围 岩 破 碎, 带
图 3 软弱破碎围岩典型实测断面
泥量 重, 炮孔 内炸药主 要靠冲击波 对岩体做抛 掷功, 反射拉 伸波
质探洞 开挖时未采 用光面爆破 技术, 其扰动深度 多达 1 m , 现 扩 挖时超挖量惊 人, 超挖 量甚至大 于扩挖方量, 曾令施 工方欲主 动 退场。
2# 排 水洞由 于位于 滑坡体前 缘滑移 面中, 大 多数岩 体被 裂 隙水浸蚀、风化而成 红褐色软 岩, 岩体 强度极低, 开挖时, 隧道 成 形差, 超挖严重。
表 2 伴有竖向裂隙的水平岩层拱部炮孔装药参数表
孔深 孔眼密 间距 最小抵 装药量 线装药密
孔位
装药方法
(m )度( 个/ m ) ( m) 抗线( m) ( kg) 度(k g/ m)
拱肩处 1. 2 5 拱顶处 1. 2 1. 5
0. 20 0. 50 0. 6 0. 45
0. 20 0. 24
通过 实际 操作, 发现 上导坑 钢支 撑及 素喷砼 未发 生大的 变 化, 缩短了每 循环的时 间, 月进 度能完成 50~60 m, 提高了机 械 利用率, 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顺利的通过了风 化层。
蚀等作用而变为极软弱破碎的岩体。各排水支洞地质情况如下: 1# 排水洞 前 100 m 是利用原地质 探洞扩挖而成。由于原 地
0. 17 隔孔、空气间隔 0. 20 顺孔、空气间隔
采用以上技术后, 门 框型断面基本上不出现。 2. 3. 3 采用特殊掏槽形式, 减轻地震动
根据 水平岩 层特性, , 将 V 型 掏槽两 侧的炮 孔水 平布 置( 一 般为垂直布置) , 上排炮孔 方向向 下倾斜 78°, 下 排掏槽 炮孔向 上 倾斜。该掏槽区尽量位于断面底部, 减少掏槽区药量直接对拱 部 的破坏。掏槽区上部掘进眼弃用弧形布置, 亦改用与层理方向 一 致的水平线性布置, 以减 少掘进眼耗药量, 进一步减轻地震动。经 对 比, 采 用上 述 炮 孔布 置 后, 比 平常 用 的 V 型 掏 槽( 如 图 6 所 示) 、掘进眼弧布 置减少药量近 28. 4% , 地震 动量大为降 低, 拱 顶 超挖量减少。
从实测典型断面图上可以看出, 断面超挖量仍主要出现在 拱 顶、拱 肩处。经过对 2# 排水洞前期统计分析, 认为 2# 排 水洞断面 成形差、超挖量大主要是 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 1) 围岩软弱破碎, 无稳力, 成为松散的散体, 其间还夹杂 着 个别孤石, 一旦受到扰动 , 且下方具有下落空间, 拱部超挖将不 可 避免。
当岩体 节理较为发 育时, 并伴有竖的 裂隙时, 拱部 将产生 较 长范围的 超挖, 此时最大点 超挖量将 位于拱肩处, 实测 断面形 式 如图 2( b) 所示:
伴有竖 向裂隙的水 平岩层, 节理密度 更大, 除采取 拱顶眼 内 移距离及控制装药量外, 更多的是对拱肩处周边眼进行加密并 隔 孔装药。其装药参数如表 2 所示。